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第五世紀(1 / 3)

南中國的晉帝國,像一個纏綿病榻的老人,雖然拖延了一段出人意外長的時間,但終於死去。本世紀二十年代,政權被它的宰相篡奪。——南朝。

北中國分崩離析一百三十六年,於本世紀三十年代,被後起的鮮卑小國北魏統一。——北朝。

大分裂時代前期五胡十九國時代結束,大分裂時代後期南北朝時代開始。

北朝的北魏帝國,一直很穩定。而南朝繼續動蕩,接替晉帝國的南宋帝國,於半世紀後,也被它的宰相篡奪,另建南齊帝國。

南北朝時代諸國的興亡和關係位置,我們列如下表;

一十一國並立

五胡十九國混戰,到了末期,更趨激烈。

本世紀(五)的第一年(四○○),遠在西部的西秦王國被日益強盛的後秦帝國並吞。同年,北涼王國內部分裂,漢族大將李囗在敦煌(甘肅敦煌)建西涼王國。

後涼王國本來擁有廣大的版圖,但一再被內部爆發的反抗力量所分割,最後隻剩下彈丸之地,四鄰全是不共戴天的仇敵。又逢連年旱災,僅首都姑臧(甘肅武威),就餓死數十萬人。最後一任國王呂隆,不能支持。四○三年,主動地向後秦帝國獻出土地投降。這個氐民族的短命小國,建立政權隻十八年。

兩年後(四○五),晉帝國的益州(四川)發生兵變,擁戴一位謹慎小心的中級軍官譙縱,成立西蜀王國。所有創業的君主或叛徒,多少都有一點冒險精神,隻譙縱例外,他聽說變兵要擁戴他稱王時,嚇得要死,跳到河裏自殺。被救出來後,又向變兵磕頭乞命,但變兵不接受他的要求。

再兩年後(四○七),後秦帝國的匈奴籍大將赫連勃勃叛變。赫連勃勃的父親赫連衛辰是一個部落酋長,被北魏帝國所殺,部落也被消滅。赫連勃勃隻身逃到長安,後秦國王姚興任命他當大將。赫連勃勃跟石虎是同一型的人物,忘恩負義,凶惡殘暴。後秦跟北魏連續苦戰十餘年,不斷地失利,終於發現,如果再消耗下去,隻有滅亡。於是跟北魏帝國和解,兩國皇室之間,並結為婚姻。赫連勃勃宣稱他跟北魏是血海世仇,反對這項和解。所以率領著後秦交給他統率的後秦部隊,在朔方地區(河套)獨立,建立夏帝國(史稱胡夏)。但赫連勃勃隻敢不斷攻擊他的恩主後奏,卻不敢碰一下他的血海世仇北魏,因為北魏比後秦強大。

胡夏帝國建立的同年(四○七),退縮到東北一隅的後燕帝國,在一場政變中滅亡。它最後一任皇帝慕容熙,是花花大少慕容寶的弟弟,比慕容寶更不成材料。這一年,慕容熙的妻子苻皇後病死,他下令政府官員都要大哭,派遣衛士巡查察看,凡沒有眼淚的,都予嚴厲處罰,官員們隻好用辣椒刺激淚腺。出葬時,慕容熙赤著雙腳,徒步扶柩走十多公裏。苦於暴虐的龍城(遼寧朝陽)人民乘機叛變,在高句麗籍大將高雲的領導下,關閉城門,拒絕他返國。慕客熙率軍攻擊,被捉住處死。慕容垂千辛萬苦建立起來的這個後燕短命帝國,隻有二十四年。高雲就坐在慕容家的寶座上,建立北燕帝國。

又兩年後(四○九),本世紀(五)首年(四○○)因被後秦帝國征服而滅亡了的西秦王國,乘著後秦帝國被赫連勃勃不斷騷擾,自顧不暇之際,在它的故地複國。

——本世紀(五)○○年代,中國境內十一國並立:後秦帝國、西秦帝國、胡夏帝國、南涼王國、北涼王國、西涼王國、北魏帝國、南燕帝國、北燕帝國、西蜀王國、晉帝國。這是五胡十九國時代最亂的頂峰,十九國已全部登場。以後不再有新國興起。

二短命王國相繼滅亡

晉帝國一直上氣不接下氣,淝水戰役除了保護它沒有被扼死外,對它沒有絲毫幫助,反而使統治階層把謝安那種致命的顢頇,解釋為胸有成竹和從容不迫。士大夫就更不務實際,政府也更腐敗黑暗。

司馬家的血液可能不清潔,所以晉帝國的皇帝,不是白癡,就是早夭。第二任皇帝司馬衷的白癡,已聞名世界。上世紀(四)三九六年,第十六任皇帝司馬德宗即位,他白癡的程度比司馬衷還要嚴重。司馬衷還會問:“為什麼不吃肉?”司馬德宗連這句話都不會說,甚至連饑飽冷熱都不知道。政府大權由三十三歲的叔父司馬道子主持,司馬道子每天沉湎在美酒和女人堆裏,再把政府大權交給他的兩個助手王國寶和王緒,這兩個酒肉政客,不自量力,企圖驅逐若幹地方上已根深蒂固的軍事首長。明年(三九七),駐防京口(江蘇鎮江)的大將王恭起兵,指名討伐王國寶、王緒。司馬道子屈服,把兩個人殺掉。從此司馬道子不再相信外人,而隻相信他的兒子——十六歲的司馬元顯。把權力交給這樣年齡的一個大孩子,等於把糖衣砒霜交給一個兒童,如果不被毒死,簡直是沒有天理了。司馬元顯掌握權力後不久就發現權力的可愛,第一個念頭就是排除老爹。有一天,乘著老爹沉醉,司馬元顯教白癡皇帝司馬德宗下令把老爹的宰相和兼任的京畿總衛戍司令(揚州刺史),全部免職。司馬道子酒醒之後,才知道被兒子出賣,大發脾氣,但已無法改變。

本世紀(五)第三年(四○二),司馬元顯二十一歲,正是大學生目空一切的時代,他把自己帶上高xdx潮。駐防江陵(湖北江陵)的大將桓玄,拒絕司馬元顯的命令,司馬元顯就自己擔任大元帥,統率海陸大軍,討伐桓玄。桓玄也是一個靠父親餘蔭取得高位的花花公子(他是桓溫的幼子)。問題是,兩個花花公子鬥爭,紈絝氣質較少的一方獲勝。桓玄大軍順長江東下,司馬元顯軍敗,被桓玄捉住,綁到船頭上,連同他的父親司馬道子,一齊處斬。

桓玄以征服者姿態進入建康(江蘇南京),作了幾個月的宰相。於四○三年冬,把白癡皇帝司馬德宗廢掉,自己登基,建立楚帝國。可是桓玄的頭腦不能跟他的野心配合,他的曆史任務隻是引導劉裕出場。劉裕是一個江南人,他是家庭貧寒的中級軍官,他起兵勤王。桓玄一敗再敗,最後放棄建康(江蘇南京),撤退到他的根據地江陵,但仍被勤王軍殺掉,他的皇帝夢隻做了六個月。白癡皇帝司馬德宗複辟,劉裕掌握大權。

劉裕的野心跟桓玄同樣大,但他知道事業的艱難,必須有不斷的軍事勝利,才能在那個專看門第的社會,樹立威望。七年後,四一○年,他進攻南燕帝國,南燕建國十一年,到此滅亡。鮮卑貴族三千餘人,就在他們首都廣固(山東青州)被殺,末任皇帝慕容超則被送到建康(江蘇南京)處斬。三年後(四一三),劉裕派遣他的大將朱齡石進攻西蜀王國。大軍還沒有到成都,國王譙縱就驚恐逃走,在樹林中上吊,西蜀王國壽命隻有九年。

西蜀亡國的明年(四一四),北方的南涼王國被西秦王國並吞。南涼最後一任國王禿發亻辱檀,是全國最崇拜的人物。所以南涼的王位不是傳給兒子,而是傳給弟弟,目的就是要傳到他身上。想不到禿發亻辱檀小聰明太多,大智慧太少,小國寡民而窮兵黷武,等於埋葬自己。最後一戰是禿發亻辱檀親征乙弗部落(青海湖西),大獲全勝,擄掠了大批人口牲畜。西秦王國卻抓住他後方空虛的機會,一舉攻陷它的首都樂都(青海樂都),禿發亻辱檀凱歌歸來的部隊,在中途聽到消息,一下子潰散。他無可奈何的投降西秦,被西秦毒死,南涼王國立國短短的十八年。

兩年後(四一六),劉裕動員晉帝國全國兵力,進攻後秦帝國。後奏帝國是小國中的大國,一度威震西北,西秦王國曾被它並吞,南涼王國也曾向它稱臣。可是赫連勃勃的胡夏帝國在北方一直向它蠶食,後秦國王姚興——他本來是皇帝的,後來改稱國王,表示謙遜。他禦駕親征,屢次攻擊赫連勃勃,屢次都被擊敗,沿邊全部殘破。然而最致命的傷害還是姚興的一些兒子們,為了爭奪王位,展開八王之亂那種為敵報仇式的互相殘殺。四一六年二月,姚興逝世,長子姚泓繼位,恢複皇帝的稱號。帝位比三位更使那些皇子皇孫發狂,一個接一個叛變,精銳部隊全消耗在內戰之中。八月,劉裕大舉進攻,明年(四一七)八月,攻陷長安,姚泓被俘,連同皇子皇孫,全體送到建康(江蘇南京),一一砍頭。這個謀殺苻堅的國家,立國三十四年。

到目前為止,劉裕是一位英雄,晉帝國國威在他手中達到百年來的高峰,下一步當然是掃蕩其他殘餘的割據政權,恢複舊有河山。這是一個可以了解的震撼,遠在西北的北涼王國的國王沮渠蒙遜,就為此陷於歇斯底裏狀態,當後秦亡國消息傳到姑臧(甘肅武威)時,他的校對官(門下校郎)劉祥恰巧有事見他,大概臉上顯著愉快的表情,沮渠蒙遜大怒說:“你聽見晉軍反攻關中,心裏很高興,是吧。”立即把劉祥處斬。

可惜,劉裕隻是半截英雄。他的英雄事業,至此為止。他的目標不是統一中國,而是皇帝寶座。

三五胡十九國結束

劉裕於攻陷長安後,留下他十一歲的兒子劉義真和一部分軍隊鎮守。他自己統率大軍返回建康(江蘇南京),準備篡奪晉帝國的政權。但他一離開,在北方虎視眈眈的胡夏帝國,就進攻長安,劉裕留下的軍隊全部覆沒,死亡二十萬人。長安隻收複了一年四個月,為此短暫勝利,付出如此可怕的代價。劉義真躲在草叢中逃出來,劉裕除了爬到建康(江蘇南京)城牆上,向西北遙望流涕外,不能再有任何作為。

劉裕於四一八年毒死了白癡皇帝司馬德宗,立他的弟弟司馬德文繼位。兩年後(四二○),再把司馬德文罷黜。不絕如縷的晉帝國終於壽終正寢,立國一百五十六年。晉帝國的滅亡,給今後的曆史帶來了血腥的範例,從前新興政權對亡國失位的君主,一向都保留他們的性命。劉裕不然,對他們則一律殺掉。這種殺戮開始成為一種傳統,亡國失位的君主跟不祥的蛇蠍一樣,必須撲滅。

於是劉裕當了皇帝,稱他的帝國為宋帝國。——南朝四個短命王國中的第一個(史稱南宋或劉宋)。

北中國也發生變化,北魏帝國狂風掃落葉的力量,開始收拾五胡十九國紛亂的殘局。北涼王國首先作它的前驅,於四二一年,滅掉它的鄰居西涼王國,西涼王國隻二十二年。

四二二年起,北魏帝國即不停用兵。先把目標對準新興的南宋,把南宋從晉帝國繼承下來的黃河南岸地區和若幹重鎮,包括滑台(河南滑縣)、(石高)(石敖)(山東茌平),全部占領。明年(四二三),再深入黃河以南,攻陷虎牢(河南滎陽西北)、洛陽,邊界向南推進一百公裏。

四年後(四二七),北魏向西發展,進擊胡夏帝國,攻陷那個號稱永不會陷落的首都統萬城(陝西靖邊北白城子)。胡夏皇帝赫連昌逃到上邦(甘肅天水)。次年(四二八),赫連昌在作戰時馬倒被俘,他的弟弟赫連定逃到平涼(甘肅華亭)繼位。

三年後,四三一年,西秦王國與胡夏帝國,同年滅亡。西秦滅了南涼,即與北涼接壤。北涼王國滅了西涼,無後顧之憂,刀鋒轉向西秦,西秦王國不能抵抗,一直向後退避,退到南安(甘肅隴西),最後一任國王乞伏暮末向北魏獻出土地,請求歸並。但等到北魏派遣軍隊來接收時,他又舍不得國王的榮耀,相信“否極泰來”的格言,認為局勢終會好轉,又對北魏拒絕。這時向西逃亡的胡夏皇帝赫連定乘北魏兵團返回之際,圍攻南安,南安在居民餓死一半以上之後陷落,西秦王國前後共三十九年。乞伏暮末和全體貴族五百餘人,全數被赫連定屠殺。

赫連定的凶暴拯救不了自己,數月後,他率領胡夏帝國殘餘的匈奴部眾和新俘虜的西秦鮮卑部眾,約十餘萬人,向西進發,企圖進入北涼王國,奪取土地,再建立政權。在渡河的時候,被青海湖地區鮮卑民族的吐穀渾汗國截擊,全軍潰散,赫連定被吐穀渾生擒,獻給北魏,在首都平城(山西大同)砍頭。胡夏這個與天神相連的帝國,隻維持二十五年。

——本世紀(五)三十年代初葉,中國境內隻剩下四國並立:北魏帝國、北燕帝國、北涼王國、南宋帝國。

五年後(四三六),北魏兵團進攻北燕,北燕最後一任皇帝馮弘不能抵抗,便放棄首都龍城(遼寧朝陽),裹脅著全城人民,逃到高句麗王國(朝鮮平壤),北燕立國隻三十年。馮弘跟紀元前三世紀齊王國國王田地一樣,他到了高句麗之後,高句麗王高璉,仍然很尊敬他。但馮弘卻以出巡屬國的天子自居,倔傲如昔,而且在高句麗境內建立自己的獨立政府,發號施令。高璉的反應很簡單,派人把馮弘幹掉。

又三年後,三十年代最後一年(四三九),北魏兵團再進攻北涼,北涼亡。北涼是五胡十九國中最後滅亡的一國,立國四十三年。

北涼王國滅亡,使中國統一,五胡十九國時代結束。一百三十六年當中,幾乎一支軍隊就建立一個帝國。驀然間一批人集結在一起,馬上組織政府,封官拜爵,發表文告,自稱聖君賢相。還沒有等到人民弄清楚是怎麼回事,它已煙消雲散,隻留下無數屍體和無數哭泣的孤兒寡婦。結局是,匈奴民族、羯民族、氐民族,幾乎全部滅絕,羌民族領導階層也幾乎全部滅絕。四族的殘餘人口,被人數眾多的漢民族所吞食,消失的無影無蹤;鮮卑民族隻剩下北魏帝國的一支,等到下世紀(六)末,這一支也全部漢化。從此,中國本土再沒有發生過少數民族問題。而大批流亡客的南遷,使人口稀少的南中國,得到充實,逐漸開發。這是非常重要的,到二百年後第七世紀的唐王朝,能有那麼大的擴張力量,就靠富庶江南的支援。

四南北朝

北魏統一北中國,與南宋南北相峙,南北朝時代開始。

北魏帝國於二十年代占領南宋帝國黃河以南地區時,正逢南宋開國皇帝劉裕逝世。到了三十年代,劉裕的兒子劉義隆決心恢複固有疆域。四三○年春天,劉義隆任命到彥之擔任總司令,大舉北伐。北魏因春天冰解雪融,不利於騎兵馳騁,所以放棄虎牢、洛陽等一連串的重鎮,向後撤退。南宋兵團渡過黃河追擊,失土全部收回,全國歡騰,尤以劉義隆最為得意,因為他用的是一種奇異的遙控指揮法,才獲得如此盛大的成功。建康(江蘇南京)距洛陽航空距離七百公裏,地麵路徑約一千四百公裏左右,最快的加急驛馬也要五六天才能到達。劉義隆從小就生在女人圍繞的深宮之中,卻直接指揮一千公裏外血肉橫飛的戰鬥,不但指揮大兵團,甚至指揮小部隊。戰場情況,瞬息萬變,卻必須向一千公裏外請示而且必須再得到命令,才能反應。北伐的大獲全勝,證明劉義隆天縱英明,智慧超人。不過,高興的日子沒有多久。冬天來臨,黃河凍結,華北大平原冰封,北魏發動反攻,南宋不能抵抗,遙控指揮法更使前方部隊陷於混亂,於是,全軍覆沒,所收回的土地,再全部失去。

十五年後四四五年,北魏帝國的杏城(陝西黃陵),發生大規模民變,變民領袖蓋吳派人向南宋帝國求援。劉義隆大喜,雖距離更遠,不能實際上有所幫助,但仍頒發給蓋吳很多空白詔書,要他封官拜爵,在北魏國內製造反抗力量。蓋吳失敗後,北魏皇拓拔燾南征,圍攻懸瓠(河南汝南)以示報複,攻擊了四十二天,不能攻下,始行撤退。可是這次軍事行動卻引起劉義隆的錯誤判斷,認為敵人的實力不過如此。上次所以失敗,是將領們沒有遵照他英明指示的緣故。遂決心作第二次北伐。命他的弟弟劉義恭親王當總司令,進駐彭城(江蘇徐州)。再命主戰最力的兩位大將蕭斌當總指揮,王玄謨當先鋒,從曆城(山東濟南)沿黃河西上進攻。先攻陷(石高)(石敖)(山東荏平),然後由王玄漠向西進攻滑台(河南滑縣)。大軍經過的地方;人民紛起響應,有的送米麵,有的送日用品,川流不息的扶老攜幼,投向大營。不幸的是,王玄謨是一個汙穢人物,他所以主戰,表麵理由冠冕堂皇,真實理由則隻是想利用戰爭發財,而現在發財的機會來了。他把歸附的義民們拆散,分別分配給他的嫡係部隊,每家發一匹布作犒賞,卻命每家繳八百個大梨,運到江南販賣(真難得他有這麼好的商業頭腦)。人們對祖國政府大失所望,已來的設法逃走,未來的不再投奔。南宋兵團回到三十年前的故土,本來如魚入水,現在水已幹涸,自八月到十月,滑台不下,而嚴冬已至。北魏皇帝拓拔燾親統大軍,從首都平城(山西大同),南下赴援,戰鼓與胡笳互動,聲聞百餘公裏,先頭部隊才到枋頭(河南淇縣東南淇門渡),距滑台尚有二十公裏,王玄謨已心膽俱裂,不敢迎戰,急解圍後退,被追兵衝擊,再一次的全軍覆沒。隻剩下王玄謨在少數衛士保護下,逃回(石高)(石敖),所征收的大梨,大概也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