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俶平日裏從不結交外臣,京中官員稱得上有交情的隻有郭子儀和劉晏。李俶早已想好,呈送吏部的屬官名單上就寫郭子儀和劉晏。
李亨得知李隆基讓李俶自行選擇下屬官員,而李俶平日與朝中大臣素無往來,出於對兒子的關愛,特意將李俶喚到東宮,把自己身邊的兩位心腹—太子少詹事裴闇、太子左衛率秦瑛推薦給李俶。
李俶連忙推辭:“父王的好意兒臣心領了,兒臣心中已有人選。”
李亨好奇地問:“哦!我兒所選何人?”
李俶非常自信的回答:“左衛郎將郭子儀、戶部郎中劉晏。”
李亨想了想說:“戶部郎中劉晏,此人小時候倒是非常聰慧,深得父皇厚愛。不過聽說此人當了十年縣令,碌碌無為,直到去年才提拔入京為官,剛到長安,窮得連房子都買不起,父皇讓這樣的人管理戶部,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
李俶心中暗想:還好你不知道劉晏是我推薦的。
站在一旁的東宮內侍李輔國用太監特有的聲音附和道:“太子殿下所言極是,讓這樣的人管理戶部,那還不把國庫給掏空了。”
李俶看著李輔國,心想:將來掏空國庫的人就是你。史書記載:安史之亂後,李輔國依仗李亨的信任,權傾朝野,開創唐朝中後期宦官禍國亂政的先河。
李亨繼續問:“這個左衛郎將郭子儀是何許人?”
李俶心想:我的便宜父親啊,郭子儀你都不知道!
李輔國在旁回稟道:“此人是小王爺府上衛隊統領郭旰之父,做了十年左衛長史,幾個月前剛升任郎將。”
李亨搖了搖頭,一臉嚴肅地說:“長史不過是個文職,如何能統領河西諸軍?我兒切不可任人唯親!這樣吧,就讓裴闇、秦瑛與你一同前往河西。”
“任人唯親?可是…”李俶正要申辯。
李輔國打斷李俶的話:“郡王,聽你父王的沒錯,你父王這樣安排都是為您好。”
李亨:“就這樣定了。為父還有要事,就不陪你了。”
“可是…”李俶還沒把話說完,李亨已經走了。
李俶從東宮出來,整個人仿佛被迎麵潑了一盆冷水,先前的雄心壯誌、滿腔熱血全都煙消雲散。父命難違,李俶隻好將裴闇、秦瑛寫上奏折,呈交吏部。
三天後,宮中來人傳旨,宣李俶延英殿見駕。
李俶來到延英殿,注意到李隆基的臉色不大好看。
李隆基從禦案上拿起李俶呈交給吏部的屬官名單,質問道:“這上麵的人是你自己選的?”
“這個…”李俶不知道如何回答。如果說是,有欺君之嫌,如果說不是,會把便宜父親給供出來。
“胡鬧!”李隆基將手中的名單重重地砸在地上。
高力士連忙屈身撿起名單放回禦案。
“孫兒有罪!”李俶低著頭心想:這回慘了,遇到皇帝心情不好,自己這個節度使搞不好要泡湯。
李隆基問道:“你有何罪?”
“我…我…”李俶不知道如何回答。
“好了,朕知道你孝順。”聖意難測,李隆基突然間怒氣全消,和藹的說:“這樣,給朕說說你心中的人選。”
李俶心中一陣驚喜,站起身滿懷信心地說:“孫兒心中的人選是左衛郎將郭子儀和戶部郎中劉晏。”
李隆基沉思片刻,對身邊的高力士說:“擬旨,左衛郎將郭子儀升任左威衛將軍、河西兵馬使,任命戶部郎中劉晏為河西度支使,任命吏部郎中裴遵慶為河西節度判官。傳旨千牛衛,選調一百兵士作為廣平王親衛,同往河西。”
李俶沒想到李隆基如此爽快的批準了自己提出的人選,連忙跪地謝恩。其實,李隆基做出這樣的決定並不難理解,裴闇、秦瑛是太子集團的人,讓此二人去河西擔任要職,肯定會招致李林甫的不滿。郭子儀、劉晏不屬於任何派別,讓這二人去河西,不會對朝廷局勢產生影響。
李隆基囑咐道:“時下正值嚴冬,隴山道路難行,可先遣郭子儀、裴遵慶、劉晏前去辦理交接事務。孫兒可等到明年開春,再行啟程。”
李俶心生感動,再次跪地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