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次,一位新婚夫婦在婚前預訂3000份“喜報”。當劉成圓滿完成任務時,對方卻因種種原因分手了,劉成為此又損失了一大筆錢。類似的事情發生了數起,劉成勞民傷財不說,還被親朋好友譏笑為“傻冒”。後來,他采取先交押金後製報的辦法,雖然避免了風險,但生意卻因此少了許多。
在劉成辦“絕版報紙”的同時,深圳相繼也出現了幾家類似的機構。一時之間,競爭十分激烈,劉成自始自終以高質量、低收費的服務理念經營,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2005年6月17日,一位廣州的集報收藏者慕名找到劉成,對方出1000元欲買他1000多份內容不同的報紙,並且說集報愛好者們熱衷搜集創刊號,而他的這些報紙既是“創刊號”,又是“終刊號”,可謂舉世無雙的”絕版報紙”。
劉成由此受到啟發。後來的時間裏,他找到許多集報網站,然後在網站上推廣他的“隻一期報紙”。他的帖子發出之後,全國各地有150多位集報愛好者與他建立了長期合作的關係,劉成定期向他們提供不同內容的新“報紙”。成本1元的報紙,他便以10元的價格賣給集報愛好者,僅此一項,劉成就穩賺了2萬多塊錢。
如今,劉成成立了自己的“絕版報紙”工作室,請了兩名下崗工人做幫手,他的業務遍布廣東各個省市,而他的月純收入,也達到了2萬元以上。
報刊雜誌在我們生活中處處皆是,且價格低廉。劉成卻以“報紙”為載體,賦予它獨特的內容,由此開創了一番事業。他的成功告訴我們,隻要我們平時多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轉換角度去思考,在舊的行業上也能發掘出新商機。
五百元創業開“家教超市”
7年前,竺培軍丟下“鐵飯碗”開始創業,最初因為選錯了創業項目,他欠下了20多萬元的債務。第二次創業,竺培軍選擇家教服務,並因為有“1+1家教”等特色服務項目,公司得以快速發展,如今他又涉足培訓市場,公司年營業額達百萬元。
初次創業失敗
竺培軍在大學裏學的是金融專業,畢業後到一家機關工作,捧起了讓人羨慕的“鐵飯碗”。但不安分的竺培軍一直想自己創業,2000年,他毅然辭職開始自己創業。
竺培軍的第一次創業選擇了飲料行業,他借來2萬元錢,成了某果汁品牌寧波地區的總代理,主要麵向一些賓館和飯店銷售。“我當時想寧波的賓館飯店這麼多,果汁的銷售肯定沒問題,現在想想,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創業還是應該選自己熟悉的項目。這種果汁價位比較高,銷售情況不是很好,再加上當時酒店和我們是每個月結賬,資金量占用很大。”經營了一年多,竺培軍不但沒賺錢,因為要繼續鋪貨,他又陸續投入了幾萬元,最後因為財務狀況一直入不敷出,他不得不草草結束業務,總共欠了20多萬元的債務。
500元起家做家教中介
竺培軍不甘心就這樣打退堂鼓,給別人打工3個月後,他手裏積攢到了500多元錢,他準備用這筆錢從頭開始。這次竺培軍選擇的是家教行業。“我在大學裏就做過家教,這個行業自己比較熟悉,而且考察了市場後我發現,做這一行投入小,容易起步。”竺培軍回到自己熟悉的母校,以每月400元的價格在學校招待所裏租下一個房間,既當辦公室又當住所,並把剩下的100多元用來印製家教報名表格和宣傳單。因為沒有電話,竺培軍隻有把招待所的公用電話當成了聯係電話,然後把宣傳單發到校園和附近的小區裏。“第一個月就有100多個大學生來登記求職,報名找家教的家長也有幾十個。”竺培軍向求職的學生收取一定的中介費用,並承諾如果1個月內還沒有為對方找到工作就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