第二十章 愛子深情(2 / 2)

郭子儀接到敕令,前往廣平王府拜見李俶。

李俶得知郭子儀來訪,親自出門相迎。

王府正堂,郭子儀拜道:“郭某無德無能,得郡王厚愛,惶恐之至。”

李俶扶起郭子儀:“俶無勇無謀,對行軍打仗一竅不通,日後還請將軍鼎力相助。”

郭子儀抱拳回答:“郡王過謙,郭某定全力以赴,報效朝廷。”

李俶想起郭晞,對郭子儀說:“俶見三郎有統兵之才,請將軍帶其同往河西,為國效力。”

郭子儀:“郭某代晞謝過郡王。”

李亨得知李隆基更改了河西官員任命,擔心李俶獨自一人遠在邊地,身邊缺少可靠之人保護,把自己最信任的侍衛統領—太子親衛郎將李皓派給李俶,外加一位以才學聞名京城的太子賓客杜遠。李皓是衛王李重俊之孫,皇室宗親,地位高貴。杜遠五十多歲,方臉小眼,滿口的之乎者也和儒家的仁義道德。李俶原本不想要這兩人,因為無法推辭李亨這位便宜父親的愛子深情,隻得裝作心懷感激的接受。

李皓的突然出現,占據了本該屬於郭旰的衛隊統領一職。自視甚高的李皓根本不把郭旰放在眼裏。一山難容二虎,李俶頗感為難。

李俶經過一番考慮,請來郭旰,對他說:“俶對不起二郎,請二郎隨汝父先行一步。等到涼州後,俶在軍中給二郎安排一個合適的位置。”郭旰性格豪爽豁達,並不介意李皓替代自己。

郭子儀、劉晏、裴遵慶先行出發前往涼州。郭子儀命長子郭曜留在長安料理家務,次子郭旰、三子郭晞同行。

春暖花開,冰雪消融,李俶入宮向李隆基辭行。

李隆基囑咐李俶:“河西邊地苦寒,如生活不習慣,可請旨回京。你年紀尚幼,不必事事親為,軍政要務可交給郭子儀、裴遵慶、劉晏處理。”李隆基並沒有期望剛滿二十歲的李俶能在河西幹出一番作為。

李俶:“孫兒願為皇爺爺鎮守邊疆,盡心竭力,萬死不辭。”

李隆基滿意的點了點頭:“朕可不準你有個三長兩短。今後你一人在外,遇事需沉著冷靜,多聽郭子儀和裴遵慶的意見。俶兒的眼力不錯,郭子儀確有大將之才,可當重任。”郭子儀臨行前,李隆基專門召見,對其印象不錯。

李俶心中暗想:李隆基並沒有老邁昏庸,隻召見了一次郭子儀,便知其才。

李俶從大明宮出來,前往東宮向李亨辭行。李亨照例向李俶做了一番囑咐,期間不由感歎自己做了十年太子,久居長安,終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沒有這樣的好機會。李亨考慮到河西條件艱苦,李適年紀尚幼,李俶去個一年半載就會回來,讓沈媛帶著李適住進東宮,便於照顧。

遠去異鄉手裏沒有錢肯定不行,李俶吩咐劉德順清點府中銀錢,裝箱上車。中國最早的紙幣“交子”出現於宋代,唐代實行錢帛兼行的貨幣政策,市麵上流通的貨幣以銅錢為主,一千錢為一緡。

劉德順站立原地忍不住偷笑。

李俶生氣的問:“笑什麼?還不快去辦!”

劉德順回稟:“奴家不久前特意打聽清楚,武威雖地處河西邊地,卻有眾多商賈大戶,您以後隻需往長安運錢。”

李俶明白劉德順的意思,故意問:“如你所說,我這個涼州都督倒是個肥缺了?”

“那是,每年至少這個數。”劉德順伸出一個指頭。

李俶很隨意的問:“一萬緡?”

劉德順低聲回答:“十萬緡。”

“十萬!”李俶顯得很是驚訝。

劉德順得意的笑道:“一般的州郡,三年十萬緡。涼州好地方,一年十萬緡。”

李俶故作生氣道:“混帳!本王是那種搜刮民脂民膏的貪官嗎?”

天寶初年國泰民安、貿易繁榮,由於銅產量有限,朝廷鑄造的銅錢無法滿足市場流通的需要,銅錢的含金量越來越高。當時一鬥米隻需五文錢,換算成一文錢可以買三斤米,一萬緡(貫)已經算得上很大一筆錢,以致有家財萬貫、腰纏萬貫等成語。

臨行前日,和政郡主和郡馬柳潭專程前來送行。李俶在府中設宴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