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思維和創新來自於那些與工作毫不相幹的地方,所以你要做個留心、細心的涉獵者。成功涉獵者的涉獵範圍很廣,並有一雙機警的慧眼,這樣才能不放過任何獵物。
富於創造的人必須是萬事通,對每件事都感興趣,必須認識到在某一領域裏學到的東西很可能在其他領域裏也有用。
缺乏創造性的自信
創造應該是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而不單單是藝術家和發明家的事。如果將自己降低到無創造性一類,我們就會處於一種自我安慰的心理狀態。一個認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無所創造的人在重大問題麵前將不可能做尋找創造性答案的嚐試。
一家大原油企業雇用了一批心理學家,想要找出為什麼研究部門和發展部門裏一部分人比另一部分人更有建樹。3個月的研究使心理學家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有建樹的人認為自己有創造能力,而無建樹的人卻認為自己沒有。
自信是創造的基礎,因為任何一種新思想都將使你成為先驅者。你一旦將其付之於行動,你就要一個人獨自承擔失敗和受嘲弄的風險。
14.減少阻礙創造力發揮的因素
創造力是人類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充分發揮人的這一天賦能力,是進行創造性工作的必要條件。充分發揮創造力,勤奮敬業,會使你的工作不斷地增加亮點,不斷地突破自我,不斷地成功。怎樣才能較快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考能力呢?要想充分發揮創造力,樹立創新意識,必須克服以下幾種常見的障礙。
衝破習慣或常規的束縛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曾經在實踐中被證明是有效的方法和對策可能成為一種習慣,或稱常規,而我們對許多事情的處理都是由這種習慣或常規來決定的,因而在許多企業裏,許多日常工作都有一定的慣例程序,但這種按慣例行事的做法不一定都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這種單憑習慣或先例來決定思考和行動的方式,往往忽略了隱藏著的創造契機,它對創造力的發揮是不利的。我們應該凡事多問問:“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沒有這一部分,全局將會怎樣?”隻有尋根追究,才能找出改進的途徑。
把批判力和創造力統一起來
一般人認為,批判力和創造力就像油和水不能相混一樣,也是難以妥協的。實際上,在創造活動中,這二者正是重要的合作夥伴。
在日常的工作中,人們會遇到許多創造的機遇,但能否做出創造,這不僅與環境有關,更重要的是與人自身因素有關,與是否正確地處理這“批判力”和“創造力”的關係有關。批判力一般是否定性的,而創造力則是一種由希望和熱情、勇氣和自信心組成的向上的心理狀態,是肯定性的。如果創造力在你的頭腦裏占據了主導地位,你的腦子一定會變得靈活起來。反之,如果老是用否定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橫挑鼻子豎挑眼”,那就必然會妨礙創造力的發揮。
二者看似水火不相容,其實是必須統一的。批判和判斷隻以眼前的事實作為依據,它們更多地是傾向於保守地維持現狀而不是傾向於前進。而創造力的目標則是未知的事物,開動想象的機器,並努力把“不可能”的事物轉變為可能的。
穿透表麵現象
由於經驗的積累,人們對於某些事情往往自以為“見微知著”,這就會帶來一種弊病——單憑表麵來判斷一切,不作更深一步的思考。
例如,小王在單位裏任辦事員,工作勤懇,每天大家都下班了,他還在處理一些沒有辦完的工作,就連周末假日也不例外,大家都感到他的工作熱情很高,這種人理所當然地常常受到讚揚。可是,如果從工作效率或具體的工作方法上來看,那他就不值得表揚,因為唯有他一人每天要來加班加點,如果不是自身就是工作中或許有什麼毛病。
隻有全麵地看待事務,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正確地了解情況,準確地收集信息,給發揮創造力創造條件。
超越經驗和專業知識
一家規模不大的建築企業在為一棟新樓安裝電線。在一處地方,他們要把電線穿過一根10米長、但直徑隻有3厘米的管道,而且管道是砌在磚石裏,並且彎了4個彎。這對非常有經驗的老工程師來說都感到束手無策,顯然,用常規方法很難完成任務。最後,一位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工人想出了一個非常新穎的主意:他到市場上買來兩隻白鼠,一公一母。然後,他把一根線綁在公鼠身上,並把它放在管子的一端。另一名工作人員則把那隻母老鼠放到管子的另一端,並輕輕地捏它,讓它發出吱吱的叫聲。公鼠聽到母老鼠的叫聲,便沿著管子跑去救它。它沿著管子跑,身後的那根線也被拖著跑。因此,工人們就很容易把那根線的一端和電線聯在一起。就這樣,穿電線的難題順利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