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條 切忌聰明過了頭,大智若愚最精明(一)(2 / 3)

不管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有多大,其中的道理會讓所有職場人都會心一笑的。本來嘛,領導最重視的就是麵子,做了好事臉上有光,若做了錯事、蠢事、壞事,怕遭人非議,這就需要下屬來幫他背黑鍋。

公司部門經理方成由於辦事不力,受到公司總經理的指責,並扣發了他們部門所有職員的獎金。這樣一來,大家很有情緒,認為方經理辦事失當,造成的責任卻由大家來承擔,所以一時間怨氣衝天,方經理處境非常困難。

這時秘書小卜站出來對大家說:“其實方經理在受到批評的時候還為大家據理力爭,要求總經理隻處分他自己而不要扣大家的獎金。”聽到這些,大家對方經理的氣消了一半兒,小卜接著說:“方經理從總經理那裏回來很難過,表示下月一定想辦法補回獎金,把大家的損失通過別的方法補回來。”小卜又對大家講:

“其實這次失誤除方經理的責任外,我們大家也有責任。請大家體諒方經理的處境,齊心協力,把公司業務搞好。”

小卜的調解工作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按說這並不是秘書職權之內的事,但小卜的做法卻使方經理如釋重負,心情豁然開朗。接著方經理又推出了自己的方案,進一步激發了大家的熱情,糾紛很快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小卜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小的,方經理當然對他另眼相看,善於為領導排猶解難,對升遷競爭的確是有利的。

在關鍵時刻,在你的上級最需要的時刻,你能夠及時而勇敢地、得體而巧妙地站出來,為他解除尷尬、窘迫的局麵,這往往會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你會突然發現,原來比較一般的關係更加密切了;原來隻是工作上的關係,增加了感情上的色彩;原來對你的評價一般,而現在一下子發現了你更多的優點,你原來的缺點也似乎得到了“重新解釋”;甚至你會發現,你的晉升之日已經指日可待了。

當然,背黑鍋這種事也不完全是為了上司,那樣難免有“溜須拍馬”之嫌。有時候,同事之間幫忙補個台、討個人情也是應該的。

鍾中在某公司任老板秘書,有一次,老板吩咐鍾中訂4張去北京的機票。老板先搞定了其中的一張給自己,另外3張票呢,讓鍾中找人預訂。鍾中交給一名新員工小櫻去辦了,本著替公司省錢的立場,鍾中還特意交代了一下,記得多比較一下,盡可能挑便宜的。一會兒,小櫻回複說,全搞定了,去機場用身份證登機就行。

誰知,第二天一到機場,除了老板,其他人都登不了機,說沒訂上票。明明說訂好了,怎麼會沒訂成呢?鍾中打電話回去一問,說是在網上訂的,沒有確認,信息失效。鍾中氣得不行,質問小櫻說,怎麼不找一個誠信度高一點的訂票網站?小櫻也很委屈,不是說要訂便宜點的嗎,就數那個網站最便宜了,而且以前也訂過票,一直都好好的。

氣歸氣,鍾中沒有在老板麵前提小櫻的事,而是默默咽下了老板的責備。老板的臉色自然很不好看,四個人出差,就他一個人飛過去有啥用?情急之下,老板一狠心訂了3張頭等艙,還說,這可是他第一次坐頭等艙!聽得鍾中臉一陣白一陣紅。

不過,這件事之後,小櫻和鍾中的感情好了起來,小櫻把鍾中視為“大恩人”,人前人後淨說鍾中的好話,工作起來也格外盡心盡力,再沒出過差錯。

人在職場,身不由己,有些莫名其妙的委屈就得默默忍受,哪怕是“黑鍋”也得好好背著,鬱悶,但還是得忍著。千萬不要當場揭“鍋”,背了也就背了,說不定老板心裏明鏡似的呢!

不能光想背黑鍋的負麵影響,不要總抱怨自己委屈。換個角度想,就當你做善事,幫了別人一把。若是對方懂得感恩,自然會在需要的時候還你這個人情。這是一種最低投入高回報的人情投資。

該低頭時就低頭

任何成功人士都有過低頭的時候,暫時的低頭是為了減少損失,避免無謂的犧牲。積蓄力量,反敗為勝,就能再次昂起頭顱。

現實生活是殘酷的,很多人都會碰到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殘酷的現實需要你對人俯首聽命,尤其是當你在他人的屋簷之下時,一定要學會低頭。當然,我們欽佩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豪氣,可是,胳膊擰不過大腿,硬要拿著雞蛋去與石頭鬥狠,隻能是無謂的犧牲。聰明的人一定不會這麼做,因為他們知道,這時候最正確的做法是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先求得生存,再徐圖續進。

秦朝末年,匈奴內部政權變動,人心不穩。鄰近一個強大的民族東胡,借機向匈奴勒索。

東胡存心挑釁,要匈奴獻上國寶千裏馬。匈奴的將領們都說東胡欺人太甚,國寶決不能輕易送給他們。匈奴單於冒頓卻說:“給他們吧!不能因為一匹馬與鄰國失和嘛。”匈奴的將領們都不服氣,冒頓卻若無其事。

東胡得了千裏馬,覺得匈奴軟弱可欺,竟然向冒頓追要一名妻妾。眾將見東胡得寸進尺,個個義憤填膺,冒頓卻說:“給他們吧,不能因為舍不得一個女子與鄰國失和嘛!”東胡不費吹灰之力,連連得手,料定匈奴軟弱,不堪一擊,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裏。殊不知,這正是一直在“低頭講和”的冒頓單於所希望的。

不久之後,東胡看中了與匈奴交界處的一片茫茫荒原,這荒原屬於匈奴的領土。東胡派使臣去匈奴,要匈奴以此地相贈。匈奴眾將認為冒頓一再忍讓,這荒原又是杳無人煙之地,恐怕隻得答應割讓了。誰知冒頓此次突然說道:“千裏荒原,杳無人煙,但也是我匈奴的國土,怎可隨便讓人?”於是,下令集合部隊,進攻東胡。

匈奴將士早受夠了東胡的氣,這一下,人人奮勇爭先,銳不可當。東胡做夢也沒想到那個癡愚的冒頓會突然發兵攻打自己,所以毫無準備。倉促應戰,哪裏是匈奴的對手?戰爭的結果是東胡被滅,東胡王被殺於亂軍之中。

在人屋簷下的低頭行為,其實就像運動員跳遠時的屈腿一樣,是為了以後的爆發而積蓄力量,把全身的力量凝聚到發力點上,然後等到時機,縱身躍起,在空中舒展身體以達到最遠的目標。這個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而那些能做到的往往最終成就了大事。

貴州有個知名的酒廠,新聘來兩個調酒師杜磊和王濤。事實上,杜磊有著很明顯的“優勢”,他的舅舅是廠裏的財務部主管,他調酒技術一般,就是靠這種關係進廠的,而王濤卻沒有任何靠山,完全是靠自己的真本事進廠的。

眼看到了年底,廠長決定舉行調酒技術比賽,勝者就是他們酒廠技術部的主管。杜磊接到通知後,並不是潛心鑽研調酒技術,而是上下疏通找門路,讓舅舅幫他想辦法。他舅舅就派人在王濤的調酒器皿上抹上了苦瓜汁。到了比賽的那天,王濤所調製的酒中苦味太濃,被淘汰了。而杜磊早就花錢請人調好了酒,比賽時才拿出來。因而,他的酒入口綿甜,清冽香濃,所以輕鬆勝出,做了技術部主管。

後來,王濤通過多方途徑,知道了自己的失敗是杜磊和他的舅舅搗的鬼,心中十分氣憤,但他隱忍不發,終日裏悶頭研究調製技術。

後來有一次,杜磊被派到省裏參加調酒大賽。但是他技術上根本不行,這次又沒法造假,所以很難為酒廠爭得榮譽,杜磊的退卻為王濤的出頭留下了機會。由於王濤整天鑽研,所以他調製出來的酒得到了在場專家的高度好評,獲得了最高獎項。回來後,廠長就把杜磊撤職了,並弄明白了當初廠裏比賽的真相,也撤了杜磊舅舅財務部主管的職務,讓王濤負責全廠的製酒技術。兩年後,王濤被升任酒廠副總經理。

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是暫時的,暫時的忍辱負重是為了長久的事業和理想。不能忍一時之屈,就不能使壯誌得以實現,使抱負得以施展。王濤便是相信自己的能力,也願意靠自己的真本事來做事,而且在他人的屋簷下時,懂得低頭忍耐的人。如果他開始便跟杜磊與他舅舅以硬碰硬,結果肯定是被他們合夥排擠走,根本不可能得到以後大顯身手、揚眉吐氣的機會。

當強敵把你逼到了一堵高牆下,你已無路可走,但麵對牆腳下的一方門洞,難道你非要站在那裏束手就擒,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嗎?或者,過還是要過的,卻不願放下架子俯首彎腰,而是昂首挺胸地硬衝過去,其結果撞得頭破血流,不但於事無補,而且也逃不過強敵的“殺戮”。所以,你要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爬過那個小洞,前麵又是一方明亮的天!

常言道:“識時務者為俊傑。”所謂俊傑,並非專指那些衝鋒陷陣、無堅不摧的英雄,而應當包括那些看準時局,能屈能伸的處世者。當一個人在權勢、力量不如別人的時候,要懂得低頭退讓。當對方力量強大時,與其正麵交鋒無異於拿雞蛋碰石頭,是必然會導致失敗的。而這時,聰明的人就不會與對方正麵交手,因為他們知道此時有彈性的處世方法才是生存的重要法則。

巧妙化解上司的嫉妒心理

不能幹,上司冷落你;能幹了,上司嫉妒你。很多職場人都有這樣的糾結。其實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就是要在增強自身能力的同時,設法化解上司的嫉妒。

上司嫉妒你,這是他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被嫉妒說明你能力強、優秀,你應該更加有信心。但是為了自保,不中途夭折,還要化解上司對你的嫉妒。想想看,倘若上司中途斷了你的前程,你有再強的能力也施展不出來呀。所以,要學著化解他心裏的疙瘩。

劉邦當了皇帝之後殺了大將韓信,演了一出兔死狗烹的好戲,但是對其他的功臣還比較客氣。特別是對設計擒拿韓信的蕭何,更是恩寵有加。蕭何原本就是劉邦的親信,是一等一的功臣,這個時候自然很高興,做起事來更加兢兢業業,鞠躬盡瘁。但是很快,他發現了一片不祥的氤氳逐漸向他逼近。

英布謀反,劉邦親自率兵征討。他身在前方,每次蕭何派人輸送軍糧到前方時,劉邦都要問:“蕭相國在長安做什麼?”使者回答,蕭相國愛民如子,除辦軍需以外,無非是做些安撫、體恤百姓的事。劉邦聽後,總是默不作聲。

使者回報蕭何,蕭何不明白劉邦葫蘆裏賣什麼藥,就問一個門客。那門客說:“您離滿門抄斬的日子不遠啦。”蕭何大驚失色,忙問為什麼,那門客接著說:“您已經到百官之首,還有什麼職位可以再封給您呢?況且您一入關就深得百姓的愛戴,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百姓都擁護您,您還再想盡方法為民辦事,以此安撫百姓。您這不是明擺著搶了老大的風頭嘛!現在皇上之所以幾次問您的起居動向,就是害怕您借助關中的民望有什麼不軌行動啊!試想,一旦您乘虛號召,閉關自守,豈非將皇上置於進不能戰,退無可歸的境地?”

蕭何禁不住倒吸一口冷氣,連忙向門客詢問解決辦法。門客說:“您還是當個渾蛋官員,做點兒壞事吧,不妨低價買進民間田宅,然後做點兒投機倒把的勾當。反正隻要做點缺德事,讓百姓罵您、怨恨您,您沒了人心,皇上也就不會把您當成眼中釘了!”

事到如今,為了釋去主上的疑忌,保全自己,蕭何不得已違心地做些侵奪民間財物的壞事來自汙名節。不久,蕭何的所作所為就被人密報給了劉邦。果然,劉邦聽後,像沒有發生什麼事一樣,並不查問。當劉邦從前線凱旋歸來時,百姓攔路上書,控告蕭相國強奪、賤買民間田宅,價值數千萬。劉邦回到長安後,蕭何去見他時,劉邦笑著把百姓的上書交給蕭何,意味深長地說:“你身為相國,竟然也和百姓爭利!你就是這樣‘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謝罪去吧!”劉邦表麵上讓蕭何向百姓認錯,補償田價,可內心裏卻暗自高興,對蕭何的懷疑也逐漸消失。

人與人之間很難做到絕對的和平、友好。即便是劉邦、蕭何這樣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也因為身份等級地位的差異,無法做到真正的惺惺相惜。蕭何能力強、得民心,身為皇帝的劉邦非常不爽。蕭何為了消除劉邦的妒忌和疑慮,隻好“自毀形象”。今天的職場人可以學習蕭何這種做法,在對自己的前途不構成威脅的情況下,稍微收斂一下自己的光芒,讓上司看到自己的陰暗麵,讓上司想:“原來某某人也不是那麼好!”他就不會視你為眼中釘了。

為了支持下屬企業的發展,阿晴被調入一家下屬小型公司工作。在所在的部門,阿晴各方麵都是鶴立雞群,而她的上司還是一個年輕的女孩子,各方麵都比她差,就因為比阿晴早來了兩年,就對阿晴頤指氣使。為了本部門的工作盡快正常運轉起來,阿晴還是盡心竭力地幫助她。

但是,隨著部門工作逐漸步入正軌,阿晴發現上司對她的戒心也越來越重,經常到上一級領導那裏打她的小報告。領導支持他的下屬,不聽阿晴的辯解,總是訓斥阿晴要全力支持上司。“真想什麼都不管讓她自己折騰去。”阿晴一肚子怨氣。可是她要是真這麼做了,公司領導那邊也不好交差,她隻好學“乖”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