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煤挑菜、紮搭工棚、和泥沏磚、盤修爐灶、拉車駕轅、種菜澆糞、放鴨喂豬,他無所不做。大雨傾盆裏,整夜看守抽水機;寒風呼嘯的淩晨,他在湖裏驅趕牛群。風裏來,雨裏去,深一腳,淺一腳,一身泥,一身汗,跌倒了,爬起來。生滿老繭的雙手上,是一道道的裂口,血水流滿裹著膠布的指縫間。
用滿腔的熱情對待勞動,如同他用滿腔的熱情對待文藝事業,哪怕是最笨拙、最簡單、最辛苦的勞動,他從來都沒有絲毫懈怠,而看成是為人民服務的一種方式。多少個黃昏,他光著腳丫,在布滿菱角的沼澤地裏追趕鴨群,雙腳兩腿被紮得血跡斑斑;多少個電閃雷鳴的夜晚,他孤身一人在野外看抽水機,一人用高歌《紅燈記》的方式驅散心中的孤苦。為了讓鴨子下的蛋又多又大,他竟然到廁所裏把蛆撈出來,在清水裏洗淨,然後作為鴨子的食物,結果鴨子的產蛋率大增。
不硬碰,不低頭,講原則,講方法。此時的周巍峙,用心中那杆秤,冷靜地分析他所處的時代,並超越了那個時代普遍的特征:盲目、盲從、悲觀、失望。他用滿腔的熱情,等待著黑夜的過去,等待著黎明的到來,用最沉默的方式,表達著一個智慧的革命者,一個曆經艱難困苦的知識分子的遠見與卓識。麵對遭受磨難的“5?16”分子,他輕輕地說:“想辦法睡一覺,多吃點東西。”麵對軍宣隊利用兒子對他大發刁難,他語氣平緩,義正辭嚴。他幫助行動不自由的人員到城裏換尺寸不對的雨衣,他熱情地為患肩周炎的同誌按摩以減輕痛苦,他對向陽湖的農民一樣地都飽含著真情。
這杆秤的核心是他內心的光明。雖然遭受重重監視,就算發出一封家書,也要受到審查,妻子王昆在湖北宣化生重病也不讓他探望。但是,他心如明鏡,早就否定了這場“文化大革命”,他堅信,光明總有一天會到來,所有惡勢力必然走向滅亡。因為心中這份光明,他並不急於求成,當專案組要解放他,但在審查意見裏依然保留著“法國特務”時,他拒不簽字。他寧可等待再等待,他要等到全麵平反昭雪的那一天,也不能為了一時的解脫對自己不負責任,對曆史不負責任。事實證明了他判斷的準確,1975年,原文化部宣布了他無任何曆史問題的最終結論。
曆史是一杆秤,走過無數的崢嶸歲月,所有的功與過、黑與白,都接受著時空的晾曬,公理自在人心。
回首和評判過去其實不難,難的是站在曆史的當口而不迷失方向。在當時的情境下,能用一雙明亮的眼睛看到未來的,是智者。周巍峙無疑是這樣的智者。給予這位智者慧眼的是心中永遠的一杆秤,讓他不隨波逐流,不驚慌失措,也不悲觀失望。從少年時期的努力學習到主動肩負起社會責任,從革命到被“革命”,他像一座高山,巍然而峙,用勤奮、正義、奉獻、自信,譜寫著生命的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