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條 擦亮雙眼看仔細,風險意識心中藏(1 / 3)

職場有風險,入職請小心。毫不誇張地說,職場是一場勇敢者遊戲,也是一場有勇有謀的角逐。如果你想勝出,光靠苦幹實幹還不夠,還需要懂得分清虛實,弄清真假,擦亮雙眼識別身邊的暗湧和淺灘。“兵不厭詐”這樣的句子應該時刻銘記在心。敵人和朋友的界限並不十分清晰,朋友也許會變成敵人,敵人也許會成為盟友。也許你自以為聰明,卻被人當槍使。也許你正沾沾自喜,轉眼就被架空雪藏。在職場中搏殺,要有足夠的風險意識和強大的心理準備。

辦公室競爭正在進行

不管你願不願意,競爭對手都潛伏在你的身邊。公開叫板已算善良,暗中搞惡性競爭的也是大有人在。你無法改變這種現狀,隻能調整心態主動適應。

有人形容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很形象,全國那麼多考生競爭有限的學校招生名額,賽事空前壯觀。但是,認真想想,這種“競爭”有很大的回旋餘地。首先,你可以選擇的學校有很多,考不上清華北大,還有其他學校;其次,隻要你分數夠高,就能跨進學校大門;再次,隻要你的考試分數高過競爭對手,你就可以如願以償。這樣看起來,當學生時的我們並沒有經曆到真正的“競爭”。

真正讓你驚心動魄的競爭,在職場。想想看,你的公司才多大,職位有幾個?那麼多的人同時盯住一個職位,你沒有其他選擇。而且,並不是所有職位你都可以競爭,你隻能往前走、往高爬,越高的職位越難爭取。而且,職場中的競爭,很多時候拚的是“軟實力”,工作能力隻占個人綜合能力的一部分,你的性格怎樣,與老板的關係怎樣,與同事相處如何,都關係到你是否能升職。跟高考時“分數決定一切”比較起來,職場的競爭有很多你掌握不了的因素。

安傑個性安靜,話不多,很穩重,是個“與世無爭”的人。她在計劃部工作3年,幾乎沒與別人產生過什麼紛爭,永遠都低著頭默默做事。到了第四個年頭,安傑被提升為人事部主任,她覺得自己是意外中了個“頭彩”。

“既然做了主任,那就盡職盡責,幹好它!”安傑這樣給自己打氣。然而,很快她就發現,事情並不像她想象的那麼容易,她無心與人樹敵,還是招致了別人的妒忌。那個人就是培訓部的張遠。

人事部和培訓部打交道最多,安傑與張遠也比較熟。安傑成了人事部主任之後,分明感受到了張遠態度的轉變。她去找張遠商量的時候,張遠不再像以前那樣給出中肯的意見,而是故意帶著她走彎路,給她出“幺蛾子”。張遠還會到上級領導那裏打安傑的小報告,幹涉她的部門工作。若是兩個部門合作了,張遠一定會搶在安傑前麵去搶頭功,要是出了差錯,肯定是推得一幹二淨。

後來安傑才知道,張遠一直關注人事部主任這個職位,垂涎很久了。安傑憑空“殺”出來,被上級提升,雖然不是故意的,卻成為張遠的眼中釘。安傑暗自叫苦不迭:看來這競爭無處不在啊,自己想逃脫都難。

從安傑的處境看,顯然是遇到了一個無可回避的競爭對手。她的選擇,已經不是一個要不要競爭的問題,而是如何競爭的問題。

“人海闊,無日不風波”。人生本來就是個競技場,進入職場就意味著參與競爭。唯一的辦法,隻有勇敢地麵對競爭,比你的對手更高、更快、更強,去贏得競爭。所以競爭策略是職業人生的必備策略。

“勝不驕,敗不餒”是適應於一切競爭的準則。有競爭,就有強弱之分,弱者必須承受得住失敗的打擊。在這次競爭中失敗了,並不表示在將來的競爭中也注定會失敗;在這方麵的競爭中失敗了,並不說明你事事不如人。在競爭中要永遠保持心理穩定,避免情緒大起大落。

職場新人不要站錯隊

站隊不能隻考慮眼前,要看長遠;不能隻看好的一麵,要預計到最慘烈的結果;如果沒辦法作選擇,站在自己原先的隊列正確的概率要大。

職場中人,就像銀河係中的星星,都有自己的軌道,而這些軌道又密切交織、彼此影響,一著不慎,互相“撞車”,滿盤皆輸。簡單點說,也許你無心害人,卻被別人不懷好意地給撞一下,搞不好還會撞成內傷,不得不偃旗息鼓退出江湖。所以,每個人都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最安全的軌道,並且小心翼翼地跟著“隊伍”前進。

小張進入機關不久,就是個普通小職員。他的頂頭上司李科長對下屬都很好,上下級之間經常約著吃吃飯唱唱歌。後來,李科長調去其他科任職,趙副科長升職為新科長。

五四青年節那天,單位的文藝表演結束後,新任的趙科長請全科的同事吃晚飯。飯局還沒結束,趙科長有事就先走了。沒多久,小張接到前任李科長的電話,邀這些“老下屬”們一起去唱卡拉OK,大家一致響應,度過了開心的一晚。

可是,第二天上班的時候,小張就感覺到了科室裏壓抑的氣氛。屁股還沒坐熱,他就被趙科長召見。趙科長先是問了一下工作情況,然後話鋒一轉:“昨晚你們是不是和李科長一起唱K了?”小張一聽就知道不妥了。

最可怕的一句話還在後麵。趙科長頓了頓說:“有同誌反映,是你主動聯係的。”

頓時,小張百口莫辯,背上全是汗。

從此之後,趙科長認定了小張是“李科長的人”,不給小張任何表現的機會。

“拉幫結派”中外皆有,連不少外國人都加入“站隊”的明爭暗鬥中來。“站隊”其實在全世界都是一個普遍問題。領導也是人,領導之間在觀點、喜好、行事方式上出現了細微的差距,這在所難免,但是他們肯定要為自己找“幫手”,於是,就希望下屬們表個態,這就導致下屬的“分派”和“站隊”,甚至迅速形成對立的陣營。所有職場新人都應該對這樣的現象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辦公室秘書小王所在的部門有兩名副主任,正主任上調到其他部門,按照慣例,正主任一職將從兩名副主任中產生。兩位副主人的鬥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兩名副主任先後找小王談話,拐彎抹角,旁敲側擊,無非是希望從小王的嘴裏探聽到一些對對方不利的消息。小王當然看得清楚,卻不敢說,隻得說不知道。這樣一來,可把兩個副主任都得罪了,他們都覺得小王是站在對方那一邊的。

一天上午,馬副主任問小王,張副主任到了辦公室沒有,她如實說還沒有來。第二天,張副主任詢問小王,原來,馬副主任已經向上級告狀說張副主任工作不認真,老是遲到早退。小王趕緊解釋,張副主任隻說:“小王,別糊塗啊!”

沒想到,當月發工資時,小王被扣掉了全勤獎。會計說是因為她每周五脫產學習英語,還讓她去問張副主任。小王找到張副主任,辯解說,是老主任親自批準過的。張副主任告訴她其他領導有意見,少量扣一點,以服人心,並且意味深長地說:“小王啊,以後的日子還長,千萬別站錯了隊啊!”

小王左右為難,被弄得身心俱疲,實在沒辦法了,隻得向人事部門遞交了辭職信。

新人進入職場,最先要學的就是“站隊”的藝術。要麼告密,要麼歸順,要麼跟著勝者風光,要麼跟著敗者玩完……當然了,最保險的,還是忠實於自己的現任領導,最起碼他不會給你穿小鞋,你能落個“忠臣”的好名聲。若是領導走了,你趕緊掉轉方向,同樣忠實於新任領導,“忠臣”還是會受新領導歡迎的。

“站隊”是個技術活兒,適當的思考利於你作出正確的選擇。搞清楚你是哪種類型的人、公司是哪種類型的公司、公司文化是什麼、公司牛人都有哪些、升職的人有什麼特點、內部的圈子是怎麼來的……搞清楚這些問題有利於你“背靠大樹”。

沒有危機感是最大的危機

拿高薪不等於穩定,追著熱門行業也不等於有保障,保持冷靜的頭腦,居安思危,高瞻遠矚,才能保證你立於不敗之地。

職場如戰場,絲毫不能倦怠鬆懈,用先賢哲人的話說,你得有點兒憂患意識。越來越多的高才生報考國家公務員,或者削尖腦袋想進大企業,為的不是大有作為,而是“安穩”,這其實是一種天真的想法。要知道,身在職場,沒有“安穩”一說。

舒適的環境讓你飄飄然,忘記了潛在的危機,努力奮鬥的心態也逐漸懈怠,浮躁、驕傲、專橫等毛病也會越來越大,最終往往是自己把自己搞垮。即便你現在身處一個好公司,有一份不錯的薪水,也應該心存憂患意識、小心謹慎、如履薄冰、如臨大敵,這樣才能永遠掌握主動權,以不變應萬變。

很多人向往去瑞士旅遊,那裏風景如畫,氣候宜人,而且是個“遠離戰爭”的中立國。可是這個“桃花源”卻是世界上國民國防觀念最好、軍事素質最高的國家之一。瑞士的一位外交家說:“如果問我們為什麼600多年沒有打過仗,其主要原因是我們隨時都在準備打仗。”在瑞士無論怎樣小的村莊都有打靶場。在那裏,所有年滿20歲的男子都有服兵役的義務,第一年的入伍時間為17周,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參加2至3周的演習和軍事訓練,一直持續到50歲。軍裝、靴子、鋼盔、槍支、背包等軍事物資都保管在自己家裏,經常整理,常備不懈,一旦有緊急情況,全國一天之內便可集結62.5萬人的預備役部隊。20世紀70年代以後,新建的公私住宅都必須備有用混凝土灌注的厚厚的鐵門,裏麵又有很寬敞的地下核隱蔽所,這項開支可以從政府那裏得到補助。

瑞士人“時時準備打仗”,他們不會因為沒有戰爭就放棄訓練。集結在4.13萬平方千米上的60餘萬訓練有素的士兵,對任何一個侵略者來說都將是個災難。

這就是“居安思危”。居安思危與“杞人憂天”不同,“居安思危”有思慮的目的。身在職場、商戰中的人們,整天緊繃神經、怕這怕那就是居安思危最切實、最極端的表現。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孟子的訓教,並不是沒有道理,憂患可以使人緊迫,激發熱情。生於憂患,並不是讓人拋棄舒適的生活,而像苦行僧一樣度日。憂患是一種心態,時時感到危機,才能時時努力,時時進步。每一天都花點時間考慮,可能會有什麼情況讓自己難以應付,為了對應這種情況自己做了什麼準備,自己準備得是否充分?這樣,在憂患之中你就會日臻完美,生活也會變得幸福起來。

沒辦法,誰叫我們趕上了這個多變的時代!對我們的父輩來說,工作意味著“鐵飯碗”“長期飯票”。但是,今天我們所麵對的職場,已經和我們父輩時完全不一樣了。我們的“飯碗”已經變得很不穩定,競爭帶來的危機充斥著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我們現在所從事的工作隨時都可能失去。不要說你是一個小公司的職員,即便你入了大公司,拿到了夢寐以求的高薪水,你依然有可能在一夜間失去這一切。

養成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不斷審視自己所處的位置,對眼前的、未來可能發生的危險都要一一考慮,至少也要有個“應急方案”,這樣你才能在危機突降的時候安然處之,泰然化之。否則,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你會摔跟頭。

慎待深藏不露的人

俗話說“咬人的狗兒不露齒”,很多喜歡搞不良競爭的人,並不會大張旗鼓地說要擠對你,而是當麵笑臉背後捅刀子。所以,要警惕身邊那些深藏不露的人。

職場競爭不同於田徑比賽,在體育賽場上,所有對手都是看得見的,你們互相為參照,彼此趕超,就算輸了,也是心服口服,成績決定一切。職場競爭卻不是這麼透明,很多人深藏不露,看不到他在“跑”,他卻已經在“終點”笑了。更要命的是,他會讓你“跑”得很不順利,不小心就崴腳斷腿的,體無完膚。

小張與小馬差不多是同時進入單位,小張特別開朗,和每個同事的關係都很好,而小馬比較內向,每天都皺著眉頭,好像老是有煩心的事一樣。所以,這兩個人除了工作上的往來,平時打交道並不多。

小張的工作表現不錯,為人處世也比較老練,所以領導準備提升小張。正好他們辦公室主任要退下來,領導找他談話,讓小張接這個位子。

職場裏的小消息總是不脛而走,領導和小張的談話不知道怎麼就傳了出去。相伴的還有很多關於小張的“閑話”,說他是個圓滑的人,很會拍馬屁,工作投機取巧等。

閑話當然也傳到了小張耳朵裏,但是他沒多想。他覺得,有人嫉妒是很正常的事,用不著和說閑話的人一般見識,就等著“任命狀”批下來。“任命狀”如期批了下來,但他們單位有這樣一種規定,就是還要“公示”一段時間,征求大家的意見,才能正式走馬上任。這雖然是“走走形式”,卻也不得不遵守。

出人意料的是,任命狀公示了一個星期之後,領導來找小張談話了,而且表情十分嚴肅。領導說,公示期間,上級接到了匿名信,說小張生活作風有問題,還煞有介事地寫到“某年某月某日有某個女人進了他的家”,那女的多高,穿什麼衣服都寫得清清楚楚,信的署名是“一個打抱不平的同事”。

看了這樣的罪狀,小張差點吐血,信中所說的那個女人分明是自己的姐姐嘛!難道自己的姐姐來看自己都是犯錯誤的事?幸好領導對小張特別了解,聽了小張的解釋後就相信他,沒有再深究下去,最後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小張算是有驚無險地當上了辦公室主任。

在小張升職之後沒幾天,小馬主動提出了辭職。這時候有人告訴小張,傳播閑話的人就是小馬!原來,那次姐姐來的時候,剛好小馬去他家取一份資料,小張確信這匿名信一定是他寫的。沒想到這小馬這麼陰險啊,自己和他無冤無仇,他卻這樣陷害中傷自己,想到這裏,小張不禁心裏一陣發寒,也暗自慶幸小馬的“暗箭”沒有傷到自己!

像小馬這樣的“蔫兒壞”“乖乖”

型同僚不在少數。他們平日裏不顯山不露水,躲在一個角落,貌似“與世無爭”。其實,這種人往往是“野心”很大的。礙於麵子,他們不說出來,或者是心有城府故意不顯露出來。但是,他們的耳朵對周圍一切的風吹草動都很敏感,任何敏感問題都逃不過他的耳朵。倘若誰侵害,或者威脅到他的利益,他會出其不意出“損招”教訓他的競爭對手。

動物界有“保護色”一說,就是說,某些動物,為了偽裝,故意把自己的身體變得跟周圍環境極其相似,顏色和形態上都完全隱蔽,不管是捕獵者還是獵物,都很難發現它。它既保護了自己,又能伺機捕獵。辦公室那些“深藏不露”的競爭者們,就是給自己“刷”上了這樣的一層保護色!

有的人不一定非跟你過不去,卻有意無意地排擠你,你的努力工作被認為是表現欲強,同時還會“不經意間”散布一些小道消息來攻擊你。這種“暗箭”是常常讓人防不勝防,一不小心就會被“射下馬來”。所以,不管做什麼事,說什麼話,都要三思,不要被他們抓到把柄。

放低姿態,免得招人嫉妒

在職場中,職位越高,越要把姿態放低。否則,高處的你恰恰是一個最鮮豔的靶子,明槍和暗箭都瞄準你。嫉妒,就是這些人傷害你的原動力。

古今中外,一些過分張揚、鋒芒畢露之人,不管功勞多大,官位多高,最終多數不得善終,這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曆史教訓。

“吳王箭射靈猴”的故事留給人們的啟迪正在於此。吳王乘船在長江中遊玩,登上獼猴山。原來聚在一起戲耍的獼猴,看到吳王前呼後擁地來了,立即一哄而散,躲到深林與荊棘叢中去了。但有一隻獼猴,大概是想在吳王麵前賣弄靈巧,也許是向同伴炫耀它的“本領”。它在地上得意地旋轉,旋轉夠了,又縱身到樹上,攀緣騰蕩。

吳王看這獼猴如此逞能,很是不舒服,於是張弓搭箭,把箭射向它。那獼猴從容地撥開射來的利箭,又敏捷地把箭接住。吳王臉都氣紅了,命令左右一齊動手,箭如風卷,獼猴無法脫逃,立即被射死了。

吳王回頭對他身邊的人說,“這靈猴誇耀自己的聰明,倚仗自己的敏捷傲視本王,以致丟了性命。要以此為戒呀!你們可不要用這樣的姿態聲色驕人傲世啊!”

時常有人稍有名氣就到處揚揚得意地自誇,喜歡被別人奉承,這些人遲早會吃虧的。所以在處於被動境地時一定要學會藏鋒斂跡、裝憨賣乖,千萬不要把自己變成對方的靶子。

清末重臣曾國藩是在他的母親病逝,居家守喪期間響應鹹豐帝的號召,組建湘軍的。不能為母親守三年之喪,這在儒家看來是不孝的。但由於時勢緊迫,他聽從了好友郭嵩燾的勸說,“移孝作忠”,出山為清王朝效力。

可是,一開始,他的鋒芒太露,處處遭人妒忌、受人暗算,連鹹豐皇帝也不信任他。1857年2月,他的父親曾麟書病逝,朝廷給了他三個月的假,令他假滿後回江西帶兵作戰。曾國藩伸手要權被拒絕,隨即上疏試探鹹豐帝,說自己回到家鄉後日夜惶恐不安。鹹豐皇帝十分明了曾國藩的意圖,他認為曾國藩此時隻是一隻乞狗,效命可以,授予實權萬萬不可。於是,鹹豐皇帝借口軍務不緊張,讓曾國藩繼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