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第四世紀(2 / 3)

——本世紀(四)○○年代和一十年代,中國境內三國並立漢趙帝國、成漢帝國、晉帝國。在晉政府不能控製全國的時候,我們不再稱它為王朝。

四五國並立

五胡十九國都是短命王國,主要原因是,統治階級一開始就嚴重的腐敗,不知道珍惜他們的政權,加以它不是它所能負擔的囗喪,使它一旦進入瓶頸,甚至還沒有進入瓶頸,即行粉碎。我們用猴戲來說明,班主必須珍惜他衣食生命所寄托的猴子,假如不斷使它饑餓,鞭打它,甚至亂刀砍它,它恐怕隻有死翹翹。五胡十九國充滿了不珍惜猴子的班主,當他們把猴子虐待死時,他們自己也隻有跟著死,而且是慘死。

虐待猴子最尖銳的是漢趙帝國第二任皇帝劉聰,他的帝國即令在一連殺了兩個晉帝國的皇帝之後,版圖仍小得可憐,誠如他的大臣張賓所言:“不過漢王朝的一個郡而已。”但劉聰荒淫凶惡的程度,即令大一統的暴君們都會震驚。在皇宮中,僅隻正式皇後,就有五位,姬妾多達一萬餘人,常常幾個月不出皇宮,不跟群臣見麵,一心一意營建宮殿和搜羅美女。在誣陷他弟弟劉囗親王謀反的一案中,千萬高級幹部於挖眼火烤酷刑後處死,首都平陽(山西臨汾)幾乎空了一半。三一八年,劉聰逝世,兒子劉粲比他父親更荒唐更凶暴,即位後第一件事就是跟五位年齡都還不滿二十歲的皇太後(也就是他父親劉聰的五位皇後),日夜奸淫,不問國家大事。不到兩個月,他的嶽父(也是他父親的嶽父)宰相靳準殺掉劉粲。不但殺掉他一個人,而且把劉姓皇族,不管男女老幼,全部屠殺。劉姓皇族墳墓,包括劉淵、劉聰的在內,全部剖棺焚屍。

——靳準為什麼發動這場政變,是曆史上的一個謎。從他殺人掘墓行為,可了解他對劉姓皇族怨恨入骨。但為什麼怨恨入骨,沒有人知道。

政變發生後,鎮守襄國(河北邢台)的大將石勒和鎮守長安的親王劉曜,分別向平陽進軍。靳姓家族無論男女老幼也被如法炮製,全部屠殺。劉姓皇族已經死盡,平陽已殘破的成為荒城,劉曜繼任皇帝,把首都遷到長安。

明年(三一九),石勒派了一個代表團到長安,向劉曜獻禮致敬。石勒名義上雖然是漢趙帝國的大將,但漢趙政府並拘束不住他,石勒自己擁有一支龐大善戰的部隊,漢趙帝國一半以上的土地是石勒從晉帝國手中奪取,而且由他控製的。所以他派代表團入朝,象征中央政府的穩固。劉曜自然大喜過望,下詔封石勒為趙王,正副代表,也都封為侯爵,厚厚地賞賜,送他們回去。可是,代表團中有一個猶大型的小職員,願留在長安,為了表功,他向劉曜打小報告說:“石勒所以進貢,並不是效忠中央,而是另有其他的陰謀,目的在探聽中央虛實。代表團早晨返回,石勒晚上就發兵攻擊了。”劉曜那個簡單的頭腦,一霎時震怒起來,把已踏上歸途的代表團追回,不由分說,全體處斬。

這又是一件無法理解的事,世界上從沒有用激怒的方法能夠阻止對方攻擊的,隻有劉曜認為能夠。代表團中隻剩下副代表逃命回去,石勒立即宣布獨立,脫離漢趙政府,在他軍事力量所及地區,建立後趙帝國。

後趙帝國建立的明年(三二○),西北邊陲晉帝國的涼州(甘肅武威)州長(刺史)張囗逝世,他的弟弟張茂繼位後,悄悄地稱王,於是又出現了一個扭扭捏捏,既不敢明目張膽的叛變,卻又做出叛變之事的前涼王國。前涼的獨立沒有明顯的日期,由地方割據發展為獨立政權,往往如此。

——本世紀(四)二十年代初期,中國境內五國並立:漢趙帝國、後趙帝國、成漢帝國、前涼帝國、晉帝國。

漢趙帝國和後趙帝國先天的仇深似海,不能和平共存。三二八年,在洛陽爆發決戰,兩國皇帝親自出陣。然而,石勒如果是猛虎,劉曜則隻能算是一頭豬。當石勒小心翼翼布置戰場的時候,劉曜卻每天跟他的親信賭博飲酒,凡是勸他接近軍務,多體惜戰士的,都被認為妖言惑眾,一律處斬。決戰開始時,劉曜拚命喝酒,已經沉醉如泥,上馬之後,為了表示他從容不迫,再度喝了又喝。於是兩軍一旦接觸,他就墜馬被擒。明年(三二九),他的兒子也被擒,父子同時處決。漢趙帝國短短二十六年,是五胡十九國最先滅亡的一國。

——本世紀(四)二十年代末期,中國境內四國並立:後趙帝國、成漢帝國、前涼王國、晉帝國。

五晉帝國局促一隅

當三一七年,長安陷落,晉帝國皇帝司馬鄴被俘時,鎮守建康(江蘇南京)的親王司馬睿,他是司馬鄴的堂叔,宣布繼位。在地圖上看,晉帝國仍擁有淮河以南廣大的南中國地區。但那時候長江以南還沒有充分開發,廣州(廣東及廣西)、交州(越南北部)一帶,遍地毒蛇猛獸,行人稀少。版圖固然很大,資源和兵源卻十分貧乏。司馬睿雖然口頭上呐喊要北伐複國,但他內心並不願意救出那個可憐的侄皇帝,而把自己從寶座上擠下來,所以他滿足他的小朝廷局麵。曾有一位將領祖逛,集結流亡的鄉民,組成一支反攻部隊,要求政府發給武器糧秣。司馬睿不能、也不敢公開地拒絕祖逖反攻,但他卻恐懼祖逖反攻成功,因之隻發給他一些朽敗的武器,糧秣則完全沒有。但祖逖仍然出發,在橫渡長江時,他敲著槳揖說:“我如果不能恢複中原,便像長江二樣,永不再返。”他經過大小數十戰,好不容易在與後趙帝國鄰界地方建立一個據點,司馬睿卻派了一位親信大臣當他的上司管轄他,祖逖憂鬱而死。

當權人物如果自私無能,一定激起內變。司馬睿又猜忌鎮守武昌(湖北鄂州)的大將王敦,引用另一批親信大臣跟他抗衡。王敦比祖逖的反應強烈十倍,因為他握有當時晉帝國最大的兵力。於是,他起兵東下,宣稱要肅清君主身旁的奸臣。三二二年,攻陷建康,把司馬睿所有的親信大臣殺了個淨光,但仍維持司馬睿的帝位。就在當年,司馬睿一病而死,兒子司馬紹繼位。三二四年,司馬紹下詔討伐王敦,王敦再起兵東下,這一次他決心取消司馬家的統治。但他沒有上一次那麼好的運氣,在圍攻建康(江蘇南京)時,他病卒軍營,軍隊潰散。

司馬紹隻當了三年皇帝,於三二五年逝世,他的五歲兒子司馬衍繼位,由二十餘歲的年輕母親庾太後抱著孩子聽政,庾太後的兄長庾亮當宰相。庾亮跟鎮守曆陽(安徽和縣)的大將蘇峻不睦,他下令征調蘇峻當農林部長(大司農),在動亂的時代裏,沒有一個將領肯心甘情願地放棄軍權,蘇峻不能例外。他上報告說,寧願調到北方邊界青州(山東北部)與敵人作戰。庾亮硬是不準,蘇峻遂起兵叛變。三二八年,蘇峻攻陷建康,庾亮逃走,他的妹妹庾太後自殺。不過蘇峻在不久之後的一次戰役中,坐騎忽然跌倒,被勤王軍射死,內戰才告一段落。

晉帝國除了不斷地打內戰,還麵臨著另一個形勢,即北方大批流亡客跟江南土著人士之間,發生嚴重的衝突。這些流亡客大多數由一個家族集團或一個鄉裏集團組成,他們並不以逃難者自居,反而以征服者自居。到達一個地方,立即著手開懇荒地,或借著政治力量,向土著的耕地侵蝕,更壟斷山川湖泊,成為當地的新主人。我們舉一個不著名的小地主孔靈符為例說明。孔靈符身無一文的逃到江南,但不久就在永興(浙江蕭山)擁有一個周圍十六公裏的龐大莊園,包括二百六十畝農田,兩個山嶺和九所菜園。孔靈符不過是一個官員的弟弟而已,本身還不是官員。我們可以合理的推斷其他幹萬個孔靈符和千萬個比孔靈符更有勢力的人,所加到土著身上的迫害。

南遷的晉政府實質上是一個流亡政府,由一些在北方幸而沒有被殺,又幸而逃到江南的士大夫組成,統治一個他們不很了解的世界。稍久之後,流亡政府漸變為殖民政府,上著人士在政府中沒有多少地位,且受到輕視。上著人士也用輕視來回報,稱呼流亡客人為“傖人”,意思是沒有教養的俗漢。主客互相仇恨的結果,弓愧不斷的摩擦,甚至流血。最早發生於三一五、三一六兩年的民變,殺死吳興(浙江湖州)郡長(太守),就是土著人士的武裝反抗。

至此,晉帝國不能反攻複國的原因,至為明顯。一個沒有民眾基礎,而又不停內鬥的流亡政府,像用火柴搭起來的亭台樓閣,能維持現狀,已是老天爺保佑了。

六北中國的大混戰

後趙帝國開國皇帝石勒於三三三年逝世,這個傳奇人物,是五胡十九國中最英明的君主之一,他如果早日南征,晉帝國可能抵禦不住,他會統一中國。但年齡衰老使他壯誌消磨,他死後,兒子石弘繼位,石勒的侄兒石虎把石弘殺掉,自己上台,自襄國(河北邢台)遷都鄴城(河北臨漳)。

石虎上台後不久,三三七年,晉帝國最東北邊陲的平州(遼寧)州長(刺史),鮮卑酋長之一慕容就,在棘城(遼寧義縣)建立前燕王國(他的兒子慕容囗改為帝國)。但晉帝國雖然失去東北,卻很實惠地收回西南。三四七年,大將恒溫進攻成漢帝國。決戰時發生了一件隻有童話裏才有的插曲,當晉軍抵達成都城下時,成漢兵團猛烈抵抗,流箭直射到恒溫馬前,桓溫嚇得魂不附體,急急下令退卻。可是不知道什麼原因,擊鼓軍士卻糊裏糊塗擊出進擊的鼓聲,晉軍猛烈反撲,成漢兵團潰敗,最後一任皇帝李勢投降,立國四十四年的成漢帝國,至此滅亡。

後趙皇帝石虎比劉聰更凶暴百倍,他跟一條毒蛇一樣,腦筋裏隻有兩件事,一是性欲,一是殺戮。他在首都鄴城(河北臨漳)以南開辟了世界上最大的狩獵圍場,任何人都不許向野獸擲一塊石頭,否則就是“犯獸”,要處死刑。官員們遂用“犯獸”作為敲詐勒索的工具,一個人如果被指控犯獸,就死定了或破產定了。石虎不斷征集美女,有一次一下子就征集三萬人,後趙政府官員強盜般的挨家搜捕,美女的父親或丈夫如果拒絕獻出他的女兒妻子,即被處決。僅三四五年,就為此殺了三千餘人。當美女送到鄴城時,石虎龍心大悅,凡有超額成績的地方首長,都晉封侯爵。但等到這暴政引起人民大規模逃亡時,石虎又責怪那些新晉封侯爵的地方首民不知道安撫人民,一律斬首。為了容納這些美女,石虎分別在鄴城、長安、洛陽三大都市,興建宮殿,動員人民四十餘萬,日夜不停的工作。石虎又宣稱要進攻晉帝國,下令征兵,家有三個男人的征兩人入營,製造盔甲的工匠就有五十餘萬人,製造船艦的工匠也有十七萬人。這些工匠三分之二在征調途中被水淹死或被因田畝荒涼而出沒無常的野獸所吞食。士兵比工匠更苦,後趙政府不但不供應糧食,每五個士兵還要獻出一輛牛車、兩頭牛和十五鬥米。人民賣子賣女來供奉石虎的揮霍,等到子女賣盡或沒有人再買得起時,世界上最和平善良的中國農民,便全家自縊而死,道路兩側樹上懸掛的屍體,前後銜接。

石虎很愛他的兒子,他曾經大為詫異的說:“我實在弄不懂司馬家為什麼互相殘殺,像我們石家,要說我會殺我的兒子,簡直不可思議。”他的長子石宣封皇太子,次子石韜封親王,這一對弟兄的凶暴行徑,不亞於老爹。三四八年,石宣討厭石韜宮殿的梁木太長,派人把石韜刺死,並且準備把老爹同時幹掉,提前登極。石虎的反擊迅速而殘忍,他率領妻子姬妾和文武百官,登上高台,把石宣綁到台下,先拔掉他的頭發,再拔掉他的舌頭,牽著他爬到事先準備好的柴堆上,砍斷手足,剜去眼睛,然後縱火燒死。石宣所有的妻子姬妾兒女,全都處斬,石宣的幼子才五歲,作祖父的石虎十分疼愛,老淚縱橫的抱在懷中,當行刑官來拖孩子時,孩子拉著祖父的衣服夫哭,小手不肯放鬆,連衣帶都被拉斷,但終被硬拖去殺死。太子宮的宦官和官員,都被車裂。太子宮衛士十餘萬人,全部放逐到一千二百公裏外跟前涼王國交界處的金城(甘肅蘭州)。

石虎的瘋狂獸性,為他所屬的整個羯民族帶來滅種惡運。他五歲孫兒臨死的一幕,使他一病不起。明年(三四九),即行逝世。兒子石世登極三十三天,被另一個兒子石遵殺掉。石遵登極一百八十三天,又被另一個兒子石鑒殺掉。石鑒登極一百零三天,又被他的大將冉閔殺掉。冉閔是漢族,他下令說:“凡殺一個胡人,官員升三級,士兵升牙門將。”僅隻首都鄴城地區,被屠殺的就有二十萬人,包括羯民族所有親王大臣和販夫走卒。人民對石虎暴政所蘊藏的憤怒,報複到整個羯民族身上,這報複是可怖的,羯民族從此在中國消失。石鑒的弟弟石祗,在故都襄國(河北邢台)繼位,支持一年。明年(三五一),被部下所殺。後趙帝國建立三十三年,在血腥中滅亡。

冉閔於三五○年殺掉石鑒後,在鄴城建立冉魏帝國。但他隻是個項羽型人物,有軍事頭腦而沒有政治頭腦,所以他無法接收後趙帝國遺留下來的空間,隻能控製鄴城以南部分地區。被石虎征調駐防在枋頭(河南淇縣東南淇門渡)的氐民族部落酋長苻健,乘著混亂局勢,率領他的部隊,向西進入關中。明年(三五一),就在長安宣布獨立,建立前秦帝國。而遠在東北邊唾屬於鮮卑民族的前燕帝國,也乘著中國本土沸騰,大舉南下。再明年(三五二),跟冉魏帝國在廉台村(河北無極)決戰,冉閔馬倒被擒。大概為了替胡人報仇,前燕帝國把冉閔打了三百鞭之後斬首。送進圍鄴城,鄴城饑饉,那些被石虎千方百計搜羅來的數萬美女,不是餓死,就是被饑餓的士兵烹食。鄴城很快地陷落,短命中更短命的冉魏帝國,隻有三年。前燕帝國遂把首都遷到鄴城和前秦帝國東西對峙。

——本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境內四國並立:前燕帝國、前秦帝國、前涼王國、晉帝國。

七前秦帝國的茁壯

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中國有一段將近二十年的和平。就在這短暫的和平期間,前秦帝國出現一位足可媲美石虎的暴君苻生,這個自幼瞎了一隻眼的二十一歲青年,身旁不離鐵錘鋼鋸刀斧之類的凶器,一言不合,就親自動手。大宴群臣時,凡是不酩酊大醉的人,苻生就教弓箭手一一射死。苻生曾問他的大臣:“你看我是一個怎麼樣的君主?”被問的人惶恐說:“陛下是聖主。”苻生大怒:“你諂媚我呀。”處斬。再問別人,那人謹慎地回答:“陛下是仁君,隻刑罰稍為重一點。”苻生同樣大怒:“你誹謗我呀。”也處斬。他命宮女與男人性交,親自率領群臣在旁觀看。又命宮女與羊性交,看她能不能生下小羊。又把牛馬驢羊等活活剝皮,使它們在宮殿上奔跑哀鳴。或者把人的麵皮剝下,再教他表演歌舞。苻生殺的高興時,把政府中所有的高級官員,包括宰相元帥,統統在謀反的罪名下處決。又殺掉他的妻子梁皇後,他的舅父勸他少殺,他用鐵錘擊碎他舅父的頭頂,腦漿進裂。苻生因隻有一隻眼的緣故,所以最忌諱“少”、“無”、“缺”、“傷”、“殘”之類的話。有一次他問宮廷禦醫(太醫)人參的功用,禦醫回答說:“雖然少少一點,力量卻很大。”苻生下令把禦醫雙眼挖掉,然後斬首。他常用的刑罰有四種:砍斷雙腿、拉碎胸骨、鋸頸、剖腹。然而可驚的還是他頒布的一份著名的詔書,詔書上說:“我當皇帝,乃受上天之命,坐的是祖宗傳下來的寶座。既然身為天下元首,自把人民當作子女一般愛護。可是我自即位以來,不知道有什麼地方不對,竟有人信口誹謗,歸惡政府。我所殺的都是證據確鑿的叛徒,數目不滿一千,怎麼能說殘忍?街市行人,擁擠如常,怎麼能說紛紛恐懼逃亡?我現在嚴重宣告,隻要是合理合法、合正義合真理的事,我仍一本初衷,全力以赴,繼續負起我對國家的責任。”

一個人到了這種不可理喻的地步,任何正常方法都會失效。三五七年,苻生的堂弟苻堅率軍闖入皇宮,把苻生殺掉。苻堅也是五胡十九國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前秦帝國在他治理下,走上軌道。他任用漢族一位平民出身的王猛當宰相,是他最大的成功。自從盤古開天辟地,到十九世紀為止,中國偉大的政治家,可憐兮兮的隻有六位:管仲、公孫鞅、諸葛亮、王猛、王安石、張居正。王猛是其中之一。他們對國家的貢獻是:特權階級受到抑製,貪汙腐花減少,行政效率提高,社會由紊亂而有秩序,國家由弱而強。所以前秦帝國迅速地茁壯,雄厚的國力使行堅躍躍欲試地向外擴張,第一個目標當然是東鄰的前燕帝國。

不過,促使前秦前燕兩國大戰的,卻由於晉帝國的北進。南遷後的晉帝國一直忙於內爭,國力奄奄一息。大將桓溫於三四七年滅掉成漢帝國,收複益州(四川)寧州(雲南)廣大領土,使政府受到鼓舞。三四九年,後趙帝國崩潰,晉帝國褚太後的父親褚裒認為天賜良機,率領大軍向中原反攻,這個紈絝的冬烘老朽,根本不是建立功業的人物,出兵後不久就被冉閔的大將李農擊潰,幾乎全軍覆沒。三五三年,前燕帝國基礎還沒有穩固,晉帝國那些腐爛士大夫一致崇拜的隱士出身的大臣殷浩,再乘機率領大軍向中原反攻,但剛剛出發,他的前鋒部隊即行叛變,回戈攻擊,他也幾乎全軍覆沒。兩次狼狽的軍事行動,證明晉帝國實在已敗壞到不可救藥的程度。然而,到了三六九年,桓溫以二十年前滅國的威望,第三次向中原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