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本創業怎樣長期賺錢
對於小生意經營者來說,長期賺錢並慢慢做大發展才是經營的目標。
巧占市場盲點
小本經營者如果被動隨波逐流,可能永無出頭之日。其實,經濟愈發達,社會愈進步,人們的需求就愈細化。事實上,大市場之間一定存在著大企業無暇顧及的縫隙市場,它非常適合小本經營。因此,小額投資者應更深入研究消費需求、獨辟蹊徑,致力於經營人無我有的商品和服務,巧占市場盲點。如經營與大商店商品相配套、相補充的商品;在三百六十行之外開辟新的行業等等。
不要把利潤看得太重
俗話說:“三分利吃飽飯,七分利餓死人。”利潤微薄,但容易在價格上形成優勢,從而靠銷量占優勢來彌補價格上造成的損失。小本經營資本相當有限,最怕造成商品積壓,資金轉不了,成為死錢,以至於包袱越背越重,影響下一步的經營,形成惡性循環。薄利多銷盡管道理明白,卻是小本經營者最易忽視的經營方針。市場上很多欺詐行為多體現在小公司、小商販身上,他們因此最終害人又害己,其所做的自然成為短命生意。
追隨時尚覓得商機
隨著物質條件的不斷改善,今天的消費者已不僅僅滿足於吃飽喝足,而是講求科學飲食,追求綠色飲食產品,注重健康健美。如何把握和利用餐飲消費者的時尚心理、時尚意識,並進而推崇時尚餐飲,是小老板在尋找小餐飲店商機的過程中必須關注和思考的。
從吃“多”到吃“少”
過去的觀念認為吃得多表示胃口好,身體棒,又可增加營養攝入。現在大多數人注重健康健美,轉而認為吃少為宜,一般每餐吃八成飽,尤其是更加限製晚餐食量。
從吃“紅”到吃“白”
人們往往把豬牛羊肉稱為“紅肉”,家禽肉、海鮮稱為“白肉”。過去以紅肉為主,白肉為輔。但由於紅肉熱量高,含膽固醇多,不利於健康,所以有逐漸減少紅肉而轉向白肉的趨勢。
從吃“陸”到吃“海”
由於富貴病(心髒病、高血壓、糖尿病)的頻發,使人們從吃陸上食物轉向海產品,尤其是深海產品。
從吃“精”到吃“粗”
現代人類講究食物精細化,帶來許多不良後果,所以人們日益轉向吃粗糧和粗加工食品,如當下的糙米、粗麵更多地被擺上了餐桌。
從吃“家”到吃“野”
環境汙染日益嚴重,使人們對食物的選擇更加挑剔,更傾向於天然產品,如無汙染的野果、野菜、野菌,均受青睞。
從吃“熟”到吃“生”
據醫學家介紹,吃熟食後細胞死亡加快,使機體免疫係統破壞,而吃生食可使白細胞處於正常狀態,增強免疫功能。
從吃“死”到吃“活”
人們普遍認為吃活物營養更豐富,味道也更鮮美,如日本人就把生魚片當成美味佳肴,尼日利亞的一些部族愛吃生牛肉。一些歐美人又興起吃活禽,即使烹調,也要現殺現吃。
從吃“瓤”到吃“皮”
人們認為某些食物的皮也有豐富營養,而且有特殊醫療作用。過去吃蘋果、梨、桃都先去皮,現在又改變了吃法,往往是洗淨後連皮吃。
從吃“肉”到吃“蟲”
把昆蟲當美味早已有之,當今更流行,並把它當成健康食品。有人大致估算過,全球有五百多種昆蟲已被列入了食譜。
從吃“寶”到吃“廢”
日本人興起在飲茶後也吃剩茶葉,據說它有營養和醫療作用,有利於清潔口腔和明日,預防齲齒和便秘,促進消化和減肥。
由此可見,科學、健康、綠色、原始就是餐飲的時尚潮流。作為小餐飲店,一定要抓住這股潮流,結合自身的靈動優勢,及時快捷地為顧客奉上各種時尚健康的餐飲產品。靖江的陳士榮這樣去做了,並且獲得了成功。
蟹黃湯包在江蘇靖江已有200多年曆史,而陳士榮做湯包不過6年,卻已經成為靖江湯包界數一數二的領軍人物。老陳的包子一籠有6個,每籠最高50元,從早到晚來吃的人絡繹不絕。一個包子八九元錢,在我們看來,有點貴得離譜,可在當地,大家一點也不覺得貴。原因就在於這不是一般的包子。蟹黃湯包是全國六大名包之一,與其他包子不同的是皮薄、湯餡汁多。其他包子都是固體,拿到就可以吃,這種包子要把湯喝掉以後再吃皮。由於味道獨特,產品時尚健康,在他這裏,一天五六百籠是絕對不夠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