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去超市買香皂,會看到貨架子上的很多香皂,它們的品牌知名度、價格、性能都差不多,但是有一款如果附帶贈送一塊洗臉的小毛巾,你多半會買這個有贈品的,淘汰掉其他幾個。
在職場中工作也是這個道理。職場就是個勞動力市場,老板們購買你的勞動力,你的勞動力就是等待老板們挑選的“香皂”,你跟其他人不會有天壤之別,一開始大家都差不多。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買一贈一”,讓老板發現你附帶的那塊“小毛巾”。
小趙大學裏學的是行政管理,畢業之後,他進了一家民營企業,從事對口的行政工作。他跟其他的行政人員沒有什麼區別,本本分分做好手頭的工作,沒有什麼過失,也沒顯露出什麼特別之處。
在一般人眼中,行政工作是瑣碎的,各個部門都需要行政部門的配合,行政部門卻永遠屬於比較“邊緣”的地帶,似乎永遠沒有出頭之日。有朋友勸小趙“騎驢找馬”,想辦法去個“油水多”的部門。小趙笑了笑,沒有多說。
某天下班之後,小趙手頭還有一些工作要處理,所以加了一會兒班,其他同事都走了。就在這時候,銷售部的經理急急忙忙地過來問:“你是新來的大學生吧,英語怎麼樣?”
“我英語還可以。”小趙說。
“那太好了,我這兒有個東西,你看能不能翻譯下?”銷售經理遞給小趙一張紙。
小趙一看,那是一份客戶來信,並不長,小趙沒用詞典就看得明明白白。他把信上的意思告訴給銷售經理,銷售經理高興地說:“太好了,幸虧有你在。我們銷售部的人今天都出去了,我對英語是一竅不通,剛才客戶來了電子郵件,對我們的產品提出些問題,把我急死了。你這下幫了我大忙了!”
小趙禮貌地說:“不客氣。銷售部是咱們公司的大功臣,我是個新人,能夠為您做點事,高興還來不及呢。”
“真會說話!”銷售經理誇了小趙幾句就出去辦事了。
轉過天來,部門領導找到小趙說,銷售部經理點名要他調到銷售部去。誰都知道,銷售部經理很會帶新人,而銷售部又是個肥差,部門招人的時候要求可嚴格了,一個應屆畢業生是不可能進去的。小趙能夠被經理“欽點”,多虧了他英語好!就這樣,學行政管理的小趙,托了“附加才華”的福,順順利利進了銷售部,沒用多久就成了銷售經理的心腹幹將。
作為企業員工的你,要明白老板的心理,克服自己的惰性,做個一專多能型的複合人才。讓自己的性價比高一些,多學些本領,多長點本事。職場競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需要積極,積極,再積極,如此才能保住現有位置,爭取更輝煌的明天。
絕對不能為了修煉“附加”才華而忽視了自己的專業技能,那樣反而得不償失。要在確保手頭工作做得好的基礎上創造更多的價值,才會給自己爭取到更多機會。
讓領導發現自己的價值
如果你是老板身邊的空氣,他不會感覺到你的存在;如果你是老板呼吸的氧氣,他才知道沒你不行。想出頭,就得讓領導發現你的價值。
假如你所在的是十人規模以下的小公司,老板可能會認識你,也知道你的本領和成績。倘若你所在的是一個中等規模的企業,幾百號員工為企業做事,老板多半不認識你,甚至你的部門領導都叫不出你的名字——因為你太普通了。被老板遺忘的人,通常是不會有什麼大作為的。如果你不想碌碌無為,如果你不想做職場隱形人,那麼一定要想方設法讓老板發現你的價值。
讓老板注意到你的價值,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用突出的業績說話。老板開公司是為掙錢,如果你能一下子給老板帶來大筆利潤,你無異於“一步登天”了。
蕾蕾大學之後在一家報社做編輯工作,但是生性好動的她沒做多久就厭倦了,她覺得自己不適合坐在辦公室裏寫東西,更適合出去跑業務。所以,她主動跟領導要求,調到廣告部去當“拉廣告的”。很多同事說她太天真,也有人暗自為她捏一把汗——小姑娘,什麼人情世故都不懂,怎麼拉業務?拉不到業務沒有獎金,看她怎麼辦!誰承想,這個小姑娘到職一個月,就成功地搞定了一家商場到他們報社刊登廣告,而且是整整一個版麵的大幅廣告!同事們竊竊私語:“她是運氣好吧!”
蕾蕾越戰越勇,躍躍欲試,越來越發覺自己在這方麵有天賦。於是,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裏,她更加賣力地去拓展渠道,跟客戶聯絡感情。半年幹下來,竟然一個人包攬了一大半的廣告任務。在年底的表彰會上,報社領導專門跟蕾蕾握手,還照了合影。再沒有人敢說她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甚至有些年長的同事跑來向蕾蕾“取經”,向她請教如何拉到那麼多的廣告客戶!
當然,像蕾蕾這種真正的“業務尖子”,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效法的,這需要一定的天賦和比較成熟的技巧。不過,我們還有一些另外的方法,讓領導注意到我們的存在。
打個比方,我們平時都在呼吸空氣,但是我們不會刻意注意到空氣的存在。其實我們呼進身體的,是空氣裏的氧氣。一旦空氣裏氧氣含量不足,我們就會頭暈惡心,產生“缺氧”狀態。這個時候,你就知道氧氣的重要性了。
同理,我們也要努力做領導的“氧氣”。你平時為他工作,為他賣力,他可能習以為常,不覺得你重要。你需要在一個合適的時機“消失”一下,讓他有“缺氧”的感覺,這時,他就會意識到你的存在,並且對你的價值重新估量。
何清在外企做了兩年行政助理,很希望登上行政主管的“寶座”。她相信自己有這樣的實力。而且,事實上,她在過去的一年中,做的就是行政主管的工作,自己已經超負荷運轉了,所得與付出嚴重不成比例。無奈的是,何清屢次向部門經理提出升職的要求,卻屢次被駁回。經理說:“你的能力還不夠!”
“不能正麵突圍,隻好反麵包抄!”何清在看了幾部戰鬥題材的電視劇之後,改變了自己的“作戰”路線。她先是去醫院開了健康證明,說自己有精神衰弱、高血壓、失眠症,需要休息。她又把自己的工作做了詳細的總結,對尚未做好的工作也做了詳細的交代,“撂挑子”丟給了別人。自己拿著醫生開的假條,理直氣壯地找部門經理簽字,然後回家休假。
這一下可“坑”了部門經理。原本,部門裏沒有主管,工作都是由何清在做。現在何清有正當的理由去休假,做事的人不夠,工作進程慢了一大截。部門經理一下子就慌了手腳,滿心想的都是何清的種種好處。終於,不等何清休假結束,經理就在MSN上給何清留言說:“親愛的小何,你身體好點沒?能不能盡快回來給我當主管?”何清高興得都要飛到天上去了!當然,不能馬上點頭,還要“裝”一下,推辭身體不適,要休夠假期再回去。
等到何清終於“病愈”的時候,部門經理已經要發瘋了。他終於知道何清一直以來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她簡直就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他痛快地給何清升職加薪,還給了個5%的額外獎勵!何清高興得都要跳起來了。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領導太忙,忽略了你的存在。或者,你太過於老實,不懂得“邀功”,又不敢太過“炫耀”,埋沒了自己,委屈了薪水袋。你需要學著“老練”一些,底氣十足地向上司推薦自己,讓他看到你的價值。
既要讓上司看到你的價值所在,又要安撫他,告訴他你不會威脅到他的地位。這種火候拿捏得是否到位,是考驗一個職場人成熟與否的重要標準。
業績要有,關係更要有
在職場要講究“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規矩。業績固然重要,關係也是不容小覷的。業績不好,關係好,你能保住飯碗;業績好,關係卻不好,你倒可能丟了飯碗。
在學校裏,我們是以考試分數來“論輸贏”的。有些孩子,讀書不用功,上課調皮搗蛋,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他,可謂“天怒人怨”,可是他偏偏就憑著小聰明考試得高分,老師也拿他沒辦法,更不能把他“開除”,頂多在樓道裏“罰站”。而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不管多老實,不管多聽話,不管老師和同學怎麼喜歡他,如果分數不夠,就會考不上重點高中、考不上大學。在這種教育體製下,我們會形成一種慣性:拿高分是王道!
這一套在學校裏行得通,在職場裏可就吃不開了。有些人把職場裏的工作業績與學校裏的分數等同起來,覺得自己隻要有業績,就是“好學生”,就能升職加薪。這種思想往往會使人成為悶頭做事卻不懂得交際的職場“呆子”。
倘若成為“呆子”,也倒罷了,至少不會得罪人,也不會影響人。怕就怕依仗著自己業務能力強,就瞧不起那些業務能力稍遜色的同事,越發目中無人,孤獨求敗,最後成為領導管不住、同事不敢管的“刺頭”。
林森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被“炒魷魚”時老板對他說的話:你的能力實在是強,“林森,我也看好你。但是同事們實在不願意跟你共事啊。如果我再留你,其他人都走了。所以,我隻能犧牲你一個……”那是林森第一次對自己的職業方向產生懷疑。
林森大學畢業之後做了一個編程員,當時,他的偶像是蘋果的總裁喬布斯。他一直覺得自己的專業能力絲毫不遜色於喬布斯,缺的就是那樣一股子偏執、狂傲的勁頭。於是,林森故意讓自己“另類”起來,學喬布斯吃素,還動不動就衝身邊的人大呼小叫。
公司同事不得不承認,林森在軟件開發這方麵確實有一定的天賦,而且也有一些好的作品受到了業界的好評。但是,林森實在太難相處了。甚至有同事打趣他:既然你想當喬布斯,“林森,就應該去創業,幹嗎給人打工啊?”林森不以為意,堅持特立獨行。
終於,同事們逐漸受不了林森的自以為是,輪番向老板“告狀”。他們覺得團隊裏有這樣一個人存在實在影響心情,他們要求老板“隔離”林森,更多人覺得林森這種人根本就不適合團隊生活,應該“開除”。不辭退林森,實在難以服眾。最後,老板不得不忍痛給林森了一封辭退信,並且委婉地說:“如果你願意,可以幫我做個兼職,但是,實在不能留你在公司做事啦!”
林森這樣的員工並不少見,仗著自己有點小才氣就目中無人。其實,那位同事說得對,如果林森真的覺得自己會成為喬布斯,就應該鼓足勇氣去創業,而不是一直打工。既然打工,就要遵循打工的規矩。隻顧自己高興就任由性子破壞周邊關係的人,是不會受到同僚的歡迎和青睞的。時間長了,老板也保不住你。
沒有任何一個老板會為了一個愛將而得罪眾多將領。不管你跟老板的關係多好、業務表現多麼優秀,總得有自己的“群眾基礎”才行。大家都不喜歡你,就說明你缺乏最起碼的職場人氣,就算領導提拔了你,你終究還是要“倒台”。所以,不要隻看業績而忽略關係,很多時候,決定你職場命運的恰恰是關係而不是業績。
主動付出,老板會看在眼裏
你如何對待公司,公司就如何對你。想讓老板對你青睞有加,首先要多花一分心思在工作上。你比別人付出得多,才會先一步進入老板的視線,吸引他的注意力。
有很多人進入職場之後會發出這樣的感慨:“何時才能出頭啊,功勞都是上司的,我再怎麼表現,老板也看不到我嘛!”有了這樣的“絕望”心情之後,工作就越發倦怠,做事不用心,心思不在崗位上麵,或者消極混日子,或者動跳槽的念頭。
其實,這樣做往往是破壞了現有的職場機會,也不能很好地為以後鋪路。因為你到了其他的環境裏,換一個工作單位,還是會有上司在你頭上“作威作福”,你還會有“永無出頭之日”的感覺。你就像原地畫圈一樣重複上一次職場遭遇,浪費了時間,又磨鈍了心智。最好的做法是,在一個組織裏紮紮實實地做事,兢兢業業地付出,作出貢獻,少想回報,老板總是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的。
喬治到一家鋼鐵公司工作還不滿一個月,但是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問題。許多煉鐵的礦石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冶煉,礦石中仍殘留著尚未煉好的鐵。這種情況如果一直持續下去的話,將會給公司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為此,喬治找到了負責技術的工程師反映他所擔心的問題。然而,工程師卻十分自信地講道:“我們的冶煉技術絕對堪稱世界一流,你所擔心的問題根本不可能存在!”
發現了重大的問題卻被人否定,喬治覺得很灰心。“算了,又不關我的事,瞎操心做什麼!”這個念頭在喬治的心中一閃,但是,很快就熄滅了。他粗略算了算,如果這個問題可以解決,那對公司來說可以節約一筆不小的開支。於是,喬治拿著尚未充分冶煉的礦石,直接去找公司負責技術的總工程師反映問題。他知道這是“越級”的舉動,但是他決定冒一次險。
聽完喬治反映的情況,出於職業的敏感,總工程師嚴肅地說道:“竟然有這種問題,為什麼沒有人向我反映?”總工程師立即召集負責技術的工程師來到車間檢查問題,果然發現了很多冶煉不充分的礦石。他們討論了解決問題的方案,最終攻克了技術難關,給公司帶來了可觀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