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李天柱先生是新中國成立初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的老高級知識分子,現已84歲。曾擔任中衛中學校長(自治區重點中學)、中衛縣人大副主任、自治區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2010年被評為感動寧夏十大人物。
3一本用心去讀的書
王建功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寫我的嶽父,我也不知道有沒有女婿寫嶽父的,可是我確實想寫寫自己的嶽父,想為他說點什麼,特別是知道他寫自己的工作經曆的時候……
嶽父是我這一生中最敬佩的一個人(偉人離我太遠,我隻能說敬仰他們)。嶽父本身就是一本書,一本需要讓我用畢生的精力去研讀的書,一本讓我終生受益的書,一本既簡單又厚實,既平凡又偉大的書。
我的嶽父叫李獻忠,出生於中衛縣鎮羅鎮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曾當過農村信用社會計,公社秘書、副書記,鎮黨委書記,縣委組織部部長,中衛縣政府副縣長、縣委副書記,平羅縣委書記,石嘴山市委副書記,寧夏人民出版社副書記、副社長,自治區區直機關工委書記,曾被評為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受到中組部的表彰。
嶽父是嚴格而慈祥的長者。嶽父的嚴厲是出了名的,不論是在家裏還是在單位,有時嚴厲起來近乎冷酷,近乎不近人情。我親眼目睹過嶽父關起門來沒有輕重地打罵自己的子女,致使小女兒不敢回家;親眼目睹過嶽父在辦公室裏不留情麵地批評自己的下屬,致使小夥子哭鼻子。其實,如果和他接觸次數多了,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他是一個人情味、親情味很濃的人,是一個非常隨和平易近人的人,也是一個非常柔情非常容易動感情的人,按中衛人的話說就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嶽父非常關心子女的生活學習工作以及家庭成長健康等等。他是一位非常忙碌的人,可每個子女的事都記在他的心裏,掛在他的嘴上。天涼了,他提醒你加些衣服小心感冒;生病了,他督促你抓緊看病按時吃藥;天晚了,他叮囑你早些回家注意安全;心煩了,他開導你要凡事隨緣保持快樂。
嶽父最關心的,和我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我們及我們子女的學習和成長。嶽父是一個非常愛學習的人,可以說他這一生就是不間斷學習的一生,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歸功於他不斷地學習和積累。所以他總是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和經驗來語重心長地說服我們,學習學習再學習。和我們說這些話的時候,他是那麼的和藹慈祥,那麼的殷切熱誠。嶽父對待我們沒有男女內外親疏之分,可以說做到了一碗水端平,特別是對女婿和兒媳婦比對自己的兒子、女兒還要親,還要好。哪家出現了矛盾,他總是把自己的兒子女兒批評一頓,從沒說過女婿、媳婦一句過分的話,指責的話,每逢出差總是給我們帶來許多禮物,去年到美國竟從大洋彼岸給我們每人背回了一雙皮鞋。人說隔代人親,同許多爺爺奶奶一樣,嶽父對他的兩個孫子孫女也是倍加關愛、心疼,對他們的學習更是密切關注,對他們的教育更是科學引導,對他們的成長更是費神費力。嶽父在空閑的時候,總是帶他們上街逛商店、買玩具、買衣服、買書籍,上公園喂鴿子、看動物、玩遊戲,可從來不溺愛、嬌慣、袒護他們。
嶽父也非常重視和關心對身邊工作人員的培養,嶽父對他們是嚴格多於嚴厲,指導多於指責,用心多於用口。無論是在農村,在縣城還是在首府,無論是任鄉黨委書記、縣委書記,還是在區直機關任工委書記,他對身邊工作人員及下級的關心愛護培養和交往原則從沒有變,處處體現著他仁義寬厚祥和的風範。下級跟他相處有敬畏感但沒有拘束感,有信賴感但沒有距離感。嶽父自擔任縣領導以來,先後用過十多個秘書,嶽父不僅對他們嚴格要求,而且也很尊重他們的辛勤勞動。每當人們誇讚嶽父的講話有水平有分量時,嶽父總是說,那都是秘書的功勞,是他們寫得好。殊不知,那些材料要經過嶽父修改三四次,有的甚至超過七八次。嶽父特別看得起有學問、有知識的人。他每次出差出國甚至應酬回來,說得最多的是誰誰誰是研究生,某某某是博士生,言語間流淌著欽佩,表情間流露著敬重。嶽父親家的兒子在清華大學上學,鄰居的兒子在北京傳媒大學上學,每逢嶽父出差到北京或是他們放寒暑假回來,嶽父定會專程去看他們,並每次都會送去一點助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