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記工台(2 / 2)

監督檢查組由隊長、副隊長、婦女主任組成。

發現作弊違規者,一個月的勞動那就白幹了。

……

記工員謝公儉一旦坐在青石條記工台前,便有人圍上來;不是正式社員,而是一幫小屁孩,年齡七八歲、十一二歲不等。

那時候謝天競四五歲吧,是記工台的常客;有時候睡著在青石碑上,謝公儉就抱著他送回家中。

生產隊15歲以下的孩子不是正式社員,長到16歲乃至18歲才能正式入籍。

圍在謝公儉一周圍的小屁孩南院祠堂的居多,北院祠堂的顯少,家族爭鬥在青石條記工台小屁孩身上窺一斑可觀全豹。

謝家塢本是一個村莊,歸屬十塢八寨生產大隊後,分為第十六、第十七兩個生產小隊。

第十六、第十七兩隊300戶人家1500口人百分之八十姓謝,牛、馬、朱、楊、章、高、陳十幾個雜姓隻占百分之二十。

百分之八十的謝姓人口中,北院祠堂占百分之六十,南院祠堂隻占百分之四十。

謝姓族譜記載:甘肅鞏昌府謝恭謝儉兩兄弟明朝洪武年間從軍,在湋河南岸小山塢定居繁衍,村名叫了謝家塢。

謝恭謝儉倆兄弟過世後,其後代子孫為先祖建了祠堂。

謝恭祠堂稱南院,謝儉祠堂叫北院。

南北兩院的子孫競爭賽跑,北院人多出過大官一直壓著南院。

南院族人不服氣,聯合牛、馬、朱、楊、章、高、陳十幾個雜姓對抗北院。

生產隊是集體化運動,給兩院爭鬥提供了豐厚的土壤。

兩院大人暗流湧動爭鬥不休,小孩從懂事起也不相往來。

紅白喜事南院不去北院,北院不鳥南院。

記工台上也是陣營分明,謝公儉屬於南院,簇擁他身邊的小孩自然是南院的。

小屁孩是接班人,除過三夏、三秋大忙季節,15歲以下的不下地幹活;倘若幹活也隻掙5分工。

小屁孩圍在謝公儉身邊為的是湊熱鬧,其次是了解一下社員的基礎工分。

要是能在湊熱鬧的同時聽聽高鳳鳴亦或謝大文講書,那就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了。

第十七生產隊一個精壯男勞力幹一天活掙10分工,10分工是一個勞動日值。

一個精壯女勞力幹一天活掙7分工。

男女不同工同酬在生產隊時表現突出,但誰也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男女社員的基礎工分是在社員大會上評定決定的。

天刮風下雨不能下地幹活,冬日天短夜長,是開會評定工分的最佳時間。

生產隊長敲響懸掛彎彎槐樹上那口破鍾,男女社員便一個不差地走進會場。

北場裏的飼養室是謝家塢第十七生產隊的固定會場。

一二百社員擠在飼養室裏,槽巷、牛圈、大門口全是人。

黃牛不受影響地吃草、回草,“喳喳喳”的聲音不輸交響樂,有社員便閉目養神,開始睡覺。

高鳳鳴、謝大文趁機編段子吟唱順口溜:“開會槽巷坐,少提意見多通過。黃牛回草喳喳響,夢見周公和婆娘。集體大田磨洋工,自留地裏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