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條 切忌聰明過了頭,大智若愚最精明(二)(3 / 3)

既然領導向你交代了任務,就說明他已經決定這麼做了,其他相應的工作也已經交代布置下去。你身為下屬,怎麼執行是你的問題,不能要求領導將就你,因為你一個人而打亂整體計劃。小北就是看不懂這個道理,所以招惹領導生氣。老板就是老板,他的話就是“道理”,從這個層麵講,等級的“壓迫性”毋庸置疑。

當然,也不是說領導的話絕對正確——世界上絕對正確的事情恐怕沒有幾件。任何領導都有可能犯錯,或者作出錯誤的決定。身為下屬,不能眼睜睜看著領導犯錯不管,該提醒的時候還是要提醒。至於怎麼提醒,就是技巧問題了。

孔祥是一家德國電子公司駐中國區的銷售主任,公司要推廣一個新產品,他照例參加例會。會上,經理拿出一個他設計的商標征求大家意見。經理說:“這個商標的主題是旭日,旭日很像日本的國徽,日本人一定樂於購買他們的產品。”

大部分部門主管人員都極力恭維經理的構想,但孔祥說:“我有一個小小的意見。”全室的人都盯著他,經理也很吃驚。孔祥並沒有滔滔不絕地闡述他的觀點,也沒有立即否認經理的設計,而是說:“我恐怕它太好了。”經理感到納悶,臉上卻帶著笑說:“你的話我難以理解,解釋來聽聽。”

“這個設計與日本國徽很相似,日本人喜歡,然而我們麵對的一個重要市場是中國,中國人也會想到這是日本國徽,他們還會引起好感嗎?這不是同本公司要擴大對華貿易相抵觸嗎?這顯然顧此失彼了嘛。”

“天哪,你的話高明極了!”經理叫了起來。

由此,孔祥避免了一次決策上的重大失誤。此事被彙報到上級領導那裏,孔祥受到了特別嘉獎。

成熟的職場人就是要這樣,拿捏說話的分寸和火候,每一句話都要說得有策略性。向有權威的人士表示反對或拒絕,你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還要注意技巧。孔祥的一句“我恐怕它太好了”撫平了經理的不悅,保住了經理的體麵,同時他的反對意見也被經理所接納了。這便是提意見的高明所在。

小孩子吃藥,舌頭尖一碰到苦藥片就哇地哭起來,再想讓他吃下去得費很大勁。但是你如果把藥片弄碎,混到白糖裏麵,連哄帶騙地給他吃下去,雖然過後他也會吧唧著小嘴說“苦”,卻不至於到口就給吐出來。

給老板提意見就跟給小孩子喂苦藥片差不多,真正愛聽反對聲音的人非常少,所以你要自覺遵守這個潛規則,把自己的話裹上一層糖衣。就算你心裏認為自己的方法是好的,觀點是對的,也不要用固執的姿態表現出來,而是要給對方留個台階,先肯定他的,再闡述自己的意見。

還有一個比較冒險的方法,就是讓老板“將錯就錯”。明知道他會犯錯,但是不要多嘴,等到糟糕的結果出來,讓他自己反省,你再敲敲邊鼓,他就知道自己錯了。不過,這個方法太冒險,而且可能會讓組織付出不必要的代價,不建議嚐試。

莫因麵子錯過前程

有些東西本應屬於你,你卻礙於情麵不好意思爭取,最後被別人奪走了。休怪職場無情,太好麵子的人往往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跟成功無緣。

常聽到有人抱怨,自己任勞任怨苦幹實幹,最後啥好處撈不著,而有些人死磨硬泡,憑一張厚臉皮也能跟老板要來一官半職當一當。

如果你也發出過這樣類似的抱怨,就要及時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因為太好麵子而錯失了一些大好的升職加薪機會。要知道,老板不會白白把好處塞給你的,你不去要,他很可能很快就把你忘到腦後。網上有調查顯示,將近三分之一的人“不好意思”跟老板提要求。這一句“不好意思”,讓你丟失的可不是眼前的小利,很可能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所以,職場人的麵子,該放的時候就要放一放,不要因為臉皮薄而喪失機會。

北宋時期,有個官僚叫張思光。他是宋太祖趙匡胤手下的一個大臣,人很聰明,鬼點子挺多。有一次宋太祖宴請群臣,一時高興,就說要提升張思光為司徒通史。張思光信以為真,美美地做著升官夢,期待著皇帝快點兒頒布指令。可是過了幾天,皇帝那邊一點動靜沒有。總不能直接去問皇帝吧,那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嘛。張思光靈機一動,想了個辦法。

第二天,張思光故意騎了一匹很瘦的馬去見宋太祖。這馬瘦骨嶙峋的,好像站都站不穩的樣子,張思光騎著它搖搖晃晃地就過去了。宋太祖一見,覺得太奇怪了,禁不住問道:“你的馬怎麼這麼瘦呢?你一天喂它多少飼料?”張思光下馬向皇帝作揖道:“回皇上,臣一天喂它一石上等的草料。”宋太祖一聽,覺得更加奇怪了,就接著問道:“一天一石,不少啊,可它為什麼還這麼瘦呢?”張思光不慌不忙地答道:“我是答應每天喂它一石啊!但實際上並沒有喂這麼多飼料,它當然會這麼瘦了!”宋太祖聽後哈哈大笑起來,他明白了張思光的意思。有道是“天子無戲言”,馬上任命張思光為司徒通史。

想想看,給皇帝打工,升一次官多不容易呀。皇帝開了口要給自己升官,偏就忘了,自己忍氣吞聲就這麼算了?誰知道下次機會在哪兒呢?就應該學學張思光,厚著臉皮要一次,反正,態度恭敬,語氣婉轉,上司不會反感的。就算做最壞的打算,升官不成,你也不會損失什麼,總比心裏惴惴不安想要又不敢要強得多。

除了要官要錢,向老板進言也需要這種厚臉皮、大無畏的精神。老板不會考慮麵子的,他隻考慮你的方法是否對他有好處。即便你扮成一個小醜,醜態百出,隻要對他有益,他不會笑話你。

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後,任命趙普為宰相。趙普是大宋的開國功臣之一,他經常向趙匡胤提出各種意見和建議,大多被趙匡胤采納。

一次,有個大臣立了大功,按規定應當升官,可是宋太祖平時看他不順眼,就是不給他升官。趙普覺得宋太祖這樣做不合理,於是極力請求宋太祖給此人升官。宋太祖見趙普什麼事都好管,總好提意見,“我就是不想給他升官,於是便怒氣衝衝地對趙普說:你打算怎樣吧?”趙普說:賞,是用來獎功的,這是古今的通理。況且刑賞,是國家的刑賞,“刑,是用來治罪的;不是陛下您個人的刑賞,怎能從個人的喜怒出發,願意怎樣就怎樣呢?”這樣尖銳的批評惹怒了宋太祖,他起身就走。可是趙普緊跟不放,太祖入宮,趙普就立於宮外,很長時間也不離去。宋太祖一看趙普態度如此堅決,自己反倒覺得不好意思,於是終於答應了趙普的請求。

還有一次,趙普向宋太祖推薦某個人任某一重要職務,太祖認為此人不堪重任,就一直沒有答應,多次把趙普的奏章駁回。但是趙普卻一次又一次地向太祖舉薦他。後來太祖怒了,在一次拒絕他時直接把奏折當麵撕了,然後扔在了地下。而趙普則不聲不語地把奏折撿起放在袖子裏,當天晚上回家粘好之後,第二天又把奏折呈上去了。宋太祖實在拿他沒辦法,便任命了此人擔當該重任。後來的事實證明,此人不僅非常有才能而且十分適合擔當趙普所推薦的職務。

換作一般人就會想,既然老板不高興,何必非得上趕著找罵呢。趙普則不然,他認為對的,就要爭取一下,堅持一下,哪怕遭受老板的白眼、數落,不顧自己高官的身份和麵子,也要捍衛正確的進諫。正是因為有這股子勇氣和執著,才能成為朝廷的頂梁柱、皇帝的心腹。

職場是個講究利益和等級的場所,有權,有地位,才有麵子,別的都是虛的。看透了這一點,個人的麵子已經不重要了。暫時舍棄麵子是為了爭取到更大的麵子。

“冷板凳”上也有機會

坐在冷板凳上不要緊,咱把它坐熱不就行了嗎?再不濟,找機會找“熱板凳”來坐?位置是死的,人是活的。隻要人肯用心,肯努力,就沒有冷板凳一說。

很多人抱怨自己專業不好、部門不好,坐“冷板凳”,薪水不高,職位不高,手裏沒錢又沒權,在職場的前途很渺茫。其實,這些都是借口和托詞罷了。如果你是有心人,不甘心坐“冷板凳”,就應該找機會去坐“熱板凳”。

朱丹現在是浙江衛視的台柱子,“最愛記歌詞”讓大家記住了這個個子高高、喜歡站在台上大笑的女人。現在,她主持很多娛樂節目,演電視劇、唱歌,也代言廣告,大有“躥紅一線”的勢頭。很多人覺得朱丹的成名是靠運氣,其實,這與她不甘寂寞的奮鬥有關。

朱丹剛出道的時候,隻是個默默無聞的新聞女主播,普通話不標準,沒有任何背景可以依靠,又早早地結了婚,沒有一條符合娛樂圈的快速成名法則。播新聞,能播出個什麼名堂?朱丹覺得自己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決定轉型做娛樂節目。那可是盛產“明星”的大舞台啊。

於是,朱丹開始由“冷板凳”朝“熱板凳”進軍。她每天瘋狂地看台灣、香港最紅的娛樂節目和美國的脫口秀。她希望自己成為奧普拉那樣的女主持人,不靠緋聞炒作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隻靠自己內心的力量和實際的能力來獲得掌聲。主持節目,錄單曲,跳舞,演電視劇,這些都不是朱丹擅長的東西,但是,這些都是一個優秀的娛樂節目主持人必不可少的“技能”。為了能夠早日成為夢想中的優秀主持人,朱丹願意去嚐試,去挑戰。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這個默默無聞、不被人看好的姑娘,成了浙江衛視的“台柱子”。

如果不是抱著破釜沉舟的信心去嚐試,朱丹可能還跟若幹年前一樣,一板一眼地播新聞、天氣預報。永遠不會大紅大紫,隻是主持人大軍中默默無聞的一個。但是她敢於擺脫陳舊的生活軌跡,讓自己從“邊緣”地帶逐漸過渡到“主流”地帶,終於有了出頭之日。

在電影《珍珠港》中,也有個坐“冷板凳”的角色,那就是小古巴·丁飾演的海軍軍官多利。黑人軍官多利跟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抱著為國家爭榮譽的心情報名當了海軍,他跟他的媽媽說,自己要手持鋼槍,為國殺敵,要乘坐軍艦環遊世界。可是現實很殘酷,上了軍艦之後,多利卻成了一名炊事班的炊事兵,整天為大家做飯,連槍都沒摸過一下!

多利失望至極,為了尋找心理平衡,他常常在軍艦上跟其他海軍打拳擊賽,而且永遠是勝利者。他要求自己,即使是一名炊事兵,也要顯示出自己的素質。

終於,在日軍偷襲珍珠港的時候,多利等到了立功的機會。在船長中彈身亡、海軍受到重創的緊要關頭,多利拿出了一名軍人的全部激情和鬥誌,先是向副船長交代了船長的遺言,然後站到了重型機槍的後麵,扣動扳機,英勇殺敵,殲敵無數。最終,多利活著回到了祖國,得到了羅斯福總統的表彰。

職場就是這樣,即便是“小人物”,也可能發揮大作用。誰能說公司門口的保安沒有價值?誰能說後勤部門管理雜物的員工沒有價值?審視自己,你每天的工作是什麼,有多少價值,除了工資,它還能給你帶來多少額外的東西。如果每天忙來忙去,卻讓你跟自己的夢想漸行漸遠,那麼,就給自己鼓鼓勁,跳出瑣事的牽絆,去做那些更重要、更有益於你的事吧。

誰都不希望自己被邊緣化。如果你不想庸庸碌碌,不想虛度職場年華,就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去做些能夠改變現狀的事,而不是整天坐著發牢騷。

適應環境,終有出頭日

“適者生存”是職場人應該牢記的天條。不要抱怨,不要發牢騷,你必須先充分適應這個環境,然後才有資格、有能力去改變它。

“適應”是個特常見的詞兒,達爾文讓“適者生存”理論隆重登場之後,它就被廣泛地應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當中。人人都在說“適應”,可是誰真正領悟了“適應”蘊涵的大道理?

“我在這裏也許是真的待不下去了,交通堵塞,空氣汙濁,這座城市的人都非常冷漠,公司裏鉤心鬥角,互相傾軋,老板奸詐,上司刁鑽,同事太不友好,薪資水平也低,甚至居然全城市沒有一個像樣的足球場……一切都糟透了,我寧願待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而不是這裏,我真有一種用原子彈毀了這座城市的衝動……這座城市再大再發達,對我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你有這些想法,就充分說明你不適應。狼能夠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存,就是因為能夠適應各種惡劣的環境,從中找到對策。職場人也一樣,如果你想出人頭地,就要先適應職場環境,找到應對問題的辦法。

適應惡劣的環境是痛苦的,像蛻皮一樣艱難,是剝繭抽絲一般漫長。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的推銷大師原一平剛剛開始推銷保險的時候就有這種刻骨銘心的經曆。

那時的他業績平平,甚至交不上房租,隻能睡在公園的長椅上,用自來水洗臉。他苦惱,他著急,他氣憤。他實在想不出自己究竟比別人差在哪裏。後來,終於有一位客戶“點醒夢中人”,指出了他種種不足,建議他調適自己,適應推銷行業的職業需求。

原一平開始努力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吸引力。他組織了專門針對自己的“批評會”,每月舉行一次,每次請五個同事或投保客戶吃飯,為此,他甚至不惜把衣物送去典當,目的隻為讓他們指出自己的缺點。

你的個性太急躁了,常常沉不住氣;你有些自以為是,往往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你的常識不夠豐富,所以必須加強進修……原一平把這些可貴的逆耳忠言一一記錄下來,隨時反省、勉勵自己,努力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潛能。

他把自己身上那一層又一層的劣根性一點點剝落了下來。隨著劣根性的消除,他感覺到了自己在逐漸進步、完善、成長、日趨成熟。終於,他的銷售業績榮膺全日本之最,並從1948年起,連續15年保持全日本銷售第一的好成績。

“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發現是,人類可以經過改變自己而改變生命”。原一平用自己的行動印證了這句話,那就是:有些時候,迫切應該改變的,或許不是環境,而是我們自己。

職場不是請客吃飯(雖然有很多事要通過請客吃飯來辦成),而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是危言聳聽,事實如此。多讀了幾年聖賢書的人都希望“詩意地棲居”,巴不得身邊每個人都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恨不得全社會一夜之間徹底“和諧”,整個職場相安無事。這理想不錯,可是,行得通嗎?你聽我勸吧,別做夢了。每個人都在為自己考慮,所以有人在就有鬥爭,有鬥爭就有勝負,職場從來都不是蓬萊仙境,所以你才要訓練自己去爭,去搶,去應對一切艱險阻礙!

英國聖公會主教的墓碑有這樣一段文字:當我年輕自由的時候,我的想象力沒有任何局限,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漸漸成熟明智的時候,我發現這個世界是不可能改變的,於是我將眼光放得短淺了一些,那就隻改變我的國家吧!但是我的國家似乎也是我無法改變的;當我到了遲暮之年,抱著最後一絲努力的希望,我決定隻改變我的家庭、我親近的人——但是,唉!他們根本不接受改變。現在在我臨終之際,我才突然意識到:如果起初我隻改變自己,接著我就可以依次改變我的家人。然後,在他們的激發和鼓勵下,我也許就能改變我的國家。再接下來,誰又知道呢,也許我連整個世界都可以改變。

當你覺得上司太挑剔,你就讓自己精益求精,做得再好一些;當你覺得老板太獨斷,你就改變自己提意見的方式方法;當你覺得同事冷漠不近人情,你就用自己的笑臉和讚美去感動他融化他。總之,事在人為,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倒真正的成熟的職場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隻要你適應了周邊的環境,你就可以如魚得水,笑傲群雄。

用寬廣的胸襟去接受那些難以接受的,用智慧的頭腦去改變那些無法改變的,你的生活將從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