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團隊合作的準則(3)(2 / 3)

任何一位明了合作精神的能幹領袖,也許可以暫時把任何一個團體的思想融合起來,使這些思想隻代表一個集體思想;但當這位領袖一離開這個團體,這種融合的集團思想立即分裂崩潰。最成功的人壽保險銷售組織或其他銷售團體每周集會一次,或一次以上,他們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把所有的個別思想融合成為一個智囊團,這種智囊團在一段時期內,可以不斷激勵個人的思想。

這些團體的領袖們,也許不了解在這些被稱作“鼓勵會議”的會議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這類會議的例行議程,通常是由團隊領袖或其他人員發表談話,有時候還請團體以外的人加入意見,個人的思想則彼此進行接觸,並相互鼓勵。

人類的頭腦可以比作電池,其電力將會耗盡或衰減,令人感到沮喪、泄氣、缺乏鼓勵。這種感覺誰能避免?人類頭腦在沮喪的情況下,必須予以充電,要想達到目的,就必須和一個更為充滿活力的思想進行接觸。領導都明了這種“充電”過程的必要性,而且,他們還了解如何才能達到這個目的。這就是一位領導者和一位追隨者的最主要的區別。

你無法以進取的精神向其他人談話,除非你自己培養出強烈要這樣做的欲望。你運用自我暗示原則而向其他人提出的每一種說法,都會在你自己的潛意識中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不管你的說法是真是假。

11.培養競爭共贏的合作素質

每個人一走入社會,都麵臨嚴酷的職場競爭力大考驗,企業在員工在職場上遭遇挫折的人越來越多,作為一個職場新人你該怎麼做?

簡單來說,一個人沒有專長很難成功,但除了專業技能之外,成功還需要很多配合條件,這些條件就是你的“競爭力”。

不同的生涯階段,需要不同的競爭力。在每個生涯階段,你應該建立一張競爭力的清單,隨時做好自我盤點,一方麵補強自己的弱項,一方麵將強項發揮出來。

一般說來,企業職工應該強化下列十種競爭力:

學曆

所謂學曆,包括學校、科係、學位。若本身學曆不好,一個補救方法是出國留學或報考國內碩士班,用最高學曆“勾銷”先前較差的學曆。尤其現在國內研究院所廣開大門,從“碩士在職班”到“產業碩士班”,想要拿個好學校熱門科係的碩士學位,各種渠道多元暢通。另一個補救方法是選擇學曆門坎較寬的工作,例如部分服務業、成熟期的科技公司、或西北的地方企業,由於在人才競爭上處於劣勢,對學曆也不敢要求太高,不妨先在這類工作累積一定的資曆,因為“資曆”要比“學曆”更管用。

證照

除了法律、會計、醫療等行業要有證照才能執業,目前包括金融業、信息業、房地產業、美容業、餐飲業、健身業這7個行業,以及製造業的環衛部門,也都逐漸走向“證照化”。如果你的學曆條件較差,專業證照可彌補學曆的不足。

專業技能

在校期間所培養的專業,隻是你踏上專業之路的第一步,許多行業所特有的專業技能,學校無法提供,隻能在工作實踐中學習。所以,在最初的“學徒期”,薪水待遇是其次,學習機會才最重要,要把工作當成學校的延伸,把主管和資深同事當成良師,像海綿般虛心學習,專業技術的“馬步”才紮得穩。過去所謂“一技之長”,現在成了“一技之短”,因為單一技能的人才過剩,如果能跨領域培養多重專長,將可拉開你的領先距離。

聽說讀寫算

在日本,教導上班族如何培養“作文力”、“語學力”、“算術力”的書籍,這幾年大行其道;而傳授上班族“得體的話術”以及教你使用敬語和打電話的書籍,也成為暢銷書。甚至搭地鐵時,也可看到上班族埋頭在讀一些類似兒童智力測驗的圖冊,據說有助於大腦活性化,可提升邏輯思考力與數字運算力。

聽說讀寫算,是每個人從小就要培養的基礎能力,從生活到工作都離不開這5種能力,但新生代這方麵卻有“退化”的現象。很多主管抱怨新進員工的電子郵件詞不達意、不知所雲;行銷主管也發現年輕一代雖然創意十足,但連像樣的文案都寫不出來。此外,做事情“無厘頭”沒有邏輯,談吐應對粗俗無禮,也讓主管為之傻眼。

除了傳統的聽說讀寫算,辦公室文書軟件的運用,也成為新的基礎能力要求。很多企業以為新生代是計算機時代,招聘條件通常不會注明要熟悉辦公軟件,等到錄用後才發現不懂Powerpoint、Excel的新人,竟然為數還不少,有人甚至用Word繪製簡單的圖表都不會。

總之,文字表達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外語能力、數字能力、邏輯思考力、辦公室文書軟件運用能力,是你不可小看的職場基礎能力。

軟技術

除了專業技能的“硬件”之外,“軟件”也不可或缺。不論你是工程師或業務員,任何工作都需要做報告的能力,要懂得如何進行一場會議,要會做基本的企劃提案,在工作上要能創新思考,遇到問題要有分析解決的能力,對內外部客戶要掌握服務的技巧、具備良好的說服力。一名外商銀行主管表示,他用人一定用國外留學歸國的MBA,因為即使國內名校出身的商學院研究生,上台做報告的表現也普遍欠佳,要如何去跟客戶提案?做口頭,在國外教育是家常便飯,但國內學生卻不太習慣,學校教育也不重視,令他感到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