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混職場,可沒那麼簡單(3 / 3)

在職場上,我們麵臨許多可能改變命運的機會,當多個工作機會擺在你麵前時,你必須知道每份工作能為你帶來什麼,更應該明白放棄這份工作你會失去什麼。很多人都麵臨過很多的職業選擇,孰優孰劣,一時難以判別。選擇了此職業,就意味著放棄了彼職業。有的時候,覺得此職業好,但幹了一段才發現,其實彼職業才真的適合於你。後悔藥,就是機會成本。有時候,形勢變化往往超越了人的判斷水準。

李然是學營銷管理的應屆畢業生,找了許久工作後,一家民營企業錄用了她,職位是經理助理,月工資是3500元,平時她就做一些瑣碎的辦公室工作,打個表格、整理文件、接接電話之類的,工作很輕鬆,可幾天後她就覺得很枯燥了,感覺似乎這份工作沒什麼大發展。這個時候,她接到了一家外企的入職通知,崗位是渠道專員,這很適合她的專業,她挺感興趣的,但是他們給應屆生的工資很低,試用期1500元,轉正後2000元,這些錢交了房租後,生活都是問題。而且她有一些在外企工作的朋友,看他們一個個都挺累的,在外企想升職加薪也不容易。

現在她很糾結,外企這個平台很好,但是考慮到工資待遇和壓力的問題,李然沒有立刻答應;如果她繼續留在這家民營單位的話,待遇是好點,工作也比較輕鬆,可是對以後的發展來說,她覺得民營單位不如外企,而且這個崗位和她的專業也不對口。

李然如果選擇繼續留下來,就放棄了一個好的平台,那麼這個平台就是機會成本。如果李然選擇換工作,那麼工資就是她的機會成本。你的命運是你選擇的結果,選擇要三思,其實就是要多想多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根據自身的條件進行選擇。如何取舍很簡單,職業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把眼光放長遠。一個好的發展機會和一些金錢,哪個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更有利,這不言而喻。

喬布斯為什麼選擇退學同朋友一起創業,因為讀大學的機會成本太高。那不僅僅是學費的開支和時間,還有讀書的幾年裏他通過玩電腦所能獲得的其他收入。所以,人往高處走,跳槽無可厚非。但在選擇的過程中,卻並非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從容不迫。跳槽的時機是否已經到來?自己是否真的確定了前行的方向?未知的空間又能否真正接納自己?相信這些問題對於成功跳槽的人來說都是深思熟慮過的,也就是考慮過機會成本。當你真的到了非跳不可且具備了跳的資本的時候,那就別再猶豫,大膽選擇。

藍藍讀幼兒教育專業,由於生活壓力比較大,家裏條件不好,所以想盡快找個工作。目前有兩家幼兒園都向她發出了邀請。其中一家幼兒園在郊區,雖然規模不大,但待遇不錯,每月2500元,而且吃住全管。這個幼兒園對員工的個人發展比較重視,要求馬上就要任職,當副班主任,畢業後她可以直接留在這家幼兒園上班。不過覺得管理方麵有點缺少人性化,住宿的條件不怎麼樣,甚至比她在學校住的還要差。另外一家幼兒園在城裏,是公立幼兒園,在招聘會的時候接觸到的人感覺比較和諧,覺得工作氣氛應該比較理想,地方比較大,有一定的規模,辦園也有10年了,但是他們對實習生要求比較高,藍藍之前還沒有實習過,有的隻是理論,怕應付不來,她去了隻能從助理開始做起,實習期是半年,畢業後留下的希望也不太大。還有就是這個幼兒園的實習工資比較低,每月1800元。

考慮了幾天,藍藍認為對職業的選擇不是被動地找一份工作,如果想著不論幹什麼,隻要掙到錢就可以,那樣隻會導致盲目地為了找一份工作而找工作,缺乏理性的選擇和思考,更談不上長遠,不成熟的思考會導致頻繁地更換工作,浪費了自己職業發展的寶貴時間。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藍藍選擇了後者。雖然她放棄了好的待遇,但是卻抓住了好的機遇。

在這個世界上,凡是機會成本付出得少的人,就是成功者,因為他選擇對了。所謂的對與錯,往往要靠運氣。同樣的投資,有的投資股票,有的投資房產,其實都沒有專業的知識,無非瞎蒙,但就目前而言,投資房產的肯定多數都賺了,而投資股票的,賠的可能性相當大。但有的時候就未必,比如職業選擇,有的人就是喜歡某個行業,憑著興趣,堅持到底,往往成功的概率很高。興趣產生熱愛,熱愛帶來專注,專注得久了,事就做得好,成功的可能就高。

小李畢業於營銷專業,他性格是比較內向的,平時不愛說話,也不太善於交際。他畢業後在一家培訓公司做銷售,現在做了三年多的銷售工作,他的收入也比較多。可是,他覺得這工作是越來越不開心,雖然賺到很多,可是他自己的興趣不在於此。平時他喜歡安靜地看書,寫寫東西,銷售似乎不是適合自己的職業,他不太喜歡整天與外人打交道、應酬,不喜歡那樣太熱鬧的生活,讓他強顏歡笑他也很痛苦。久之,他有點抑鬱,脾氣也暴躁了,心理醫生建議他換掉現在的工作。可是他認為目前做銷售的收入比較可觀,而且職業規劃期比較短,短時間內就能見到職業晉升。再說自己上學時也是學的這個專業,現在放棄的話過去的投入都白費了。做人是需要成本的,有好的人生選擇,也有壞的人生選擇,卻沒有不要成本的選擇。付出的成本太高,就可能影響我們的選擇,也會使我們的人生和職業生涯留下太多的缺憾。

阿裏巴巴首席執行官馬雲有這樣一段感悟:“如果做出了一個決定,就要堅持。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有高薪,而放棄了就不要後悔,看自己要什麼,是否能得到。有舍才有得。”麵對誘惑和眾多選擇時,總覺得自己目前選擇的都是屬於機會成本中最不能產生價值的那一麵,而盡管如此,卻始終找不到解決的方法,即找不到另外一種可以代替目前機會的成本,以至於使得自己優柔寡斷,更失去了奮進的鬥誌。亞當·斯密曾經說過:國王會羨慕在路邊曬太陽的農夫,因為農夫有著國王永遠不會有的安全感;而要有農夫那樣的安全感就不能擁有國王的權勢。你選擇做一件事,必然會放棄另外一件,那個被放棄的所帶來的收益就是你的機會成本。

大多數的人,必須靠自己的奮鬥,才有可能過上好日子。所以,選擇是必須做的,成本也是必須付的。患得患失也罷,懵懵懂懂也罷,反正都得付成本。特別理性的選擇,往往不是凡人能夠做出的,凡人能做出的,往往都是有可能犯錯的選擇。其實,也無所謂錯與對,隻要做出了選擇,堅持做下去就好。那些堅持到最後的成功者,懂得有所取,更懂得有所舍;他們知足,更知止。無論他人如何評價,這是他們理想的生活狀態,不是被動、消極、無奈的應對,而是遵照內心的呼喚,作出的積極、自主、無悔的選擇,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可以看出他們對自己的生活狀態非常滿意。

想和公司叫板,要有實力

對於人的一生而言,職場生涯幾乎占據了人生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時間。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每個人在職場中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可以折射出他如何對待自己的人生。當經濟危機出現的時候,就業危機就會來臨,隻有那些成為不可替代的員工的人,才可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當企業不得不裁員,隻有那些不可替代的員工才不會被裁掉,才能升職加薪與公司一起成長。如何取得成功,對於在職場上打拚的朋友們來說,莫過於取得老板和上司的信任,爭取獲得被重用的機會。也就是說,做公司裏不可替代的員工。

那麼什麼是不可替代的員工呢?有人說我在公司職位高,我是不可替代的;有人說我和公司老總關係好,我是不可替代的;有人說我在公司資曆最老,我是不可替代的;有人說我學曆高,我是不可替代的……其實,以上理由都不足以讓你成為不可替代的員工。因為職位高不代表效率高,學曆高不代表能力強,資曆老不代表是潛力股,一個不可替代的員工一定是一位綜合素質最高的,而不一定是某一方麵最強的。

如果你有實力,別說公司裁員輪不到你頭上,就是你想另謀高就,恐怕公司也不舍得放手。因為你在這裏是無可替代的。當一個無可替代的員工在一個崗位上工作一段時間以後,因為一些原因離開崗位的時候,公司就會發現,不論誰接替他的崗位都做不到他在時的效果,找不到合適的人替代他,例如GE公司的前CEO韋爾奇。韋爾奇不僅在職的時候是不可替代的,在他離開崗位之後,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他的繼任者隻是繼承了他的職位,而沒有繼承他的影響力,他的離開為這個職業留下了著巨大的空洞與永恒的遺憾。

喬布斯創建了蘋果卻又離開了蘋果,可是當公司出現危機的時候,就意識到喬布斯是蘋果不能缺少的人。1997年,蘋果眾禍纏身,Sun、甲骨文等業界巨頭早已虎視眈眈,試圖收購蘋果。這艘巨輪就要沉沒,隻有不能替代的人才能挽救它,那便是喬布斯。喬布斯對自己也很有自信,他就是那個敢和公司叫板的人。早在1985年2月,接受《花花公子》專訪時,他說:“盡管我可能會離開幾年,但我最終會回來的。”喬布斯的預感很準確,42歲的喬布斯在蘋果危難之際回歸了。當年蘋果第四季度虧損達1.61億美元,整個財年的收入隻有71億美元,下滑了28%。

喬布斯重返蘋果並任首席執行官,他對危在旦夕的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組。他一上任他就迅速砍掉了沒有特色的業務,將公司的產品數量從350種砍到隻剩下10種,並裁掉一部分人員,節省了營運費用。許多人都對此表示質疑,但是喬布斯卻信心滿滿,既然他是蘋果的靈魂,他就有把握改變蘋果的命運。他調整了蘋果產品未來的發展目標,遠離低端產品,專注於數字世界,采用的是高度聚焦的產品戰略、嚴格的過程控製、突破式的創新和持續的市場營銷。這樣的舉動在今天看來十分明智,當初做決定時卻阻力重重且令人提心吊膽。

《財富》這樣稱讚喬布斯——“在衰退的經濟中傲然挺立”“絕處逢生”並“顛覆了整個世界”。1999年1月,當喬布斯宣布第四財政季度盈利1.52億美元,超出華爾街的預測38%時,蘋果公司的股價立即攀升,最後以每股4.65美元收盤,輿論嘩然。

韋爾奇和喬布斯就是不可缺少的員工,當然你會說他們都是成功人士,當然是不可缺少了,我們作為普通的員工,怎麼能達到他們的高度呢?在變化不斷的職場上,很多人即使已升為高級主管,也害怕總有一天下台。所以,成為公司不可缺少的人,不在於職位高低,想要得到領導的重視,首先你得有受人重視的資本,這種資本需要你踏踏實實地做好你的工作,總有一天你也能隻動動嘴就能得到領導的賞識,不是因為你說了領導愛聽的,而是你能說出對公司有利的意見,這才是領導看重的,也是你的價值的體現。

二戰後,日本受經濟危機的影響,許多工廠大批工人失業。一家食品公司眼下就麵臨倒閉的危險。這種情況下裁員是不可避免的了,這家擁有近100名員工的公司決定裁員三分之一。三種人進入裁員名單:清潔工、司機和倉庫保管員。這三種人加起來有30多名。於是經理找這些人談話,說明了裁員的意圖。

清潔工說:“清潔工的工作很重要,假如沒有人打掃衛生,沒有清潔、健康的工作環境,其他人怎麼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司機說:“司機的工作也很重要,沒有我們,產品怎麼能迅速銷往各地的市場?”倉庫保管員說:“倉庫保管員更重要,社會秩序很亂,假如沒有我們,誰來保護倉庫的這些食品。”經理聽了他們的話以後好像突然醒悟了一般,立刻召開會議進行討論,最後決定不裁員,而是重新製定了管理策略,在其他方麵降低成本。

可見,一個公司不能缺少的員工不一定是某個高層人物,也許就是那個在平凡崗位工作的你,一個愛崗敬業的人,一個時刻知道提高自己的人,一個富有工作激情的人,一個能夠在公司遇到危機時為公司貢獻力量的人。

想得到公司領導對自己的認可,首先要得到領導的信任和肯定。這就需要我們更加努力勤奮,做一名踏實工作的好員工,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一個好的員工不需要華麗的詞語,領導也不希望聽到豪邁的宣言,隻有踏踏實實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就是一名員工對公司的最真誠的承諾。因為作為公司的領導,他們知道隻有擁有多名勤勤懇懇工作在自己崗位上的普通員工,才能一起為公司創造輝煌。

那些位高權重的人並不見得有非凡的能力,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往往能夠主動地承擔“額外”的責任。沒有人有時間與精力去促使你成功,如果你不願意自動自發地做事,你就不要指望老板會看重你。

在瑞典,一個年輕人常常抱怨公司領導對自己不重視,為公司服務了許久也隻是一名普通的員工,甚至連有些會議自己都沒有資格參加。而那些高級經理看起來也沒做什麼,有時隻是動動嘴,公司領導卻每天表揚他們,恨不得把他們捧在手上。一天,他找到一位智者,講出了自己的煩惱,智者聽後沒有立刻給他答案,而是領他到了海邊,智者撿起一塊鵝卵石,拋了出去,扔到了一堆鵝卵石上。智者問:“你能把我剛才扔出去的鵝卵石撿回來嗎?”“我不能。”年輕人回答。“那如果我扔下一粒珍珠呢?”智者再問,並別有深意地看向年輕人,年輕人恍然大悟。智者說:“如果你隻是一枚平淡無奇的鵝卵石,你沒有權利抱怨不被領導注意,因為你沒有被注意的價值。要想引起注意,先埋頭做事,再說話,那時,你的話才有價值,你才能理直氣壯、擲地有聲。你要努力才能提升你的價值,成為‘珍珠’你才能引人注意。”

我們應該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事業,將其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作為一個員工,自覺地努力工作,努力地提升自身的素質和工作技能,不要隻在意公司能否給你加薪、升職。在踏踏實實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適當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其他工作,從小事開始做起,累積不同經驗。如果你對自己的期望比老板對你的期許更高,你就無須擔心會失去工作。同樣,如果你能達到自己設定的最高標準,就必定會受到老板的賞識與重用,升遷也將指日可待。

海爾集團發展到今天,是其首席執行官張瑞敏領導有方。而張瑞敏在談到海爾的發展時,除了稱讚全體員工外,格外稱讚他的助手、海爾集團總裁楊綿綿。張瑞敏這樣評價她:“往往我期望二,她卻能做到十。”每時每刻都賣力工作的人才會把工作做到更好。海爾成立之前隻是一個小的電機廠,在激烈的競爭下,瀕臨倒閉。此時,張瑞敏接管了這個廠子,決定改革生產項目,放棄生產電視,改為冰箱。

在那個年代,對冰箱了解的人非常少,更別說使用的人了。這個決定的確是風險不小。為了慎重起見,張瑞敏便讓他的助理楊綿綿去了解一下冰箱的生產過程。楊綿綿四處尋找生產冰箱的技術人才,但這樣的人真的很少,她沒有找到專業人士。但是這麼重要的任務她必須完成,於是來到了圖書館,苦讀關於冰箱製造的書籍。在看到一本名叫《電冰箱》的書時,她感覺寫得非常不錯。為此她便專程去上海向寫書的作者請教,詳細地聽了冰箱製作的基本原理,還認真做了筆記,初步了解相關知識。又邀請這位專家做企業的顧問,她每天都跟著這位顧問學習。之後,她讓廠裏的技工向國內的其他同行學習,回來之後結合自己之前掌握的知識,與技工設計出了圖紙,從此開始了電冰箱的製造和研究。

一名優秀的雇員不僅僅要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務,還應該主動去做上司沒有交代的工作。真正對工作負責的人並不是事事都需要別人安排的。如果什麼事情都需要上司提醒,這樣的員工必定難以勝任工作,因為他不是一個好員工,而隻是一個旁觀者。楊綿綿今天可以說是海爾公司的支柱之一,當年也隻是一個月薪很低的小助理,而如今她是許多企業重金也請不到的人物。

做不可替代的員工,關鍵還要有不可替代的本領和技能。職場上很多人都擁有“不可替代”的遠大抱負,且願意朝著“不可替代”的目標努力,但是能夠達成這樣目標的卻寥寥無幾,問題在於是否有這樣的能力。在職場中,主動性是最能體現優秀員工與普通員工的差異的。積極主動的員工才是一個能把任何事都做得圓圓滿滿的員工,才是老板所器重的員工。當前,各個企業都麵臨多重挑戰,公司可能每分每秒都會有人離開,要想在這場攻堅戰中“拉得出、打得贏”,成為“不可替代”,唯有不斷加強學習,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同事學,珍惜一切學習的機會,把握一切學習的方式,以工作促學習,以學習帶工作,在工作與學習的雙重互動中提升自己,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