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 從古羅馬到新羅馬(二)(1 / 3)

據記載,公元80年科洛塞奧大競技場揭幕之日,共有5000頭獅子、獵豹、犀牛和狗熊等猛獸組成的獸群和3000名奴隸、戰俘、罪犯及受宗教迫害的基督徒組成的史前人群共同表演,在鬥獸場壘起的小山,挖的洞穴和臨時栽的小樹上實地再現獸與獸,人與獸,人與人的血腥大廝殺。當時:絕望的奴隸爬上樹梢,終被狗熊咬斷大腿;疲憊的戰俘手執鋼叉守在洞口,終被雄獅撕裂胳膊;驚恐的罪犯逃到山頂,仍被緊追的獵豹咬斷脖頸;戰栗的基督徒在平地上嚇得縮作一團,仍被犀牛戳破肚皮;種種慘景都表現在一幅畫中,似乎讓人親眼見到了那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人吃人的時代。這場空前絕後的血腥大表演持續了100天,直到這5000頭野獸和3000人自相殘殺殆盡。當我走在高層看台的橢圓環道時,似乎仍然聞到了從幾十米下角鬥台上濺出來的血腥味,隻有到了大鬥獸場才知道什麼叫慘絕人寰。但奴隸主們會輕巧地說:原始人就是這樣生活的,不過模擬了一下而已!,說得不錯,原始人的確是這樣生活的,隻有這時,我才真正懂得了反動和倒退的含義。後來鬥獸場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而衰落,到了15—16世紀大鬥獸場成了羅馬建築取材的石料場,文物遭到了巨大的破壞。直到羽世紀末,意大利統一以後才得到了真正的保護。

我漫步在橢圓形通道上,大鬥獸場的上下一覽無餘,盡收眼底,它無疑已是一座廢墟,但依然那麼雄壯;它無疑已千瘡百孔,但卻無傷大雅,昔日的宏偉風采依舊。遊人踱步其中,仿佛蜜蜂置身於一個巨大的蜂窩,從上麵包廂的遺跡可以想見當年達官貴人的豪華,從下麵關押奴隸和野獸的地窖可以想見當年奴隸、野獸的慘狀,鬥獸場,大鬥獸場你是當年殘酷奴隸社會的最好見證。

萬神廟(antheon),音譯又稱潘提翁神廟,實際上和大鬥獸場一樣,又是神廟神廟的錯誤譯法。在威尼斯廣場西北約700米處,緊靠台伯河的地方。是迄今為止歐洲最早的保存完整的廟。

萬神廟由屋大維(公元前63一公元14年)——奧古斯都(神聖的人)大帝,也是古羅馬的第一個皇帝的女婿於公元前27年興建。當時基督教尚未誕生,古羅馬人崇拜多神,因此被稱之為萬神廟。後遭雷擊,又由著名的哈德裏安皇帝(76—138年)於公元125年重建。到公元3世紀又由~塞韋魯斯和卡拉卡兩個皇帝改建。即使按最後改建的日期,仍比巴黎聖母院早8個世紀,因此是歐洲最早的廟。羅馬皈依天主教以後,公元609年教皇博裏發四世把萬神廟改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盡管換了宗教,仍是尊奉眾神——還是萬神廟。意大利統一以後成為意大利名人的靈堂,依然是萬神廟,可謂萬變不離其宗;同時它又叫先賢祠,少了一些神的色彩。不難看出,曆經兩千年風雨的萬神廟是羅馬曆史的又一見證。1757年法國巴黎又建了萬神廟(antheon),自此潘提翁成了眾神廟和偉人祠的代名詞。

建於兩千年前的萬神廟,在今天看來依然十分宏偉。廟門正麵是12根灰色花崗岩大石柱,石柱高12.5米,直徑1.4米,這些石柱托起一個巨大的三角形門楣。從門楣下廊簷進入廟室,先是兩扇高達7米的青銅大門,這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大門,而且是兩千年前的原物。進入大門是一個圓形大廳。大廳直徑為43米,麵積達1500平方米,和一千年後巴黎建的大教堂比,也屬中上等了。圓形大廳由8麵短牆和16根廊柱支撐巨大的穹頂,這個穹頂比建在15個世紀以後的羅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的穹頂直徑還長1.46米。如此巨大沉重的穹頂,沒有中柱,隻靠邊牆和邊柱支撐而曆經兩千年不倒,其設計實在是巧奪天工。穹頂逐漸向尖頂收縮,由五條逐漸縮小的方格環帶裝飾,第六圈是一個寬大的弧狀平環,中央是直徑9米的采光圓孔。整個大廳沒有窗戶,全靠穹頂中孔采光。

據說萬神廟是古羅馬第一座注重內部裝飾勝於外部造型的建築,內部擺設的精美的大理石雕和青銅器。已在兩千年的戰亂中喪失。但從紅、藍、黃幾種色彩石建的祭台還可看出當年精細裝飾的痕跡,進門後自右手開始共有8個祭台,祭台中有各種聖母油畫像和聖母石雕像,台後有統一意大利的開國元勳埃馬努埃爾的陵墓和文藝複興時期三大畫家拉斐爾等的棱墓。在祭台之上有7個7石刻的神龕,安置著希臘神話中宙斯、丘比特、阿波羅等宇宙7神。進入大廳,平滑的大理石地麵上是祭台和後麵的偉人陵墓,向上一層是宇宙7神,真是萬神會聚一堂。再上去就是灰色的穹頂,的確十分像茫茫蒼天,和中國所說的天似穹廬不謀而合,沒有科學知識的古人已極盡他們的創造力來表現自己對宇宙的認識了。如果說鬥獸場是人與野獸——大自然鬥爭的場所的話,那麼萬神廟則是為人們表現自己對宇宙的認識所建的了。大鬥獸場和萬神廟之所以成為古羅馬最著名的建築,除了建築宏偉、設計巧妙之外也有時代思想的寓意吧!

聖天使城堡(the Courtyard o the Ang日)位於威尼斯廣場西北1公裏處,扼台伯河要衝,再向西偏南約1公裏就是梵蒂岡教皇國和著名的聖彼得大教堂了。聖天使橋正對城堡大門,羅馬市內台伯河上有幾十座橋,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聖天使橋,整個大橋宛如一件藝術品。平坦的大橋上,兩邊是長方形白石灰岩的橋欄,好像巴黎凡爾賽花園的低圍牆,欄外兩側的石基上等距立著12尊大理石雕天使神像,個個活龍活現,都是人形,披著古羅馬時代的大毯,但都插上了1米長的天使翅膀。有的舉著十字架保佑行人;有的瞪著橋麵防止破壞;有的仰望天空觀測風雨;有的捧書宣講聖意。過了天使橋就是雄偉的聖天使城堡,聖天使城堡是建萬神廟的哈德裏安皇帝(76—138年)給自己建的皇陵,大約建於公元130年。哈德裏安既是個軍人,又是個學者,他於公元117年至138年在位,是羅馬有所作為的皇帝,他收縮疆域,鞏固邊防,巡視全國,建設羅馬,希臘雅典的奧林匹亞?宙斯神廟也是他建造的。哈德裏安萬沒想到他當年建的皇陵後來在戰亂中被用作要塞,又被教皇當作監獄,而今天成了博物館,可見偉大的人物能影響後世的,不是什麼宏偉建築,是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