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父長期在基層工作,並主管農業工作,對農村工作非常熟悉,對農民非常了解。他的精力、情懷全部傾注在“三農”問題上。當年,中衛縣北幹渠項目開發,萬畝果園的建設不知傾注了嶽父多少的汗水、血水和淚水,可以說這是他剛任副縣長做得最大的一件事,也是對他的一次最大的考驗。當時嶽父跑資金、跑項目,吃在工地,苦幹在工地,在他的負責帶領下,北幹渠和萬畝果園兩個工程順利完工,硬是在沙漠腹地建起了一片綠洲,開荒和改造土地麵積十萬多畝,特別是北幹渠至今還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衛商城、商業街的開發建設,更是創造了中衛城市建設開發史上的奇跡。由於前期工作做得細,環節嚴密,公開、公正、公平對待每一個拆遷戶,在短短40多天時間內拆遷住戶達400多戶,麵積3萬平方米,如此大的舉措竟沒有出現一次群體上訪和鬧事事件。他到任平羅後更是憑著他的膽識和魄力,根據當時平羅的幹部現狀調整了一批幹部,特別是當機立斷地更換了財政、公安等幾個要害部門的負責人。當時嶽父的壓力非常大,忠告奉勸的有,觀望看熱鬧的有,甚至有人將小字報傳單等手段都使出來了。嶽父硬是頂著各方麵的壓力按照他的做事風格完成了這件事,最終以公平與正義贏得了平羅廣大幹部和群眾的一致擁護和讚揚。平羅鹽堿地多,排水難,嶽父就親自動員,親自帶鐵鍬上工地帶領平羅的幹部群眾挖溝整渠,使大批鹽堿地得到了治理而變成了良田。在石嘴山地區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當時放在嶽父辦公室的鐵鍬已被用得鋥亮鋥亮的,光鍬把就用壞了三個。沿黃公路是自治區黨委主要領導提出的,平羅前任班子都因群眾阻力大、鄉鎮不熱心、縣上認識不統一等原因沒修成。嶽父上任後,經過認真考察論證後,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並親自推動,親自參戰,把公路修成了,為方便群眾生活生產,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回漢群眾和諧共處做出了積極貢獻。嶽父到區直機關工委後,按說他年齡也大了,工作也沒硬任務了,我們都勸他好好休息一下,可他就是閑不住,憑著他對黨的忠誠,對事業的熱愛,硬是把工委的工作搞得風風火火,熱熱鬧鬧,紮紮實實,在全區區直機關引起巨大反響,也多次受到自治區常委會和主要領導的肯定。正如一位高層領導所說,他把一個沒錢沒權的冷單位,變成了一個說話有人聽工作有人抓的熱部門。嶽父還敢於碰硬,別人當領導都是盡量上下一團和氣,搞好關係,嶽父則是主動找工作拖拉、辦事不利的幹部談話批評,嚴厲批評更是常有的事。中寶鐵路開工時,銀川鐵路局的一名局長仗著鐵老大和官老大在征地的事上根本沒有把嶽父這個副縣長看在眼裏,但嶽父為了縣上的利益,為了農民的利益,針鋒相對寸步不讓,使得這位局長很惱火,揚言要斷了中衛的鐵路運輸計劃(當時還是計劃經濟)。嶽父也不甘示弱說:如果要這樣,就斷了鐵路地區的水、糧供應。嶽父的機智和不卑不亢反而贏得了對方的佩服,最後事情在友好的氣氛中得到了圓滿解決。
在平羅,嶽父為支持一位鄉黨委書記的工作,為了當地百姓的安居樂業,為了伸張正義,頂著各方壓力果斷地抓捕了一個橫行鄉裏十幾年的鄉幹部。那個鄉霸被判刑以後,當地百姓鞭炮聲歡呼聲不斷,就連那個鄉霸的父親都給嶽父下跪感謝,稱“為家裏為鄉裏除了一害”。嶽父的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得到了廣大幹部和群眾的普遍讚同和認可,每年中衛縣領導班子測評,嶽父都位居前列,甚至超過了一把手。1995年在平羅縣召開的黨代會全委會和常委會上,嶽父都是全票當選。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的一位工作人員說:這在寧夏選舉史上是沒有過的。
嶽父受人尊敬是因為他的勤奮好學。嶽父的勤奮好學是從小養成的,一生堅持學習的嶽父,小時候是個貧苦的農家子弟,因著他的勤奮好學進入了當時的信用合作社工作以後,除了兢兢業業工作,他還要兼顧家裏的農活,即使這樣他還抽出時間學習寫稿,他發表的那些稿件後來成為了他能夠上大學的決定性因素。雖然沒有熟人為他說話,可是他檔案裏的材料替他“說”了話,感動了招生同誌。嶽父以優異的成績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鎮羅公社當了黨委秘書。當時的農村條件非常艱苦,無論春夏秋冬嶽父總是第一個到單位,打掃衛生、整理材料,為領導為自己準備好一天的工作。白天他隨領導下鄉到田間地頭,晚上他就熬燈苦學、苦讀、苦寫。用嶽父的話說,“春節的時候,人家在喝酒玩撲克,而我在看書學習”。由於嶽父出色的工作,縣裏曾多次調他過去,但都被公社擋下了。不久,嶽父就被提拔為公社副書記,幾年後又調到城關鎮任書記。我認識嶽父的時候,他已是中衛縣副縣長。那幾年嶽父給我最深的印象有三:一是他特別忙,早晨出門,晚上七八點鍾回來,晚上到家裏談工作的人也很多;二是嶽父身體不好(老胃疼),每天都在吃中藥;三是嶽父很簡樸,小平頭、中山裝、布衣、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