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這時他就動情地給我們講他工作的一些親身經曆,有些故事我至今記憶猶新,不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和影響,也教給了我工作的方法和領導的藝術。如他對待上訪群眾從不回避,總是麵對麵交談,對反映的問題立即解決;如他對事業對工作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和精神,他當領導一半的工作時間都在基層在一線,他為了檢查工程質量,親自跑到現場捏碎過預製件,並責令重新預製,為了保證植樹質量和存活率,他上工地逐個地檢查,發現不合格的就拔起重栽等等。在家裏,嶽父也很民主,從不一言堂,家裏大事小事都把大家叫到一起商量解決。有些大事,如家裏購房、子女找對象結婚、自己住院做手術等都是深思熟慮後再召集大家征求意見,特別是對女婿、媳婦的意見格外重視。這也使我們深為感動。嶽父對家中的長輩和曾經幫助過他的人,都很尊重和感激。每逢春節或是回中衛,他必定去老家看望幾個叔伯嬸娘,帶去他的問候和心意。對曾在精神、物質、智力上幫助指點過他的幾個“凡人”,他也念念不忘,還專門給我列了個名單,讓我把他們的家庭住址和電話號碼一一打聽清楚,經常自己或委托我去拜訪他們。他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嶽父已走過了近70個春秋,近70年來也許他沒有傳奇的色彩,跌宕的畫麵,驚人的事跡,但卻是充實的、豐富的、感人的。應有成就感的嶽父很少談起他工作的成績成就和輝煌,從不評論議論埋怨哪一位領導、同事和下屬,從不在家人麵前訴說他的困難困境和酸楚。他對自己的名利職位看得很淡,但對自己的事業聲譽卻看得很重很重,嶽父在平羅的三年多時間是他事業上的頂峰時期。這一時期嶽父的抱負才幹膽識作為都充分得到了體現和發揮。當時中組部的表彰、《寧夏日報》的長篇報道、領導的表揚、各方麵的讚譽一浪接著一浪,但嶽父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沒有驕傲,沒有攬功,更沒有停滯不前,而是很平和平穩地走過了這三年。嶽父這種認真做事低調做人的高風亮節也值得我用心地去學習、去體驗、去思考。
總之,按照現在時興的幾句話說,嶽父確實做到了“以公仆之心對待權力,以平常之心對待地位,以奉獻之心對待事業;在生活上知足,在學習上知不足,在工作上不知足”。平心而論,嶽父從一個農家子弟成長為一個廳級領導,除了自身努力外,組織的培養,人民的教育,同事的支持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我私下裏想,如果嶽父認真而不較真,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與領導多聯係,與同僚多聯絡,可能職位會更高一些,任職的部門會更重要一些,當然,如果是這樣,也就失去嶽父的本色了,前麵所說的剛正清廉、果敢認真也就都丟失了。
嶽父的人生經曆就像一本書:一本教人如何做人的教科書,一本發人深省的曆史書,一本溫馨雋永的散文書,一本讓我用心去讀的“活字”書。
我對嶽父的工作,特別是他經曆過的無數風風雨雨酸甜苦辣,沒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對他寫的工作回憶錄也還沒有閱讀,僅是平時和他接觸,通過交談、感受、觀察後有感而發寫了上述文字,謹以此來表達一個晚輩對嶽父的尊重和愛戴之心。
王建功
2006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