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陽氣哥(2 / 3)

“是啊,他可不比師傅差。”

娘兩個說著,說著都睡了過去。

孫小四吃過午飯,本來要拜見夫人,和小妹說說話的。被秦嬤嬤告知,夫人和三奶奶都睡了。

知道妹妹一路辛苦,他就留話說了“家裏母親也是惦念著,但是也要歇息過來在回娘家看看,別太趕了。”

方奎送走了小舅哥,回到芬芳苑,見母親和娘子睡得正香,想了想便不再打擾,退了出去遇見了帶著太醫來的方員外。

“父親,母親歇息了。”

聽了兒子的話兒,方員外有些失望,轉身道“王太醫,讓您多跑腿了。”

“方品議不必客氣。”王太醫說完和方奎打了招呼變走遠了。

方員外看著出門曆練了大半年的兒子,心裏歡喜的很。拉著他的手兒說道“阿土,長壯實了不少。走,到書房給爹說道說道邊城的風光。”

父子二人便道書房敘話去了。

琴子也去辦少爺交代的事兒去了。什麼事?

自然是聽聽,這大半年盯著劉家的人說道說道劉乾坤怎麼就沒了。

----------------------------------------------------

品簫穿著一身孝衫,粉脂未施,頭戴幾多白色的絨花,捧著劉乾坤的排位,一路跌跌撞撞的到劉家祖墳。身後跟著一個也是全白通房丫頭,頭戴孝帽,捧著磁盆。

這是沒辦法啊。劉乾坤沒有後,有出了族,劉氏家族倒是有人眼熱他二進院子的,想要過繼兒子承嗣的,卻老祖宗說道“嗯,不錯,是個會算計的。你過了兒子,能得到二進房子,還能的五畝良田呢。”

那個要兒子過繼的劉姓男子一聽族長讚揚,立馬來了精神道“族長也讚同?”

“讚同,怎麼不讚同?去,去啊?你兒子承了那不忠不孝的東西的嗣,你也跟著出族吧。我們劉氏家族不要這種沒得臉皮的族人。”

一聽族長這樣說,那劉姓男子那裏還敢過繼兒子?趕緊告饒道“那裏敢,哪裏敢。我就是說說,說說。”

“滾,以後這事連說都不能說!你告訴那些想過繼孩子給他的,都給我滾出劉氏家族。我們劉氏是要出清流,做官的。怎麼能敗壞自家的名聲?”

“是,是,知道了。孫子這就去辦。”劉姓男子趕緊跑了。

族長放了話兒,劉姓族人那裏還敢往前湊?連去吊唁的人也無。

沒人摔盆,愁殺了劉寡婦和品簫。

一個是劉乾坤的娘,一個是他妻子,自然不能。

最後,劉寡婦對品簫說道“要不,你收了鶯鶯當幹女兒?讓她摔盆吧?”

品簫滿心滿意想著等劉乾坤下葬後,賣了鶯鶯自己跑呢。那裏敢收鶯鶯為幹女兒?

“娘,還是您收了她當孫女吧。我沒經過什麼事兒,那裏能教導好了鶯鶯?”就為了兩個雞蛋就跟了姐夫的粗賤丫頭,怎麼配當她的孩兒?

被品簫一捧就飄起來的劉寡婦,說道“好吧,中。”

二人一商量定了,就去縣衙銷了鶯鶯的奴籍,改為劉寡婦的幹孫女。

鶯鶯咋一聽,自己成了老爺的女兒了,嚇了一跳。這,這好麼?她可是給老爺生過兩個女兒的,是想當他正頭娘子的人兒。

品簫也是個會說話的“當老爺的女兒有什麼不好?我和老夫人百年之後,這二進房子,還有五畝良田就是你的了。還有,成了老爺的女兒,也是可以拿著嫁妝出嫁的。我做主了,等你出嫁的時候,家裏均出二畝地送給你做嫁妝。”

“真的?真的有二畝地?”鶯鶯問道。

品簫認真的點點頭說道“自然!”

心裏卻想:得有人娶你才成。

所以劉乾坤捧盆,摔盆的是給他生了兩個丫頭的通房鶯鶯,哦,現在叫劉鶯了。

劉家這般做派,再次成了唐蓮鎮上一大談聞。

“說古道今,奇人奇事多了去了。劉寡婦這般糊塗的人還這是少見。對了,她娘家是哪裏的啊?”一個漢子在說話的人中問道。

一個老頭說道“打聽這麼詳細幹啥?對她有意思?”

“大叔,這話可不能亂說。我的意思,知道了她是個屯的人,以後那屯的閨女都不能說道家裏。這人丟不起!”

“大侄子說的對,知道是哪裏人不?”

一個老太太喊道“知道呢,知道。是鎮西的馬各莊呢。”

“原來是哪裏!哥幾個趕緊的記住了,以後給兒子找媳婦,閨女找婆家可避開哪裏。”

“知道了。可不是。”

眾說雲雲,不外乎劉家沒有人倫常德,道德敗壞。

馬各莊的小夥,姑娘跟著劉寡婦吃盡了白眼,冷嘲熱諷。最後,有人不忿就往馬各莊的老劉家扔石頭,街門上淋大糞,糟蹋他家的糧食。

老劉家最終在來年賣了田地,到外地討生活去了。

他家走後,馬各莊人趕緊請了戲,歌頌自己村裏幾對孝子賢孫,兄弟和睦的好戲。才慢慢挽回些名聲。

劉乾坤下了葬,劉寡婦帶著兒媳品簫,孫女劉鶯幹坐著家裏。家裏就留了一袋子白米,其他的糧食都賣了,看著那袋子白米,肯定吃不到過年。還有柴也不多了,能燒個十天八天的,再說了雪都封山了,也沒地方打柴。

“娘,咱們不能這樣坐吃山空啊。這些糧食怎麼能吃到過年?”品簫假裝擔憂道。真是晦氣,凡事都差一步!

“母親說的對,祖母,我們可是要出去砍柴?還是在屋裏給大戶人家做繡品?”

聽了便宜孫女的話,特別是聽到大戶人家的時候,劉寡婦一怕桌子說的“砍什麼柴?大雪都封了山了,繡品?你做的出來麼?”

被幹祖母尋了一回,劉鶯趕緊住了嘴。

劉寡婦看了一眼品簫問道“品簫可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