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reference_book_ids\":[7203545050460982306,7261897836638243896]}],\"13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3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start_container_index\":13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戰爭與和平》reference_book_ids\":[7259681029915413539,7259681029907024932,6867361923558542343,7259681030645222461,6988533058454457381,7259681029919607866,725968103036420404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賢人的體驗、談吐是書,偉人的經曆、思想是書,智者的心路曆程是書,曆史是書,社會是書,讀書是攀登人類精神的階梯,是與智慧的生命對話溝通,是成倍地擴展自己精神生命的手段。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穎慧,哲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可這些書再多,總是別人的。有位哲人說,古往今來,大家思考的其實是一個問題:有位作家說,古今中外,人們寫的其實是一本書。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問題就是你怎樣生存,這本書就是你自己的心靈密碼。吾生也有涯,知也無境,越擔心讀書少,越是熱衷藏書、讀別人的書,以證明自己的學問“檔次”,就越容易被動盲從,反主為客,放棄了自己。其實,佛在心中,何必他求呢?求人,莫如求己;讀人,不如閱讀自己。若真讀進去,你會發現,原來自己這本書也這麼精彩!
1、行為決定作為
自我意象的確立是十分重要的,其正或負傾向是我們的生命走向成功或失敗的方向盤、指南針。
成功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挖掘自身潛能的過程,而挖掘潛能必須不斷發現真正的自我。一個人一旦如此,便可重振一蹶不振的事業甚至改變其整個生活狀況。
“自我意象”是重要的心理學發現之一。這種自我意象就是“我屬於哪種人”的自我觀念,它建立在我們對自身的認知和評價基礎上。一般而言,個體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據自己過去的成功或失敗,他人對自己的反應,自己根據環境的比較意識,特別是童年經驗而不自覺地形成的。根據這些,人們心裏便形成了“自我意象”。就我們自身而言,一旦某種與自身有關的思想或信念進人這幅“肖像”,它就會變成“真實的”。我們很少去懷疑其可靠性,隻會根據它去活動,就像它的確是真實的一樣。心理學家馬爾慈說,人的潛意識就是一部“服務機製”即一個有目標的電腦係統。而人的自我意象,就有如電腦程序,直接影響這一機製運作的結果。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個失敗的人,你就會不斷地在自己內心那“熒光屏”上看到一個垂頭喪氣、難當大任的自我,聽到“我是沒出息、沒有長進”之類負麵的訊息;然後感到沮喪、自卑、無奈與無能,那麼你在現實生活中便會“注定”失敗。
另一方麵,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個成功人士,你會不斷地在你內心的“熒光屏”上見到一個趾高氣揚、不斷進取、敢於經受挫折和承受強大壓力的自我;聽到“我做得很好,而我以後還會做得更好”之類的鼓舞訊息,然後感受到喜悅、自尊、快慰與卓越,那麼你在現實生活中便會“注定”成功。
自我意象的確立是十分重要的,其正或負傾向是我們的生命走向成功或失敗的方向盤、指南針,自我意象的形成有以下特點:
人的所有行為、感情、舉止,甚至才能始終與自我意象一致。每個人把自己想象成什麼人,就會按那種人的方式行事;而且,即使他做了一切有意識的努力,即使他有意誌力,也很難扭轉這種行為。
人的全部個性、行為,甚至環境都是建立在自我形象這個基礎之上的。如果一個人從心理上逃避成功,害怕成功,麵對機會或挑戰,他就可能畏畏縮縮,這樣,即使不是一個失敗者,也是一個平庸之輩。因為,在其自我意象裏已經有了失敗的自我意象。其實,隻要改變一個人的自我意象,他們都會發生奇跡性的變化。
自我意象是可以改變的。一個人難於改變某種習慣、個性或者生活方式,似乎有這樣一個原因:幾乎所有試圖改變的努力,都集中在所謂自我的行為模式上,而不是意識結構上。很多人對心理谘詢感到意義不大,是因為他們想要改變的是特定的外在環境或者特定的習慣和性格缺陷,而從來沒有想到改變造成這些狀況的自我認識。
要想從事創富活動,並全麵地完善自己的意識,就必須有一個適當的現實的自我意象伴隨著自己;就必須能接受自己,並有健全的自尊心。創富者必須信任自己,必須不斷地強化和肯定自我價值,必須隨心所欲地有創造性地表現自我,而不是把自我隱藏或遮掩起來。創富者必須有與現實相適應的自我,以便在一個現實的世界中有效地發揮作用。此外,創富者還必須認識自己的長處和弱點,並且誠實地對待這些長處和弱點。
當這個自我意象完整而穩固的時候,創富者會有“良好”的感覺,並且會感到自信,會自由地作為“我自己”而存在,自發地表現自己並會適當地發揮作用。如果它成為逃避、否定的對象,個體就會把它隱藏起來,不讓它有所表現,創造性的表現也就因此受到阻礙,內心會產生強烈的壓抑機製且無法與人相處。
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所真正需要的正是我們心目中的崇高目標,在本質上都可以從豐富的生活或積極的創富過程中體驗到。當我們體驗到幸福、自信、成功的飽滿的感情時,我們就是在享受豐富的生活。當我們落魄到壓製自己的能力,浪費自己的天賦本能,使自己蒙受憂慮、恐懼、自我譴責和自我厭惡的程度時,自己就是在扼殺我們可以利用的生命力,就是在背棄自我發展和完善的道路。
所以,我們應改變這一點,努力發展新的自我意象。當然,發展新的自我意象,改變鬱鬱寡歡的失敗型個性不能依靠純粹或勉強的意誌力。必須要有充足理由、足夠證據確認舊的自我意象是錯誤的,因而要發展相應的新的自我意象,不能僅僅憑空想象出一個新的自我意象,除非你覺得它是有事實為依據的。經驗表明:一個人改變自我意象時,總覺得由於某種原因“看到”或者認識到了自己的本來麵貌。
正如愛默生所說過的:“人無所謂偉大或者渺小。”
科學已經證實了哲學家、神秘主義者和其他直覺主義者的一貫主張:任何一個人都會由自己主宰“指引著走向成功”,任何一個人都有大於自身的力量,這就是“你自己”。
難怪人們過去總是把“心理意象”與“魔術”聯係起來,“心理意象”在創富學中,確實具有難以抗拒的魔力。
“在你心靈的眼睛前麵長期而穩定地放置一幅自我肖象,你就會越來越與它相近。”佛斯迪克博士說,“生動地把自己想象成失敗者,這就使你不能取勝;生動地把自己想象成勝利者,將帶來無法估量的成功。”由此可見想象對於我們事業的成功具有什麼樣的影響。
如果你充分相信自己有能力進行任何活動,那麼,你實際上就能獲得成功。一旦你敢於探索那些陌生的領域,便有可能體驗到人世間的種種樂趣。想想那些被稱為“天才”的人,那些在生活中頗有作為的成功者,他們並不僅僅是某方麵的專家,也是不試圖回避困難的人。富蘭克林、貝多芬、達·芬奇、愛因斯坦、伽利略、羅素、蕭伯納、丘吉爾以及許多其他偉人,他們大多是敢於探索未知的先驅者,在許多方麵與普通的人一樣平常,惟一區別隻不過是他們敢於走他人不敢走的路罷了。另一位文藝複興式人物施魏策爾曾經說過:“人類的一切都不會使我感到陌生。”人們可以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自己,打開心靈的窗口,進行那些自己一向認為力所不能及的活動;否則,就隻會以同樣的方式重複進行同樣的活動,直到生命終結。而偉人之所以偉大,往往體現在其探索的品質以及探索未知的勇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你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其原因隻不過是你是否願意這樣做。這種思維方式將為你拓展生活的新天地,並將有助於消除你至今為止養成的消極生活方式——懼怕未知。
2、抬起你的頭
一個萎靡不振、沒有主見的人,一遇到事情就習慣性的“先放在一邊”,說起話來又是吞吞吐吐、毫無力量;更為可悲的是,他不大相信自己會做成偉大的事業。反之,那些意誌堅強的人習慣“說幹就幹”,凡事都有他的主見,並且有很強的自信心,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和信仰。
對於欲成大事,治療自己人性弱點的人而言,有一種最難治也是最普遍的毛病就是“萎靡不振”,“萎靡不振”往往使人完全陷於絕望的境地。
一個年輕人如果萎靡不振,那麼他的行動必然緩慢,臉上必定毫無生氣,做起事來也會弄得一塌糊塗、不可收拾。他的身體看上去就像沒有骨頭一樣,渾身軟弱無力,仿佛一碰就倒,整個人看起來總是糊裏糊塗、呆頭呆腦、無精打彩。
年輕人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與那些頹廢不堪、沒有誌氣的人來往。一個人一旦有了這種壞習氣,即使後來幡然悔悟,他的生活和事業也必然要受到很大的打擊。
遲疑不決、優柔寡斷無論對成功還是對人格修養都有很大的傷害。優柔寡斷的人一遇到問題往往東猜西想,左右思量,不到逼上梁山之日決不做出決定。久而久之,他就養成了遇事不能當機立斷的習慣,他也不再相信自己。由於這一習慣,他原本所具有的各種能力也會跟著退化。
一個萎靡不振、沒有主見的人,一遇到事情就習慣性的“先放在一邊”,說起話來又是吞吞吐吐、毫無力量;更為可悲的是,他不大相信自己會做成偉大的事業。反之,那些意誌堅強的人習慣“說幹就幹”,凡事都有他的主見,並且有很強的自信心,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和信仰。如果你遇見這種人,一定會感受到他精力的充沛、處事的果斷、為人的勇敢。這種人認為自己是對的,就大聲地說出來;遇到確信應該做的事,就盡力去做。
對於世界上的任何事業來說,不肯專心、沒有決心、不願吃苦,就決不會有成功的希望。獲得成功的惟一道路就是下定決心、全力以赴地去做。
遇到事情猶豫不決、優柔寡斷,見人無精打彩的人,從來無法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也就無法獲得別人的信任和幫助。隻有那些精神振奮、踏實肯幹、意誌堅決、富有魅力的人,才能在他人心目中樹立起信用。不能獲得他人信任的人是無法成功的。
對於手頭的任何工作,我們都應該集中全副精神和所有力量。即使是寫信、打雜等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應集中精力去做。與此同時,一旦作出決策,就要立刻行動;否則,一旦養成拖延的不良習慣,人的一生大概也不會有太大希望了。
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埋怨自己的命不好,別人為什麼容易成功,而自己卻一點成就都沒有呢?其實,他們不知道,失敗的原因隻能是他們自己,比如他們不肯在工作上集中全部心思和智力;比如做起事來,他們無精打彩、萎靡不振;比如他們沒有遠大的抱負,在事業發展過程中也沒有去排除障礙的決心;比如他們沒有使全身的力量集中起來,彙成滔滔洪流。
以無精打彩的精神、拖泥帶水的做事方法、隨隨便便的態度去做事,不可能有成功的希望。隻有那些意誌堅定、勤勉努力、決策果斷、做事敏捷、反應迅速的人,隻有為人誠懇、充滿熱忱、血氣如潮、富有思想的人,才能把自己的事業帶人成功的軌道。
青年人最易感染又是最可怕的疾病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沒有自己的見地,就是因為這一點,他們的境況常常越來越差,甚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他們苟安於平庸、無聊、枯燥、乏味的生活,得過且過的想法支配著他們的頭腦。他們從來想不到要振奮精神,拿出勇氣,奮力向前,結果淪落到自暴自棄的境地。之所以如此,都是因為他們缺乏遠大的目標和正確的思想。隨後,自暴自棄的態度竟然成為了他們的習慣。他們從此不再有計劃、不再有目標、不再有希望,如果你想勸服他們,要他們重新做人,實在是一件萬難的事。要對一個剛從學校跨入社會、熱血沸騰、雄心勃勃的青年人指出一條正確的道路,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但要想改變一個屢次失敗、意誌消沉、精神頹廢者的命運,似乎是難上加難。對這些人來說,仿佛所有的力量都已消失殆盡,所有的希望都已全部死亡,他們的身體看上去也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再也沒有重新振作的精神和力量了。
其實,世界上不少失敗者的一生都沒有大的過錯,但由於本身弱點太多,懦弱而無能,結果做事情容易半途而廢,一遇挫折便不求上進。沒有堅強的意誌,沒有持久的忍耐力,更沒有敢做敢為的決斷力,使他們陷於失敗的境地。
3、認識生命的意義
人類是在文化的遺傳與進化中實現自身的曆史發展的。每個人也一樣,也是在這種文化發展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生命的意義的。從另一個方麵說,一個人隻有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這種文化發展過程之中,生命才有意義。要能夠實現這一點,你就需要推銷你自己。
你在自身的曆史發展中,永遠處於這樣的矛盾之中:你既是曆史的經常的“前提”,又是曆史的經常的“結果”。每一代人的存在都依賴於先前世世代代的人所創造的曆史條件,同時又以自己的生命活動為後代創造新的曆史條件。正是在這種互為“前提”與“結果”的曆史活動中,人類的存在具有了愈來愈豐富的文化內涵,你的世界愈來愈成為“文化”了的生活世界。
你存在的意義就是把你生命的結果推銷給這個世界,不管你的意義大小、好壞,你都是在向這個世界推銷你自己。
你存在的前提就是曆史已經形成的社會,你的結果就是得到社會的認可,這個認可的過程,就是你推銷自己的過程,你的生命的意義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的。
你的生活世界,是你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相互融合所創造的世界。你所創造的生活世界,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製度文明相互融合的文化世界。
你的文化世界,是發揮你的潛能、滿足你的需要、實現你的發展的世界,因而是一個有“意義”的世界。
“萬物生長靠太陽”。也就是說,你的生命的未來是依靠一種類似於太陽的東西。實際上,這就是你的信念。
確實,沒有陽光,世界將陷入黑暗,萬物將不複存在。這幾乎是人人都懂得的道理。
你的生活,如果沒有信念,那就失去了意義。
你的信念就是推動你走向成功的太陽,它照亮了你的生活世界,使得你的生活世界五彩繽紛,輝煌燦爛。
你的信念,照亮了你的個體生活,使得個體生活多姿多彩,氣象萬千。
你的生活世界,是意義的世界;你的個體生活,是尋求和獲得意義的生活。
推銷自己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推銷自己生命的意義,推銷你的信念。意義決定了生命的素質高低,我們現在常常說提高素質,實際上就是提高生命的存在意義。
素質不高的森林,你本可以砍伐它來做燃料,但你卻守護它茂盛地生長,因為你知道“森林”的意義;一件文物,你本可以把它派上某種實用的用場,但你卻小心翼翼地把它保護起來,因為你知道“文物”的意義;一筆金錢,你本可以用它吃喝玩樂,但你卻用它去送子女上學,因為你知道“教育”的意義……
意義,使生存變成了生活。
意義,使你的世界變成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你的眼睛,不隻是看到各種事物的存在,而且“看”到事物存在的“意義”,因此事物才成為你的多重世界的物質承擔者。比如,你“看”到一幢樓房。從這幢樓房,你“看”到了它的質料和結構,構成了你的“知識”的世界;你“看”到了它的“用途”,構成了你的“價值”的世界;你“看”到了它的線條與顏色,構成了你的“審美”的世界;你“看”到了它的風格與特點,引發你馳騁於“想像”的世界;你“看”到了它的古樸或華美,誘導你進人了莊嚴肅穆或心旌搖曳的“情感”世界……
至於你究竟能“看”到什麼,能構成怎樣的“意義”,則取決於你能否被“意義”所照亮。這就是:眼睛要欣賞繪畫,就必須是懂得繪畫的眼睛;耳朵要欣賞音樂,就必須是懂得音樂的耳朵;心靈要體驗某種情感,就必須是懂得咀嚼情感的心靈;頭腦要想像某種真實,就必須是善於真實想像的頭腦……
意義的世界,是你創造的世界。
你所創造的意義世界,是以人類把握世界的多種方式為中介的,是通過文化的多種形式來實現的。卡西爾說,各種各樣的文化形式構成了“人性的圓周”,形成了意義的“同一主旋律的多重變奏”。意義的世界,是由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所創造的多姿多彩的世界。
推銷你自己,就是推銷你的意義世界,推銷你發現的意義世界,推銷你存在的意義世界。
通過推銷你自己,你實現了自己生命的意義,你因此而獲得的財富,而這個財富隻是生命的意義帶來的副產品。
所以,我們都應該意識到:推銷就是自己生活的意義,你的生命的意義就是在推銷自己的過程中實現的。
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推銷你自己。
4、活出真我的風采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有人感歎:“唉!活得真累!”其實,這個“累”主要不是指身體累,而是指精神累,指做人太難。老實巴交吧,難免吃虧,被人輕視;表現出格吧,又引來責怪,遭受壓製;甘願瞎混吧,實在活得沒勁;有所追求吧,每走一步都要加倍小心。家庭之間、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新老之間、男女之間……天曉得怎麼會生出那麼多是是非非。你這兩天精神不振,有人就會猜測你是不是經常開夜車搞什麼名堂;你和新來的女大學生有所接近,有人就會懷疑你居心不良;你到某領導辦公室去了一趟,就會引起這樣或那樣的議論,猜疑你削尖腦袋往上爬;你說話直言不諱,人家必然感覺你驕傲自滿,目中無人;如果你工作第一,不管其他,人家就會說你不是死心眼、太傻,就是有權欲、野心……此種飛短流長的議論和竊竊私語,可以說是無處不生、無孔不入。如果你的聽覺、視覺尚未失靈,再有意無意地卷入某種漩渦,那你的大腦很快就會塞滿亂七八糟的東西,弄得你頭昏眼花、心亂如麻,豈能不累?
因此,查找“活得真累”的病源並不難,難的是根治太難,若要從外部原因上斷根絕種不大可能。我們若想活得不累,活得痛快、瀟灑,惟一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改變自己,不再相信“人言可畏”,不在意別人的說長道短,不在意別人的冷嘲熱諷,不為別人而活,更不要失去自己心靈的自由活在別人的目光裏,而是瀟灑一點,活出自我個性,活出自我的真率。走你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這就是獨立特行,我行我素,不以別人的評價來確立自己的形象和價值。不論何時何地,也不論麵對什麼重要的人物,若有人對你輕視、否定、拒絕甚至是責罵,你都要切記羅斯福夫人說過的一句話:“沒有你的同意,無人能令你覺得卑賤。”強者不應任憑別人的意誌阻撓自己前進的步伐。切勿讓別人的評價擾亂了你的思緒,讓你六神無主,無法實現自己的心願。
有句格言叫“輕履者遠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丟掉包袱,輕裝前進”。為了解除這種普遍存在的心理上的沉重負擔,做一個心靈自由、獨立自主的人,我們應該好好地想一想:現代社會裏,“人言”還真正可畏、一定可畏嗎?所謂“人言可畏”,隻是你懼怕別人說三道四;如果你不懼怕,“人言”還有什麼“可畏”的呢?由此可見,我們所麵臨的威脅和危險,看似是別人打來的明槍暗箭,實際上問題就出在我們自己的心理上或態度上,是自己威脅自己,自己嚇唬自己。所以我們要昂首挺胸,堂堂正正地做人。任憑風吹浪打,堅定地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心願開創新生活,讓別人去說吧,不要理會別人的冷嘲熱諷,也不要因為一些外在的因素而放棄自己的人生目標。不要在乎別人說什麼,要在乎的隻是自己做什麼,做得好不好。別人的冷嘲熱諷算得了什麼呢?這樣堅持下去,最後必定能夠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