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金錢觀念——不做金錢的奴隸,隻做金錢的主人(2 / 3)

“錢就是錢,不是別的。”智者回答說,“我拿著錢就像拿著一張紙,一塊石頭一樣。”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錢就是錢,它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它本身沒有任何的魔力,隻有當人們拿到手上,要用錢來換取東西的時候,它才能發揮作用。

在市場經濟下對待金錢,我們需要一份從容,需要一絲淡定,需要一顆平常心,需要摒棄一些貪婪與浮躁。錢就是錢,一件平常的物。甚至它隻是一塊石頭、一張紙,對錢保持一種平常的心,不把它視若鬼神,也不把它分為幹淨或肮髒。生活中,我們孜孜以求地去獲取它,當失去它的時候,也不痛不欲生。懷有對錢的這種平常之心,你一定能在驚風駭浪的理財生活中馳騁自如,臨亂不慌,取得了穩操勝券的效果。

一個連金錢關都過不了的人很難說是一個有著完整人格的人。就把金錢看作一種可以讓你順利過生活的基本要素吧,看作一種工具,藉此工具,你可以做想做的事,可以擁有一些能帶來喜悅的東西,可以去體驗一些加強自己能力的事情。而這一種工具隻是你身外之物,不必為它的來去太過在意,保持一顆平常心就好。

老懷特接著對麥基說:“你剛剛說的很多事情離不開錢,這話沒錯。但很多人卻因此走了錯誤的方向。”

看到麥基似懂非懂,老懷特接著說:“在追逐財富的過程中,一些人忘了金錢以外的東西,而最終失去了最重要的東西。我們承認“金錢就是力量”,但不等於信奉金錢萬能。”

財商魔法書:人生的真諦不是金錢

一個歐洲觀光團來到非洲一個叫亞米尼亞的原始部落,部落裏有位老者,正盤著腿安靜地坐在菩提樹下做草編。

一位法國商人問:“這些草編多少錢一件?”

老人微笑著回答:“10個比索。”

“我給你一百萬比索,你給我做十萬頂草帽。”

“對不起,那樣的話,我就不做了。”

商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幾乎大喊著問:“為什麼?”

老者說:“如果讓你做十萬頂一模一樣的草帽,你不會感到乏味嗎?既然不快樂,要再多的錢又有什麼用呢?”

錢可以買到“美食”但買不到“食欲”;錢可以買到“床”但買不到“睡眠”;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可以買到“娛樂”但買不到“快樂”……

大多數窮人讓他們對金錢的恐懼和貪婪之心來支配自己,這是無知的開始。因為害怕或貪婪,大多數人生活在掙工資、加薪、勞動保護之中,而不問這種感情支配思想的生活之路通向哪裏。

這就像一幅畫:驢子在拚命拉車,因為車夫在它鼻子前麵放了個胡蘿卜。車夫知道該把車駛到哪裏,而驢子卻隻是在追逐一個幻覺。但第二天驢依舊會去拉車,因為又有胡蘿卜放在了它的麵前。強化恐懼和貪婪的欲望是無知的表現,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窮人常常會失去自我。錢就是胡蘿卜,是幻象。如果驢子能看到整幅圖像,它可能會重新想想是否還要去追求胡蘿卜。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成功的富人知道錢是虛幻的東西,就像驢子的胡蘿卜一樣。正是由於恐懼和貪婪使無數的窮人抱著這個幻覺還以為它是真實的。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對待金錢的不恐懼、不貪婪的態度,讓那些最開始身無分文的人有了自己奮鬥的方式,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成為富人。他們可謂是具有高財商的人了。如果你也想成為一個富人,首先,就要端正自己看待金錢的態度,做到不恐懼、不貪婪,才能從容麵對前進路上的陷阱和誘惑,最終擁有自己的財富。

麥基問老懷特:“您說窮人之所以成為窮人,就是因為財商的問題。那在對待錢的問題上,窮人和富人的財商有什麼不同呢?”

老懷特嗬嗬笑了兩聲,然後回答說:“所有的有錢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觀念:用錢去換取更多的錢,而不是讓你的錢在倉庫了生了鏽、發了黴。”

財商魔法書:讓錢生錢

1939年,正在讀初中的李嘉誠,為了逃避戰火,跟著爸爸離開潮州老家,漂泊到香港謀生。異鄉的生活還沒有完全安定下來,就在李嘉誠13歲那年,爸爸患肺病入院,不久就去世了。之後,剛剛十幾歲的李嘉誠,在無奈中開始了他的推銷員生涯,自己掙錢養家。

1952年,久做推銷員的李嘉誠攢下了一些錢,他用這些錢開辦了一個塑膠廠,並為之取名為“長江”。李嘉誠說長江的意思就是:不要嫌棄細小河流,河水彙流,才可以成為長江。隻有不斷地汲取新知識、新信息,密切關注世界經濟發展和政治大局,甚至有時要跑到社會前麵,才可以更好的生存。

50年代香港的工業還起步不久,社會上有充足的廉價勞工,非常適合進行小本生意的經營,可是小本生意其實就是窮生意、苦生意的代名詞,經營者必須要能吃苦耐勞。

多年之後,李嘉誠曾回憶說:創業時,資金不足,推銷、設計,樣樣都要親手做,做窮生意是非常辛苦的。但是這些困難沒有嚇退李嘉誠,相反他更加懂得珍惜機會,抓住機會。

一天,李嘉誠在瀏覽一份外國雜誌的時候,注意到一則關於生產塑料花的報道。李嘉誠認為香港居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斷提高,對塑料花的需求肯定會很大。

於是自信的李嘉誠就決定抓住這個機會,在香港第一個生產塑料花。也正是這種塑料花在最短的時間裏,讓李嘉誠賺了幾萬元,幫他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李嘉誠的成功不但與他的天分,勤勞,好學有很大關係,還與他精明的賺錢理念密不可分,他認為一個人要想著讓錢生出更多的錢,並付諸實踐,那樣才能有致富的可能。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富人,就要讓你的錢去換取更多的錢,做一個投資者。正確投資是一種好習慣,養成這樣習慣的人,命運也許從此改變。而那些擁有了財富就止步的人,將會重新回到生活的原點。

窮人都不是投資家,大多數窮人都隻是純粹的消費者。如果要想不再做窮人,就不但要努力掙錢,用心花錢,還要養成良好的投資習慣,主動獵取回報率能超過通脹率的投資機會,這樣才能真正保證自己的錢財不縮水,才能逐漸接近自己的財富目標,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當然,想投資首先還要會投資,投對資。同樣對同一事務的投資,投資者的不同處理方法就可以改變投資項目的價值。同樣是花錢,有時可能是投資,有時又可能是消費,關鍵就要看花錢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以後不斷掙錢,還是單純就為了花錢而花錢。

就拿買房子來說,如果你花錢購買了一套房子,目的是為了讓房租流到自己的口袋,那購買這套房子就是投資;如果購買這套房子,隻是為了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那它就變成了你的消費。

有錢人總會想盡一切辦法把自己的錢變成資產;而窮人卻總會心甘情願的享受消費的樂趣。追其根本,無非就是思維觀念的不同。隻有想要讓錢去換取更多的錢的人,才有投資的心態,他們才會什麼都肯做,從無到有,聚沙成塔。

其實,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習慣貧窮蔑視投資的思想。隻有那些崇尚財富,不向貧窮低頭的人才會得到財富的垂青,才能成為真正的有錢人。

傑克聽到大家都在談論賺錢的問題,於是說道:“那我從現在開始省錢,少吃點,少花點,把錢都存起來,將來我就能成為富翁了。”

馬布裏哈哈笑了起來,對傑克說:“就你那點零花錢,不吃不喝也省不出來一個富翁。”

老懷特也笑了:“其實,錢花了可以再賺,沒什麼大不了的。省錢不是成為富翁最好的途徑,有了錢,會花錢也是很重要的。當錢花光時會有一種壓力,這種壓力會轉化為動力,逼著自己去努力,去奮鬥,去拚搏。在享受生活的同時去挑戰生活,你也可以賺更多的錢。”

財商魔法書:花錢不代表浪費

一個小夥子站在百貨公司的前麵,目不暇接地看著形形色色的商品。他身旁有一個穿戴得很體麵的紳士,站在那裏抽著雪茄。這個小夥子恭敬地對紳士說:“您的雪茄真香,好像不便宜吧?”

“兩美元一支。”

“好家夥……拿您一天抽多少呀?”

“10支。”

“天哪!您抽多久了?”

“40年前就抽上了。”

“什麼,您仔細算算,要是不抽煙的話,那些錢就足夠買這幢百貨公司了。”

“那麼說,您不抽煙了?”

“我才不抽呢!”

“那麼,您買下這幢百華公司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