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何冀平(1951—),祖籍廣西上林,生於北京。1982年中央戲劇學院文學係畢業。她的處女作《好運大廈》寫於1984的,代表作《天下第一樓》完成於1988年,同年被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搬上舞台。
《天下第一樓》以北京前門“福聚德”烤鴨店的興衰沉浮為主線,著力塑造了掌櫃盧孟實、堂頭常貴、灶頭李小辮、烤爐羅大頭等生動而又各具特色的形象,以細膩的筆觸展示了他們的悲劇命運。作者以其高超技藝給各讀者獻出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菜肴”。
故事梗概
1917年的北京,辛亥革命失敗後,張勳倒行逆施為清王朝複辟,北京城裏又一次插上了龍旗,貪圖享樂的遺老遺少們又開始光顧繁華的前門商鋪。“福聚德”在名店雲集的前門經營生意可謂是艱辛之極,老掌櫃唐德源身染重疾卻不得不親自照看櫃上的生意。此時“福聚德”已經瀕臨倒閉,不甘祖宗的基業毀於一旦的老掌櫃篤定盧孟實能夠力挽狂瀾,隨即將其招來當二掌櫃。三年後,善於管理、懂得經營的盧孟實,在堂頭常貴的合力幫助下,終於在“福聚德”的原址上起了座高樓,完成了老掌櫃的遺願。為唐家帶來豐厚財富的同時他也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成為了飲食界數一數二的領軍人物。
盧孟實三年的心血為“福聚德”築起了高樓,他也從北京飲食業中名不見經傳的“玉升樓”賬房搖身成為無人不曉的“福聚德”二掌櫃,這其中的艱辛可見一斑。這三年間老掌櫃唐德源已經去世,現在當家的是他的兩個兒子唐茂昌、唐茂盛。唐茂昌癡迷於梨園,唐茂盛卻喜歡耍槍弄棒,兩人從不過問店裏的生意好環,但仍一如既往隨意支取櫃上的銀兩。盧孟實初掌“福聚德”就展現出不凡的才幹,首先是致力理順店裏的關係,改變經營策略。在烤爐羅大頭與大廚李小辮不睦的事情上,他辨析雙方對錯權衡利弊,最終將羅大頭趕出了“福聚德”。他與玉雛一起研究出鴨內髒的多種做法,推出聞名於世“鴨八吃”。種種積極的作為都使得原本散漫無序烤鴨店夥計們迸發出團結奮鬥的精神,夥計們都對把“福聚德”經營成名冠京城的大飯店充滿自信。可是無奈乎盧孟實始終都是“福聚德”的二掌櫃,作為二掌櫃他就得遇到很多原本不用他操心勞神的麻煩事。作者這樣的處理為他最後的淒然而去埋下了伏筆,使得他走得不那麼突兀,同時更要觀眾時刻記得盧孟實隻是“福聚德”的雇員,這裏並不是盧家的祖宗基業。可是盧孟實並沒有比觀眾看得更清楚,他拚命地為唐家“福聚德”經營,毫無保留地施展著自己才華,從來沒有預見他終有離開的時候。
盧孟實有他可貴的人生目標,而“福聚德”恰恰是他得以實現這一目標的理想場所。可令人不解的是盧孟實為自己一步一步實現目標而欣喜的時候,似乎他也迷失其中。盧孟實已經分不清楚他的目標是鑄就名冠京城的大飯店繼而使自己為“人上人”,還是眼前生意紅火的“福聚德”。
由於盧孟實致力於“福聚德”發展壯大,不得不與唐家二位少爺發生些摩擦與衝突,無奈時的鬱悶隻有相好玉雛寬慰於他。在玉雛多次勸導後,盧孟實終於決定與唐家合夥經營“福聚德”,真正做起了掌櫃。後來的五年間,“福聚德”不斷發展壯大成為與各大名號齊名的大飯店,招呼起了總統府的客人。盧孟實到達人生頂峰的同時,身邊的危機也不可避免地來臨。唐家二位少爺對盧孟實的猜忌使得他麵臨困境。堂頭常貴因為自己下賤的身份而阻礙兒子當學徒,悲憤之極而一口氣憋死在“福聚德”。烤爐師傅羅大頭私藏的鴉片煙被檢舉,偵緝隊發難“福聚德”。
最終盧孟實沒能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淒然地離開了“福聚德”,重蹈了多年前他父親的覆轍。被人所棄,隻是感慨地寫下“好一座危樓,誰是主人誰是客。隻三間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風”,悄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