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的多樣性,給每個求職創意的人提供了可能。假如隻有一種職業適合於自己的觀點,肯定是錯誤,因為它本來就缺少創意,僅僅是一種不願努力改變自身被動狀態的懶惰心理而已。現代人試圖改變人生的方法就是把智慧用在工作的創意中,力戒一種工作適合於己的觀點。用不同的工作挑戰自我,就是最大的創意!
隻有學會創意,你的職業人生才會多姿多彩,避免煩惱。
13.走出束縛創造力的誤區
如今,我們的工作都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如果你缺乏創造力,不勤奮敬業,你連90%的成功都不能到達,又何況更多呢?世界變化如此之快,僅靠老思想很難跟上。
幸運的是創造力並不神秘。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阿伯特·森特·喬爾吉認為:“創造和發現即是見他人之所見,想他人之不想”。
怎樣才能“想他人之不想”呢?通常它隻在頭腦中一閃而過,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就是一例。邁克阿塞教授指出:要想有所創造、有所發現,就必須突破束縛創造力的誤區。這些誤區包括:
相信唯一正確答案
從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老師往往就告訴我們每一個問題都有一個相對應的正確答案。然而許多重要的結論都是開放性的。如:“失去了工作我該怎麼辦?”明顯正確的答案應該是:“重新再找一個。”但是另一個也正確:“回到學校去,學習新的職業。”第三條則同樣正確:“開創自己的事業。”
隻要尋找第二條答案就可以開創你需要的新方法。法國哲學家埃米爾·查特依爾說:“僅有一種想法比任何事情都可怕。”
輕視模糊思維
毫無疑問,邏輯思維方法能將新思想置於死地,因為它排除了看來似乎矛盾的各種可能性。模糊思維像一塊自由的天地,在這裏,新思想能夠很快地發芽。模糊思維有一種相似性和類推性,能夠幫你很快地解決問題。
一位經理一直用合乎邏輯的方法思考著他的企業究竟出了什麼偏差,但百思不得其解。後來他想出了一個比喻才解決了這一問題。“我的企業就像一條沒有鼓手的大劃艇,大家都在用力劃,一些人的槳剛剛劃到一半,而另一些人卻已劃完。”結果這位經理敲起了指揮鼓,企業的航船順利地航行了。
囿於常規
如果你不能夠打破常規,你將永遠無法獲得新思維。諾倫·布什內爾·雅他利有限企業的創建者是一位富於獻身精神的常規反抗者。他發明了電視遊戲。一次他想發明一種更富有樂趣的彈子遊戲。按常規,這種遊戲的板隻有26英寸寬。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遵守著這一規則,但是工作卻毫無進展。最後,他打破了這一常規,將遊戲板的寬度增加到30英寸,從而創造了提高這種遊戲的趣味性。
受“實際情況”的約束
要想發展想像力,首先需要的是各種假設,而不是狹隘的實際。“如果……將……”的自問能夠將你引進可能性的領域。
一家化學企業裏的一位工程師出人意料地問同事們:“如果在牆壁上塗上槍藥,將會怎樣呢?當它幾年後開始剝落時,用一根火柴就可以將它統統燒掉。”當然房子也許會同時燒毀,於是這些不受所謂實際束縛的同事們,開始思考,結果可能啟發他們想出一種能夠使塗料很容易地去掉的活化性添加劑。這家企業現在正在進行這項實驗。
害怕失敗
如果一個有著創造力的行動無礙於你的生命,你就不要怕有失敗或者失誤。然而,如果你正尋找一種新的想法,你需要的卻是承受失敗的精神。
截止到1979年,波士頓紅鞋喜劇團的明星卡爾·亞斯特爾詹姆斯基已收集了整整3000件觀眾的投擲物。亞斯特爾詹姆斯基說:“在我的生涯裏,我已經挨了不下一萬次的打。這也就是說,我失敗過至少7000次。而這一事實能夠使我保持頭腦清醒。”
他清楚地認識到,成功和失敗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麵,錯誤不過是創造過程的階石。通用電器商業企業的創始人湯姆斯·沃特裏生說過:“通往成功的路即把你失敗的次數增加一倍。”
不能把生活中的經驗應用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