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大荒野(1 / 1)

作者簡介

楊利民(1947——),黑龍江齊齊哈爾人。中學畢業後在大慶做石油工人。1974年進中央戲劇學院編劇進修班學習,結業後回到大慶市文化局工作。1987年考取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係,1990年獲碩士學位。後任大慶市話劇團一級編劇。他的創作以話劇為主,兼及小說、電視劇本。其代表性話劇作品有《大荒野》(1991)、《黑色的玫瑰》(1985)、《黑色的石頭》(1986)、《大雪地》(1989)、《危情夫妻》(1993)、《地質師》(1997)、《在這一個家庭裏》(1999)等。

楊利民現為黑龍江省作協副主席,大慶市文聯名譽主席,大慶市文化局藝術創評室一級編劇。他曾被評為新時期十名優秀編劇之一,中國文聯授予他“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還被文化部、人事部評為全國文化係統先進工作者。

故事梗概

春天,在荒原上孤零零的油氣井邊,老工人老梁頭在遠離人群的地方和一隻狗孤零零地生活著,他的工作是看著那口維係著城市裏千家萬戶取暖燒飯的油井。有一天,一個當地屯子裏的牧牛婆來到了附近放牛,她向老梁頭問東問西,尤其關心老梁頭的老伴和孩子的情況。老梁頭告訴她,他的老伴回老家了,他將來也要去那裏,他和老伴約好在那裏碰頭。牧牛婆走後,老梁頭和狗交流,狗想起了從前的那些好日子。

老梁頭:黑子,你說這人活世上怪不怪?小時候,我們家鄉門前有條河,河也不寬,浪也不急,我就總想過那岸看看。爹就罵我:有啥好看的,都一個樣!我呀就不信,總覺得那岸有新鮮事。後來,我長大了點,就偷偷遊到了對岸,結果回頭一看……嘿,這岸跟那岸真差不多。這邊牛吃草馬吃豆,那岸也是牛吃草馬吃豆。再後來,那條河幹了,兩岸的人跑過來跑過去的,真叫我爹給說著了,都一個熊樣!

狗:我從前呆的地方是一片美麗的草原,後來人們把草給燒了,說在上麵種糧食,結果,沒過一個秋天,大風沙把土地淹沒了,人們又拚死拚活的在上麵種草。我們動物也搞不明白,大家都在瞎折騰什麼?人們把自己的才能,常常用來毀滅自己。

過了幾天,牧牛婆又來了,她向老梁頭誇耀自己的兒子是如何懂事,丈夫的力氣是如何大,能扳倒一頭牛,年輕時曾經抱著她在平原上走了十多裏路,然後開始攻擊老梁頭的老伴太狠心,把丈夫一個人扔在荒原上自己回老家瞎逛。她的話激怒了老梁頭,他被迫承認自己的老伴已經死了(回老家了),臨死前還給自己織了一雙毛襪子,聽得牧牛婆直掉眼淚。

夏天,牧牛婆又來找老梁頭,說她的牛丟了。老梁頭擠兌她怎麼不讓她身板壯實得像頭牛的老伴和懂事的兒子幫她找牛?這話激怒了牧牛婆,老梁頭隻好答應幫她找牛。下雨的時候,他們在一起躲雨,老梁頭說附近有一座無字的墳,也不知是誰的,牧牛婆岔開了話題,讓老梁頭還是多想想活人,他們在雨中扭起了大秧歌,感覺到了久違的年輕和快樂。

秋天,他們又見麵了,看著秋天荒原的寞落,他們感覺到了生命的飛逝。老梁頭想起了自己一生中的幾次大難不死,後悔著多年前錯失了一次從水泡水中救一個孩子的機會。霜凍的時候,牧牛婆來幫老梁頭做棉衣。牧牛婆告辭回家的時候,老梁頭要她帶兩瓶酒給她的老伴,她拒絕了。在老梁頭的一再追問下,她終於說出了她是一個孤老婆子,那座墳是她兒子的,兒子在8歲的時候掉進水泡子裏淹死了,她是為了能看見兒子的墳,才不斷往油氣井這裏跑;她的丈夫捫從她出嫁,身體就從來沒好過,她伺候了丈夫18年,丈夫最後死在了炕上。老梁頭答應她,等他退休了,他們一起去放牛。

冬天,跟了老梁頭多年的狗黑子在失蹤後終於又回到了荒原,它被想吃狗肉的人打傷,送進了城裏,曆經艱難終於逃了回來,但已經生命垂危,臨死前,黑子向老梁頭承認,自己不是狗,而是荒原上最後一隻狼,為了生存,不得不尾巴翹起來冒充狗。老梁頭告訴黑子,當它曾經撲倒過三個逃犯救了老梁頭的命的時候,他就已經知道它不是狗。

全劇結束的時候,老梁頭病死在了看油氣井的小房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