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科學創新的準則(3)(2 / 3)

布裏丹的反對者試圖說明:如果沒有自由選擇的意誌,這頭驢子就會餓死。後人把這種論證叫做“布裏丹驢子”。這個故事的寓意是深刻的,它提示人們:許多時候,隻要有點創新意識,就會煥發創造行為,就會有活力,而呆板凝滯是足以扼殺創造力的。現代企業員工要在紛繁多變的市場經濟的不平衡中尋找企業發展和獲利的機會,沒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是不可能成功的。

企業員工必須樹立“以變求勝”的態度去關心企業,這其實就是一種變革思維。當一切都順利時,人易於陷入安逸的生活方式,以安逸的生活方式生活就會失去追求新生活的熱情。這是人的非常自然的心理狀態,用這樣的思維方式無法跟上社會變革的步伐,改良或發展將停滯不前。

10.在細節中力求創新

創新是一個永遠不老的話題,創新並不是少數幾個天才者的權利,每個人都能創新。在細節中創新,就是要敏銳地發現人們沒有注意到或未重視的某個領域中的空白、冷門或薄弱環節,改變思維定勢,最終將你帶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在一個世界級的牙膏企業裏,總裁目光炯炯地盯著會議桌邊所有的業務主管。

為了使目前已近飽和的牙膏銷售量能夠再加速增長,總裁不惜重金懸賞,隻要能提出足以令銷售量增長的具體方案,該名業務主管便可獲得高達十萬美元的獎金。

所有業務主管無不絞盡腦汁,在會議桌上提出各式各樣的點子,諸如加強廣告、更改包裝、鋪設更多銷售據點,甚至於攻擊對手等等,幾乎到了無所不用的地步。而這些陸續提出來的方案,顯然不為總裁所欣賞和采納。所以總裁冷峻的目光,仍是緊緊盯著與會的業務主管,使得每個人皆覺得自己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在會議凝重的氣氛當中,一位進到會議室為眾人加咖啡的新加盟企業的小姐無意間聽到討論的議題,不由得放下手中的咖啡壺,在大夥兒沉思更佳方案的肅穆中,怯生生地問道:“我可以提出我的看法嗎?”

總裁瞪了她一眼,沒好氣地道:“可以,不過你得保證你所說的,能令我產生興趣,否則你隨時準備走路。”

這位女孩輕巧地笑了笑:“我想,每個人在清晨趕著上班時,匆忙擠出的牙膏,長度早已固定成為習慣。所以,隻要我們將牙膏管的出口加大一點,大約比原口徑多40%,擠出來的牙膏重量,就多了一倍。這樣,原來每個月用一條牙膏的家庭,是不是可能會多用一條牙膏呢?諸位不妨算算看。”

總裁細想了一會,率先鼓掌,會議室中立刻響起一片喝彩聲,那位小姐也因此而獲得了獎賞。

廖基程也是一個在細節中求創新的人。廖基程在工廠勞動時經常看到,由於大部分零件的精密度都非常高,為了防止零件生鏽,工人們都必須戴手套進行操作,而且手套必須套得很緊,手指頭也要能靈活自如,這樣一來,戴上脫下相當麻煩不說,手套還很容易弄壞。

為此,他常想,難道隻能戴這樣的手套嗎?能不能改進一下?

有一天,他在幫妹妹製作紙的手工藝品時,手指上沾滿了糨糊。糨糊快幹的時候,變成了一層透明的薄膜,緊緊地裹在手指頭上,他當時就想:“真像個指頭套,要是廠裏的橡皮手套也這樣方便就好了!”

過了不久,有一天清早醒來,他躺在床上,眼睛呆呆地望著天花板,頭腦裏突然想到:可以設法製成糨糊一樣的液體,手往這種液體裏一放,一雙又柔又軟的手套便戴好了,不需要時,手往另一種液體裏一浸,手套便消失了,這不比橡皮手套方便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