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和紀實04(3 / 3)

8日上午,劉文輝和鄧錫侯到達成都市以北的龍橋。這時,王纘緒急匆匆尋蹤趕來,假惺惺地對二人道:“我是奉老頭子(蔣介石)之命而來的。他告訴我,他同你們過去一切都是出於誤會,無論如何要請你和晉康回成都去,一切都好商量,如不見信,他可以叫蔣經國來作質。”並拿出顧祝同的信交給劉、鄧。信中說,蔣已決定撤王陵基,派劉和鄧回成都主持川省軍政大計。王纘緒見劉、鄧不為所動,便又與鄧錫侯密語說:“蔣先生期望你甚殷,隻要你一人轉去亦可。”企圖對劉文輝、鄧錫侯進行拉攏和分化,結果不但未能奏效,自己反弄得灰溜溜的。

12月8日,中共川西地下黨、川康地下黨、川東地下黨、第二野戰軍派遣人員以及各民主黨派的人士,先後來到彭縣的龍興寺,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也相繼趕到,參與起義工作。一時間,龍興寺成了川、康起義的中心。

12月9日,各方人士聚集於龍興寺,召開大型會議,商定起義後的決策:一、如蔣、胡軍破壞蓉城,當不顧一切斷然予以攻擊;二、待解放軍進至一日之行程內,即配合解放軍采取攻勢;三、在解放軍未到達前,敵如進攻,則以一部配合武裝民眾,襲擊其側背,以主力退守西山山地待援,並采取政治攻勢;四、胡宗南部如未進攻,且解放軍亦未到適當距離時,則對胡部嚴密警戒,確保崇、彭、新、灌,並采取政治攻勢,以牽製胡部之兵力,策反其部隊,促成其迅速崩潰;五、通電表態脫離國民黨反動集團,走向人民方麵,響應毛主席、朱總司令、劉司令員號召,擁護中央人民政府,並號召其他部隊起義,起義部隊以原編製、原番號就地待命,給養問題由劉、鄧、潘致函各專員、縣長供應,並遵守人民解放軍的約法八章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就在同一天,劉文輝命駐在雅安的楊家禎將擬好的起義通電稿正式交給設在那裏的中共電台發出(因不明中央呼號,不能從彭縣直接發往北京),宣布劉、鄧、潘所部全體官兵正式起義,投入人民陣營。接著,川康高級將領黃隱、劉元琮、伍培英、劉元瑄等亦發出通電擁護起義。

12日,根據中共地下黨組織的意見,雅安城召開了隆重的起義誓師大會;14日,西康起義臨時軍政委員會宣告成立(後改為臨時軍政會議),劉文輝任主席,劉元瑄任副主席、代主席,委員中有共產黨和民主黨派的代表;西康省民政廳長代行省主席張為炯,亦於12日通電全省各縣宣布起義。

12月24日,朱德總司令複電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諸將軍,對其起義行動表示佩慰和嘉勉。新華社於29日向全國廣播了他們的起義通電。

朱德總司令複電如下:

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諸將軍勳鑒:

接讀十二月九日電,欣悉將軍等脫離國民黨反動集團,參加人民陣營,甚為佩慰。尚望通令所屬,遵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四月二十五日約法八章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十一月二十一日四項號召,改善軍民關係與官兵關係,為協助人民解放軍肅清反動殘餘,建立革命秩序而奮鬥。

朱德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5

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在彭縣起義後,所部與盤踞在川西的國民黨部隊處於對峙狀態,彭縣則處在敵東南北三麵包圍之中,什邡一帶,有孫元良所屬第十六兵團和楊森的二十軍;郫縣一帶有羅廣文第十五兵團和陳克非第二十兵團。劉、鄧、潘根據周恩來“要守住西康、西昌,不讓胡宗南匪軍侵入”的指示,一麵對四周的國民黨軍積極進行爭取,一麵指揮所部牽製和阻擊胡宗南部隊。

12月16日,胡宗南打電話給陳克非,命令說:“你馬上準備,在明天拂曉前解決鄧錫侯的部隊,掃清內憂,便於爾後作戰。”同時又命令羅廣文指揮十五、二十兩個兵團向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駐彭縣的部隊進攻。

然而,陳、羅眼看部隊已處在解放軍的包圍之中,自身已經難保,加之他們周圍都有策反小組在進行工作,故拒絕執行胡宗南的命令。

就在胡宗南部皇皇不可終日之時,人民解放軍已完成了對胡部麇集在川西平原的部隊的大包圍。胡宗南為了突圍西逃,於12月21日上午在雙流召開緊急軍事會議,要羅廣文、陳克非率兵向東往重慶方向突圍,以牽製共軍兵力;要孫元良的第十六兵團在北麵阻擋共軍南下;而胡部主力則乘機向西康突圍。哪知羅、陳、孫等部都不願再當胡宗南的替死鬼,拒不受命,這就迫使胡宗南不得不違背蔣介石要他死守成都的命令,於12月23日晨乘飛機逃往海南島。

在共產黨的政策感召下,在劉、鄧、潘率先起義的行動影響下,國民黨軍紛紛起義。12月11日,國民黨第七十二二軍軍長郭汝槐率部在宜賓起義;次日獨立二六三師師長徐正剛在彭縣率部起義;21日第十六兵團由董宋珩率部在什邡起義;22日川陝邊區綏署代主任喻群及楊漢烈率部在廣漢起義;23日聯勤第四補給區司令曾慶集等,率西南聯勤八十多個單位在成都起義;24日第十五兵團羅廣文部在郫縣起義,第二十兵團陳克非部亦於同日發出起義通電;25日第七兵團司令裴昌會和第十八兵團司令李振,分別在德陽和成都率部起義。至此,川境國民黨軍隊全麵瓦解。

1949年12月27日,西南重要文化古城——成都,回到人民的懷抱。30日,在紅旗招展,萬眾歡呼聲中,成都市舉行了隆重盛大的入城式。賀龍司令員率領威武雄壯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浩浩蕩蕩地進入鬧市區。走在隊伍前麵的,有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有劉文輝、鄧錫侯和潘文華的代表,也有國民黨軍各兵團的起義將領,還有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人、民主人士代表等……

入城式以後,在賀龍司令員主持下,開始了改造整編起義部隊的工作。其間,賀龍、李井泉、餘秋裏等親自出麵做軍、師長的思想工作,聽取他們的意見,解除他們的思想顧慮。根據西南軍區的命令,起義之二十四軍與解放軍第六十二軍合編,原二十四軍代軍長劉元瑄為第六十二軍副軍長、西康軍區副司令員,原一三六師師長伍培英為獨立一師師長,原一三七師師長劉元琮為第一八六師師長,原二十四軍參謀長楊家禎為解放軍眉山軍大分校副校長;起義之九十五軍與解放軍第六十軍混編,軍長黃隱任川西軍區副司令員,謝無圻任第一七九師師長,於戒需任第一八○師副師長,楊曬軒為川西軍大分校副校長;起義之二三五師混編入川東軍區部隊,原師長潘清洲任大竹軍分區第二副司令員,副師長何稀任第三副司令員……

中國共產黨沒有忘記在人民解放事業中做出過貢獻的國民黨起義將領,十分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劉伯承司令員和鄧小平政委分別接見並宴請了起義將領們;賀龍司令員親自做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黃隱等將領的工作,征求他們對西南工作的意見,關心他們及其家屬子女的生活、學習情況。當賀龍得知劉文輝臥病在床,便親自登門探視,到他臥室問候,見麵就說:“我代表黨中央、毛主席感謝你……”使劉深受感動。

1950年1月8日,西南軍政委員會成立,劉文輝被任命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被推選為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此後他又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林業部部長,當選為國防委員會委員,一、二、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後為人大常委)。鄧錫侯、潘文華均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鄧錫侯後任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副省長,當選為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國防委員會委會。1955年他們(除潘病逝外)曾獲一級解放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