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reference_book_ids\":[702552540195483139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富人總是把賺來的錢再次投入到新的項目上,以錢賺錢;而窮忙的人卻總是依靠自己出苦力賺錢,他們喜歡把賺到的錢存儲起來,結果存來存去並沒存住,最終還是花了出去。毫無疑問,儲蓄攢錢理財的第一步。但是,要想更加富有,需要的不僅僅是把錢存起來。富人們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在他們看來,該花的錢一定要花出去,想掙錢就得先花錢,用錢來投資。
早上的沙漠綠洲在朝陽的照射下充滿了生機,麥基也不由地向老懷特講述他正在進行的理財計劃:“我想了一下,自己之所以無法投資、創業,最主要的就是現在自己的金錢資本太少了,所以,我決定先攢兩年錢吧,等積蓄多點,再拿出來投資……”
老懷特打斷了麥基:“”兩年後呢?如果你發現自己攢的錢錢還是不夠投資的,是不是決定再攢兩年,再不夠,再攢嗎?”
見麥基有些驚愕,老懷特接著說:“有些人就是因為和你抱有同樣的想法,一直在攢來攢去,最後卻發現即使攢一輩子也攢不到百萬元,而且人也老了,這一生就在攢錢中度過。把自己辛苦賺來的錢都攢起來,讓“活錢”變成“死錢”,因此窮的人最後還是窮。而富懂得把自己賺的錢活用,他們從不攢錢,而是把錢繼續投入到賺錢的行業,用所賺的錢去賺更多的錢。於是他們更加的富有。”
財商魔法書:攢錢並不能讓人徹底脫貧窮
猶太巨富比爾·薩爾諾夫小時候生活在紐約的貧民窟裏。他有6個兄弟姐妹,全家隻依靠父親做一個小職員所得的微薄收入維持生計,所以生活極為拮據。他們隻有把錢省了又省,才可以勉強地度日。到了他15歲那年,父親把他叫到身邊,對他說:“小比爾,你已經長大了,要自己來養活自己了。”小比爾點點頭,父親繼續說:“我攢了一輩子也沒有給你們攢下什麼,我希望你能去經商,這樣我們才有希望改變我們貧窮的命運,這也是我們猶太人的傳統。”
比爾聽了父親的忠告,外出經商。3年之後,就改變了全家的貧窮狀況,5年之後,他們全家搬離了那個社區,7年之後,他們竟然在寸土寸金的紐約買下了一套房子。
比爾的家人攢了一輩子的錢也沒有徹底改變全家的生活,比爾聽了父親的勸告去經商,最終改變了家人的命運,這就是說攢錢並不能徹底讓你擺脫貧窮的命運,要學會賺錢才能讓錢生錢,讓你從貧窮走向富裕。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攢錢是永遠也不能成為富翁的。並不是說攢錢是錯誤的,關鍵的問題是一味的攢錢,花錢的時候,就會極其的吝嗇,這會讓你獲得貧窮的思想,讓你永遠也沒有發財的機會。
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的第一步,就是意識到掙錢和攢錢的本質區別。在物價上漲的時候,攢錢往往會使人變得越來越窮。當然,我們並不是在徹底抨擊攢錢是錯誤的,節約和攢錢不是一回事。
以前的人們崇尚節儉,喜歡把錢守住,放在保險櫃,因為那時候人們還沒有以錢賺錢的意識。但是現在人們的思想變了,所謂思維和感覺決定行動,一個人具有了以錢賺錢的思維,決定了他將來是否可以擁有財富。
要想讓錢生錢,就要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從日常生活做起,做一個可以讓錢生錢的理財高手。記住,財富的真正主人永遠都是那些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人,他們不會放棄任何的賺錢機會,並不停地將賺來的錢投入市場,讓這些錢持續地滾動,直到滾成一個“大雪球”。
當然,想要成為一個富人,不但要有能夠巧妙賺錢的智慧,更要有與之相應的行動。隻有這樣,才能躋身富人的行列。
馬布裏問老懷特:“您說從古到今多少年,恐怕人們都在思考如何才能讓我們的錢越來越多的問題吧,怎麼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呢?”
“其實很多年前的古人也已經懂得了有效的致富之道:以錢賺錢。這個看似簡單平常的原則到現在還是一樣可以適用。你們看看那些富人們,他們總是把賺來的錢再次投入到新的項目上,以錢賺錢。他們都是理財的高手,更是讓錢“生”錢的投資高手。”老懷特回答說。
財商魔法書:以錢賺錢的高手
普利策出生於匈牙利,後隨家人移居到美國。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他曾在聯盟軍中服役。複員後學習法律,21歲時獲得律師開業許可證,開始了他獨自創業的生涯。普利策是個有抱負的青年。他覺得當個律師創不了大業,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進軍報業界。
那時候,普利策僅僅有靠半年打工掙的微薄收入,不過正是靠這一點點的錢,他才逐步走到成功的。
“隻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使地球移動”。普利策決心先找一個“支點”,有了“支點”才去實現移動“地球”的壯舉。據此,他千方百計尋找進入報業工作的立足點,以此作為他千裏之行的起點。終於,他找到聖路易斯的一家報館。那老板見這位青年人如此熱心於報業工作,且機敏聰慧,便答應留下他當記者,但有個條件,以半薪試用一年後再商定去留。
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接受了半薪的條件,他告訴自己,金錢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從這個機會中學到知識。
幾年後,他對報社工作了如指掌,他決定用自己的一點積蓄買下一間瀕臨歇業的報館,開始創辦自己的報紙,取名為《聖路易斯郵報快訊報》。普利策自辦報紙後,資金嚴重不足。那時候,美國經濟正迅速發展,商業開始興旺發達,很多企業為了加強競爭,不惜投入巨資搞宣傳廣告。普利策盯著這個焦點,把自己的報紙辦成以經濟信息為主,加強廣告部,承接多種多樣的廣告。
就這樣,他利用客戶預交的廣告費使自己有資金正常出版發行報紙,發行量越來越大。開辦5年,每年為他賺15萬美元以上。他的報紙發行量越多,廣告也越多,他的收入進入良性循環,不久他發了財,成為美國報業的巨頭。
普利策能從兩手空空到報業巨頭,原因在於他不但善於使用自己的資金,同時也善於使用別人的資金為自己服務。這就是聰明商人的絕妙之處,無論何時都是金錢的主人,讓錢給自己掙錢。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想象一下,你的金錢能夠在你睡覺、娛樂的時候,還在不停歇地為你工作著,那該是多麼令人高興的事情!相反,你如果總是為了錢而去盲目的工作,那你就成了金錢的奴隸。看那些富翁,哪個不是懂得資金分配和利用而富有的?
當你經過努力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後就要想想怎樣讓錢賺錢,讓錢變得更多,讓自己變得更加富有,如果和葛朗台一樣,抱著錢不放手,生怕錢會飛了,那麼你的錢生了鏽長了黴,恐怕最後自己也會消失殆盡吧!
老懷特告訴三個年輕人:“找到正確的方法追求財富,比你的理想和努力更重要。所以啊,你們要勤動腦子,多多思考致富的方法。”
傑克回應老懷特說:“其實,我們都有在想的,隻是我們還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該學習成功人士的哪些經驗。”
老懷特想了想說:“你們仔細觀察很多成功人士的曆程就會發現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做有利可圖的事業。要想致富,首先從這一條開始吧!”
財商魔法書:有利可圖就投資
說起現今全球薪金最高的基金經理人那就非彼得林奇莫屬了。他是麥哲倫100萬共同基金的創始人,也是傑出的職業股票投資人、華爾街股票市場的聚財巨頭。
彼得·林奇在他幾十年的職業股票投資生涯中,股票生意做得極為出眾,尤其是在1977年接管並擴展麥哲倫基金以後。他的優異成績讓麥哲倫迅速成為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共同基金,它的資產也由2000萬美元,迅速增長到了84億美元。
基金公司的投資配額表上的股票已由最初的40多種,逐漸增長到1400種。林奇也因自己的優異表現獲得了頗豐的收益。林奇驚人的成就,使他在金融界聲名大振,迅速竄紅。
就連美國最有名的《時代》周刊都稱他為第一理財家,而《幸福》雜誌則授予他股票領域超級投資巨星的美譽。彼得·林奇也在投資中感覺到了自己的實力和天分,因此常常以股票天使自居。林奇在股票投資經營中,與巴菲特等投資大師有著完全不同的投資理念和投資手段。
林奇稱自己是屬於典型的現代派投資家。也就是說林奇不管是什麼種類的證券,價值股也好,成長股也好,績優股也好,哪怕是期權期貨(這一點林奇除外),隻要是有利可圖就投資。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做有利可圖的事業,就要求有獨特的眼光,了解到行業的形勢,知道該把錢投在哪個方向,什麼地方是應該放下更多資金的,什麼地方又是有陷阱,需要謹慎投資的。如果連最基本的都不了解,那以錢賺錢的計劃自然也就無法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