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由勤儉敗由奢。自古以來,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就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美德。李嘉誠、洛克菲勒、巴菲特等很多富豪都是節儉的模範。如果想要理財投資,成為富人,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即使節省一塊錢,盡管數目小,長此以往也能帶來不小的財富。
第七天一大早,馬布裏就向傑克和麥基抱怨:“我就是個純粹的窮人,沒有錢,做什麼事情都要省著錢。要是變成富人就好了,想怎麼花就怎麼花,想花多少就花多少。”
老懷特在一旁聽了,笑著說:“你以為富人就不需要省錢嗎?”
“什麼,富人也省錢?自己有了那麼多的錢,還要省著用嗎?”馬布裏很懷疑。麥基和傑克也把質疑的目光投向了老懷特。
“對。我告訴你們,有大富豪身上穿的休閑服隻是幾十塊錢的雜牌貨,也有富翁購物時照樣使用優惠券,還有富人將壞了的鞋子修補好後照樣穿,你也許會付之一笑,覺得這要麼不可能,要麼就是在說一個破產的富翁。可是,事實卻告訴你,有不少富人確實就是這樣做的。”
財商魔法書:講節省的富翁
比爾·蓋茨算是富人吧?這位世界首富照樣很節約。蓋茨平時穿的衣服都是一些很普通很平常的休閑服,他很少去買名牌西服,還有人曾發現過他穿的牛仔褲上破了一個小洞(這可不是像某些新新人類為了所謂的時髦故意弄出來的洞)。他乘飛機通常坐經濟艙,吃的也是一般人吃的那種三明治和漢堡。
據說有一次他開車應約去見一個朋友,稍微晚了一點,飯店的停車場都停滿了。服務生建議他把車停在貴賓區。貴賓區的停車費自然比一般場地的停車費要高,蓋茨覺得這樣做純粹是浪費,把車停在貴賓區和普通區沒有什麼區別,還要多花那麼多錢,就不肯同意。蓋茨的那位朋友見狀,便提出由他支付多出來的停車費,但蓋茨還是不同意。他說:“我不是缺這些錢,而是覺得完全沒有必要把車停在貴賓區,白白多花停車費。至於這多出來的停車費是你付還是我付,都改變不了浪費的事實。”最後,蓋茨堅持找了個空地,把車停在了普通停車區。
當然這樣做的不僅僅隻是蓋茨。英格瓦·坎普拉德是宜家的老總。美國《商業周刊》最新的品牌調查顯示,宜家為全球前50名最知名品牌之一,名列第四十三位,其品牌價值為560億克朗(約合70億美元)。
一手打造宜家公司的英格瓦·坎普拉德,1926年出生於瑞典南部的埃爾姆胡特。這位七十多歲的宜家老板,擁有140億—150億瑞郎資產,在全球31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65家連鎖公司和21家特許經營店。
居住在瑞士沃州的英格瓦·坎普拉德則被當地媒體評為瑞士首富。然而,這位早已是舉世聞名的家居零售連鎖業大富豪,但是生活卻十分儉樸。居住在瑞士洛桑、蒙特、日內瓦一帶的居民,經常可以看到這位特級富豪親自駕駛著一輛老掉牙的富豪(瑞典生產的沃爾沃牌老式汽車)車,在下午價格比較便宜的時段去市場購買蔬菜、水果。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絕大部分富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很注意節約,會省下每一分能省下的錢。而最新的一項統計調查表明,在全球首富500強中,有著節約意識的富豪占到了總人數的84%,如果除去那些向來以為不奢侈便顯示不了身份的貴族王室,這一比例還要更高。
正是這種節儉的精神,這些富人才能長久的擁有財富。如果你還沒有擁有財富,就已經丟掉了節儉的美德,又如何能期望有一天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呢!
“唉,我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富人,至少自己可以自由地安排我的錢怎麼用。”傑克感歎道。
麥基很詫異:“怎麼,現在阿姨和叔叔不是給你不少零花錢嗎?你還不是想怎麼用就怎麼用?”
傑克有些憤慨:“錢是給了。但我爸讓我把每一筆花費的錢都要記錄下來。上學期還說我亂花,不知節儉而訓我了呢!”
一時,大家都沉默了。老懷特笑了笑,告訴傑克:“其實,你父母的想法是很好的。能夠擁有財富是人們的向往。不過,財富不會從天而降,需要去奮鬥,去拚搏。節儉是積累財富的前提,也是企業家的必備素質。很多的富人都一直秉承著節儉的傳統,更是經常把節儉作為家訓,囑咐下一代不可揮霍、浪費。”
財商魔法書:富人的節儉觀
比爾·蓋茨在他50歲生日時,對在場的記者表示,名下的巨額財富對他個人而言,不僅是巨大的權利,也是巨大的義務,他準備把這些財富全部捐獻給社會,而不會作為遺產留給自己的兒女。
從前比爾·蓋茨創建微軟掀起了計算機業的革命,如今他和妻子梅琳達在慈善業又掀起了革命,他們夫婦把減少全球醫療和教育的不平等當作人生目標。蓋茨夫婦曾經表示,一生中要將他們總財富的95%捐獻出來。為了讓自己的捐款能夠真正使窮人受益,蓋茨夫婦認真管理基金會的每一筆對外捐助。
後不久,全球第二富豪巴菲特宣布將價值370億美元的股份捐給5家慈善基金會,其中83%托付給蓋茨夫婦所管理的基金會。巴菲特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不會培養出擁有巨富的子女。他們會變得富裕,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我堅決反對那種依靠世襲財富的方式。如果在這個國家真正存在均等的機會,每個人都有公平的條件實現理想;那麼那種依靠出身而獲得權勢的想法,是和美國的價值觀相違背的。”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很多有想法的富人都沒有將自己的財富留給自己的子女,他們希望培養子女一種自立的能力,這又何嚐不需要他們的節儉精神呢!
從經濟角度看,富人與窮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比窮人有錢得多。然而被問到他們致富的秘訣,他們的回答卻很簡單,大多是長期精明投資、勤奮努力和節儉樸實。可見,節儉已經成了富人發家致富不可或缺的條件。
著名的船商、銀行家出身的斯圖亞特曾經有一句名言,“在經營中,每節約一分錢,就會使利潤增加一分,節約與利潤是成正比的”。直到他建立了龐大的商業王國,他的這種節約的習慣仍保留著。
富人把節儉當成智慧,是他們高財商的重要表現,而窮人大方,認為這是自己慷慨的表現,因此他們常常一貧如洗。節儉其實是一種致富的美德,它是窮人的財富,更是每個人的致富機會!
麥基一直夢想成為一個幹大事的人,但苦於沒有資金,於是向老懷特討教:“我就那點小小的存款,買股票買不了幾股,辦公司連注冊費都不夠。我不知道自己要怎麼辦了。”
“你要明白,沒有小錢就不會有大錢,你不懂得用小錢去賺大錢,那麼成功就永遠不會降臨到你的頭上。猶太商經也指出,不能珍視小錢的人必不能成就大業。”老懷特指點道。
財商魔法書:不因錢“小”而不爭取
邁克是紐約一家小報的普通記者,他非常敬佩當時事業正如日中天的“汽車大王”福特,很想從福特那裏學到一些成功的經驗。
一個周末,邁克正在一家不大的酒店與幾位朋友小酌。忽然,他眼前一亮,隻見幾位身份顯赫的企業家正從一個房間裏走出,其中一位正是福特。他手裏拿著一張菜單徑直走向那位服務生,微笑道:“小夥子,你再算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一點兒誤差。”
年輕的服務生飛快地瞟了一眼那菜單上的一串數字,很自信地回答:“尊敬的福特先生,沒有錯啊。”
“請別著急,你再仔細算一算。”福特宴請的那幾位企業家已朝門口走去,他卻很有耐心地站在櫃台前。
看著福特那認真的樣子,年輕的服務生沒有再核算,而是不以為然道:“是的,因為零錢準備得很少,我便多收了您50美分,但我認為像您這樣富有的人是肯定不會在意的。”
“恰恰相反,我非常在意。”福特很堅決地糾正道。
“那就算您付給我的小費吧。”服務生被福特的斤斤計較搞得有些難為情了,忙給自己找了一個擺脫尷尬的借口。
“不,小費我已經付給您了,這50美分是您應該給我的零頭。”福特固執地堅持道。
服務生隻得低頭花上一番工夫湊夠了50美分,滿懷歉意地遞到一臉坦然的福特手中,而此時,福特宴請的朋友已坐到了車子裏了。
看著福特快步離去的背影,年輕的服務生低聲嘀咕了一句:“真是太小氣了,連50美分也這麼看重。”
“不,小夥子,你說錯了,他絕對是個慷慨的人。”目睹了剛才那幕情景的邁克抑製不住激動地站了起來。
“他是一個慷慨的人?”服務生一臉的困惑不解。
“是的,他剛剛向慈善機構一次捐出5 000萬美元的善款。” 邁克拿出一張兩周前的報紙,將上麵的一則報道指給服務生看。
“可是他剛才……”服務生仍不明白如此大方的福特,為什麼還要當著那麼多朋友的麵,去計較那區區的50美分。
“他懂得認真地對待屬於自己的每一分錢,懂得取回屬於自己的50美分和慷慨捐贈出5 000萬美元,是同樣值得重視的。”就在福特這一看似不經意的小事中,邁克忽然領悟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成功經驗,那就是——沒有任何理由不認真地對待眼前的每一件事,無論它多麼重大還是多麼微小。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猶太商人不管多麼富有,絕不會隨意揮霍錢財。在宴請賓客時,以吃飽吃好為主,不會講排場亂開支。在生活中,以積蓄錢財為尚,不會用光吃光,手頭空空的。
猶太人測算過,依照世界的標準利率來算,如果一個人每天儲蓄1美元,88年後可以得到100萬美元。這88年時間雖然長了一點,但每天儲蓄2美元,在實行了10年、20年後,很容易就可以達到10萬美元。一旦這種有耐性的積蓄得到利用,就可以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賺錢機會。
“努力掙錢是行動,設法省錢是節流的反映。財富需要努力才能得到,需要杜絕漏洞才能積聚。”
“對金錢除了愛之外,還要惜,也就是說,除了想發財外,還要想辦法保護已有的錢財。”
猶太人的這些金錢觀念是很有道理的,這就是猶太人經營致富的一個奧秘。這一理念體現在很多富人的身上。
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隻注意到那些成功者所取得的輝煌業績,卻很少留意他們的一些瑣碎小事,其實那裏麵正蘊藏著成功的秘訣。富人的致富經曆在提醒我們:對於自己應得的金錢,即使再少也要努力爭取。
傑克說:“我也曾經想要自己省點錢,但是我的同學們都說我吝嗇,一點小錢都舍不得花,有幾個朋友還因此和我疏遠了。”
老懷特告訴傑克:“想要成為有錢人,首先就不要怕別人說你吝嗇。你知道猶太人是最精明的商人,他們有句名言:‘緊緊地看住你的錢包,不要讓你的金錢隨意地出去,不要怕別人說你吝嗇。你的錢每花出去一分都要有兩分錢的利潤的時候,才可以花出去。’很多的猶太巨富都是這個信條虔誠的遵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