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就上當了,一個不行就再換一個,總有一個能洗你的腦!”
“洗我腦?”
“對啊,讓你熱愛工作提高效率多幹活啊。”
“那真洗不了,我熱愛什麼我知道,喜歡幹的效率自然就高了,不喜歡的我也沒辦法。”
“你比我強,我一天天就是熬著。你說咱倆能是一套時間管理嗎?根本就不可能啊!”
“那你就下班多幹點兒喜歡的唄,把下班以後的時間給管理起來。”
“我倒想呢,我下班都躺著玩手機了。讓這個老師給咱們講講下班時間管理也行啊。”
“那怎麼可能呢?單位領導請的老師誰會給你講下班啊?”
兩個女生聊著離開了。我繼續藏在單間,又過了一會兒才出去。
我沒看到她倆是誰,但已經想好在下麵的提問環節,要回答她們聊過的問題,講講不喜歡的時候怎麼辦,再講講下班以後怎麼辦。類似的問題我曾經回答過,但今天發現,場景一變,時間管理的需求也就變了。公司管理語境下的時間管理,和個人成長語境下的時間管理,出發點肯定不同,但有一點是一致的,就是關注人在單位時間的燃燒度,區別是,究竟在按誰的意願燃燒。
對工作投入的人和敷衍的人,他們怎麼會按同樣的效率燃燒呢?上班時和下班後的時間,不同的人要追求不同的目的,這目的會千奇百怪,又怎麼去使用同一套時間管理方法呢?
下半場課程開始後,我按照PPT又講了一小時,之後是第三部分,提問時間。我環視全場,想找到剛才洗手間聊天的兩個女生,但我認不出她們。人力資源負責人見沒有人提問,說要拋磚引玉,先提出第一個問題,於是她問:“作為一個職業女性,怎麼分配事業和家庭的時間呢?”
不得不說,沒有用“平衡”這個動詞,這個問題已經是進步的了。我內心歎了一口氣,欲言又止,想了一下隻好說:“職業女性,可能是本階段有一份職業的女性,也可能是以職業成績為目標的女性。其中的因果關係,不是因為是什麼人,所以怎麼去分配時間,而是因為想成為什麼人,然後依照想成為這個人需要付出的時間去分配時間。是目標、行為和付出的時間定義了人。你分配的時間,會反過來塑造你。因此,這位職業女性,她想成為什麼人,就應該怎麼去分配她的時間。”
這個問題肯定沒有標準答案,但可以繼續追問下去,追溯提問者的意願,然後再細分。時間管理就是人盡其才,是求仁得仁,如果每一個典型人物都能有代表性的時間軸方案,那藥方就可以根據枚舉法給出。想到藥方,我在課堂上走神了,但獲得了一些思路。
當天後來的問題,都中規中矩,也沒人問出“不喜歡的工作怎麼辦”和“下班後的時間怎麼管理”。但是,我在回答完那個職業女性的問題後,看到幾個女生迅速低頭做起了筆記。我希望剛才洗手間裏的女生們已經記下了“是目標、行為和付出的時間定義了人”和“她想成為什麼人,就應該怎麼去分配她的時間”這兩句。
回到辦公室,我推翻了這一版時間管理大課的PPT。也沒全部推翻,但我已經知道,之前的教研,隻能算涉及了時間管理的一部分。時間管理的目標難道就是隨時隨地充分利用時間讓自己更高、更快、更強嗎?如果嚴謹回答,應該說一部分場景下是,特定時間中是,一個人一生中的某個階段是。
那麼全麵的時間管理,就需要告訴使用者,是什麼樣的場景,是什麼樣的特定時間,是人生中哪個階段。
時間管理的目標不是更高、更快、更強,而是讓時間自由。生命有限,死生契闊,時間並沒有絕對的自由,但總有能爭取到的最大限度的自由。這自由是讓喜歡的事充分完成,讓不喜歡的事按需完成,讓下班後的人更有章法,讓不想上班的人能掙脫。更讓所有人都知道,在客觀的時間中,存在著去往這一切的路徑。
自由,這就是我在塞班海洋得到的啟示。自由包括時間自由、身體自由、靈魂自由、財務自由。我決定不再本末倒置,也不舍近求遠,什麼事能幫人也幫自己抵達自由,現在我就要做什麼事。如果之前的所有時間管理都沒有這個藥方,那現在我就來創造這個藥方。最重要的是,這個藥方要有百分之百的標準——首先能解決我的問題。
在此,我需要再次引用自己2016年在一篇文章中引用的話——錢鍾書《論快樂》裏的句子,這句話清晰地描述了我的問題:
“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為澡洗得幹淨,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
這句我一直喜歡,意境上都懂,可心裏知道很難做到。
經過多年修煉,我的專注能力日臻完善,掌握了五種方法迅速進入沉浸狀態,然而休假時始終除外。
我去到各種地方,大多美景怡人,我也讚歎,也駐足欣賞,也拍照,但總忘不掉出發前沒做完的那些事,也忘不掉我是在去往未來目標的途中。何止忘不掉,簡直就是謹記。我還知道不休假的時候,大量的平常裏,謹記能力恰是我的驕傲,耳提麵命,不敢稍忘。
趕路的時候我屏息凝神沒問題,但休息的時候我總想著趕路,心裏認為未走完這一程,不配一個大休息。目標高遠,大休息遲遲不來,累壞了趕路的人。
可能是過早意識到這個問題,我年輕的時候有點兒喜歡逛夜店和喝酒,從中我能得到不指向目標的當下沉浸(指向目標的沉浸叫作心流),後來逛夜店也不能了,隻有喝酒保留了下來。但依然常常會覺得,沒幹完這一票,不配開一瓶大香檳。
讚歎的是,這一年間我有了大變化——開始能夠專注休假了。之前以為根本做不到。可見沒有什麼你以為根本做不到的事,主動追求加上外力,四十歲上也能求新求變。
外力之一是葉先生。婚姻的確是件大事,婚姻會重新配比你的業餘時間,產生出一種叫作“共同度過”的東西,然後天長日久,伴侶的習慣和認知會嚴重滲透進你的生活。
葉先生和我一起生活了十年,每年開端他都會嚴肅計算在新的一年共有多少天假期,分析假期在一年中如何排布,然後會認真和我比對日程,甚至提前半年就討論去哪裏休假。
頭幾年我都覺得這類舉動非常好笑,因為他談論假期的神情總像是在談論什麼決定命運的重大事情。
我認為假期怎樣都行,在家待著也行,出遠門也行,能休息換腦子就是好的。後來我理解到這可能是葉先生把握“人生”的方式,畢竟一年大多數時間交給了公司,僅存的假期當然就珍貴。
而我創業,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我認為把握“人生”的方式在每一天裏,唯獨不在假期,反倒是假期把我的連綿人生切割開來,令我打破節奏,被迫休整。我選了創業,就是選了不再有真正的假期。心裏不放假,去哪兒都有掛礙。不存在關上電腦和手機就告別工作這件事,我就算關上腦子,一切問題還是我的,問題不會自動解決。葉先生的假期當然有質量,他可以隨時關上腦子,令人羨慕。
畢竟婚姻裏麵有個核心事項叫作“共同度過”,我總是要隨之度假。尤其機票、酒店都挺貴,美景當前總不能猛看手機或者魂不守舍,總要想想辦法。
幾年前,我會認真思考享受當下和計劃未來的比例關係,理論上我知道“三比七”是健康的,但不知道這三成如何實現。人們在假期中實現活在當下到底有哪些具體操作,還是說人們其實也都在瞻前顧後中度過了假期?
“啊!日落真美,海鮮也好吃,但是我公司那個問題怎麼解決?”我永遠會這樣想,美景稍縱即逝,問題層出不窮,我望向的落日總懸掛在一些待辦文檔中間,十分完美,如同電腦桌麵壁紙上的落日。
好在,後來葉先生出現了,再後來問問出現了,他們令我打破節奏,被迫休整。先是葉先生讓我發現,我們的假期合影有時真心不錯。“像是一對璧人呢。”我在心裏說,因為那畫麵就像是少女時代想象的理想家庭海報。後來是問問長得太快,一舉一動裏經常出現成長飛躍,不盯緊就錯過,因此就一直盯緊,漸漸沉浸其中,我於是和假期融為一體了。
在今年,當我注視全家的度假照片時,突然意識到:我曾經渴望的未來生活應該就是現在了。三十歲渴望的未來是四十歲,我曾經用十年去期待它的到來,現在已經來了。我已活在自己的未來裏,此刻就是未來。辨認當下美好,沉浸其中,記取此刻。不然,我的未來何時才來呢?總不會在五十歲才到來吧。
外力之二,是求而不得。前年去了衝繩,旅程是葉先生早就定好的,出發之前一個蓄謀已久的大項目落空了,且落空得無力回天。我錯愕了三十分鍾,隨即出現了一種奇特的鬆弛感。收拾行李時我放大音量來聽我多年的“不叫事兒”歌單,包括《百年孤寂》《愛到荼蘼》《陀飛輪》《枯榮》,聽完之後感覺良好,覺得這些都是我五十歲時候的下酒菜,然後拉著問問出發了。
我見過世界各地許多璀璨的黃昏,但都沒有抵達衝繩那刻看到的玫瑰色夕陽動人。我沒看手機,因為知道沒什麼好消息可看,也不想再解決什麼問題,因為最糟的結果已經發生。我心無掛礙,長久注視著漫天光影流動變幻,我看見了夜幕降臨中被微風吹起的問問的發絲,我甚至看見了遠處天台上有人在放花火,閃閃爍爍的光亮。
我們往往是通過追求成功去追求幸福,但我們應該時時刻刻都去追求幸福。
那夜在衝繩,我終於開始真正擁有了假期,終於活在了當下,活在了我渴望已久的未來裏。
以上,習慣持久努力、不敢也覺得不配休假,就是我麵對時間管理最不自信也最不自洽的那“二成”,就是我要找到藥方去解決的問題。
終極藥方
從此以後,一人一塊心田,好好種,種什麼都開花結果。
好團隊的形成過程隨機性很大,一定程度上都是緣分。但所有神奇的緣分都是需要共識作為基礎的。
在趁早文創團隊,有個時間管理“鐵三角”。這個“鐵三角”除了我還有兩個人,一個是Alex大表哥,一個是粽粽。在過去的六年中,整個趁早文創時間管理係列就是首先在我們腦中醞釀生發的。
我們仨誰都不是時間管理專業出身,當然,直到現在院校中也沒有這個學科專業,因為它實際上屬於通識教育,也可以說是交叉學科,根據應用場景的不同,跨越管理學、社會學、組織行為學、積極心理學,應該還有一些工程學。在組成這個三角之前,我在從事媒體傳播,大表哥做動畫和視覺,而粽粽在一個公益團隊工作。
Alex大表哥來到公司時,公司還處於趁早前傳時期,開展活動策劃和執行業務。主要辦公工具在活動策劃期是PPT,在籌備期是Excel,由分工和物料清單、進度甘特圖和現場時間流程表組成。
有些人天生左右腦都發育得一樣優秀,比如大表哥。這樣的人既可以用右腦發散演繹,視覺化結果,用左腦邏輯歸納,按部就班地把結果實現。當他的左右腦在同時飛速工作,右腦的天馬行空在當下就可以得到左腦的評估和修正。
類似於,當我們討論要不要蓋一棟房子,大表哥的右腦瞬間就投屏出了十棟風格迥異的房子;當我們說這棟房子要國際主義簡約造型的,大表哥投屏中十棟房子中的九棟巴洛克式複雜華麗的房子就迅速湮滅掉了,而與此同時剩下的那棟簡約房子又立刻衍生出了十個變形,全都在投屏上一起展示旋轉。這時候,我們又討論說,看預算,想保留遊泳池,就隻能蓋兩層。到這一步,大表哥的十棟房子都被同時拉到了左腦的分屏中,拉起3D網格和輔助線,理性計算後,有兩棟房子可以削減到兩層還能搭建遊泳池。最後當我們說,不知道木質和水泥外牆哪個更適合這個環境,大表哥左腦投屏裏的兩棟房子就會自動貼上材質,然後再拉回右腦的風景圖中,最後大表哥欣賞了一番自己大腦中的投屏,在會議結尾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木質的吧,木質的適合。”
以上就是大表哥左右腦的運行實況。在趁早的活動策劃業務轉型之後,大表哥就是使用這樣的大腦來研究文創的。
又有一些人,天生是不需掙紮的人肉時鍾。這樣的人說早起就早起,說讀書就讀書,約好下個月最晚3日交文件,那麼在2日這份文件就一定會發給你。時間管理“鐵三角”粽粽就是這樣的人,她還擁有著可怕的撒切爾基因,是個每天隻需要睡四小時的人。
當一個人的可用時間又多,又及時,又充分,是一種什麼體驗呢?
我看過一集奈飛公司出品的科幻劇《黑鏡》,當時就想到了粽粽。這集裏的女主人公複製了自己的意識到一個小白盒子裏,可以稱之為“時間管理白盒”。從此另一個自己就需要在“白盒”裏為這邊真實世界裏的自己工作。都是什麼工作呢?就是按時按節奏地對真實世界的自己做出最優的行為提醒和規劃。這可不同於任何時間管理大師,因為服務你、提醒你、鼓勵你、安慰你的其實是你自己的分身。你行與不行,是懶是饞,她了如指掌,於是她對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充分了解你的基礎上,為了你好。
與此同時,由於科幻劇的設定是在人工智能時代,這個“白盒”還能夠參與萬物互聯,這也就意味著她可以依據你的偏好和個人特點,及時給你預設好窗簾自動打開時間,調節房間光線與溫度、咖啡衝泡口味、飯菜火候,安排出行交通等一切你本來需要自己費心安排的煩瑣事務。還由於這個“白盒”具備你的智力基礎,她還會持續學習,然後把學習成果應用於你的生活和成長。你根本不需要培訓她,給她提標準,因為,她本來就是你本人,你才是你最好的助理和仆人。
我看了這個劇集,簡直夢寐以求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擁有這個“時間管理白盒”。後來我一想,有人就是帶著這個“白盒”出生的,這個人就是粽粽。粽粽從公益組織來到趁早之後,迅速就掌握了時間管理各種原理和所有的表格,就像一個人肉白盒,見到了一堆紙質白盒,可能是一種降維打擊。
大表哥能腦內投屏,粽粽是人肉白盒,說到這兒,我不禁得思考一下,我作為“時間管理鐵三角”之創始一角,擁有的是哪種超能力呢?
我還真想到了。我擁有的是“上身法”,放影視劇觀眾身上叫作“代入感”,漫畫裏叫“魂穿”,表達起來叫“如果我是你”。
早期我讀自傳,每合上一本書都像過了一生,這就是代入感。看電影看劇,隻要藝人的表演不是特別出戲,就能跟著主人公的命運哭哭笑笑,這個也是代入感。應用到日常生活,這個也叫同理心。
但是,上身法還不同於同理心。同理心是我理解她的境遇,所以我此刻共情於她。而上身法,是用我的觀念疊加到她的認知,然後再到她的境遇裏,站在她的角度,順著她的目光,再次打量她看到的圖景,聽她描述的問題。甚至,因為這個時候我們共有四隻眼睛和兩個大腦,我能替她看到不同的圖景,發現不一樣的問題。然後,我指出圖景,也能從我的結構裏,想出與她不同的方法,去應對問題。
本來這上身法,是看自傳之後,我用在自己身上的。每逢坎坷而無人問,我就幻想自傳裏那個厲害的人來到我的境遇,幫我打量,再幫我識別問題,然後讓我采取一個更厲害的人才會采取的行動。因為我知道,舊行動隻會是舊結果,新行動才能有新結果。想做新人,就要做新事。而這件新事,需要那個厲害的人上我的身,讓我沿著他的目光看,沿著他的頭腦思考,我才能最終做出來。
研究時間管理之後,我發現,這種上身大法還可以往來穿梭,別人上身我,我也可以上身別人。具體到一個時間管理方案的產生,其實是在知曉一個人的點位後,站上他的點位,再和他一起環視和眺望,分辨和分類,最後畫出地圖、路線和裏程碑。在無數次推演中,憑借上身法,我得到了無數好用的表格和方案,當目的地和方案被寫下來,就是《寫下來的願望更容易實現》。
如今我從時間管理大課歸來,有重要議題需要商討,“時間管理鐵三角”之“腦內投屏”“人肉白盒”和“上身大法”集齊,按說,是召喚出什麼終極神力大藥方的時候了!
我先提問:“怎麼樣就算時間自由了呢?”
粽粽說:“時間自由是意誌在時間中自由。人隻有這一輩子,在每個階段想幹的事都有時間幹了,就算自由了。”
大表哥補充:“人每個階段想幹的事可太多了!小時候想玩兒又想學習,年輕時想掙錢又想談戀愛,中年了想休息又不能休息,老了想活夠本兒又想養生。”
我歸納:“所以人一生,是由幾個複雜的人性共同分享的。就像是一個身體裏的小動物、社會人和小神仙在搶有限的時間。時間自由,就是他們在各自時間段裏都能充分滿足,小動物的歸小動物,小神仙的歸小神仙。小動物要吃玩,不顧及明天;小神仙要修行,不在乎掙錢。”
粽粽問:“那社會人呢?”
我說:“商業時間管理就是專門安排給社會人的,我前麵的時間管理大課,就隻是商業時間管理。社會人要創造價值,攀爬社會階梯,光耀門庭,就要計算投入產出效率,就要增強核心競爭力,那就需要商業時間管理來安排,刷題!深造!加班!努力!”
大表哥說:“哈哈!所以商業時間管理就是:待辦清單、甘特圖、四象限法則,重要不緊急!”
粽粽笑起來:“哈哈好可怕呀,我們現在努力討論的樣子,好像社會人呀!”
我繼續說:“人在生物學、哲學上都有定義。如果說人是被他正在使用的時間所定義,那我們現在,拿著議程加班討論的時候,在這個時間之中,就是社會人!”
大表哥說:“這個酷,我怎麼使用這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裏,我就是什麼人!所以商業時間管理,不是總能管到我的。我可以在其他時間不被它約束,這就解釋了不學習、不工作的時間也可以有價值,這能治療很多焦慮啊。”
我突然想到藥方的事:“對,我原來一直覺得自己不配度假,就是商業時間管理帶來的焦慮!”
粽粽想起了什麼:“一樣,我原來在非營利機構,就不適用商業時間管理,很多人不理解在不掙錢的機構有什麼幹頭兒,但我幹得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