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第六世紀(1 / 3)

本世紀初,南朝南齊帝國亡於兵變。南梁帝國代之而起,又被內憂外患所迫,萎縮成為北朝的附庸。陳帝國又代之而起,割據局麵遂到尾聲。北朝北魏帝國在民變中凋謝,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不久,東帝國被北齊篡奪,西帝國被北周篡奪。而北齊又被北局並吞,北周帝國接著又被它的皇親國舅楊堅篡奪,改稱隋帝國。

本世紀八十年代,隋帝國征服南朝,大分裂時代告終。中國又歸於統一,而且是長期的統一。

一南梁帝國的北伐

南齊帝國皇帝蕭寶卷於本世紀(六)第一年(五○○)激起他登極以來第三次兵變,大將崔景慧圍攻台城(皇城),被另一位大將蕭懿撲滅。可是蕭寶卷不久又把蕭懿殺掉,於是第四次兵變,也是最後一次兵變爆發。蕭懿的弟弟雍州(湖北襄樊)州長(刺史)蕭衍,在襄陽叛變,率軍順長江東下。蕭衍在江陵(湖北江陵)另立蕭寶卷十四歲的弟弟蕭寶融當皇帝。但蕭寶卷並不在意,他在皇宮中,用黃金鋪地,鑿成蓮花,教他最寵愛的妃子潘玉奴走在上麵,讚美說:“步步生蓮花。”為支持此項步步蓮花的黃金,國庫為之枯竭。蕭衍叛軍於本世紀(六)第二年(五○一)十月,挺進到首都建康(江蘇南京)城下,完成包圍。蕭寶卷鎮靜如昔,三次兵變都被掃平,他相信第四次兵變沒有理由例外。所以他在圍城中專心忙碌擴建他的宮殿,民間有一棵好樹木或一株好竹,都被毀牆拆屋,移植入宮。他的左右親信中有幾個比較清醒的,看出局勢嚴重,希望蕭寶卷能安靜下來。其中一人乘著蕭寶卷坐騎忽然驚嘶的機會,向他進諫說:“我看見你父親,他很不高興,責備你總是出宮遊蕩。”蕭寶卷大怒,拔出佩刀,尋找他老爹的鬼魂。既然尋找不到,就用草縛一個他老爹的人像,斬首,把頭掛到宮門口,昭示全國。將領們請他拿出宮中財物犒軍,蕭寶卷跳起來喊:“為什麼隻教我花錢,敵人來了難道隻殺我?”一個人被無限權力作弄到如此程度,使人歎息。到了十二月,蕭寶卷正在殿上無憂無慮的作樂聽歌時,城防司令官王珍國率軍殺入皇宮,一個宦官一刀砍中他的膝蓋。蕭寶卷仆倒在地,另一位中級軍官(中兵參軍)張齊從旁再砍一刀,斬下這個隻十九歲的年輕人的頭顱,迎接蕭衍入城。

明年(五○二),蕭衍命蕭寶融下詔禪讓,南齊帝國隻二十四年就告結束。蕭寶融和蕭姓皇族,當然不能逃過亡國失位君主的命運,像豬一樣被屠淨光。

蕭衍的國號是南梁,他即位後不久就雄心勃勃,打算統一中國。南齊二十四年之間,跟北魏保持國際和平,邊界無事,蕭衍打破這個局麵。

五○五年,蕭衍命他的弟弟蕭宏親王當總司令,統軍北伐。隻不過四年前,蕭宏還是南齊帝國一個平民庶姓的微不足道的低級職員(功曹史),可是他既當了親王,權力就是能力了,他遂成為大兵團的最高指揮官,渡過淮河,進入敵境。但他心中卻十分恐懼,推進了十數公裏,到達洛口(安徽懷遠),即不敢再進。明年(五○六),北魏反攻部隊陸續集結,蕭宏更加神魂不安,幾次都要撤退,被一些將領苦苦留住。可是,一個暴風雨的晚上,營中發生夜驚,稍為熟習軍旅生活的人都知道,夜驚是平常的事。蕭宏卻心膽俱裂,竟拋下他所統率的大軍。秘密乘坐小艇逃走。等到天亮,將士們才發現失去元帥,全軍立刻崩潰,搶先渡淮河南奔,互相爭奪殘殺,死傷五萬餘人,卻連敵人的影子都沒有看見。然而最奇異的是,蕭宏高官貴爵如故。

蕭衍不承認失敗,九年後五一四年,他決心奪取壽陽(安徽壽縣),壽陽是北魏帝國突入淮河南岸的一個軍事重鎮。蕭衍命在壽陽下遊一百三十公裏處的浮山(安徽五河)附近,建立橫斷水壩。計劃水壩築成後,淮河上遊水位提高,壽陽即被淹沒。這個方法很好,但問題在於那個水壩,它必須能夠承受水庫的壓力。工程部門官員提出警告說,淮河的河床,盡是泥沙,飄忽流動,水壩基礎,必不可能穩固。但蕭衍堅持自己的見解,於是開始施工。動員二十餘萬人,從淮河南北兩岸。分別興築,向中流合攏。五一四年十一月開工,五一五年四月完成。想不到剛剛完成,水庫的水隻積蓄一點點,水壩即行崩潰。幸虧春雪還沒有融解,損失不大。可是,蕭衍不接受這個教訓,下令重建,從五一五年四月,到五一六年四月,曆時一年零一個月,第二次完成,長約四公裏半。這是一個驚人的長度,即令在一千五百年之後的二十世紀,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水壩之一。

最初,北魏帝國對這個水壩十分恐慌,準備出兵攻擊築壩工人。但宰相李平了解水性,認為水壩絕承受不住水庫的壓力,不必出兵,它會自然解決。所以北魏連壽陽居民都沒有疏散,倒是蕭衍卻忙碌起來,在壽陽附近山頭,安排災民收容所,準備壽陽陸沉時收容逃出來的災民。水壩完成後五個月,九月份來臨,淮河水位暴漲,水庫盈滿。於是,天崩地裂般一聲巨響,遠在一百五十公裏以外都聽得見,水壩第二次崩潰。建立在壩上的軍營和沿淮河下遊兩岸的村落,總共十餘萬人,包括將士和睡夢中的婦女兒童,為了蕭衍一個人愚昧的一意孤行,全被洪水卷走,葬身東海。

曆史上很少創業的君主,像蕭衍這樣的顢頇。

二二十年代——北魏遍地抗暴

北魏帝國自上世紀(五)九十年代遷都之後三十年間,是帝國的鼎盛時期。北魏在文化上最大的貢獻書法和浮雕,都集中在這三十年間完成。中國碑帖中,“魏碑”最為著名,就是因為它的書法有不同凡響之處,北魏流行一種肥胖型書法,但骨骼均勻,肌肉結實,使方塊的漢字充分表現出它的華貴美。至於浮雕,是佛教最興盛時的產品。佛教在本世紀(六)達到以前從未有過的巔峰,帝國全境有僧尼二百餘萬人,寺院三萬餘所——僅洛陽一地就有一千三百六十七所。信徒們除了到寺院燒香捐獻祈福外,還用雕刻佛像的方法祈福。北魏帝國的佛像雕刻,是最高的一種藝術成就。聞名世界的龍門懸崖(又名伊闕,洛陽南二十公裏)上的佛像浮雕,有數萬個之多(直到現代,沒有人查清它的數目),鬼斧神工,使人歎為觀止。若幹巨像的一個手指,就跟普通人一樣大小。這浮雕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紀,仍矗立在那裏,供後人憑吊。

但帝國鼎盛時期的同時,也孕育了帝國滅亡的種子。

第一北魏帝國為了抵禦北方新崛起的野蠻民族柔然汗國的南侵,沿邊建立了一些軍鎮,其中的六個最為重要,稱為六鎮,即懷朔鎮(內蒙古固陽)、武川鎮(內蒙古武川)、撫冥鎮(內蒙古四子王旗)、懷荒鎮(河北張北)、柔玄鎮(內蒙興和北)、禦夷鎮(河北赤城)。這六鎮在建都平城(山西大同)時,駐紮著全國最精銳的部隊、士強馬壯。貴族子弟,以在六鎮服役為榮,六鎮遂成為帝國的生命線和主要安定力量。自遷都洛陽,六鎮逐漸淪為荒漠的邊陲,被目光如豆的當權人物遺棄在腦後。尤其元宏雷厲風行的門第製度,同是一家人,隨政府遷到洛陽的人成為國姓郡姓高門第的世家,生下來就有富貴。而留在六鎮為國殺敵捐軀的人,卻成為平民庶姓低門第的寒門,淪為防衛司令官(鎮將)的奴婢,受到非人的虐待。他們不能升遷,不準出境,不準讀書,不準與高門第人士通婚。太多的暴政使邊民對北魏政府痛恨入骨。有眼光的大臣如軍區司令部秘書長(大都督長史)魏蘭根,曾不斷指出其中危機,但沒有人理會。邊民除了叛變外,無法拯救自己。

第二政府宮廷的組織和權力,日益擴張,當權人物除了擁有無限尊嚴外,還必須擁有無限財富,才能保持和發揮無限尊嚴。於是不久就跟三世紀末晉帝國崩潰前夕一樣,官員們互相以窮奢極侈誇耀。宰相元雍,僅女婢就有五百餘人,男仆就有六千餘人。另一位親王元琛,他的馬槽都是銀製的,飲食器具都是西域(新疆)進口的外國貨。他曾感慨說:“我不恨沒有見過石崇,隻恨石崇沒有見過我。”石崇是晉帝國的一位州長級官員,靠貪汙和殺人掠貨成為富豪。太多的元雍、元琛,必然官逼民反,人民除了殺官自救外,隻有被殺。

本世紀(六)一開始,就斷續發生抗暴行動。進入二十年代,民變更如同雨後春筍。我們且將二十年代重要的民變列為一表,說明人民憤怒的程度。所列都是農民革命,加上號者屬於兵變,兵變也多因不堪暴政而起。

三北魏帝國的分裂

北魏帝國有一個野蠻傳統,可能來自紀元前一世紀西漢王朝第七任皇帝劉徹的啟示。劉徹將立他的兒子劉弗陵當太子時,先把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殺掉,預防她將來以皇太後的身份,幹預政治。北魏帝國把這個偶然事件,明定為一種製度。所以在北魏宮廷中的慘劇,也比其他王朝為多。每當選立太子時,年輕母親即被迫服毒,哭聲響徹內外。一直到本世紀(六)初,第八任皇帝元恪立他的兒子元詡當太子時,元詡的母親胡貴嬪本應處死,但元恪不忍心這樣做。一百餘年的野蠻習俗,才告廢止。元恪於五一五年逝世,元詡即位,年才六歲,胡貴嬪順理成章的當了皇太後,掌握政府大權。

年輕貌美的胡太後當權後的行為,對她丈夫元恪的善意立法,實是一種尖銳諷刺。這位一百年以來第一個出現的貨真價實皇太後,卻用事實證明那野蠻習俗確實有其存在必要。胡太後自從當權,除了大肆營建佛寺和佛像外,幾乎全部精力都用在傷害帝國上。二十年代如火如荼的遍地抗暴,大多數由她激起,或由她觸發。洛陽孤立在黃河南岸,已經進退失據,可是像蛆蟲一樣的政客們仍擁擠在權力魔杖的四周,鬥爭不休。五二十年,宰相元囗發動政變,把胡太後囚禁,但元囗比胡太後更為貪暴。五年後(五二五),胡太後反擊,把元囗殺掉,重新掌握政權。她唯一的反省是再不能信靠外人,隻能信靠她的兩位情夫孫儼和徐紇。對各地民變,采取贏胡亥、王莽一樣的政策,即用雙手掩住自己的耳朵。凡入朝官員,胡太後向他們詢問消息時,大家知道她想聽什麼,所以異口同聲回答:“小股盜賊,不過一些社會敗類,地方政府自會肅清,用不著聖慮。”胡太後在印證了她的觀察正確後,就更肆無忌憚。五二八年,元詡的妃子生了一個女兒,胡太後宣稱生了一個男孩,大赦天下,以示慶祝。元詡這一年已十九歲,覺得老娘勢將把帝國帶上毀滅,計劃把她那兩位炙手可熱的情夫逐走。環顧左右,他選中了鎮守晉陽(山西太原)的大將爾朱榮。這跟二世紀一八九年,東漢王朝宰相何進選中鎮守河東(山西夏縣)的大將董卓一樣,曆史開始重演。元詡命爾朱榮向洛陽進兵,用以脅迫他母親胡太後。爾朱榮率軍南下,到了上黨(山西長治北),不知道什麼緣故,元詡又命他停止。但消息仍然泄露,胡太後跟兩位情夫遂把元詡毒死。

——無限權力能把人變的禽獸不如。在權力鬥爭中,父親殺兒子,兒了殺父親,已不足為奇;而今竟出現母親殺死親生之子。而且是獨生之子。

胡太後毒死親生之子,不僅凶惡殘忍,而且愚不可及,她挖掉自己生命的根。中國不像歐洲,在中國,妻子和女兒在法理上不能繼承帝位。元詡死後,既然已經宣布過生了個男孩,男孩當然要繼任為下屆皇帝,可是胡太後知道無法隱瞞,隻好馬上再宣布,所謂皇子,本是皇女,而另立元詡的族侄,剛生下來才三個月的元釗當皇帝。這種重大的事件竟如此兒戲,胡大後把政治看的太簡單了。爾朱榮首先發難,一麵宣言要追查皇帝元詡的死因,一麵不承認胡太後政府,另行擁立元詡的族叔元子攸當皇帝,向洛陽進攻。胡大後派出去迎擊的軍隊反而投降爾朱榮,於是情夫逃走,洛陽陷落,胡太後和嬰兒皇帝,被爾朱榮裝入竹籠,投進黃河溺死。距她毒死親生兒子,隻兩個月。

接著爾朱榮請政府全體官員到郊外迎接新皇帝元子攸,把文武百官誘到河陰淘渚(黃河洛陽間地名)之後,用騎兵團團圍住,宣布罪狀說:“國家所以衰亂,你們應負責任。”下令屠殺,在騎兵蹂踐下,包括北魏帝國第一奇富的宰相元雍在內,兩千餘高門第世家的高級貴族和高級官員,全被殺死和踏死,政府為之一空。這是人民對腐敗的當權官員的一種報複,也是庶姓對門第士大夫的一種報複,自然使人心大快,但也為社會帶來恐怖,元子攸和殘餘的貴族士大夫,更如芒刺在背,認為必須把它拔除。這個火藥庫局麵,維持兩年,到了五三○年,元子攸把爾朱榮誘進皇宮殺掉。

元子攸殺爾朱榮之前,曾慎重考慮到爾朱榮強大的私人部隊叛變的可能性。他研究二世紀九十年代的往事,當時東漢王朝宰相王允殺了董卓後,因拒絕大赦董卓的部將李囗、郭汜,才激起叛變。元子攸認為大赦和鐵券(用鐵鑄成保證永享富貴並遇罪赦免的詔書),可使他不重蹈這個覆轍。

問題是,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不同,曆史發展與化學方程式不同。同一刺激,因人、因時代和因環境的不同,反應也異。所以人們在覓取曆史啟示或教訓時,必須特別小心。

爾朱榮噩耗傳出後,爾朱榮的妻子斬關逃出洛陽,在城外集結爾朱家族散布各地的武裝部隊,開始攻城。他們對無子攸的大赦令嗤之以鼻,對送出來的鐵券更是輕蔑,告訴使節說:“爾朱將軍擁戴皇帝,有天大的功勳,都被謀害。兩行鐵字,又有什麼用處?”洛陽不久陷落,元子攸被叛軍絞死,距他殺爾朱榮僅三個月。

爾朱榮家族的一些將領,隻不過一群暴徒,比河陰慘案被殺的那些官員,更為腐敗貪虐。一個曾經追隨杜洛周叛變,又投葛榮,後來投降爾朱榮,被爾朱家族任命當冀州(信都·河北冀州)州長(刺史)的高歡,看出爾朱家族的沒落,就於元子攸被殺的明年(五三一),在信都起兵,聲言討伐叛逆。

明年(五三二),爾朱家族戰敗。高歡進入洛陽,立元子攸的族侄元修當皇帝。

高歡是漢人,但世居六鎮之一的懷朔鎮(內蒙古固陽),是一個典型的窮苦邊民。六鎮以鮮卑民族為主,元宏的漢化政策還不能影響到那麼遠,所以高歡在文化上徹頭徹尾是一個鮮卑人,能說流利的鮮卑語。他沒有受過教育、事實上他根本不識字,但他在艱苦中訓練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英雄人物。對他一手扶植起來的皇帝元修,他盡到最大的禮敬。不過元修當皇帝時才二十三歲,性格輕狂浮躁,沒有弄清楚自己的處境,極端不滿意自己的權力受到限製。跟元子攸一樣,他也想恢複皇帝應有的無限權力。於是他和鎮守長安(陝西西安)的大將宇文泰秘密相結。五三四年,乘高歡遠在晉陽(山西太原),元修從洛陽出發,西奔長安,投靠守文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