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出來的財富
人家都說張先生的財富是“滾”出來的,其實沒有那麼誇張,張先生僅僅是做物流四年的生意人,因為物流這行與汽車有著至關重要的聯係,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滾滾的車輪上度過。四年的時間張先生在車輪上跑遍了大江南北,收入也因此在張先生不歇腳的奔波中逐漸越滾越大。
第一次“淘金”
張先生是江蘇南京人,6年前來到上海。當時他聽別人說來上海的同鄉呆了幾年就發展起來了。所以當時他也希望能來到這邊賺一筆錢貼補家用。在托人幫忙後聯係到了一個同鄉,就跟著人家開始做工程。
那時候大家做的都是一些小工程,手下也沒有太多的人,在上海雖然機會很多,但競爭是非常殘酷的。一般大的工程他們很少能攬到,有時候甚至是規模小的一個工程,也需要多費些時間才能爭取到手,所以做的相當辛苦。慢慢熟悉了市場後,他決定自己一個人來幹,於是借了一筆錢,一個人邊跑單子,邊托家人在老家招工。本以為招工到齊後,生意就可以做起來,但事實並沒有所想的那麼簡單,他兩個月緊跟的一個客戶與別人簽訂了合同。
看著剛招來的工人沒活幹,他心急如焚。但他還不死心,那個時候他一天拜訪七八家,什麼工程都攬,隻要人家能給機會就不放棄。在這樣的努力下生意終於開張了,但接的還是一些小工程。
投入四萬再次創業
做了一年的小工程,生意還是不景氣,我每天心裏充滿焦急。眼看著都奔30歲的人了,工程沒有起色,一大幫子手下還指望著他能做好做大養家糊口呢,他的壓力是一天大於一天。
突然他意識到這樣下去再也不是辦法,於是解散了工人帶著僅有的四萬元錢,投入到了物流行業。物流的投入少,賺的都是辛苦錢,他想這一次自己絕不能放棄,一定要堅持到底。最初他騎摩托車奔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我一家家的聯係,他堅信憑借自己的付出一定能有回報。
在這一信念下他跑成了幾筆小單子,客戶也對他的服務非常滿意,後來在他們的介紹下客戶群開始壯大。說實話,在這行他還算個生人,沒有太多的經驗,為了保證客戶的要求,他比別人付出的多很多。一次遇到一個安徽的大客戶,人家的產品屬於高科技產品,所以對運輸的要求很高,要前期考察他們的實力、資金和配套設施,而他們確實並沒有很大的規模,為了爭取這個客戶,他跑了很多趟,嘴皮子都快磨爛了,最後還是他的誠心打動了人家。
車輪上“拚”出大市場
對於物流這一行而言,要做好客戶應該有這麼幾點:首先要“拚”價格公道,不論在上海跑廣東,還是跑江蘇,你的價格一定要合理;還有就是要“拚”守時,這一點應該就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最後就是“拚”誠信,你答應人家的就一定要做到,不管出現了什麼狀況,一定要能保證人家客戶的利益。
由於上海市出台了新交規,他原先的小貨車已經不能在市區的主要路段行走,這一情況嚴重影響了他的生意。這樣一來,他的老客戶就會損失一部分,遇到需要市內送貨的客戶,他的服務顯然出現了斷檔,他都快急死了。後來他發現市場中有一種新型的適用於城市的越野車能夠取代他原有的小貨車,當時他一咬牙就買下了這輛富迪車。隨後事實也證明了他的選擇,運貨送人一點都不含糊。
最關鍵的一次是在合寧高速路上為客戶送貨時出現了重大情況,車走在半路上就出現問題,搶修也無濟於事。這批貨客戶急著要,如果時間上出了差錯,他就會違約,由此承擔的經濟責任會很大,而且多年維護的這個客戶也有可能因此丟掉。他緊急聯係調車來支援,可是根本趕不及。萬般無奈下他突然想到駕自己的車去事故地點拉貨,能拉多少就拉多少。當客戶也允許他們拉一部分過去時,他們馬上就動身了。經過11個小時的趕拚,最終在規定時間送到了一批貨。
工作就要“身先士卒”
自己做生意前期最大的難點就是凡事都要親曆親為,一點做不好很有可能滿盤皆輸。有幾次他的員工因為疏忽大意給客戶送貨出了問題,他沒有讓員工去道歉,而是主動去客戶那邊登門拜訪。他認為態度最重要,就像人常說的換位思考,客戶一定希望自己受到尊重和重視。而作為公司的人他是有責任和義務向客戶說明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