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感悟社會(10)(1 / 2)

莫爾河是格拉茲的母親河,蜿蜒流經整個城市。河麵不算寬,但水流湍急,奔騰不息。2003年,格拉茲有幸入選歐洲文化城市之一,為紀念這一殊榮,當地政府新建了兩座建築:一座橫臥在莫爾河中央,狀如蝸牛,主體場地是一個小型藝術劇場。另一個建在河邊上,一頭連接一座長方形樓宇,一頭懸空而臥,活像一個橫飄著的巨大的膽囊,膽囊裏邊是一個大型文化展廳。這兩個建築的設計都非常大膽,體現了非凡的想象力。我不由得又聯想到巴德奧斯鎮的那個小醜來,想起了夢想的無限魅力。如今,這兩個建築又成了格拉茲新的旅遊景點,與古城樓群交相輝映,蔚為壯觀。

麵對這兩個奇特的建築,我的思緒又飛向了美好的夢的境界。

2005年12月作於南昌三緯書屋

感悟獅城

在遼闊的南太平洋上,有一個袖珍小國。她真的很小,地不過600多平方公裏,人口不過400萬;她卻是那樣的醒目,就像一盞明亮的航標燈,閃爍在馬六甲海峽,迎送著過往兩大洋的船隻;她又是如此神奇,在短短三十多年裏,竟從一個貧窮落後的無名小國一躍成為世界稱羨的富強之邦。

她就是新加坡—一個以魚尾獅為標誌的美麗國家。

2004年春夏之交,我受中共江西省委派遣,來到新加坡,求學於南洋理工大學。時間雖短,但所見所聞所學所感,卻如波浪之洶湧,不時在心海裏擊起澎湃的濤聲。

感悟美的旋律

來到新加坡,你不能不慨歎她的美麗。這裏雖然人多地少,寸土寸金,但車行其間,卻絲毫不覺得擁擠,倒像是來到了無邊無際的森林綠地。放眼望去,觸目皆樹,真是綠意蔥蘢,連綿不絕。那高高大大猶如傘蓋的雨樹,會給你遮擋住酷熱的驕陽;那亭亭玉立筆直矗立的棕櫚,會給你送來陣陣清涼。她們是那樣的繁多而茂盛,漫山遍野,氣勢非凡。再看地麵上,除了道路,幾乎全被綠色覆蓋,就連立交橋、人行天橋,甚至燈柱上、牆麵上都布滿了姿態各異的藤蔓花草,與橫展如屏的樹林互相呼應,再襯以極富樂感的樓群亭榭,有近有遠,有高有低,有虛有實,構成了一個點、線、麵與色彩斑斕交相輝映的魅力世界,美得渾然天成,妙不可言。車子宛如一條潛遊在深深淺淺、層層疊疊、光彩斑駁的海底之魚,穿行其間,怎不令人陶醉?

傳說很久以前,蘇門答臘一位王子出海旅遊,不料遇到一陣大風,把他們的小船刮得暈頭轉向。數日後,小船漂到一個島邊。王子與隨從們上了岸,心神未定,突然又見一個怪物,大頭大腦大口大牙,一圈美麗的鬃毛圍在脖頸間,後麵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王子一行嚇得撒腿就跑。後來當地土人比劃著告訴他們,這是獅子,百獸之王。王子聽說出獅子的地方必是好地方,於是便留在島上居住下來。他問土人這裏叫什麼名字,土人說這個島子上隻有一個村子,叫“淡馬錫”,島子本身是沒有名字的。王子想了想說,既然是出獅子的地方,那就叫“singapore”吧。從此以後,王子便領著土人在島上開荒種地,捕魚捉蝦,建設著自己新的家園。

其實,真正使這個島子變得美麗無比的,還是近幾十年島上數百萬人民的艱苦奮鬥、勵精圖治。他們不以地小而不為,而是遵循“揚優避劣,以小搏大”的原則,硬是使一個彈丸之地變得令世人矚目。時至今天,新加坡早已由過去的淡馬錫荒島變成了國際化大都會,這裏已沒有農村,整個國家就是一座城市。而透過這花園般的市容,我們不難感覺到新加坡人對家園、對生活的深摯之情,不難感受到開天辟地、白手起家的艱辛和偉大!

新加坡“花園城市”的美稱,首先得益於政府的規劃。新加坡人很早就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城市規劃一定要有長遠目光。如果憑當權者的意誌,隨意更改,就會把一個好端端的城市變成“四不像”,既耗費錢財,又令人生厭。因此,早在1955年,新加坡政府就製訂了城市總規劃圖。1967年,政府又請來聯合國的專家,幫助研究土地長期使用規劃,稱為“概念性規劃”。這個規劃費時長達4年,設計了環形加直線的城市發展方式,即以一個老城區為中心,周圍呈環形分布15個衛星城,每個衛星城的人口約30—40萬,然後再按不同特點,劃分為55個規劃區,就近設置工業、商業、文教衛生等體係,其間以高速公路、地鐵、輕軌等快速交通路線相連接。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規劃的期限長達50年,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任何人不得隨便更改,隻能依據形勢的發展,每5年適當修訂一次。考慮到土地價值的變化,每一次修訂都要在前一次的基礎上改進,同時要考慮已批準的發展項目和對區域的重新劃分。這樣,總規劃圖就為控製私有土地的使用、約束土地價格和征收發展費用提供了法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