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父任副縣長時剛40歲,在當時算是最年輕的縣領導了,所以有的老科級幹部不服氣,沒把他放在眼裏,個別的甚至不配合工作。嶽父這時沒有去說教拉關係,也沒有退縮膽怯,而是按照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利,勤奮學習、紮實苦幹、認真負責、勇於開拓,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廣大幹部的信任和好評。1994年嶽父調任平羅縣委書記,擔任“一把手”後,他沒有坐在辦公室裏當指揮官,而是仍然堅持下農村、下基層、下工廠,始終信奉“實事求是”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並且明確提出了“做平羅人,走平羅路,創平羅業”的豪言壯語,想創業幹事的熱情和恒心溢於言表。嶽父常說,“思路決定出路”,作為一名領導要想幹出點事情來,你就必須有自己的工作思路、方法和措施,而且要能寫——把你的想法思路整理出來;能說——讓大家知道該幹什麼,能幹什麼;能幹——領著大家去幹,怎樣去幹。可以說這三點嶽父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很得人心。嶽父的講話稿提綱都是他親自草擬的,有些稿子就是他親自寫的,辦公室秘書寫的材料,都必須經他反複修改,直到成為他的原意他的思路為止。
從中衛到平羅縣、石嘴山市,再到寧夏人民出版社、區直機關工委,我都經常看見嶽父伏案在那裏撰寫修改材料,沒有一絲馬虎,有時候我這個局外人都感到改得不好意思。嶽父的講話魅力、藝術和口才,也得到大家的公認和讚揚。雖然他講話時操著標準的濃厚的中衛方言,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的講話水平的發揮。嶽父講話聲音洪亮,主題鮮明突出,語言生動形象,有理論有實踐,實實在在,富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沒有“四六”句子,沒有空話套話。他講話時會場非常安靜(除了掌聲),會場沒有議論說話的,沒有出出進進走動的,聽了他的講話後往往是精神振奮,熱血沸騰,仿佛有使不完的勁。
能幹這方麵就不再說了。嶽父就是靠苦幹、實幹一路走過來的。嶽父沒有進過名牌的學府,沒有高深的理論,就憑的是勤奮好學、認真紮實的品格與作風。直到現在,嶽父快退休了,他還堅持學習,每當我看到他的學習材料上畫滿的紅杠杠,學習筆記本上記滿的學習心得時,敬佩之情便油然而生。
嶽父是我敬慕的長輩,也是我的良師益友。這十幾年以來,通過和嶽父的相處交談,通過他的言傳身教以及他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從他身上學到了許多東西,特別是堅忍不拔、剛正不阿的意誌,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的精神,清正嚴明、廉潔奉公的品德,認真負責、敢抓敢管的魄力,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風尚,為人親和、崇德尚賢的品質,充滿自信、積極樂觀的胸懷,工作大膽、生活謹慎的作風,尊敬長輩、不忘舊恩的情懷,關心他人、愛護子女的愛心,等等,這些,都在嶽父的身上時時體現出來。不論作為一名晚輩父親,還是一名公務人員領導幹部,我都把嶽父當做自己的老師,虛心地認真地向他學習。
嶽父向我們傳道解惑時,往往沒有把自己作為父親和老師,而是把我們當做朋友,因為隻有朋友才能真正溝通和理解。他和我們交流的範圍很廣泛,工作經驗、友誼情感、生活健康、人生成敗、得失悲歡,為人為父、為友之道,等等什麼都談,高興時他嗬嗬大笑,激動時他言辭激烈……可謂是語重心長、諄諄教導、敞開心扉。特別是這幾年,看到我們都長大了,成家立業有孩子了,溝通的次數更頻繁了,說話語氣更懇切了,交流的目光更柔和了。我們幾個子女工作多與經濟有關,他常對我們說,在單位對工作一要認真,二要謙虛,三要尊重領導、團結同事,特別是千萬不能出錯。他還把自己剛參加工作在農村信用社的經曆和體會講給我們。他說他那時是會計出納一人挑,當時給自己立下的規矩就是“一分不能錯”。我在單位大小也算是個領導,他就經常對我說,“當領導一要認真,認準了的事就要敢抓敢管;二要抓落實,再好的思路如不落實,就等於零;三要有是非觀念和標準,要敢於樹正氣刹邪氣;四要嚴格要求自己,要勤奮好學、謙虛吃苦、清正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