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每個人心中都有小九九(1 / 3)

別拿免費的香菜

有些人擅長精打細算,他們說自己購物有三大原則,即不特價不買、包裝不能用不買、沒贈品不買。“贈品控”多為情感型購買者和衝動型購買者,喜歡憑情緒或外觀印象購物,對於贈品的喜愛常常超過商品本身,並且不會花時間計算是否合算,因為對他們來說,心理價值比物品實際價值更重要。

小花很喜歡逛超市,不久前,她在超市閑逛,一眼就看到入口處有一個牙膏的促銷裝:兩盒牙膏送兩個迪斯尼鐵盒。家裏的牙膏還沒有用完,但她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兩個盒子。想想牙膏暫時用不到,過段時間自然就用著了,而這兩個漂亮的鐵盒子卻是白賺的。於是她花了40元錢買了兩盒牙膏。牙膏過了一段時間是可以用到了,但是小花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兩盒同樣的牙膏用到最後很反感,另外這兩個非常喜歡的盒子拿回去以後卻沒有地方能夠用得到,隻好隨便找個地方安置了。不久後,她又去逛超市發現這款牙膏的非促銷裝比她買的那個促銷裝便宜兩元錢,於是她很後悔,這等於兩元錢買了兩個沒用的盒子,當時自己還覺得占了大便宜。

人們其實很少能夠做到“理性消費”,有些人總是控製不住,往往為了贈品而出手,結果家裏堆了許多贈品,備受家人批評。之所以中了贈品的“毒”,主要是因為購物前沒想好要買什麼,購買者普遍希望能夠獲得一些額外利益,所以才會見到贈品就走不動路。而一些能夠抵擋贈品誘惑的人也給贈品控們潑冷水,“羊毛總是出在羊身上的”。

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聰明的商人,專門賣珠寶。有一次他到齊國去銷售珠寶,為了生意好,珠寶賣得多,他給珠寶做了包裝,特地用名貴的木料做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致美觀,使盒子會發出一種香味,然後把珠寶裝在盒子裏麵。有一個鄭國人,經過這商人的珠寶攤前,看見裝珠寶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觀,問明了價錢後,就買了一個,打開盒子,把裏麵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珠寶商,因為這個鄭國人覺得盒子比珠寶更漂亮,更吸引人,也更有價值。

這就是買櫝還珠的故事,鄭國人買珠寶而隻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裏麵真正價值高的珠寶,今天的許多消費者都會幹這種“買櫝還珠”的糊塗事。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進行贈品促銷。商家是怎麼通過贈品把消費者吸引過來的呢?

有的商家常常這樣說:隻要您購買了多少價值的產品您就能獲得什麼樣的贈品。今天的消費者也很聰明,這樣往往給消費者一種他支付的價值裏麵包括了贈品價值的概念。而聰明的商家會這樣說:“我們這次促銷的價格在同類產品裏是很優惠的了,您今天購買產品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而且,為了感謝您的光顧,我們還將免費贈送××。”這種說法更能打動消費者。因為他強調了“免費”這兩個字,“買了才能送”的東西不是贈品,買歸買,贈品歸贈品,這樣的效果就是不一樣。

贈品促銷禮品雖是小禮品,但消費者絕對不可忽視,這其中不乏設計好的陷阱,有人恰恰就會落入其中。老肖在商場逛,打算購買一款熱水器,各種品牌的熱水器讓他很難選擇。他突然經過一家店正在促銷,而且台上擺放的贈品是一款鋁製電熱水壺。東西都差不多,買這家的熱水器還能有個贈品。老肖詢問商家看是否能打折,商家說:“能夠打個九折,另外我們還有贈品。”老肖一合計也劃算,一個水壺也得幾百塊。於是他交了錢,正打算先把贈品拿走時,商家卻說:“你拿著多費勁啊,等明天安裝工人上門給你安裝熱水器時,直接給你帶去多好啊。”老肖一想說得在理,欣然同意了。可第二天安裝工拿到家裏的卻不是他當時看到的鋁製電熱水壺,而變成了塑料電熱水壺。老肖詢問安裝工人,他們說關於贈品是什麼他們不知道,他是從庫房拿的,贈品都是這個。一個塑料的水壺也就一百元,和當天他看的那個鋁製的差遠了。老肖這才知道原來自己是一時被“免費贈品”給誘惑了,這樣算下來自己比買其他品牌還多花了幾百元。

現在為了贈品而購物的人不在少數,我們常常為了一個漂亮的玻璃碗,買了味道不怎麼喜歡的酸奶;本來可買可不買的雜誌,因為有一款喜歡的絲巾作為贈品,於是不假思索買下來;為了一個烤箱,買了一組高檔餐具,回家後碗還舍不得用,烤箱能用上的次數也屈指可數……這些人被稱為“贈品控”,常常會為了贈品買些不那麼需要的東西。

生活中,很多人或多或少都遇到過類似情況,大中型超市發現,“買一送一”“有獎銷售”等買贈活動隨處可見。然而在這些活動的背後,真正的內幕有多少人了解。比如商場裏的一箱鮮奶標注的出廠時間是當月24日,而贈品鮮奶的出廠時間卻是當月3日,按保質期30天計算,馬上就要過期了。有些商品搭送的贈品是沒有生產廠家、生產標準,也沒有3c等合格標誌的三無產品。還有一些塑料杯、塑料碗、塑料盒等贈品,既沒有塑料的成分標簽,也沒有生產廠家的字樣。

王女士在一家商場內看中一台按摩椅,正在猶豫是否要買,售貨員此時說:“現在有促銷活動,可以贈送一台電吹風機。”聽到這,本來正猶豫的王女士立刻決定買下這按摩椅。等到回家以後,王女士試用了一下吹風機,發現吹風機聲音很大,開始還能用,用了三天不到,這吹風機就不吹風了。於是,王女士拿著吹風機回到商場要求更換,售貨員卻表示,這台吹風機是贈品,也不是他們公司的,他們不負責更換。王女士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吹風機就是為了誘惑人們買下按摩椅而送給消費者的,這個贈品還是中看不中用的次品。

一些消費者喜歡貪小便宜,看到一些十分精致、漂亮的贈品心裏就癢癢,往往便衝著那“贈品”去購買商品,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費者心理,在贈品上動腦筋。很多人不僅事後不喜歡這些免費贈品,還因有“暫時沒用,先放起來吧”的想法,導致家中的雜物越來越多。每個人在接受這些免費贈品時,都會想:“要是不喜歡了,隨時都能把它丟掉。”於是,就不假思索地把它們統統拿回家。

小黃在某大型百貨商場購買了100多元的衣服,結賬後她收到了一張贈品領取單,上麵幾個大字寫著“憑單可領取價值300元的水晶,或者可以當300元來換購”。小黃到指定的珠寶櫃台領取贈品時,售貨員給了她一顆很不起眼的“水晶”,這哪裏值得300元呀,和這個水晶相比,換購的東西還是不錯,都精美多了,有水晶手鏈、項鏈、耳釘,但是上麵的標價都是400元以上的。也就是說,如果憑單當300元換購,就是要那個耳釘自己都要倒貼100多元。小黃猶豫了,該怎麼選擇呢?這時服務人員說,換個耳釘吧,這個平時打完折還200多元呢,你現在有消費券,再加上100元就行了,反正女人這東西得常買。小黃一聽很有道理,於是掏100元買下了。而事實上,這對耳釘正常售價也才80元。小黃不但多花了錢,而且買了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回家後也未必戴幾次。

時下類似“贈品是次品”的現象並非鮮見。一些商家為了促銷,吸引消費者,經常打著“買一贈二”的字樣來吸引消費者。有人說買東西要買有贈品的,是一種持家之道,反正是要買,有贈品的當然是更佳的選擇。雖然是免費得來的東西,但是卻不見得是自己喜歡的。真要丟掉的話,卻也不那麼容易。“它一點也沒損壞啊,以後還可以用。”“扔掉它們太麻煩了。”……久之家裏便成了倉庫,因為贈品而選擇一款並不是十分需要的東西,反而讓買的東西成為雞肋。小黃說:“我的贈品有滿滿一個櫃子,全是積分換的瓶瓶罐罐,還不包括我老公偷偷扔掉的。我總是因為一些贈品胡亂買些東西。”

現在商家“誘購”的手段越來越高明,免費辦會員卡,憑券換購商品,甚至是免費領贈品,這些看似給顧客“實惠”的促銷手段,有時候卻是一種消費陷阱。比如花錢辦了“休眠卡”,憑券花錢卻換購了“雞肋”商品。出售商品送贈品,目的是多推銷商品,這“贈品”實際上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現在做生意都是靠賣點吸引人,這些所謂的“送”一定是“送”嗎?那可不見得,因為這部分成本早已經計入套係中了。

有的雖然可能是小小的讓利,但那是為了通過小小的讓利獲得更多的利潤。按說,商品要保證質量,同樣贈品作為出售商品的“附屬物”也必須和商品一樣要保證質量。可是一些商家總認為贈品是商家的“恩賜”,消費者反正不花錢,可能不會計較,因此,商家往往把一些次品、劣質品甚至是過期的食品等當作贈品送給消費者。

我們喜歡贈品、收藏贈品無可厚非,甚至還可以成為生活的樂趣之一。但是專家表示假如發現自己總是見到贈品就有購物衝動、購買後又後悔自責,甚至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時,就會引發強迫症。人們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確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堅持“最初的需求”,因為在很多誘人的贈品下,心裏的尺度很容易被打亂。麵對商家的誘惑,明智的做法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不要為貪圖一時的好處盲目花錢。

沒有比免費更貴的東西了

“不好吃不要錢”“免費試用”“無理由退貨”是我們在今天的消費中常常看見的字樣。市場上,商家為吸引消費者,推出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承諾。有人曾經問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弗裏德曼,經濟學中最重要的原理是什麼,大師想了想回答: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個世界有太多的障眼法,你所看到的“免費”未必是真的,不要僅憑一時誘惑,就陷入免費午餐的陷阱中。

一天麗麗去逛街,突然被人攔住,那人發給了麗麗一張免費照相券,他說:“我們店最近在搞活動,拍照是免費的,還有5張照片。”麗麗一聽反正是免費的,去照5張藝術照也不錯。於是,她拿著免費券興衝衝地走進了這家照相館,經詢問後,店員說他們真的是免費照,照片也是免費送的,並熱情地為麗麗服務。麗麗本來打算就照5張,可是攝影師說:“多照幾張吧,然後在這些裏麵選5張自己喜歡的多好。”麗麗一聽也對,於是配合設計師也不知道照了多少張。照完後,照相館通知麗麗兩天後來取照片。等到麗麗取照片的時候,糾結的事發生了,照相館是讓麗麗挑5張照片,可是麗麗發現幾乎所有的照片她都喜歡,很難抉擇。於是麗麗詢問能不能多給她幾張,店員說:“如果要其他的照片是要收費的,每張40元。”麗麗猶豫了,店員又接著說:“美女照得這麼漂亮,更應該多要幾張,一張才40元,到別家現照也得這個錢,何況又不一定照出這麼好的感覺……”麗麗想了想,又挑了十多張。店員又說:“美女挑了這些,剩下的也不錯呀,我們店799元能要全套,還給底片,你也就再添一兩百的事,多好呀。”麗麗也不想自己的照片落入他人之手,心想照片也都不錯,於是花了799元買下了這些照片。

事後麗麗自己都不明白,怎麼一個免費照片,最後自己甘願出了799元呢?一些東西都是有成本的,不管何種經營方式都需要花費不同程度的時間和精力,怎麼會有免費的服務呢?所以,有些商家用免費作為誘餌,然後耐心地等待,這有點像垂釣,當一切準備就緒輕輕地撒下魚餌後,就等著魚兒上鉤了。免費這個概念會把我們自己的錢包掏空都渾然不知,畢竟大眾的消費心理就是這樣的,接受免費的東西能夠很神奇地讓人產生負債感並且激發出由衷的回報欲。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小惠最近卻被自己臉上的青春痘所困擾,有天她逛街時被一位自稱是美容師的人攔住,說是店裏開展促銷活動,可以給皮膚進行免費的排毒體檢。見小惠的臉上有青春痘又接著說:“小姐臉上有青春痘,更要進行一下排毒體檢,不然用什麼祛痘的產品都是無效的。”小惠一聽便動心了,於是去了美容店。開始時她還半信半疑地向美容師確認是否真的免費,美容師回答說:“我們做的是一半臉,目的是檢查一下你的皮膚,看看是什麼膚質,該怎樣排毒,絕對不收一分錢。”小惠這才放心試做。等一半臉做完排毒後,美容師便說了一堆比較專業的知識,說小惠的皮膚是油性而且敏感,接著美容師叫她自己照鏡子,看看做過排毒的半邊臉和沒做過的另外半邊有沒有不同。小惠在照鏡子後,發現兩邊臉確實不一樣。做了排毒的臉光滑了許多,紅色的痘痘也暗淡了許多,臉也白多了。可是問題來了,這一半臉白又亮,另一半卻還是有著明顯發紅的痘痘,而且還暗淡。這“陰陽臉”讓小惠覺得無法出門了,而且她看這排毒效果不錯,於是詢問另一半臉要做排毒收費多少錢。美容師說:“200元。”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後美容師答應,以100元的價格給小惠做一次。

做完整次排毒美容後,美容師說:“看你臉上這麼多痘痘,如果做長期的排毒能夠把痘痘全部祛掉。我們店裏有全套的祛痘套餐,如果你連著做上7天一個療程就能見效,三個療程就能讓痘痘全消。這套餐原價是6000元,現在打折4200元,而且剛剛的排毒可以給你免費。”小惠正是愛美的年紀,整日為痘痘煩惱,所以她就在這個美容院買了全套的祛痘療程。

祛痘療程堅持做了快兩周了,小惠發現自己的臉上的痘痘並沒有好轉,之前的祛痘美容未取得任何效果,她打算去找美容院退款。小惠向美容院提出退款的要求時遭到了拒絕,美容師說因個人的膚質不同,顯效的時間有長有短。小惠的臉上痘痘的感染比較嚴重,起碼要一個月左右才能見效,如果不繼續祛痘治療,麵部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而且剩下的費用也不可能退還。小惠聽完後才知道自己上了當,即使再生氣也沒辦法,隻好吃了這啞巴虧。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隻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在我們免費得到的時候就注定了會有償的付出,隻是存在的方式不同罷了。在追求靚麗時尚的同時,最好保持天然的、健康的、樂觀向上的自然美,切莫被一些抓住青春不放手的美容廣告、美容產品所誘惑。如確實需要,我們應該去那些專業的、價格透明的正規美容院去消費,千萬不要為了“免費”二字吃了大虧。

最傳統的是“商戶直接推銷”模式:通過“零付費”使用,一些產品能從琳琅滿目的產品中脫穎而出。若是有人喜歡,自然會掏錢購買。前幾天,有個賣保健按摩椅的推銷員敲了王大爺家的門,詢問王大爺是否想購買按摩椅,並說出了這款按摩椅的一大堆好的保健功效。在詢問價格後,王大爺覺得太貴了,於是拒絕了,推銷員見此景接著說:“這樣吧,大爺,可能你不相信我的話,我們的按摩椅可以免費使用一個月,如果你覺得好用再買,不好用一個月後我們拉走,不過大爺得交400元保證金,如果到時椅子無損,400元還退給您。”王大爺一聽覺得不錯,於是把椅子留下了。一個月後,推銷員如約而至,詢問老大爺:“您覺得這按摩椅怎麼樣,是不是用著很舒服?”大家不用想也知道,這按摩椅自然比普通的椅子舒服多了,何況王大爺用了一個月都習慣了。王大爺說:“用著還行。”“大爺用著不錯就買了吧,何況大爺的椅子背上有了磨損,要是退貨的話,這400元押金也退不了了。”推銷員指著椅子的背部說。王大爺一想還是買了,畢竟也用得到,不然400元也打了水漂了。於是,王大爺又交了1600元,花了2000元買了這椅子。本來沒有買椅子的打算,就因為這“免費”試用,王大爺花了2000元。

目前電器“免費試用”越來越多,但這種促銷模式也暗藏種種風險。在這世界上真正免費的東西是不存在的。不論是商場打折促銷、免費試吃試用、免費送貨等,這些免費事實上都是有價格的,不論是明的暗的,總有它們適合的空間讓免費的價格躲在裏麵。

近日有家小吃店掛出了免費吃魚的牌子,許多顧客前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小李和幾個朋友也來湊個熱鬧。原來店裏有個活動說,點的魚如果不好吃的話不收費。小李說:“那自然是要點一個了。”可是他發現店裏的魚都在3斤(1斤=0.5公斤,下同)以上,沒有小的,於是點了一個3斤半的,還好是幾個朋友一起吃。

十幾分鍾後,服務員端著一個長方形盤子上來,免費的魚果然來了,小李和朋友開始享用。近一小時,小李他們用餐完畢要買單時,小李問朋友們:“你們說這魚我們買單嗎?”其中一位說:“我們都吃了,不買怎麼好意思。”小李點點頭說:“那我逗逗他們。”於是叫來服務員買單,並對服務員說:“這魚也不好吃呀,我們這個不用結賬了吧。”服務員說:“你們肯定覺得好吃,不然怎麼會把魚都吃了呢?”小李一聽啞口無言,停了一會兒他故意說:“全部吃完,不是因為好吃,而是因為我們不想浪費。”服務員說:“如果你們隻吃了一點,說不好吃可以不用買單,可是都吃了不買單說不過去吧。”小李笑笑,也隻能全部買下,而且4個人吃飯原本不用點那麼大的魚,可是店裏的魚根本沒有小的,4個人不但多花了錢而且也撐得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