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定基礎工分大會正式開始後,生產隊長馬之聲莊嚴宣布:“每個社員有三次評定機會,一次通過者為優等,兩次通過者為中等,三次通過者為次等。三次評定都不通過,得降低級次——男勞力10分降為8分,女勞力7分降為6分。”
馬之聲宣布完評定標準,會計拉拉將二百多名男女社員名冊攤開來,按照登記順序逐個唱出名字,念出由隊委會醞釀的基礎工分數。
隊委會由隊長、副隊長、婦女主任、會計、出納5人組成。
醞釀每個社員的基礎工分堅持少數服從大多數的原則。
也就是說確定一個社員的基礎工分,5人有3票通過就準事。
社員大會同樣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舉手表決,到會社員有百分之六十通過者,這個人的基礎工分便就算數。
倘若三次沒有取得到會社員百分之六十通過者,就得降低格次。
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是民主集中製的體現,但北院祠堂鐵豌豆(謝海江)會利用這個原則,鼓動族人刁難南院祠堂的人。
刁難最為厲害的是謝建勳。
謝建勳是南院祠堂的族長,30歲強健有力,評定10分基礎分無可厚非。
然謝建勳豪放直白,不避情麵,得罪了不少人。
謝建勳跟鐵豌豆打過架,卸卻了鐵豌豆一顆老槽牙。
鐵豌豆給謝建勳記了三世之仇,每年評定工分都要發動族人刁難。
謝建勳10分基礎工評定,三次會議都未通過。
謝建勳麵臨降級危險,關鍵時刻隊長馬之聲踩了刹車。
馬之聲喊回南院祠堂在外搞副業的社員,以及在家休閑的過六十歲的老人。
這兩類人員加入評定大會後,同意謝建勳10分基礎工的人數一次就超過百分之六十。
馬之聲一錘子定音——“10分工通過”。
馬之聲的操作不違反評定原則,但鐵豌豆還是告到大隊部。
大隊長謝知顯問鐵豌豆:“你和謝建勳年齡都是30歲,屬於精壯勞力,給評定8分不給10分行不行?”
10分工是生產隊的工分最高值,隻有年輕力壯的青鋼木小夥子也能評得,而10分工下麵的對應活路是:犁地、撒種子、耙地、磨地,扛130斤重的糧食莊子,揚場、碾場、摞摞子……
鐵豌豆無言以對,發動族群去公社、縣裏告,都沒有告贏。
馬之聲評定工分不存在徇私舞弊,可他開玩笑自毀長城,讓鐵豌豆撿了漏,坐上生產隊長之位。
……
生產隊不允許懶人存在,一旦過了十八歲年齡不幹活以及投機取巧者,會被列入懶人行列,全體社員在大會上對其幫助。
幫助就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灌輸一勤遮百醜的先賢哲理,勤勞能夠致富,懶惰將會餓斃一些人人皆知的大道理。
禿浩浩是隊裏有名的二百五懶漢,吊兒郎當,投機取巧不好好幹活,還虐待媳婦藍玉玉。
高鳳鳴在大會上幫助禿浩浩,說他是“蟲豸”。
生產隊社員百分之八十沒念過書,“蟲豸”二字對大家來說很生僻。
高鳳鳴做介紹:“蟲豸是魯迅小說《阿Q正傳》中用的名詞。
說的是阿Q和小D打架,被小 D按住腦袋往牆上撞,阿Q被撞擊得腦瓜子受不了,臨時抱佛腳喊出“蟲豸”兒子來,表示自己是蟲子,是下賤人,為自己解脫困境。
小D見阿Q承認蟲豸,便就放了他。
阿Q是精神勝利法的踐行者,見人就炫耀,還說尼姑的腦袋和尚摸得他自己也摸得,結果去摸尼姑腦袋被揍了個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