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過困難期打出品牌
竺培軍說家教行業是一個靠口碑生存的行業,客戶的評價如何直接關係到成功與否。因為服務好,半年以後,找竺培軍登記求職的大學生多達400多名。隨著業務不斷擴大,竺培軍在學校外租下了一間辦公室,裝上了獨立電話,並注冊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2002年以後,寧波的家教中介機構開始增多,家教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到了2003年非典時期,寧波的家教市場一下子萎縮了一大半,竺培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想著身上還背著不少債務,竺培軍隻得硬著頭皮堅持營業,沒想到反而有了意外的收獲。因為當時寧波市區堅持營業的家教機構不多,不少家長和學生都主動找到竺培軍,公司的業務竟然比非典前還要好。非典過後,寧波的家教機構又開始了快速擴張,而這時候竺培軍已擁有了一批穩定的客戶群,不必再為生存擔憂了。
開發特色家教項目
為了和其他同行展開差異化競爭,竺培軍一直琢磨開展一些新的家教服務。“我們通過總結發現,老師做家教和大學生做家教各有優勢,老師教學經驗豐富,容易發現孩子學習中的問題,教學效果好,而大學生做家教因為和孩子年齡差距小,更容易和孩子溝通,孩子一些不敢問老師的問題,卻會對大學生提出來。”
竺培軍針對老師和大學生的特點,推出了“1+1家教”服務,即由一名老師就孩子的薄弱環節進行授課輔導,課後再由一名大學生陪孩子做功課和複習,有針對性地解決孩子遇到的問題。此服務受到了不少家長的歡迎。隨後竺培軍又陸續推出了“家教保姆”、“藝術家教”等特色的家教服務,並打出了“家教超市”的宣傳語。“雖然事實證明這些服務不一定都成功,但因為有針對性,能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效果還是很好的。”
2005年,大學生家教市場開始萎縮,竺培軍於是從外省聘請來有教學經驗的老師,成為公司的簽約老師,開始嚐試聘請職業家教老師。
由於看到培訓市場火爆,竺培軍又和某知名培訓學校合作,推出了從幼兒到成人的係列培訓服務。經過幾年的奮鬥,如今竺培軍已經還清了當初欠下的債務,公司的員工也從當年的2個人增加到了20多人,年營業額已達百萬元。
“胖人商機”讓她賺到2000萬
17歲,她買了村子裏的第一台冰櫃賣雪糕;
18歲,她要第一個把大排檔、超市引進村莊;
1996年,她敢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竟然去和肯德基談判,要在廊坊開第一家店;
19歲,她用父母一輩子積攢來的15萬元買回一堆自己不能穿的衣服,讓節儉的母親幾乎絕望。
二十多歲的楊鳳君,生長在距離北京不遠的河北固安縣東桃園村。她用9年時間,寫出了一個從15萬元到2000多萬元資產增長的百姓創業故事。
逛街逛出“胖子商機”
楊鳳君沒事的時候就喜歡逛街。一天,她看到河北廊坊的一個小店,店麵不大可生意卻比相鄰的店火很多。於是,楊鳳君好奇地走進了小店,發現這個店的顧客進來買一件衣服的很少,都買三四件,甚至隻要有能穿的,顧客不管價格就買。
“自己這麼愛穿都沒有一次性買幾件衣服的時候,更何況店裏的衣服款式一般,為什麼那麼多人買呢?”楊鳳君帶著疑問,然後悄悄尾隨一位客人出了門,追上去要問個究竟。
“這衣服您喜歡嗎?”楊鳳君問。
“不喜歡,就因為我胖,買不到衣服,沒辦法,能有自己穿的就不錯了。”顧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