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條 切忌聰明過了頭,大智若愚最精明(一)(1 / 3)

真正的聰明是自己心裏雪亮又不讓外人看出你聰明。真的,這不是繞口令,而是職場裏最傳奇又最靈驗的一招:大智若愚。江湖中的大俠是不會輕易亮出自己兵器的,因為他懂得重劍無鋒。職場中的高人也一樣,不能整天咋咋呼呼說自己多厲害,你要做到心中有數,嘴上無聲。該吃虧的時候要吃點虧,該裝傻的時候要裝傻,別讓上司嫉妒你,別讓同事厭惡你,寧願成為傻人“許三多”也不要成為自作聰明的“成才”。職場裏不排斥老實的庸人,卻容不下不安分的刺頭。

假癡不癲,裝瘋賣傻

假癡不癲,重點在—個“假”字。這裏的“假”,意思是偽裝。裝聾作啞,癡癡呆呆,而內心裏卻特別清醒。在職場中暫時不得誌時,可用此計保護自己,積蓄力量。

“假癡不癲”出自《三十六計》第二十七計:“當其機未發時,靜屯似癡;若假癲,則不但露機,且亂動而群疑;故假癡者勝,假癲者敗。”在辦公室政治中,這一招有利於我們韜光養晦,暫避風頭。在形勢不利於自己的時候,表麵上裝瘋賣傻,給人以無能的假象,隱藏自己的才能,掩蓋內心的抱負,以免引起政敵的警覺,待時機成熟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來個鹹魚翻身,實現自己的抱負。

著名的“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就是假癡不癲、裝瘋賣傻的代表。三國時期,劉備早已有奪取天下的抱負,隻是當時力量太弱,根本無法與曹操抗衡,而且還處在曹操控製之下。劉備就裝作鬥誌全無,每天隻是喝酒種菜,不問世事。

一天,曹操請劉備喝酒,席間曹操問劉備誰是天下英雄,劉備列了幾個名字,都被曹操否定了。忽然,曹操說道:

“天下的英雄,隻有我和你兩個人!”劉備聽到這句話後,非但不高興,還驚慌失措,生怕曹操把自己列為重要的競爭對手。恰好當時天上響了個驚雷,劉備就裝成被雷嚇到的樣子,掩蓋自己內心的恐慌。

曹操見狀,大笑不止,認為劉備連打雷都害怕,成不了大事,也就放鬆了對劉備的警覺。後來劉備擺脫了曹操的控製,終於幹出了一番事業。

雖然這是古代的“案例”,卻可以用在當今的職場上。職場中人才濟濟,曹操劉備這樣的競爭關係隨時存在。如果你的實力還不夠強大,而另外一個實力強大的競爭對手對你虎視眈眈,甚至要“鏟除”你,不妨學著用這一招保護自己。

戰國時,孫臏與龐涓同為鬼穀子的弟子,共學兵法。龐涓早早下山,到魏國當了將軍,屢建奇功,名聲大振,顯赫一時。後來孫臏下山之後也來到魏國,魏王發現孫臏更有軍事才能,就要拜他為副軍師,與龐涓同掌兵權。

後來者居上,龐涓心裏很不痛快,於是他誣陷孫臏謀反,捏造證據,說孫臏裏通外國。魏王聽從龐涓之言,將孫臏一對膝蓋削去,關在牢裏。孫臏得知原來是龐涓誣陷自己,就決心要逃出魏國,尋找機會報此大仇。但是龐涓卻不放過他,還要想法加害於他。他隻好想辦法躲避。有一天,獄吏送來晚飯,孫臏正要舉筷,忽然撲到地上,做嘔吐狀,一會兒又大叫:“你為什麼要毒害我?”接著把飯食推倒落地,把寫過的木簡用火焚燒,口裏喃喃謾罵,語無倫次。獄吏慌忙奔告龐涓。

次日龐涓來看,見孫臏滿臉都是痰涎,伏地又哭又笑。龐涓問:“兄長為什麼又哭又笑呢?”孫臏答:“我笑魏王想害我性命,而不知我有十萬天兵保護;我哭的是魏國除我孫臏之外,無人可當大將。”此外還說了許多瘋瘋癲癲的話。龐涓回府,疑惑孫臏裝瘋賣傻,就命人把孫臏扔進豬欄。欄內糞便狼藉,臭不可聞。孫臏披頭散發,在屎尿中翻滾,有人送來酒食給他,他卻打翻在地,然後把和著豬屎的飯撿起來送到嘴裏吃了。龐涓得知,以為他真的瘋了,就不再對他防範。

幾年之後,齊國有人到魏國出使,孫臏就想辦法使他們把自己偷偷運回齊國。後來孫臏做了齊國的軍師。齊魏交戰,孫臏兩次大敗龐涓,最後在馬陵之戰中將龐涓徹底擊敗,使龐涓自殺。

孫臏在魏國被害時,很清楚龐涓不會放過他,這個“單位”他是待不下去了,可是一時間也難以脫身。為了保全實力,孫臏隻好裝瘋賣傻,讓龐涓覺得自己已經沒有威脅。在職場中學會“裝傻”,能起到迷惑對方、緩兵待機、後發製人的效果。如果需要這麼做,要把麵子、尊嚴這種大而空的字眼暫時放到一邊,舍棄現在的“麵子”,是為爭取以後更大的麵子。

自己裝傻,同時也要提防身邊那些“裝傻”的人。所以,不要瞧不起那些“傻”人,說不定人家正在心裏醞釀大計劃。

冷靜內斂,讓鋒芒“微”露

為人要低調,不招人妒忌。但是也不能永遠做縮頭烏龜,使才華埋沒。既要冷靜內斂,又要學會自我推銷,這是拿捏分寸的功力。

職場向來青睞那些冷靜內斂的人,遇到事情不慌張,頭腦清醒,反應機敏,永遠不會一驚一乍,大悲大喜。這種看似木訥的人其實有著很高的情商,懂得拿捏自己的一舉一動。在職場中,太過於衝鋒陷陣總是不好的,拚命往後退更是不對,最好的辦法就是使出自己的本事,讓鋒芒“微”露,既能夠讓上司賞識自己,又不至於招來妒忌。

眾所周知,清朝的和從一個小小的儀衛差役能夠一躍成為二品京官,主要是由於身處職場底層的他善於抓住良機,懂得“微”露鋒芒,安全又得體地表現了自己,讓皇帝器重。

某天,乾隆皇帝正在後花園遊玩。一位侍衛匆匆走到乾隆皇帝駕前,“雲南急呈奏本,奏道:緬甸要犯逃脫。”乾隆皇帝接過奏章,細讀後眉頭一皺,龍顏大怒,責問道:“動物園裏的動物們跑出來了,珍藏的上好東西被毀壞了,是誰的責任?”

周圍的人都屏住呼吸不敢搭話,這時候,和在人群中叫道:“是典守者不能辭其責耳。”

乾隆皇帝萬沒想到竟然有人敢應聲答話,而且答得很正確,就問和:“一個儀衛差役也知道《論語》,你讀過書嗎?”

和畢恭畢敬地回複說,自己曾是鹹安宮官學的學生。乾隆聽後大喜,眼見和不僅長得一表人才,還是官學的學生,有心考他一下,便說:

“你且說說《季氏將伐顓臾》一章的意思。”這正是和向往的,他平時的攻讀此刻派上用場了。於是,他不急不忙地從容應對。短短幾句話,讓乾隆皇帝開始留意和了。

又有一次,乾隆皇帝在圓明園的水榭上讀書,和在一旁隨侍。不知不覺地,天色將晚。由於乾隆讀的書是小字排印的,天黑他看不清,於是就對和說:“和,去拿燈來,這行字朕看不清。”

和躬身問道:“不知皇上看的是哪一句?”

乾隆說:“人之道也,飲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

然後和就一口氣將朱子的注疏背了下來:“……然後得以教稼穡;衣食足,然後得以施教化……”

乾隆等和背完,說:“不知道你竟有如此造詣!”於是,乾隆背文,和背注,君臣二人一言一語背了很久。

乾隆十分喜悅,和這樣文武雙全的人才在朝臣中,尤其是在滿族大臣中間,實屬罕見。於是,乾隆立即升和為禦前侍衛。

在職場中,一般情況下應該冷靜內斂,不讓自己鋒芒太露,以免樹立敵人,讓自己不知不覺成為別人攻擊的靶子。但是,一旦機會合適,不妨“露”出些本領來,讓上司、領導看見。大凡職場中的基層人士都有一種想法:隻要我工作努力,就一定能得到應有的獎賞。但事實往往證明,隻是會做沒有用,要想辦法讓老板明白你做了些什麼。隻有適時地找機會表現自己、推銷自己,才能讓老板發現你、器重你。

張強在一家外企公司做文案,工作認真努力,但一直沒有得到上司的重視。有一次,他們公司與一家中俄合資的公司洽談一項業務。他們趕到會晤地點時發現,對方竟有幾位俄羅斯人在場。正當老板茫然之時,張強主動和他們用俄語交流起來,看見對方在合同上簽了字,老板心裏才踏實下來。自然,張強在老板眼中不再是先前那個默默無聞的員工了,而是一個有辦事能力的員工,他的升職自然不在話下。

試想,倘若張強不善於抓住機會,不在老板麵前表現自己,不在關鍵時刻主動出擊,他就可能會被埋沒。身處職場的“基層”,光有才華與能力遠遠不夠,還需要努力營造展示自己的良機。但是,判斷和識別這個機會,是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積累的。如果心中急躁,就練不出這種功夫。從這個角度來看,職場人想出頭,還是要坐得住,熬得住。

關鍵的時候露一手,比平時臭顯擺強得多。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就是這個道理。平時冷靜內斂,緊要關頭亮出鋒芒,這是一個重要的技巧。

花要半開,避免功高蓋主

功臣是受歡迎的,“大功臣”就有危險了,如果你不是團隊老大,而功勞又超過團隊的老大,那就應該自剪羽翼,避免功高蓋主。

在職場中,如果你不是最高首領,就應該時刻顧及上司的感受。上司需要你立功,但是不希望你的功勞壓過他。從這個層麵講,個人功勞越大,危險性就越大。自古以來就有“功高震主”的說法。如果你有了功勞,又太招搖,即便是沒有威脅到領軍人物,他也會自然而然地視你為仇敵,本能地對你產生敵意。

春秋時期有位著名人物叫範蠡。他是越國大夫,是越王勾踐最得力的助手,他曾幫助勾踐在越國幾乎被吳國滅亡的情況下奮發圖強,通過十年的厚積薄發,最終把瀕臨滅亡的越國拯救過來,打敗了吳王夫差,滅掉了吳國。應該說,範蠡是決定越國生死的關鍵性人物。

這麼重要的一個人,在功成名就之後得到了什麼呢?離開。沒錯,範蠡選擇了離開。大功告成之後,他得到了美人西施和錢財無數。他婉言謝絕了越王的挽留,沒有繼續留在官場圈子裏,而是遠走他鄉經商去了。他深知政治的無情,也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不願意再這個圈子的渾水,主動隱退,去逍遙自在了。

看曆史,知興衰,明事理,利己行。現實就是曆史的投影,現在的職場圈子、名利圈子裏,不至於動輒殺頭掉腦袋,但是職位利益的損失還是挺讓人痛心的。為了不讓自己處於這種被動難堪的局麵,看準時機見好就收,未必是壞事。

尚濤在一家醫療用品公司做了兩年銷售代表之後,升職為銷售經理,手下有個十人左右的團隊。升遷雖然開心,卻也有煩心事。因為尚濤的上司,銷售總監杜偉不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按照尚濤的能力,早就應該提升經理了,但是總監從上麵有意壓著他。所以,尚濤雖然升了職,卻是離“定時炸彈”更近了一些,所以他有種如履薄冰的感覺,不敢輕舉妄動,更不敢讓自己這個經理“動靜”太大。

經過團隊的通力合作,尚濤拿下一樁大單子。這單子簽下來,團隊半年的銷售指標已經提前實現。公司的大老板對尚濤欣賞有加,也曾經在背地裏表示過他本人對尚濤的好感。尚濤卻不敢高興太早,因為越是這樣,越會遭到上司杜偉的妒忌。為此,在合同即將簽署的時刻,尚濤故意露了一個破綻,讓原本順利的簽約出現了一點波折。尚濤特意請總監杜偉出麵,解決了“難題”。

當然,最終合同還是簽了,但是公司領導層都對尚濤的這次“失誤”表示不滿,認為他有驕傲的跡象。隻有尚濤自己知道個中原委,為此,他找到上司杜偉說:“都是我不好,在擬訂合同的時候出現了疏忽,險些給公司造成損失。以後還是需要您多提醒、多督促。”這樣一來,總監杜偉對尚濤的不滿就減輕了大半。更重要的是,杜偉成了“力挽狂瀾”的重要人物,原本尚濤是最大的功臣,現在他成了焦點人物,杜偉光顧著高興了,就淡忘了對尚濤的排擠和不滿。

如果說,職場中的功勞有十分,沒有哪個人能夠拿到絕對的十分,甚至連絕對的六分都談不上。因為任務越重,越需要團隊合作,大家共同出力。所以,在職場中最忌諱的就是個人主義、獨自逞英雄。自己別逞能,也不能把功勞都歸在自己的頭上。多替上司著想,把你身上的光環分他一些,才能避免無謂的仇視和猜忌。本來職場就是個人場,是個舞台,甚至是個馬戲團,人人都在扮演各種身不由己的角色。偶爾出點兒醜,沒什麼,隻要能夠全身而退,就夠了。

天塌下來還有個子高的撐著,職場中做事也一樣。不到緊要關頭,不要強出頭,讓上司先去扛。你唱配角當綠葉,稍微幫幫他即可。如果上司都做不好的事情你反倒做好了,那麼上司不會感激你,隻會提防你。

背黑鍋是一種隱性投資

明明是別人犯了錯,卻讓你來背黑鍋受罰,一般人都受不了這種窩囊氣。但是換個角度想,如果你替別人背黑鍋,那個人就欠你一個人情,以後他自然會幫到你。所以,不誇張地說,有技巧地背黑鍋是一種隱性投資。

有這麼一個故事,說一個單位的領導和秘書等好多人同時乘坐電梯上樓,領導不小心放了一個屁又響又臭。大家都忍著沒表示,領導覺得十分尷尬,心想自己是個領導,怎麼可以在眾目睽睽下放屁呢?想著想著,領導就問身邊的秘書:你放的屁吧?秘書趕忙否認。當時領導的臉色就不好看了。事後沒幾天,秘書幾乎都忘記這件事了,卻遭到了領導的辭退。秘書非常委屈地問領導為什麼,領導非常嚴肅且又語重心長地對秘書說:屁大的事你都擔當不起,還能幹什麼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