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做好自己,為我們的今天喝彩(2 / 3)

許多人正是由於這種因循守舊的觀念、害怕冒險的心理和隨俗從眾的習慣,才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的靈魂交給別人去掌握控製的。這種人的精神世界總是被無形的繩索捆綁著,或者說是被無形的牢籠囚禁著,成了自己心理上的奴隸和囚犯。他們做著他們一直厭煩的工作,生活在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環境裏,說一些自己不想說的話,以及隻能或隻會聽命於別人的旨意行事。而這種心理上的奴隸形態,又怎能不讓一個人經常感到“活得真累”呢?

這種心理上的奴隸往往帶有各種並發症,如恐領導症、恐異性症、恐獨自負責症、恐別人議論症、恐周末星期天無事可做症等等,甚至白白地受了人家的氣也不敢有所表示,一味地生悶氣,久而久之影響了身心健康。這一連串的“惟恐”,就是內在的危險、無形的牢籠,就會使一個人謹小慎微地縮進自設的誤區,給自我世界上一把“鎖”。一個人壓抑束縛了自己,並不能換來群體的發展和進步。我們隻有摒棄別人會怎樣想、怎樣看的顧慮,才能樹立自信,升華自我。每個“自我”都走出心理的誤區,征服內在的危險,才能形成和發展坦誠相愛的人際關係。所以,要牢牢記住:你的最高仲裁者是你自己!不要把評判自己的權力交給別人!

屬於你個人的事情,需要你獨立自主地去看待、去選擇。要獲得自己的幸福,就不能按別人的曲子跳舞,要仔細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發出的聲音。不管愛與死、情與病、誌與趣、成與敗……都是每個人在世上的傑作或拙作。怎樣做人處世,這是每個人的“內政”和“主權”。凡屬個人的事情,任何外人都無權幹涉,不容侵犯;除非你觸犯巳法律,損害他人。這就是說,我們要有一個明確的信念:誰是最高仲裁者?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這樣想問題才能自信自愛,在心理上無拘無束,才能麵對現實,接受挑戰,做到歌德所說的“每個人都應該堅持走為自己開辟的道路,不被流言所嚇倒,不受行時的觀點所牽製”。

這裏所說的不要顧慮別人怎麼看、怎麼說,主要是指一些本該由個人做主的事情,如戀愛、婚姻、職業選擇、社會交往、興趣愛好、生活方式等。通常情況下,思想開明、文化素質較高的人不大喜歡過問或幹涉別人的事情;而那些熱衷於窺視動靜、說三道四的人,大都素質不高,水平不高,不會有什麼真知灼見。然而在實際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種種提醒、忠告、批評和責怪,凡事都會有幾個不需要支付工資的“顧問”、“高參”甚至是有職銜的“權威”來指導你做出大小事情的決定。但是,當你認真聽取某一個“指導者”的勸告之前,應當先想一想,他的所思所談是不是值得你那樣用心聆聽而又必須服從呢?一個人總覺得自己的腦袋沒有別人的靈,遇到難題也不去找確實有真才實學而又見解新穎的專家學者請教,反倒對那些僅僅知道事情的一點皮毛而又觀念守舊、見解平庸的人物言聽計從,或是害怕這些“顧問”、“指導者”對自己不滿意而不得不“削足適履”,這難道不是一種很可悲的生活嗎?

一旦你不能獨立自主,那就必然會生活在別人的眼光裏——總是顧慮別人會怎樣看你,怎樣說你。這是一種自我囚禁的思想牢籠,是一種具有破壞性的消極心態。要走出這個心理誤區,從根本上講就是要學會自信自愛、獨立自主,強化積極的自我意識。就怎樣拋棄“人言可畏”這個包袱來說,第一點就是要清醒地認識到所謂別人——那些喜歡說三道四的人並不是先知先覺,他們並不比你高明,比你正確。你沒有必要在乎他們怎麼看你和怎樣說你。

的確,人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找到自己在社會生活中適當的位置,是很不容易的。因為,人們總愛拿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比,於是便認為自己比別人行,認為命運對自已不公平。越這樣想,越容易好高騖遠、不求上進。如果能常常把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比,認真想想如何取長補短,你就會有進步、有前途了。

所以,我們既應該看到,人的水平和能力有大小之分,一個人最好是做他力所能及的事;另一方麵,我們也要看到人的水平和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固定的,人是能通過努力和發奮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的。隻要看看一些成功者的經曆,我們就會明白他們曾怎樣在社會的底層奮鬥和成長。

一位詩人這樣熱情地勸告人們:如果你不能成為山頂上的高鬆,那就當棵山穀裏的小樹吧——但要當棵溪邊最好的小樹。如果你不能成為一棵大樹,那就當叢小灌木;如果你不能成為一叢小灌木,那就當一片小草地。如果你不能是一隻香獐,那就當尾小鱸魚——但要當湖裏最活潑的小鱸魚。我們不能全是船長,必須有人來當水手。

如果你不能成為大道,那就當一條小路。如果你不能成為太陽,那就當一顆星星。決定成敗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是做一個最好的你。有許多事你都可以去做,有大事,有小事,但最重要的是身邊的事。

大樹有大樹的偉岸,小草有小草的氣節。我們無須借油彩渲染虛浮的門麵,需要的是執著年輕的自我,麵對瀚海長天,來也灑脫,去也灑脫。

5、最優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相信自己,你才能成為最優秀的人。

有這樣一個動人的傳說。

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在臨終前有一個不小的遺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時間裏沒能給他尋找到一個優秀的閉門弟子。

事情是這樣的:蘇格拉底在風燭殘年之際,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就想考驗和點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時看來很不錯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說:“我的蠟燭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蠟燭接著點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明白,”那位助手趕快說,“您的思想光輝得很好地傳承下去……”

“可是,”蘇格拉底慢悠悠地說,“我需要一位優秀的承傳者,他不但要有相當的智慧,還必須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這樣的人選直到目前我還未見到,你幫我尋找和發掘一位好嗎?”“好的,好的。”助手很溫順很尊重地說,“我一定竭盡全力地去尋找,不辜負您的栽培和信任。”

蘇格拉底笑了笑,沒再說什麼。

那位忠誠而勤奮的助手,不辭辛勞地通過各種渠道開始四處尋找了。可他領來一位又一位,總被蘇格拉底一一婉言謝絕了。有一次,當那位助手再次無功而返地回到蘇格拉底病床前時,病人膏盲的蘇格拉底硬撐著坐起來,撫著那位助手的肩膀說:“真是辛苦你了,不過,你找來的那些人,其實還不如你……”

蘇格拉底笑笑,不再說話。

半年之後,蘇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別人世,最優秀的人選還是沒有眉目。助手非常慚愧,淚流滿麵地坐在病床邊,語氣沉重地說:“我真對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蘇格拉底說到這裏,很失意地閉上眼睛,停頓了許久,才又不無哀怨地說,“本來,最優秀的人就是你自己,隻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了,不知道如何發掘和重用自己……”話沒說完,一代哲人永遠離開了他曾經深切關注著的這個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後悔,甚至後悔、自責了後半生。

雖然這隻是一個傳說,但其中深刻的寓意卻讓我們每一個人感慨至今。

為了不重蹈那位助手的覆轍,每個向往成功、不甘沉淪者,都應該牢記先哲的這句至理名言:“最優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沒有自信,便沒有成功。一個獲得了巨大成功的人,首先是因為他自信。

自信,使不可能成為可能,使可能成為現實。不自信,使可能變成不可能,使不可能變成毫無希望。

一分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自信可以使你從平凡走向輝煌。當你滿懷信心地對自己說:”我一定能夠成功。這時,人生收獲的季節離你已不太遙遠了。

6、勇敢的邁出第一步

如果你有了強烈的願望,就要積極地邁出實現它的第一步,千萬不要等待或拖延,也不必等待具備所有的條件。記住:你可以創造一些條件!

傑米先生是個普通的年輕人,大約二十幾歲,有太太和小孩,收入並不多。

他們全家住在一間小公寓,夫婦兩人都渴望有一套自己的新房子。他們希望有較大的活動空間、比較幹淨的環境、小孩有地方玩,同時也增添一份產業。

買房子的確很難,必須有錢支付分期付款的頭款才行。有一天,當他簽發下個月的房租支票時,突然很不耐煩,因為房租跟新房子每月的分期付款差不多。

傑米跟太太說:“下個禮拜我們就去買一套新房子,你看怎樣?”

“你怎麼突然想到這個?”她問,“開玩笑!我們哪有能力!可能連頭款都付不起!”

但是他已經下定決心:“跟我們一樣想買一套新房子的夫婦大約有幾十萬,其中隻有一半能如願以償,一定是什麼事情才使他們打消這個念頭。我們一定要想辦法買一套房子。雖然我現在遠不知道怎麼湊錢,可是一定要想辦法。”

下個禮拜他們真的找到了一套兩人都喜歡的房子,樸素大方又實用,頭款是1200美元。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湊夠1200美元。他知道無法從銀行借到這筆錢,因為這樣會妨害他的信用,使他無法獲得一項關於銷售款項的抵押借款。可是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突然有了一個靈感,為什麼不直接找承包商談談,向他私人貸款呢?他真的這麼做了。承包商起先很冷淡,由於他一再堅持,終於同意了。他同意傑米把1200美元的借款按月交還100美元,利息另外計算。

現在他要做的是,每個月湊出100美元。夫婦兩個想盡辦法,一個月可以省下25美元,還有75美元要另外設法籌措。

這時傑米又想到另一個點子。第二天早上他直接跟老板解釋這件事,他的老板也很高興他要買房子了。

傑米說:“T先生(就是老板),你看,為了買房子,我每個月要多賺75美元才行。我知道,當你認為我值得加薪時一定會加,可是我現在很想多賺一點錢。公司的某些事情可能在周末做更好,你能不能答應我在周末加班呢?有沒有這個可能呢?”

老板對於他的誠懇和雄心非常感動,真的找出許多事情讓他在周末工作10小時。他們因此歡歡喜喜地搬進新房子了。

選擇需要你積極的勇氣,要敢於去跨越那道坎。

7、幸福需要自己打拚

當你背向太陽的時候,你隻會看到自己的陰影。

這是一個怎樣的女孩呢?

母親總是這樣說的。她沒有結婚,因為她看自己的幾個姐姐,結了婚以後都不幸福,於是,決定不要結婚。

不知道為什麼,每次一聽,不仔細想,還會不知不覺地掉入這樣的思考陷阱裏麵去。

“啊,真是可憐,她這樣想果然是對的。”

可是,她的姐姐們也許真的婚姻不幸福,可是,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也結了婚,但是很幸福的呀,可能例子更多。

而且,她根本沒有嚐試過,怎麼能夠斷定自己結婚一定不會幸福呢?

可是,她連嚐試都沒有,就放棄了。如果她是想結婚,隻是因為怕而拒絕,實在很可惜,因為她想錯了。

也許也不能說有什麼錯,隻能說她隻取其中一部分來看,就是悲觀的那一麵,那根本一點機會也沒有了。

如果她願意去認識幸福的夫妻,了解他們婚姻的情況,而且,不隻是一對,不斷地增加,那麼,這些樂觀的例子,便會改變她姐姐給她的悲觀經驗。

如果她從這些幸福的夫妻身上學到幸福婚姻之道,並且願意嚐試在自己的婚姻當中這樣去做。那麼,我想,她的悲觀理論一定會被自己打破。也許,她需要為自己織一張幸福婚姻的織錦,取代原來不幸福的那一張。

如果我真的把這樣的花盆想成是個爛花盆,那就錯了,因為春夏之際,我若是勤奮一點,多除雜草,種下美麗的花朵,那麼,這盆栽一定會改觀的。

為什麼我這麼相信呢?因為我曾經在生命中遇見過美好的事情,聽過、見過、經曆過,我相信,以前會出現的,以後一樣會繼續出現呀。

我站起身來,俯視巴黎城各種建築物的屋頂,想著:“別著急。以前你能寫,現在也同樣能寫下去。目前能做的,就是寫出一句真實的句子,把你所知道的最真實的句子寫下來。”這樣一想,我就能寫出一個真實的句子,接著繼續往下寫。

8、你要喊出自己的聲音

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成就的大小,而在於你是否努力地去實現自我,喊出屬於自己的聲音,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走自己的路,讓人們去說吧!”我們對但丁的這句名言並不陌生。可是,我們在生活中是否信奉它,實踐它呢?

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被人貶為“讓青年墮落的腐敗者”。

美國職業足球教練文斯·倫巴迪當年曾被批評“對足球隻懂皮毛,缺乏鬥誌”。

貝多芬學拉小提琴時,技術並不高明,他寧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師說他絕不是個當作曲家的料。

發表《進化論》的達爾文當年決定放棄行醫時,遭到父親的斥責:“你放著正經事不幹,整天隻管打獵、捉狗捉耗子的。”另外,達爾文在自傳上透露:“小時候,所有的老師和長輩都認為我資質平庸,我與聰明是沾不上邊的。”

愛因斯坦4歲才會說話,7歲才會認字。老師給他的評語是:“反應遲鈍,不合群,滿腦袋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學的命運。

牛頓在小學的成績一團糟,曾被老師和同學稱為“呆子”。

羅丹的父親曾怨歎自己有個白癡兒子,在眾人眼中,他曾是個前途無“亮”的學生,藝術學院考了三次還考不過去。他的叔叔曾絕望地說:孺子不可教也。

《戰爭與和平》的作者托爾斯泰讀大學時因成績太差而被動退學。老師認為他:“既沒讀書的頭腦,又缺乏學習的興趣。”

如果這些人不是“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別人的評論所左右,怎麼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

人生的成功自然包含有功成名就的意思,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隻有做出了舉世無雙的事業,才算得上成功。世界上永遠沒有絕對的第一。看過馬拉多納踢球的人,還想一身臭汗地在足球隊裏混嗎?聽過帕瓦羅蒂歌聲的人,還想修煉美聲唱法嗎?——其實,如果總是擔心自己比不上別人,隻想功成名就,那麼世界上也就沒有帕瓦羅蒂、馬拉多納這類人了。

俄國作家契訶夫說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該因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亂。所有的狗都應當叫,就讓它們各自用自己的聲音叫好了。”

所以說,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成就的大小,而在於你是否努力地去實現自我,喊小屬於自己的聲音,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9、千裏馬不叫行嗎

黑海濤如今是奧地利皇家歌劇院的首席歌唱家。然而海濤的成功卻有一段故事。

世界歌王帕瓦羅蒂到北京來那一次,順便去了趟北京音樂學院。機會難得,當時許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讓這位歌王聽一聽自己子女的歌唱。帕瓦羅蒂耐著性子聽,不置可否。這時,窗外有一男生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無人人睡》,歌者就是從陝北山區來的學生黑海濤。他知道自己沒有能力麵見帕瓦羅蒂,於是他要憑借歌聲推薦自己。

聽到窗外的歌聲,帕瓦羅蒂說:“這個學生的聲音像我。”接著他又說:“這個學生叫什麼名字?我要見他!並收他做我的學生!”後來,帕瓦羅蒂親自張羅黑海濤出國深造事宜(但終因意大利方麵的原因而未拿到簽證)。1998年,意大利舉行世界聲樂大賽,正在奧地利學習的黑海濤寫信給帕瓦羅蒂。於是,帕氏親自給意大利總統寫信,終於使海濤成行,並在那次大賽上獲得名次。

這個奇跡告訴我們,你是千裏馬,但是你還得叫。

如果沒有黑海濤那一嗓子《今夜無人入睡》,此刻他大約會在一個中學當音樂老師。

伯樂相馬是我們一個國粹式的典故。那故事說,看遍了槽上拴的馬,正當伯樂失望地就要走開時,這時在馬廄的一角,一匹瘦骨嶙峋的馬突然清亮地嘶鳴起來。

“聽聲音我就知道是一匹良馬,雖然它是那麼瘦,那麼卑微,主人用拉車的標準衡量,故而嫌棄它。其實,它的抱負不在車輦與槽頭呀!”伯樂說著,走過去,抱住這匹可憐的馬。是那不同凡響的一聲,成就了它千裏馬的命運。

如今時代變了,觀念變了,人們有理由努力地擴張自己,表現自己。當人人都能做到最好,都把自己的潛能發掘到極致的時候,也正是我們這個社會大繁榮的時候。

10、堅持,堅持,再堅持

成功的人懂得何時堅持、何時放棄,失敗的人卻剛好相反。

約在一個半世紀以前,一艘英國商船沉沒於馬六甲海域,這艘從廣州駛出的船上載滿古老中國的絲綢、瓷器及珍寶。

十年前,一位名叫鮑爾的人偶然從相關資料上獲此信息,便下決心打撈這艘沉船,他在深黑的海底摸索了漫長的八年,探尋了七十多平方公裏的海域,終於找到了海底的寶物。

耗資是巨大的,工作剛進行了三十天,就用去幾萬元,兩位最初的合夥人認定無望而離去。之後沒有一個合夥人能堅持得更久,其中有一位鮑爾的好友,幾次加人又幾次離去,並一次次勸說鮑爾放棄這“瘋子”般的念頭。

事後鮑爾說他其實一直有放棄的念頭,每次精疲力竭地從海底潛回時他都想永遠不再下去了,他甚至懷疑早年的記載有誤,而且八年來他已耗盡巨資債台高築,但他終於堅持到了成功的這一天。

堅持不用多,在人的一生中,有一次堅持到底就算是成功,而放棄一旦開了頭就決不會少,對於曾經認定的事——事業、愛情、友誼,放棄過一次就會一再放棄。

道路曲折坎坷並不是通向目標最大的障礙,一個人的心誌才是成敗的關鍵。隻要心裏的燈火不曾熄滅,即便道路再崎嶇難行,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試驗:將一條饑餓的鱷魚和一些小魚放在一個水箱的兩端,中間用一塊透明的玻璃板隔開,剛開始,鱷魚毫不猶豫地向小魚發動進攻,它失敗了,但毫不氣餒,接著,它又向小魚發動第二次更猛烈的進攻,它又失敗了,並且受了傷。它還要進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進攻無望後它再也不進攻了。這時候,心理學家將隔板拿開,鱷魚仍然一動不動,它隻是絕望地看著那些小魚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悠閑地遊來遊去。它放棄了所有努力,最終活活餓死。

其實,在很多情況下人和鱷魚也有類似之處:當自己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而沒有達到預定目標時,便灰心喪氣,認為這件事自己永遠都辦不到,從而忽視了自身力量的壯大和外界條件的改變,於是放棄了實現目標的努力,久而久之,形成了思維定勢,套在失敗的教訓中爬不出來,以致一次又一次喪失唾手可得的機會,最終一事無成。很多時候,打敗自己的不是對手,也不是外部的環境,而是自己的放棄。其實再堅持一會,再試一下,往往就成功了,所以即使是身處困境,也不要用絕望代替希望。隻要有希望與你同在,你就離成功不遠了。

11、培養個性魅力

通過認識自己性格和他人性格,我們就會發現在社會生活中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很有個性魅力的人。無論是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我們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一個有魅力的人,希望自己被別人喜歡和愛戴。我們希望別人看重自己,這樣會覺得自己受重視和被珍愛。我們也都希望自己有許多知心朋友,跟我們一起分享快樂,承擔失敗。

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有魅力的人,一個受歡迎的人,一味地取悅別人並不是最好的辦法,關鍵在於培養你迷人的個性。

所謂的魅力,就是一個人對其他人強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所謂影響力,就是影響和改變別人的心理、態度與行為的能力。別人在你這種強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麵前,自然會傾倒。一個人不管他自覺不自覺,他或多或少都要影響別人,而成功的人、高情商的人,其影響力就要大得多。所以,作為一個高情商的人,要想取得人生的成功,除了要學會武裝自己,認識自己,控製自己的情緒,確認自己的人生目標等等之外,還需要學會盡可能地影響別人,這就需要我們有迷人的個性。

許多書籍和文章都告訴我們怎麼取悅別人,以得到別人的喜愛。讓別人喜歡的方法,就是使自己變得討人喜歡。所以,在生活中你要順從別人,不要攻擊別人,並且多說一些別人想聽的話,和同事們相處的時候,你要表現得世故一些;和老鄉在一起,則要盡量平實。

如果這麼做,你可能會暫時討人喜歡,但不可能長久,因為你在討人喜歡的過程中失去了你自己。因而,過一段時間,你可能會發現,你的交往範圍擴大了,而你自己卻感到越來越孤獨。所以,以失去自我為代價去取悅別人、讓別人喜歡你,並不是最好的方法,你必須喜歡你自己真正的樣子。這是要使自己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