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徐曉鍾:本劇策劃者與導演,中國當代著名導演藝術家,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執導過話劇《奇怪的101》、《馬克白》、《培爾·金特》、《桑樹坪紀事》、《大雪地》、《灑滿月光的荒原》等以及歌劇《圖蘭朵》等,1985年—2000年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現為中央戲劇學院名譽院長。
陳子度,1953年生於上海,1969年上山下鄉,1984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係,曾在中央戲劇學院導演係任教。1990年赴美留學,現在美國從事戲劇研究。
楊健,1952年生於北京,1969年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1982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係。著有《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學》一書,並創作三幕話劇《風滿樓》。現執教於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係。
朱曉平,1952年生於四川,16歲去農村插隊,有過軍營、工廠、機關、書刊編輯部等多種生活經曆。1982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係。創作有小說、戲劇、影視等各類作品多部,其作品曾多次獲獎,並被譯成英、法、日等文字在海外出版發行。現為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桑樹坪紀事》係根據他的桑樹坪係列小說的三個中篇《桑樹坪紀事》、《桑塬》及《福林和他的婆姨》改編而成。
故事梗概
暴雨欲來,為使自家麥子免遭糟蹋,在生產隊長李金鬥的號召下,桑樹坪村民們齊聲高喊,祈禱雨水落在鄰村陳家塬。由此,兩村對喊乃至對罵起來,直至雨水驟降,村民們方作鳥獸散。
作為桑樹坪的生產隊長,為桑樹坪村民謀福利是李金鬥的工作宗旨。為了秋收後村民們能多得存糧,在公社幹部來桑樹坪估產之時,他低聲下氣,使出渾身解數,渴望幹部們將桑樹坪糧食的畝產量估低點兒。可是,公社的劉主任並不理會他的苦心,一定要將其畝產量定在二百一。李金鬥的好說歹求被劉主任批評為小農意識。最終,劉主任因厭煩李金鬥的軟磨硬泡而打了他一記耳光。堂堂男兒,遭此羞辱,李金鬥卻忍氣吞聲,隻委屈得獨自垂淚。而在劉主任罵著“年年估產就是這桑樹坪最麻纏”欲走之際,他又急忙收淚攔住主任,陪笑留劉主任吃飯。看著這一幕,知青朱曉平怒不可遏,他衝上前去要求劉主任向李金鬥賠禮道歉。對此,劉主任更為光火,立即命令手下的人將朱曉平綁起來。但一聽說朱曉平的父親是省裏的大官,他們便因膽怯而罷手了。朱曉平卻不依不饒,執意讓劉主任道歉。最後,劉主任以畝產一百七的估產數字做了讓步。一百七的數字令李金鬥激動無比,有的村民甚至為此流淚。因為這意味著收麥後他們手裏能有餘糧了。
第二天,麥客來收割了。霸場的麥客將割麥的報酬定在每畝不得低於三塊二的價格上。李金鬥的開價卻低得驚人:“塬地割一畝一塊五,坡地割一畝一塊六”。雙方開始討價還價。麥客榆娃忍不住說去年還二塊呢。李金鬥便抓住時機,硬將“二塊”定為麥客的報價。榆娃因此被眾麥客責怪。最後,李金鬥又加一毛錢,浪費不起時間的麥客終於無奈地答應了。可是,身體不夠強壯的榆娃卻被李金鬥拒之門外。對李金鬥欺行霸市又挑挑揀揀的行為,眾麥客忍無可忍,他們表示如果李金鬥不要榆娃,他們就全部離開。朱曉平也勸李金鬥讓步,最後,李金鬥妥協,麥客進村,收割開始。
李金鬥的大兒媳許彩芳是個年輕的寡婦。丈夫死後,她始終留在婆家。一直以來,她承受著李金鬥的動輒打罵及村人欺辱。這天,因與保娃發生了口角,李金鬥逼她去道歉。彩芳是個倔強的姑娘,她借“道歉”報複保娃,讓保娃的媳婦誤解她和保娃的關係。但這小小的報複並不能消除她內心的痛苦與屈辱。
李福林是個天天吵著要婆姨的“陽瘋子”。一日,在井邊,福林遇到了彩芳,他瘋瘋癲癲撲過去,多虧被妹妹月娃及時製止。這時,榆娃正在井邊拉板胡,就此認識了彩芳。兩人閑話家常,榆娃得知福林的花癡病是年輕時家貧不能娶妻所致。因為李金明前來打水,聽到人聲的彩芳立即跑開。榆娃又從李金明那裏了解到了彩芳的一切。原來,為了留住彩芳,李金鬥將守寡後的彩芳收做了幹女兒,目的是讓彩芳轉房嫁給他那自幼落下“柳拐子”病、能吃不能做的二兒子倉娃。彩芳的不幸引起了榆娃的沉思……
轉眼,麥收完畢,舉村同慶。榆娃與彩芳同台唱戲,暗中兩心相許。為了能共同生活,彩芳決定與榆娃私奔。正當兩人在村口憧憬美好未來之際,桑樹坪的村民趕來“捉奸”。李金鬥一聲令下,眾人幾欲置榆娃於死地。榆娃奄奄一息之際,李金明趕到,在他的勸阻下,眾人方罷手。麵對此情此景,彩芳勇敢地走到傷痕累累的榆娃身邊,朗聲宣布與李金鬥斷絕父女關係。李金鬥為此呼天搶地、大放悲聲。眾人扶李金鬥回村,彩芳留下來照看榆娃。不久,朱曉平來到村口,告訴彩芳大隊要以“拐騙婦女”的罪名將榆娃送到公社學習班。於是,彩芳隻好忍痛讓榆娃逃走。二人依依惜別,榆娃許諾會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