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了解經濟——年輕人一定要懂點經濟學(2 / 3)

貨幣其實也是一種商品,但又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特殊的商品,它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後,就成了價值和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在那些國家,貝殼也就代表了價值和社會財富,充當貨幣來使用了。”

財商魔法書:不可思議的貨幣

在太平洋美拉尼西亞群島上瓦努阿圖,居民有著長期把豬牙和狗牙當錢使的傳統。在這裏,狗牙相當於硬幣,一個狗牙可以換50個菠蘿、或者100個椰子;而豬牙則相當於“整鈔”,根據牙的品質不同,一顆豬牙可以換幾個甚至十幾個狗牙。

幾百年來瓦努阿圖人就用“豬牙大鈔”購買他們生活所需的一切,由於氣候適宜,物產豐富,豬牙貨幣信用良好,很少發生通貨膨脹的非常事件,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開銷,隻需20個左右豬牙就應付有餘。正是因為豬牙貨幣,這個國家的國旗、國徽上都有一個奇特的圖案:一頭粗,一頭尖,細長彎曲成一圈,有些像號角的豬牙。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貨幣是慢慢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

在最初物物交換的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製,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

然後,經過長年的自然淘汰,在絕大多數社會裏,作為貨幣使用的物品逐漸被金屬取代。這些金屬貨幣的製作需要人工,無法從自然界大量地獲得,同時還易於儲存。於是,數量稀少的金、銀逐漸成為主要的貨幣金屬。古代希臘、羅馬和波斯的人們就把切割成大小不同的金銀薄片當成貨幣。

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發現,金屬貨幣的較重,體積也大,很不方便攜帶,而且在使用過程中還會出現磨損的問題,使得金屬貨幣的價值也受到了影響。於是人們製造了金屬貨幣的象征符號——紙幣。

可見,貨幣作為商品,但又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特殊的商品。貨幣出現後,整個商品世界就把貨幣這種特殊商品分了出來。貨幣是價值和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誰占有了貨幣,就等於占有了價值和財富;誰占有的貨幣越多,即表明所擁有的商品越多。

有了貨幣,人們可以進行交易,購買自己想要的商品,而且可以擁有更多的貨幣,成為一個富裕的人。

“接下來我要和你們說說這個。”老懷特邊說邊拿出來了一張紙,上麵寫著“商品”。

馬布裏馬上說出自己的疑惑:“商品不就是我們經常在商店裏購買的那些東西嗎?”

老懷特回答他說:“確實,我們在商店裏購買的東西就是商品。從經濟理論上來說,商品可以簡單概述為: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其實,世界上還有很多你們覺得很難理解的商品。”

財商魔法書:想不到的商品

太平洋島國瑙魯麵積22平方千米,人口8000。瑙魯礦產資源豐富,磷酸鹽鋪滿小島,沒有土地,不能種莊稼。於是瑙魯在出口磷酸鹽的同時,還大量進口泥土,以便填土造田,發展農業生產。

阿拉伯半島上沙漠分布廣泛,沙特阿拉伯北部的內得夫沙漠,南部的魯布哈利沙漠麵積達120萬平方千米,可謂黃沙遍地。但這裏的黃沙不適宜用來作為建築遊泳池的材料,隻能舍近求遠,從英國進口黃沙,修建遊泳池。

1979年,澳大利亞政府決定從中國進口一批屎蜣螂,用它們來對付草原上的層層糞便,以保證牧草的正常生長。

日本石油資源缺乏,所用的石油多從西亞進口。精明的日本人決不會放過一個掙錢的機會。所以去西亞運輸石油的油輪裝滿了他們收集起來的雨水。這些“雨水”深受科威特、卡塔爾等缺水國家的歡迎,成了綠化用水的主要水源。

我們每天吃、喝、穿、住、用、行,樣樣都是商品,上麵說的泥土、黃沙、屎蜣螂、雨水也是商品,那究竟商品是什麼?什麼東西都可以成為商品嗎?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作為商品,首先必須是勞動產品。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勞動產品,就不能成為商品。比如,自然界中的空氣、陽光,雖然是人類生活所必需的,但這些都不是勞動產品,所以它們不能叫做商品。

作為商品,還必須要用於交換。商品總是與交換分不開。也就是說,如果不是用於交換的,即使是勞動產品,也不能叫商品。例如,在古時候,傳統的男耕女織的家庭生產,種出來的糧食和織出來的布,盡管都是勞動產品,但是隻供家庭成員自己使用,並沒有用來和他人交換,因而也不是商品。

因此,商品可以簡單概述為: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商品還必須是對他人或社會有用。沒有用就不會發生交換,有用才能發生交換。正是因為這樣,上麵那些摻雜了人類勞動的泥土、黃沙、屎蜣螂、雨水,因為有了特定需要的人群,所以,它們也能以商品賣出去。

商品作為一種可交換的勞動產品,並不是從人類出現之時就有的,它是人類發展到一定曆史階段的產物。它的產生,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第一是社會分工。它是商品產生的基礎。因為社會分工,才提出了交換的要求,也就有了進行交換的可能;第二是所有權不同。它是商品得以生產的前提。因為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於不同的所有者,才會發生交換行為。勞動產品的交換既然是等價的商品交換,那麼,生產者的生產過程就成為以直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過程。

人們正是通過商品買賣,賺取利潤,從而積累財富。

說到商業和經濟,馬布裏想到了一個很好玩的事:“我在電視裏看到,那些掌櫃的總是拿著一把算盤,成天算來算去的,是不是這樣就會有錢了?”傑克和麥基也想到了掌櫃的“形象”,不禁相視而笑。

老懷特也笑了:“這與錢並沒有直接的聯係。但是,有個不爭的事實,商人最精通於成本和收益的計算,因為他們知道,要想賺取利潤,就必須算清楚幹一件事情的成本有多高、收益有多少。”

財商魔法書:皮洛士的勝利和廢除1美分硬幣運動

皮洛士生於亞曆山大大帝死後分裂的古希臘,是小國伊庇魯斯的王子。皮洛士一向醉心於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的“偉業”,企圖在地中海建立一個大國。

公元前280年,皮洛士率領大批軍隊進攻羅馬。在阿普利亞境內的奧斯庫倫城附近,雙方展開了激戰。在這次戰鬥中,皮洛士的損失極其慘重。他雖然贏得了勝利,但損失了大批有生力量。戰鬥結束後,將士們向他表示慶祝,皮洛士看著硝煙還沒散盡的戰場,歎息道:“要是再來一次這樣的勝利,我也就徹底垮了。”

這就是著名的典故“皮洛士的勝利”,在經濟上引申為成本太高而收益太少,這就是一種不劃算的生意了。

相似的還有美國的“廢除1美分硬幣運動”。 早年,鑄造1美分硬幣需要黃銅、青銅和鋅,甚至還有不鏽鋼等原料,從1982年起,開始采用以鋅為主的原料。

早年,1美分在美國可以買到1磅麵包,但隨著長年的通貨膨脹,1分錢變得越來越不值錢了。美國財政部下屬的造幣局宣布,由於金屬價格猛漲,生產1美分硬幣的成本已高達1.2美分,超過了1美分本身的價值。因此,有輿論呼籲,應讓1美分硬幣退出貨幣市場。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範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它是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必須耗費的一定的資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

具體來說,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是為了取得物質資源所需付出的經濟價值。成本本質上是一種價值犧牲。它作為實現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資源的價值犧牲,,是為達到一種目的而放棄另一種目的所犧牲的經濟價值。它可以是多種資源的價值犧牲,也可以是某些方麵的資源價值犧牲。

作為收益,人們普遍認為是,在期末、期初保持同等富裕程度的前提下,一個人可以在該時期消費的最大金額。

因為我們都是理性經濟人,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看付出多少成本和獲得多少收益。而要獲得收益,就必須進行成本與收益的分析,如果成本大於收益,一般都是不會去做的。

馬布裏問:“老懷特,人們買東西的時候講究一個‘物有所值’,這在經濟學上怎麼解釋呢?”

老懷特回答說:“其實,‘物有所值’歸根結底說的是商品的價值與價格的關係。價值是資產的範疇,價格是市場的範疇。價值是價格的前身,價值最終是價格的貨幣表現形式。價格是商品的交換價值在流通過程中所取得的轉化形式。

價值決定價格,而價格是物化在商品內的勞動的貨幣名稱。即價格隻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因為商品是客觀存在的,看得見、模的著,價值雖也是客觀存在的,但卻和商品不同,看不見、摸不著,價值要表現出來,隻有通過和貨幣發生交換關係。故商品所有者要想把該商品的價值表現出來,必須把自身的價值溶入在自身的價格裏,也就是說內在的價值隻有通過外在的價格才能得以表現,價格隻是價值的表現形式而已。”

財商魔法書:大蔥換財寶,大蒜換大蔥

古時,一個商人帶著很多大蔥去一個遙遠的國度經商,那個國家的人從來也沒有吃過大蔥,品嚐後發現非常好吃,國王為了感謝商人為他們帶來這麼好的食物,就用這個國家最好的東西(許多金銀財寶)來報答商人。

商人回來後把自己的經曆講給大家聽,另一個商人聽後也要去那個國家經商,於是他帶上很多大蒜上路了。那個國家的人也沒有吃過大蒜,品嚐後也發現非常好吃,國王為了感謝這個商人為他們帶來這麼好的食物,也想用這個國家最好的東西來報答商人,於是國王讓侍從拿來了這個國家最好的東西——大蔥。

富爸爸的金科玉律:

由於商品的價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價值決定的,也是由貨幣本身的價值決定的,因而商品價格的變動不一定反映商品價值的變動,例如,在商品價值不變時,貨幣價值的變動就會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動;同樣,商品價值的變動也並不一定就會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動,例如,在商品價值和貨幣價值按同一方向發生相同比例變動時,商品價值的變動並不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動。

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商品供給是價格形成和變化的直接條件。價格是市場的“晴雨表”,反映了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變化。供給與需求是使市場經濟運行的力量,它們決定了每種物品的產量以及出售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