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複興時期的意大利成了世界的中心,中國的四大發明,阿拉伯的科學知識都彙集在意大利,佛羅倫薩成了歐洲以達芬奇為首的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家創造活生生的人文作品的殿堂,1087年創立的世界第一所大學——波倫亞大學成了以哥自尼為首的天文學家、醫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和邏輯學家衝破神權,研究科學的學府。與此同時,但丁、彼得拉克和薄伽丘等人用托斯卡方言寫作,隨著印刷術的傳入,使意大利的語言逐漸在此基礎上統一,意大利民族真正形成。此後隨著新航路的發現,世界逐漸成為統一體,意大利扼地中海要衝的地理優勢日漸喪失,加上意大利依然分裂,未能統一,因此意大利又再度衰落,成為歐洲的窮國之一。
國窮就要被動、挨打、受屈辱,這是被曆史證明了的。意大利也不例外。在15—18世紀,文藝複興的發源地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區仍然輾轉於西班牙、法國和奧地利的統治之下,封建割據,經濟停滯。直至1796年拿破侖軍隊入侵,意大利才衝破了封建專製,帶來了一係列的資本主義改革,意大利人民也開始於大規模的民族解放和民族統一的民族複興運動。1815年拿破侖帝國複辟後,意大利再度被奧地利和西班牙分割,其間1821年的青年燒炭黨。小說《牛虻》所描寫的馬誌尼(1805—1872)1831年領導的青年意大利黨和1848年起義先後均告失敗。1852年撒丁國王埃馬努埃爾二世(1820—1878)任命加富爾(1810—1861)為首相,勵精圖治,富國強兵,在英法支持下於1866年收複威尼斯,1870年收回羅馬,最終完成了意大利的統一,並成為意大利王國的第一代國王,羅馬威尼斯廣場上的白大理石騎士雕像就是這位意大利重新統一的締造者。今天的羅馬是歐洲乃至世界的重要城市,是意大利的首都和最重要的城市,屬於拉齊奧大區,有400萬人口,靜靜的台伯河依然流淌,隻有它記得羅馬的興衰史。從古羅馬到意大利的興衰史與中國的興衰史何其相似,然而古羅馬屈辱了14個世紀,中國隻屈辱了110年;意大利的複興用了90年,中國在60年內也一定會達到複興。羅馬廣場目前世界大城市中,從曆史意義上來講真正可以和北京比擬的大約隻有羅馬了。北京有確切記載的曆史始於周武王之滅紂,封王公於北京(《史記?燕世家》),其時大約為公元前1065年,在房山縣琉璃河一帶。羅馬建成於公元前753年,相傳戰神馬爾斯和王公的女兒西爾維婭的一對孿生子。因母親遇害被放在籃子裏丟入台伯河中,先由母狼喂奶,後被牧羊人救回撫養,並取名為羅慕路斯和勒莫斯。兄弟長大後奪取了羅馬,在自己被牧人發現的地方建立一座新城,建成後,兄弟為城市命名爭執,弟弟勒莫斯被殺,城市於公元前753年4月21日以哥哥的名字羅慕路斯命名為羅馬。當時在中國是周平王18年,周平王是東周的第一個皇帝。我在《一個中國人看世界(第一集)》第七章《在大廈和廢墟之間的羅馬》也簡單地記述過這個故事。當然這隻是個傳說,羅馬的廢墟也不是兄弟相爭造成的,不過,兄弟相煎的故事的確值得今人和後世借鑒。
到公元前6世紀羅馬人就用一道城牆把台伯河畔的七座小山丘圍了起來,形成了易守難攻的羅馬城堡,又叫七丘之城,在羅馬城中日漸形成,中心,這個中心在最險峻的卡比托山丘和帕拉丁山丘之間,以前是一片沼澤地,後將水排幹,成為羅馬共和時代人民聚會的場所。羅馬由羅慕路斯建城後先後有7個國王,第7位國王塔蘇佩布凶狠殘暴,予公元前509年被趕走,羅馬進入了共和時代,由奴隸主貴族把持的元老院選出的兩位平行的執政官代替國王行使行政大權。是繼希臘以後世界上第二個共和國。公元前2世紀,名將蘇拉(公元前138—前78)開始破壞民主,走向獨裁,並於公元前82年宣布任獨裁官,但有任期。到凱撒(公元前100—前44)大帝鎮壓了斯巴達克起義(公元前73—前71),擊敗了日耳曼人和內部反對者後,於公元前46年成為掌握全郝大權,至高無上的終身獨裁官,實際上也就是皇帝。凱撒大權獨攬,開始規劃用全羅馬的力量建設羅馬廣場,可想而知,當年凱撒的規劃留下了今天的古羅馬廣場廢墟,否則我們可能連遺址都找不到了。集中是好事,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獨裁是壞事,限製了人民的積極性,人類經過了2000年,到20世紀在血與火之間付出了億萬人民生命的代價,逐步分清了集中與獨裁的界限。凱撒是古羅馬曆史中最負盛名的人物,被史學界尊為大帝,其本人也確有大帝的風範,他寫了《高盧戰記》等著作,成為拉丁文的典範;他還改革曆法,規定一年365天,四年一潤,閏年加一天,是今天公曆的前身。
凱撒在規劃羅馬廣場後不久就被刺而死(公元前44年),羅馬廣場的建設主要是由他的繼任屋大維(公元前63年一公元14年)完成的。今天的古羅馬廣場(又稱古羅馬公所)在羅馬市中心,威尼斯廣場東南咫尺,西北角與威尼斯廣場相連。一比羅馬城地麵低10米左右,這是由於以後羅馬的建設不斷填土造成的。遺址仿佛一個大坑中的古景。在羅馬街上就可以一覽無餘。褐色的殘垣斷壁。白色的殘梁斷柱,綠色的草地和樹木,構成了一個美麗的遺址公園,可以購票入內參觀這個露天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