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艾葉灘一條大路西去,進入榮縣地界,離成佳場不遠,有個叫黃泥塘的地方。
這黃泥塘,地勢不算險要,周圍也幾乎無險可守。可是在當年,這裏卻經曆了貢井地區近百年難見的一場 “生死大戰”。
這場大戰,其實是一場遭遇戰。交戰的雙方,一方是趙尓豐派駐貢井的“巡防軍”所部,另一方,則是王天傑、龍鳴劍新近補充整編的東路同誌軍,其主力近三千人。
貢井巡防軍帶隊的將領,是姓馬的一名管帶。其手下,有五百多人的巡防軍一營,另有原本就駐防貢井的鹽務巡防軍 (即安定營),以及綠營兵勇近三百人。
那天,馬管帶得探子所報,說來襲的同誌軍大隊人馬,已經過了成佳,正向艾葉灘方向打過來,他當即派出巡防軍主力,並有部分安定營及綠營兵勇助陣,從艾葉灘出發,往西迎戰。
該巡防軍行至黃泥塘時,正與王天傑率領的東路同誌軍狹路相逢。接下來,兩軍在黃泥塘一帶,展開了一場生死大戰。
畢竟這是一場遭遇戰,雙方狹路相逢,猝不及防,哪一方也沒做充分準備。不過,接仗的開頭,巡防軍占有一定優勢,同誌軍方麵,也確實吃了一些虧。
這是因為巡防軍一向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而且久經戰陣,作戰經驗豐富。尤其是巡防軍使用的是一色九子快槍或五子快槍,其射程遠,準確度高。兩軍一開始接觸,打頭陣的前麵兩隊兵勇,搶先一排快槍打出去,當即放翻了十來個同誌軍戰士。
王天傑見此情景,當即指揮同誌軍人馬,作散兵隊形展開,並利用周圍地形,隱蔽自己。又回頭大喊:
“快點把罐子炮調上來!快點把罐子炮調上來!轟巡防軍幾炮!”
可惜的是,關鍵時刻,偏偏這門罐子炮及炮手們不爭氣。
罐子炮搬上一個土坡後,幾個炮手在那裏手忙腳亂,好不容易將炮架起來了,也校正好目標及焦距,可是,不知哪個環節出了毛病,弄來弄去,那罐子炮就是開不了炮。
指揮戰事的王天傑,急得直跺腳,氣得破口大罵也無濟於事。此時他才後悔,不該把熊大漢及另一門罐子炮,派到另一支同誌軍隊伍中去。
好在他已經派人騎快馬去通知,正向貢井方向開進的另一路同誌軍,即刻改變目標,抄近路趕到黃泥塘這邊來,參加這邊與巡防軍的遭遇戰。
估計熊大漢等炮手帶著的一門罐子炮,也很快會隨部隊趕來助戰。
在軍師宋秀才勸慰提醒下,王天傑也很快冷靜下來。此時的王天傑,已不是一名沒見世麵的民軍首領了,經過一係列東征西戰,他也有了相當戰地經驗和指揮應變能力。在這場遭遇戰中,王天傑不僅臨陣不亂,還充分顯示出其大將之才。
他手下的這支同誌軍,先後經曆過成都圍城大戰,以及後來的嘉定之戰等大小戰役,其一批骨幹戰士,已多有作戰經驗。
第一輪交火過後,同誌軍前鋒隊伍,從最初的慌亂中回過了神,當即作散兵隊形展開,並利用周圍地勢,盡量隱蔽自己,再尋合適機會回擊對手。後續大隊人馬,也相應搶占有利地形,終於頂住了巡防軍的第一波淩厲攻勢。
如此一來,開頭憑著快槍火力優勢,占了先機的巡防軍,並未能將當初被他們視為一夥烏合之眾的同誌軍擊垮擊退,反而陷入了一場陣地戰中。
王天傑帶著兩名得力手下,登上附近一個山崗高處。他借助一塊大石頭的掩護,仔細觀察了敵情和雙方態勢,並對戰局可能出現的變化,做了一番分析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