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條 調整情緒做笑者,樂觀向上無負擔(2 / 3)

福特生的故事應了中國那句古話:既來之,則安之。已經發生的事情就要坦然接受,後悔沒有用,懊惱也沒有用,既然不能改變,就接受它。心態放平和,就會有新收獲。你工作再不順、事業再艱難,也比不上失去雙腿更痛苦吧,那就更要想開點。

傑克森曾經是叱吒風雲的拳擊手,他習慣了享受場外觀眾的歡呼和掌聲,他喜歡看見對手倒地、裁判舉起他的手宣布勝利。可是歲月不饒人,他終究是老了。在連續兩場重要的比賽中,他明顯感覺到力不從心,盡管還能挺直站立,但是早已精疲力竭,鼻青臉腫。他眼睜睜地看著重量級冠軍寶座給了別人。

離開了賽場的傑克森沒有活在往日的榮耀裏,他在百老彙開了一家小餐館,又在五十七號街開了一家旅店。每天忙忙碌碌,體會到另外一種充實的快樂。讓傑克森驚喜的是,那些在拳擊場外給他捧場的人又來給他捧場了。他們喜歡光顧他的餐館,跟他聚在一起聊賽事、論人生,話題涉及方方麵麵。人們跟昔日自己崇拜的冠軍在一起喝酒吃飯,覺得格外親切。跟自己的“粉絲”們近距離的接觸,也讓傑克森體會到了另外一種喜悅。他說,“經營餐館和旅店的10年裏,我過著比得冠軍時還充實快樂的生活!”

傑克森的例子告訴我們:得意之時淡然,失意之時坦然。不管你有過多高的地位、多驕人的業績,或者有過多麼慘痛的失敗、意想不到的打擊,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把心態放平,往前走,不要回頭望。

其實,大多數人的“抑鬱”隻不過是一種憂鬱的情緒。陰天下雨、睹物思人、感時傷懷,種種“婉約”的場景會引起人的情緒波動。如果你調整得好,能夠很快恢複平靜;如果調整得不好,就很容易陷進去出不來,造成“抑鬱”,影響你工作的進展。所以,你一定要學會抵擋這種陰霾情緒的侵擾。一旦有了這種苗頭,就盡量去想開心的事情,或者與朋友家人在一起,讓自己快活起來。

電影《歲月神偷》裏說:“做人,總要信。”信自己,信天道酬勤,老天不會把人逼向絕境,隻要你樂觀地看待眼前的困難,很快就有撥雲見日的那一天。

化解矛盾,讓不快瞬間消散

心中的積怨不能攢著,有了矛盾就要及時化解。一句誠懇的道歉,就能讓雙方釋懷。

每個人都可能有做錯事的時候。如果你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會怎樣處理呢?你有勇氣直接說出“對不起”嗎?還是礙於麵子,覺得道歉的話難於啟齒?承認自己不對,心裏會很難受,臉上會掛不住,做起來更不容易。但是,如果你能真心承認自己的過錯,你便會發現,認錯能消除夙怨,能恢複感情。

政壇是矛盾眾多的場所之一。政壇中的人大多都是說話的高手,他們懂得通過各種方式,調解彼此之間的矛盾。其中最典型的一招,就是向他人道歉。

1754年,弗吉尼亞殖民地舉行議會選舉,喬治·華盛頓上校作為駐軍長官推舉了一個候選人。這個候選人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卻有一名叫威廉·賓的人堅決反對。作為支持者和反對者,華盛頓與威廉·賓之間開始了較量。

有一次,華盛頓與威廉·賓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爭吵中,華盛頓失言,說出了冒犯的話。兩人的矛盾升級,由口頭的爭吵發展為人身攻擊。脾氣暴躁的威廉·賓怒不可遏,重重一拳把華盛頓打倒在地。

麵對這種情形,作為駐軍長官的華盛頓很想反擊。他的手下都是荷槍實彈的戰士,隻要他一聲令下,威廉·賓便會被痛打一頓。

雙方的氣氛異常緊張。但是,令士兵不解的是,華盛頓沒有采取報複,他對手下說:“這不關你們的事!”一觸即發的戰鬥得到了緩和。

第二天,威廉·賓收到華盛頓派人送來的便條,要他到當地的一家小酒店去。威廉·賓認為是華盛頓與他單獨挑戰的時間到了。他拿了一把手槍,趕往小酒店。他一路都在思考打倒華盛頓的方法。

到了小酒店之後,威廉·賓卻非常詫異。他看到了微笑的華盛頓和一桌豐盛的酒菜。

“威廉·賓先生,”華盛頓熱誠地說,“犯錯誤乃是人所難免的事,糾正錯誤則是件光榮的事。我昨天是不對的,你在某種程度上也得到了滿足。如果你認為到此可以和解的話,那麼請握住我的手,讓我們交個朋友吧!”

威廉·賓緊張的心放鬆下來,他也不失紳士風度地說:“華盛頓先生,也請你原諒我昨天的魯莽和無禮。”威廉·賓因為華盛頓的道歉拋開了對他的不滿,成了華盛頓忠實的朋友和堅定的擁護者。

在矛盾和對立之中,能夠用語言來求得和解是很不容易的。能這樣去做的人,無疑是智者。華盛頓如果與威廉·賓較真,跟威廉·賓拚命,那麼他至多是一個勇士。但是,華盛頓用道歉的話語,化解了與威廉·賓的矛盾,贏得了威廉·賓真誠的友誼,成為一個大將之才,一個能化敵人為朋友的統帥。

化解矛盾,關鍵在於“麵子”。其實好話誰都會說,就是有人偏偏不願意說。雙方僵持不下,矛盾隻會逐步激化。這個時候,先開口的一方其實是占有先機的。表麵上看起來很沒麵子,但是往往會落一個“有風度”的美譽。

投入工作,讓忙碌衝散煩惱

大多數的煩惱是庸人自擾,為那些沒來由的事情傷感,為尚未到來的困難憂思。這個時候,需要給自己更多的事情做,忙起來,就沒工夫感時傷懷,胡思亂想了。

焦慮最能傷害你的時候,不是在你有所行動的時候,而是在一天的工作結束之後。這時,你的思維因為疲倦而變得混亂,每一個小錯誤都被你無限誇大,你的思想就像一輛沒有裝貨的車子,橫衝直撞,直至把你自己撕成碎片。所以,消除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忙碌起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以此來驅趕那些消極的胡思亂想。

約翰曾經因為煩惱而失眠、神經衰弱,健康受到了嚴重影響,生活得很不快樂,更可怕的是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他幾乎陷入了惡性循環。

那時候,他任職於紐約一家公司的會計科。當時,他們公司投資了50萬美元在草莓罐頭的製造上。那個時候,罐頭是批發給冰淇淋製造者的。突然有一天,公司的老主顧、大冰淇淋製造商都打電話來說不再訂貨。如果真是這樣,公司損失的不僅僅是50萬美元的成本,下一年的100萬美元的訂購契約也泡湯了。他們還欠著銀行35萬美元貸款,公司根本就還不起!這些賬目都需要約翰負責,他知道公司很可能麵臨破產的危險,於是急忙飛到加州總部,跟總公司的董事長彙報情況。

約翰的彙報並沒有馬上引起董事長的重視,相反,董事長責備他們分公司辦事不力,經營不善。好說歹說,約翰費盡了口舌,終於說服了董事長停止草莓罐頭的生產,並把那些已經買進但是還沒有裝罐的草莓運到舊金山的水果市場銷售。這樣一來,總算是把公司的損失降到最低點。

公司的問題是解決了,約翰的大問題來了。這次風波給他留下了憂慮的後遺症。他開始操心各種問題,擔心向意大利訂購的櫻桃的品質、向夏威夷購買的菠蘿的價格、市場上水果價格的波動……他緊張,憂慮,睡不著覺,神經衰弱,快要發瘋了!

其實,這些都是還沒有發生的事情。約翰意識到自己想得太多了。他開始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他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有空閑去煩惱。他每天早上八點上班,深夜才回到家。他接受很多新工作、承擔新責任,每天三更半夜才能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結果一覺就睡到天亮!

這樣持續了三個月,約翰改掉了煩惱的惡習。他又恢複了每天工作七八個小時的正常工作狀態。

陷入憂傷的情緒,是因為有太多時間來憂傷。反過來,讓自己忙碌一些,大腦時刻處於靈活、強韌的競技狀態,就沒有時間去思考那些尚未到來的煩惱。並且,努力工作帶來的成就感還會讓你感到很愉快!

有的時候焦慮是因為大腦太空了,憂慮、懼怕、憎恨、嫉妒和羨慕等負麵情緒乘虛而入,把思想中平靜的快樂情緒趕走,這個時候可以讓自己忙碌一些。

踏踏實實,不要兩眼隻盯待遇

工作是為了錢,但是不光是為了錢,職場人不能兩眼隻盯待遇,還要看到這份工作給你帶來的其他好處。這些“附加價值”有時候甚至比工資更“值錢”。

一個剛剛進入職場的人,對工作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錢”,所以,工資、獎金是很多人最關心的話題。如果你做一份工作,關注的隻是它的薪水,那就顯得短視和狹隘了。除了金錢,工作還能給你帶來很多“隱性福利”,例如,良好的工作環境,高素質的合作夥伴,願意提攜和重用你的領導,以及行業中不可或缺的人脈……這些都是用錢買不到的。

對很多美國人來說,卡莉·菲奧莉娜不僅是一位女性CEO,而且還是一個時代的符號,她被全美女性奉為男權社會的變革者,她的成功是女性獲得商業社會平等權利的勝利。作為一名“空降”的“異族女魔頭”,她進入富有傳奇色彩又身陷困境的惠普公司,在一個男性文化占據主導地位的公司坐到了“紮眼”的位置,又在一片欷歔聲中帶著遺憾離開。她敢想敢做,她提倡“我的生活屬於我自己,我可以自己做主”。

那麼,這位被譽為全美“最有權威的商界女性”的職業生涯又是怎樣的呢?說出來也許讓你大跌眼鏡,卡莉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馬庫斯-密裏查普公司做前台接待。

卡莉的工作是在公司前台負責迎來送往、接電話、轉電話外加打字。雖是如此,卡莉卻做得激情萬丈、全情投入,幾乎天天都是早出晚歸——因為她決心要做到最好。她從未考慮這份工作是不是埋沒了自己的才能。能擁有一份工作,對當時的卡莉來說就已經非常滿足了,她覺得這個全新的世界興趣盎然,她迫不及待地讓領導看到她的工作表現。

其實,卡莉當時的生活並沒有多好。她的薪水不高,租住的是一間非常簡陋的公寓,而且位於治安不好的街區。由於沒錢買車,她必須步行上班。住在她隔壁的夫妻總是無窮無盡地爭吵,公寓的牆隔音效果差,每天她都被弄得心神不寧。可以說,工作之後的生活並沒有天真的卡莉想象的那樣美好。但是,她依舊保持樂觀的心態,她相信自己邁出的每一步都是勝利。

卡莉很快就跟房地產經紀公司的人打成一片,更重要的是,她開始留心觀察經紀人與客戶之間的交往細節,然後學以致用地在自己的工作中應用。比如,她會在接聽的一個客戶來電中,了解客戶對本公司的看法,然後再多方加以印證。她逐漸學會了觀人和識人。她也慢慢懂得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她意識到,自己以前從事的研究工作是那麼孤單,而公司裏的集體工作是那樣生機盎然。

同時,前台接待的工作還給卡莉帶來了兩位“貴人”,那就是查理·科爾森和愛德·道爾德這兩位經紀人,他們並沒有僅僅把卡莉當成一個前台接待,而是一點一點教她如何起草計劃書,還讓她參與財產審查與評估、同潛在客戶進行電話接觸,還讓她參加一些商業談判的策略準備會。就是在這樣的“熏陶”中,卡莉·菲奧莉娜開始對“這一筆筆交易中流動的美元”感興趣了。如何讓美元動起來進而創造更多財富?卡莉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卡莉對商業界的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由於出色的表現,卡莉得到了公司老板的嘉獎,並且被批準參加公司的培訓,卡莉就這樣成了一名職業經紀人。

誰能想到,當時的小“前台”就是日後商屆大名鼎鼎的惠普總裁?若是當年卡莉放不下“高才生”的架子,不願意當前台,或者嫌工資低整天跟老板吵架,也就沒有日後那麼好的發展機會了。可見,過分追求待遇是短暫的,腳踏實地做工作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