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李隆基這句話,李俶放開膽子說:“陛下治理大唐數十載,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漢武。如今天下承平,玉宇澄清。江淮向來是富庶平和之地,哪來那麼多不法官員和貪婪暴民,孫兒認為其中必有隱情。”
李俶一語震驚全殿,眾臣投來各種目光,有讚許的、有擔憂的、還有嘲笑的。
羅希奭見李俶直指自己,出列辯解道:“廣平王所言差矣,即便是太平富庶之地,也難保沒有狗苟蠅營之徒。陛下可調閱江淮案卷,臣以頭上烏紗保證,件件確實,絕無冤案。”
李隆基聽了李俶的一番褒揚本來挺高興,羅希奭的辯解讓李隆基的臉又板了起來。
李林甫見狀出列說:“陛下,千裏之堤潰於蟻穴,越是太平盛世,越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對於那些亂臣暴民,絕不能心慈手軟。姑息養奸,必將動搖國家社稷。”
“不錯。對於那些別有用心、危害社稷的狗苟蠅營之徒,絕不能姑息放縱!”李俶如有所指的看著羅希奭。
羅希奭指著李俶:“你什麼意思?誰別有用心?誰是狗苟蠅營之徒?你不要指桑罵槐!”
李俶看了看羅希奭和李林甫:“某些人身居高位,不知恪盡職守,公忠體國,反而阿諛上官,攻訐同僚,結黨營私,朋比為奸,破壞陛下辛勞數十年,一手創立的大唐盛世!”
李林甫怒道:“黃口小兒!含元殿也是你放肆的地方?你有什麼資格在這裏大放厥詞!”
李俶也不客氣,回敬道:“皓首匹夫!含元殿也不是你一手遮天之地!今日俶上殿參加朝議,是經陛下親準的。”
李俶和李林甫這一小一老公然在莊嚴肅穆的大殿上對罵起來,完全無視李隆基的存在,群臣無不驚愕。剛開始,李隆基還想當和事佬,勸說兩人,可幾次三番都沒插上話。
“黃口豎子!老夫今天就代你父教訓於你。”李林甫動手開打。
“蒼冉老賊!本王與你奉陪到底。”李俶正麵迎上,和李林甫在大殿上扭打起來。
“混帳!”李隆基站起身,指著李林甫和李俶,龍顏震怒道:“你,你們,眼裏還有朕嗎!”
李俶和李林甫清醒過來,俯首跪地請罪。
李隆基拂袖走進內廷。群臣麵麵相覷,高力士宣布退朝,轉身去追李隆基。
群臣紛紛離去,殿內剩下李俶和李林甫兩人。李俶覺得後背發冷,李隆基雷霆震怒,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沒過多久,高力士返回含元殿宣皇帝敕令:“李林甫身為宰輔,咆哮大殿,有失體統,責令回府閉門思過,罰俸一年,以儆效尤。李俶身為皇長孫,僭越禮製,目無長上,廷杖二十,以示懲戒。”
“臣領旨謝恩。”李林甫接過敕令,滿臉怒氣地離開。
李俶見李林甫走遠,無奈的看著高力士。
高力士向李俶豎了一個大拇指:“老奴剛才真為郡王捏了一把汗,還好沒事。”
李俶苦笑著說:“都這個時候了,高翁您還拿小王開心。”李俶知道,廷杖可不是鬧著玩的,所用木棒比衙門裏的板子大得多,且都是質地細密的名貴木材,有的中間還挖空灌入水銀,加上執杖的是千牛衛,二十杖下去,即便不死也得給打殘了。
高力士明白李俶擔心什麼,悄悄對李俶說:“郡王放心,有老奴在,不會讓您吃虧的。”
李俶跟著高力士來到執行廷杖的地方,不勞侍衛動手,自己趴在木凳上。
高力士把負責行刑的千牛備身叫到身邊,囑咐了幾句。
“一、二、…、十九、二十”千牛備身在旁邊數著數。李俶挨了輕輕二十杖,屁股有些炙熱,並無大礙。
高力士走到李俶麵前,彎下身子說:“郡王稍候,老奴找輛車送您回去。”
“多謝高翁。”李俶趴在木凳上,看著高力士的背影,心想:好個高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