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
我很清楚,我太年輕,有沒有名氣,大家可能都看不起我,認為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所以我我要過一個好官,讓你們都看看我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也許有人嘲笑他長的醜,也許有人笑他是太監的後代,也許年輕的他不務正業、飛鷹走馬,但我告訴我們,我是什麼人,我要做一名好官,讓那些看不起我的人都看錯。
之後我的仕途也並不順暢公元178年(光和元年),我因為堂妹夫滁強侯宋奇被宦官誅殺,受到牽連,被免去官職。其後,在洛陽無事可做,回到家鄉譙縣閑居。公元180年(光和三年),我又被朝廷征召,任命為議郎。此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謀劃誅殺宦官,不料其事未成卻為宦官所害。我上書陳述竇武等人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滿朝,而忠良之人卻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辭懇切,但卻沒有被漢靈帝采納。爾後,此後我又多次上書進諫,雖然偶有成效,但東漢朝政日益腐敗,我知道無法匡正。後來也曾幹過濟南相,可惜啊迎接我的是更大的失望。濟南國(今山東濟南一帶)有縣十幾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無法無天。不過我來了,就沒你們的好日子過了。我之前的濟南相呢,大都是無作為的人,我到任以後,決心整頓。你們說法不責眾,對不起在我這沒有,我上報朝廷,奏免了十分之七八的官吏,把他們嚇壞了,紛紛逃亡。一時間,濟南震動,貪官權貴紛紛逃到其他郡去。
但我知道現在我的作為不過是杯水車薪,僅憑借自己的力量是拯救不了這個國家了,而且我如果仍舊在朝廷做事,也會有被害的風險,之所以沒有被害也是因為我父親官居太尉的原因。於是我稱病回鄉,謝絕了朝廷的又一次任命東郡太守職位,春秋讀書,秋冬狩獵。在家的時間我也沒有荒廢我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還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有注釋《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我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國家,還有自己的誌向,我在等待著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