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娘喜得成天的笑容滿麵,今年真是好年頭!
冬月初六,方奎才帶著兩車東西,來拜見嶽家,希望能年前娶嫚妹過門。
第二十二章三重親
“嫚妹,近來可好?”
方奎看著心上人,他快兩個月未見她了。隻見她似乎個頭又長了,臉色更是紅潤了。
“好著呢。奎哥近來忙什麼?好些日子不見你。”
方奎答道“去了趟上京,看了母親的故交。在上京聽了今年吉祥年,就趕緊往回趕。”
聽他這麼說,孫嫚子又問道“那今日你來就是為了------?”
“嗯,母親又找了師祖,重新批了吉日。就是日子提前了兩年,還是臘月二十六日。嫚妹你看怎樣?”
我看怎麼?不怎樣。可是現在滿鎮上的人家都在忙活著嫁女,娶媳。人家來請期是看重你的意思。我還能怎麼?
“你去問娘吧。”孫嫚子低著頭小聲的問。
“哎!”方奎高興的說著。隻要不反對,就是同意。
孫大娘自然很高興的接受了方家的提議,全鎮上都這樣,她要是不答應,估計能讓人說不愛惜女兒。
再加上方奎說的很在理“今年先嫁過去,以後嫚妹愛回來常住也行。嫚妹十四以前就與家母住芬芳苑,滿了十四在與小婿同住。嶽父嶽母還有什麼要求?”
“中,沒什麼事了。”孫大伯說道。
---------------------------------------------------------------------------------------
年前不到兩個月,孫家要忙活三重婚事。幸虧孫大娘早先給兩個兒子都早早的蓋了房,起了院子。這會就忙活酒席,張羅客人了。
冬月二十,孫老三的媳婦王紅妮進門了,雖然日子趕了些,但是辦的也是熱熱鬧鬧。倒是新娘子下轎的時候出了點小波折。
原來轎子到孫老三的新屋門口,街門口也劈啪啦的燃起了進門的鞭炮聲。孫老三踢了轎門,要扶新娘子下轎,卻被拒了。
喜娘開口說了“按照上京的規矩,這娘子下轎要拿紅包的。”
“啥?”孫老三一聽,火氣上來了。
“她有本事嫁到上京去。到我孫家門來幹啥?”孫老三要氣的的走開。
幸虧跟著他一起來攙扶嫂子的嫚子拉住了他,低聲的說道“三哥,別鬧。爹娘都盼著你們好。再說了,今天鬧了,我們家也丟臉。四哥的婚事在半月後呢。”
孫老三暗暗的哼了一聲,不理喜娘。
孫嫚子趕緊的從手上擼下一個金鐲子,用紅帕子包好了遞給喜娘。並小聲的說道“大娘,咱鎮上沒有這個規矩,頭天三嫂家也沒有吱個聲,所以,讓嫂子收了這個成麼?”
喜娘自是看見了那赤金的鐲子,滿口應承著“哎呦,果然是小姑子疼嫂子。中!”
三嫂子孫王氏收了套在了手腕上,才從轎子上下來。
這一段插曲掩蓋在鞭炮聲,自然隻有幾個人知道。
可是事情哪有不透風的牆?那喜娘是個大嘴巴著,不到三日裏,就張羅著她的豐功偉績。說她是個能幫女家劃來東西的。這不,就幫前曲家王閨女在下轎前,從婆家討要一隻赤金大鐲子。
孫家人婚禮第二天就知道,孫老三是個不吃悶虧的,婚禮當夜就晾著媳婦獨守空房。第二天給爹娘磕頭也沒有同來。
孫王氏躲在屋裏哭了一晚,第二天也沒有人指點她問安。所以早上又睡過了頭,直到中午才醒,胡亂梳洗了一下,摸索著來到老屋給婆婆公公磕頭。
孫家人正在一起吃飯,孫大娘自是沉著臉,事兒老三早就給她說了。幸虧嫚子機靈,要是當時鬧了起來,孫家可是丟了幾輩子的臉麵了。
孫大伯也十分埋怨老婆子,怎麼挑的媳婦?這般不曉得事兒。
孫徐氏,孫梁氏早早就與孫家融入了一起,自然也看不上三妯娌的做派,也沒有出聲提點的。至於孫家哥幾個見她進門來,趕緊的扒了幾口飯,要走了。
那孫老三也想跟著出去,卻被叫住了。最後,孫大娘覺得媳婦也進門了,就是有千萬不是以後好好教著就是了,日子還是要小夫妻兩個過。
最後喝了媳婦茶,讓孫老三帶她回去。
孫老三把孫王氏領會自己的家裏。指點她家裏那裏有油鹽醬醋,那裏有糧食,那裏可以打水,多的到沒有說,晚上依舊還是撂了媳婦空房。
三日裏天剛擦亮,孫家人還沒有起,前曲家王家來人搬閨女回門了。
王家老兩口都來,孫大伯和孫大娘趕緊的盛情招待著。
王老漢滿嘴的燎泡,那裏有心思說什麼客氣話兒?當下就起身行禮賠罪“親家,我王山教女無方啊。讓她聽了那喜娘的瞎咧咧,討要什麼下轎錢。我這就打那不孝女去。”
王婆子也憔悴的慌,昨日裏他們就聽了那話,被族裏人譏笑了一番。他們兩個火氣壓了一肚子,礙得禮數今日才上門賠罪。
孫大伯那裏受得他的禮趕緊扶起,說道“孩子有錯,我們教就是了。”
“是啊,親家外道了。”孫大娘也拉著王婆子的說著。
王婆子見著了閨女,狠實的給了她一個耳刮子。打的孫王氏隻掉眼淚。
“娘,我,我---”孫王氏很是委屈,這兩天孫家人晾著她,自己老娘上來就給她一個耳光。
“很委屈是吧?你爹和我更委屈。說起前曲家王山,誰不翹起大拇指誇口,說你爹的重情義,孝敬寡母,還給老光棍叔叔送終?誰不講你娘我親代小姑,湊嫁妝為小姑謀的好親事?我和你爹二十幾年賺的好名聲,全被你毀了!”王婆子哭著說道。
“娘,我錯了。真的錯了。我對不起你們。”
“傻妮子,本來你妹子也下個月也成婚的,結果人家來說,還是暗原來的日子後年在娶。那媒人明著說,男方家裏要攢夠下轎錢!你妹子昨晚碰井,虧你弟弟看見了。要不,家裏要出人命了。”
“我對不起三妹。”
“孫女婿還沒有和你圓房吧?今晚說說軟和話,以後好好過日子吧。別成天聽風就是雨,人家駕著你說句好話,你就當真了。”
“我聽您的。”
孫老三成婚四日,孫王氏才嬌羞的把那隻金鐲子還給小姑子。
孫嫚子笑著握著住三嫂子拿鐲子的說說道“三嫂,這是小妹的見麵禮。你就好好的戴著手腕上。”
“小妹,嫂子錯了,那日聽了那個喜娘瞎咧咧,說她鄰居是個上京人士,最是懂規矩。所以,我就---,小妹原諒嫂子吧。”孫王氏誠懇的說道。
“都進了孫家門了,自然是一家人。那裏還有記仇的?三嫂好好和三哥過日子吧。”
“嗯,我會和三哥好好過日子。”
進門就有五間大瓦房,二十五畝良田,有套車有黃牛,還有十幾隻蘆花雞。這樣的日子還過不好?
-----------------------------------------------------------------------------------
孫小四的媳婦孫李氏自然被家裏老人教導了,很多人本著看她學妯娌要下轎錢的熱鬧,落了空。
別看孫李氏歲數小,在妯娌中的利索勁,誰都比不上。說話脆快,做事幹淨。今年才十三歲,自然不能和孫小四圓房。要在孫家夫婦麵前當姑娘養一年呢。
日子過得飛快,進了臘月,下了三場雪了。
二十五日那天,天空灰蒙蒙的,方奎帶著琴子一早給嫚子送來扮匣,意思明日裏新娘子用來梳妝的。兩人倒是沒有見麵,方奎隔著門大聲的說道“嫚妹,明個一早我就來。”
孫嫚子心想:我又不急著上轎。
方奎和琴子趕緊的回去了,家裏還有不少事兒要安排呢。
“三爺,明日裏能好天?要是雪還這樣下著,轎子不好抬啊。”
“你三奶奶是個好脾性的人,今晚就停雪,明日準放晴。”方奎樂嗬嗬的說道。
琴子頂著風說“好像這天聽您的似的。”
二十六日的天氣果然如方奎所說,天一亮,豔陽高照,風停樹止,定定的好日子呢。
方奎也按照昨日裏說的“一早就來!”孫嫚子還沒有梳妝好,方奎就騎馬,領著花轎,還有鑼鼓隊咚咚鏘鏘的在孫家門外熱鬧起來。那聲兒響徹半個鎮子。
方奎今日裏穿著紅色喜服,腰纏珍珠寶石腰帶,頭戴玉冠,身披黑色裘衣,騎著高頭大馬英武的來娶親。
雖然有日頭,無風,今天也是一年中的大寒,那個冷勁,把給他牽馬的琴子凍地打了好幾個冷顫。
看著馬上的三爺,琴子也挺高興的。為了三奶奶,三爺吃了多少苦啊!先是成日裏苦相思,後又挖空心思的送東西,再後來又戰戰兢兢的擔心人家嫌棄他,怕別人也像他一樣,悄沒聲的把人奪走。哎,這過的什麼日子啊。
今天三奶奶過門了,咱們的日子蒸蒸日上了。
新姑爺也來的忒早了些,孫家人趕緊的讓他進屋喝茶暖和著。
倒是方奎一身喜氣坐在堂屋裏與三四堂哥說這話,那雙眼因為笑容都成一條線了。
孫嫚子已經上好了妝,換上了大紅寬袖牡丹喜服。腳上套著棉繡花鞋,鞋尖上挑著一顆粉紅的珍珠。雙腕配著翡翠,赤金,瑪瑙鐲子,頸上又掛著寶石頸圈。端的是那富貴奶奶的款兒。
四嫂孫李氏在房裏陪她,不是和她說著妹婿怎麼來的這般早?按照出門的時辰還有一個半呢。
孫嫚子被她打趣的雙頰微紅。
既然女婿早到了,人們也開始搬嫁妝,不時又有人說道“哎呦,今年這成親的可讓方孫兩家得了頭籌。這嫁妝厚實,那方家席麵也不差。”
“可不是,今日裏到兩家吃酒的動了半個鎮上的人呢。”
“這家閨女是個有福氣的。”
“可不是!”
“哎呦,吃上轎餃子啦。”
親戚們一窩蜂的圍著院子裏自己找地端著碗吃肉餡餃子。
“哎呦,全肉的,就加了點蔥薑。”
“香,真香!”
方奎昨晚根本就是一萬沒睡,飯也沒吃多少,餃子一出鍋,就狼吞虎咽的吃了兩碗。然後就站起身對大舅哥說道“大哥,我吃好了,我去背嫚妹上轎吧?”
剛剛忙著招呼客人,才一個餃子下肚的孫成亮不幹了“哎呦,妹婿,你吃吧,哥哥們還都餓著呢。再說了上轎餃子,你總要讓嫚子吃了餃子再上花轎吧?”
“那我在她門口等著成吧?等她吃好了,我就直接背她。”
“那裏用得著你,等到了你家,你再背她。我們哥四個一人背十步不到就上轎了。妹婿啊,來來,喝碗餃子湯。”
方奎吹著慢喝了三碗餃子湯,那邊新娘子才出門上轎了。
-----------------------------------------------------------------------------------------
孫嫚子坐在轎子裏,手裏握著鏡子和銅錢,不時轎門口的喜娘說道“過姻緣橋嘍!”
喜娘一喊,孫嫚子就從轎子口扔出兩個銅錢。
今日裏娶親的真不少。半路上遇上了兩家,雙方都停轎,新娘子都從頭上拔下一隻頭飾相互交換著。
孫嫚子用兩隻珍珠釵子換回了一隻紅絨花,一個銀扳子。
方奎與那兩位新郎也相互恭喜著。
半個時辰不到,轎子停了,好一陣鞭炮聲。
方奎就站在轎子旁,探進頭對嫚子說“別怕,一會我背你進門!”
鞭炮停了,方奎踢了轎門,拉起嫚子然後蹲下,真真的背著新娘子進門了。
“這,這方家小郎怎能讓剛進門的娘子壓一頭?”
一個看熱鬧的老漢說道。
“哎呦,方家人說了是上京新興的禮節。”
“那也不太好吧,以後這方三爺不就是矮三奶奶一頭?”
“哥幾個,人家的家事,我們攙和啥?誰當家咱也不管。”
“說的也是。”
方奎的大姐本來要去饞弟妹進門,順便弟妹壓壓驚的,沒想到兄弟倒是疼媳婦,自己背進來了。
方大姐快步走回禮堂笑著說“母親,阿土忒心急了。人自己背進來了!”
“你咋沒好好看看阿土進門先邁哪隻腳?”
聽了母親的話,方大姐哎呦一聲說道“我忘了!弟妹先生兒子還是閨女,我都不嫌棄。”
李夫人隨後也笑了“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