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死掉,給你1000萬,你幹不幹?”
“如果我馬上就死了,還要這1000萬有什麼用呢?不幹。”
“這就對了,現在你身上的錢已經超過1000萬了呀!你具有如此豐厚的財富,為什麼還要發牢騷呢?”老人說完笑吟吟地走了。
這個故事給我們強調了人的物質貧困並不可怕,隻要精神上不因貧困而沮喪,那麼就有可能擺脫物質貧困。
11、別讓貪欲害了你
勤勤懇懇做每一件事,平平淡淡對待生命,那麼我們在名利麵前時,則多了一份平靜,少了一份貪婪。努力了,屬於你的,跑不掉;不屬於你,再苛求,也難得到,別把自己弄得那麼累。
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裏往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杆,隻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杆的地都歸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
太陽落山前,他是跑回來了,但那人已精疲力竭,摔個跟頭就再沒起來。於是有人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牧師在給這個人做祈禱的時候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麼大。”
其實,人人都有欲望,都想過美滿幸福的生活,都希望豐衣足食,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這種欲望變成不正當的欲求,變成無止境的貪婪,那我們就無形中成了欲望的奴隸了。在欲望的支配下,我們不得不為了權力,為了地位,為了金錢而削尖了腦袋向裏鑽。我們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覺得不滿足,因為在我們看來,很多人比自己的生活更富足,很多人的權力比自己大。所以我們別無出路,隻能硬著頭皮往前衝,在無奈中透支著體力、精力與生命。
捫心自問,這樣的生活,能不累嗎!被欲望沉沉地壓著,能不精疲力竭嗎!靜下心來想一想:有什麼目標真的非讓我們實現不可,又有什麼東西值得我們用寶貴的生命去換取?朋友,讓我們斬除過多的欲望吧,將一切欲望減少再減少,從而讓真實的欲求浮現。
古人雲:“達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當年陶淵明荷鋤自種,嵇叔康樹下苦修,兩位雖為貧寒之士,但他們能於利不趨,於色不近,於失不餒,於得不驕。這樣的生活,也不失為人生的一種極高境界!
人生的許多沮喪都是因為你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其實,我們辛辛苦苦地奔波勞碌,最終的結局不都是隻剩下埋葬我們身體的那點土地嗎?伊索說得好:“許多人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卸把現在所擁有的也失去了。”這可以說是對得不償失最好的詮釋了。
12、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俗話說: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確實,生活中有許多煩惱完全是你自找的。有一次在火車上,偶然聽到一段愚蠢的對話。這段談話長達一個小時,而焦點一直集中在這兩個人的明天以及接下來的一周將會有多累。這兩個人像是在彼此說服對方,或是說服自己,強調他們在工作中將會花多少時間、多少力氣,他們會睡不了幾小時,最重要的是他們會疲倦得不得了。他們兩個都說了些類似的話,如“老天!明天我會累死了!”或“我不知道下星期要怎麼過!”及“今天晚上我隻能睡三小時了!”他們談到晚上加班、缺乏睡眠、不舒服的旅館床鋪、大清早的會議等等。他們已經覺得精疲力竭了,而我相信事情也就會照他們所預期的那樣發生。我不敢確定他們是在吹牛還是在抱怨,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隻要這樣的對話繼續下去,他們就會變得越來越疲倦。他們的聲調很沉重,似乎即將缺乏睡眠的問題已經影響到他們了,就連我隻是聽了一陣子他們的對話,也覺得疲倦得不得了。
這個故事說明,一個人不論用什麼方法想像自己的疲勞,都隻會產生加重疲勞的後果。一個人預想自己的疲倦,就向大腦發出了一個信號,提醒大腦發出疲倦的反應,這就是說,你的疲勞正是對你自己胡亂想像的一種報應。你的煩惱是自找的。一個人把煩惱寄給流逝的時光,收到的是天天煩惱;把煩惱轉嫁給別人,到頭來仍然是自尋煩惱;把煩惱流放到雲天沃野,最終,你會感到,人生處處充滿煩惱。
還有的人是用另一種方式來自尋煩惱的。有兩個窮人一道趕路,邊走邊聊。其中一個人說:“老兄,咱倆這麼窮,要是能拾到一筆錢該多好啊。喂,你說,要真拾到錢,咱倆該怎麼辦?”另一個人說:“怎麼辦,那還用說,見麵分一半唄,咱倆一人一半。”
“不對,”第一個人說,“錢這東西,誰拾到就是誰的,憑什麼我要分你一半呢?”
“嘿,咱倆一塊出門趕路,拾到錢,你還要獨吞不成?真是個守財奴,不夠朋友。不夠朋友的人其實就是衣冠禽獸。”另外一個越說越激動。“你說什麼?衣冠禽獸?你再說一遍。”“說就說,我怕你呀,衣冠禽獸。”
話音未落,兩人就扭打在了一塊,你一拳我一腳,不可開交。這時從對麵走過來一個人,見狀上前拉架。二人竟不肯住手,口中也還在叫罵。勸架的好不容易弄明原因,不禁哈哈大笑,說:“我還當真拾到錢了呢,還沒拾到就打得鼻青臉腫呀?”
兩人這才回過神來,打了半天,其實沒拾到錢,耽誤了趕路不說,衣服弄髒弄破了,而且搞得鼻青臉腫,真是何苦。這正是自尋煩惱者的典型表現。
但有時候盡管你不願意尋找煩惱,煩惱也會找上門來。正所謂: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煩惱這杯苦酒,是人生中難以避免的。望著遠處的群山漸漸變得渺茫,黃昏悄悄爬上心頭;往昔含情嬌羞的目光,如今已是滿眼掛著寒霜;撫摸征程中被荊棘刺破留在心中那隱隱作痛的感傷……你忽然覺得,煩悶會從天而降,苦惱也在心中激起巨浪。
這時,不必怕,輕輕閉上雙眼。不要害怕煩惱會讓你經受痛苦,不要擔心煩惱會讓你無法擺脫。煩惱要來,逃避它隻會更加煩惱。要勇敢地接受煩惱,任煩悶的思緒,充斥你的心海;讓苦惱的血液,在你的心中回蕩。人要健康,身體需要鍛煉;人想堅強,心靈更須磨煉。生活中沒有煩惱,人生難免長滿幻夢的野草。生活不全是鮮花鋪就的成功之路,人生除了島嶼,還有暗礁。煩惱讓你付出很多,同樣也會讓你收獲不少。如果是煩惱讓你覺得平平安安,並非比坎坎坷坷更加美好;如果是煩惱使你最終明白,人生注定要充滿煩惱,那麼,就高高興經曆煩惱吧!但請記住,不要重複同樣的煩惱。
再不然,當陷入某種苦惱時,不妨去爬爬山,去打打羽毛球,去遊泳,去聽音樂,去野炊,去人多熱鬧的地方,或者邀幾個朋友,到田野,到河邊,到湖畔,到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在那裏登高望遠。這樣,不久心情就會豁然開朗起來,就變得輕鬆愉快起來。
尤其是大自然,它是人類最好的老師,也是人類精神的家園和心靈的驛站。大自然的風光有益於心理健康,俗話說:好山好水好心情。當漫步在碧波蕩漾的湖畔,會感到心情恬靜;麵對波濤翻滾的大海,會想到迎擊風浪;登山越嶺,會想到奮發向上。古人說:大自然是人類永恒的良師益友,“觀朱霞,悟其明麗;觀白雲,悟其舒卷;觀山嶽,悟其靈奇;觀河海,悟其浩瀚;則俯仰間皆文章也。對綠竹,得其虛心;對黃花,得其晚節;對鬆柏,得其本性;對芝蘭,得其幽芳;則遊覽處皆師友也”。觀賞紅霞,可從中領悟到明亮燦爛的生命;觀賞白雲,可領悟到卷舒自如的姿態;觀賞山嶽,可領悟到它的靈動奇偉;觀賞河海,可領悟到它的浩瀚無邊;那麼,天地之間都是文章。看到綠竹,想到它的虛心;看到菊花,想到它的氣節;看到鬆柏,想到他的傲岸;看到芝蘭,想到它的芬芳。大自然以其神奇的魔力,告訴你:個人是多麼渺小,你眼下的一點苦惱又是多麼不值一提!
大自然風光多種多樣,享受它的最好方法是旅遊。在大自然美景的熏陶下,憂愁煩惱能得以消除,情緒能得到改善,心理健康水平能得到提高。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旅遊是緩和心理緊張,增強心理健康的一種有效的心理衛生方法。一些國家把自然風光優美的地區,建成“森林療法”園地,吸引城裏人去遊玩,促進身心健康。
假如沒有機會出去遊山玩水,那也無妨。可利用休息時間,到栽種有花卉的庭院或草坪休息片刻,或去附近優美的綠化地帶、幽靜的公園散散心。這樣,往往會心曠神怡,精神振作,疲勞頓消。因為綠色世界不但對人體的生理功能起著良好的作用,而且對人的心理活動也有著積極的影響。有人指出,當綠色在人的視野約占25%時,人的情緒最為舒適。
此外,也可以在室內陳設盆景,把大自然的優美風光,縮於一盆之中,從咫尺盆內領略自然山林之趣、名山大川之勝,可謂意境深幽,耐人尋味,同樣能調劑精神,增進心理健康。
13、半個月亮更美麗
有一個圓,被切去了好大一塊的三角楔,想自己恢複完整,沒有任何殘缺,因此四處尋找失去的部分。
因為它殘缺不全,隻能慢慢滾動,所以能在路上欣賞花草樹木,還和毛毛蟲聊天,享受陽光。
它找到各種不同的碎片,但都不合適,所以都留在路邊,繼續往前尋找。
有一天,這個殘缺不全的圓找到一個非常合適的碎片,它很開心地把那碎片拚上,開始滾動。
現在它是完整的圓了,能滾得很快,快得使它注意不到路邊的花草樹木,也不能和毛毛蟲聊天。
它終於發現滾動太快使它看到的世界好像完全不同,便停止滾動,把補上的碎片丟在路旁,慢慢滾走了。
人生太完美了,也就沒有了生活的樂趣,所以殘缺也是一種美,是一種展現真實的美。
著名的音樂家托馬斯·傑斐遜其貌不揚,他在向他的妻子瑪莎求婚時,還有兩位情敵也在追求瑪莎。一個星期天,傑斐遜的兩個情敵在瑪莎的家門口碰上了。於是,他們準備聯合起來羞辱傑斐遜。可是,這時門裏傳來優美的小提琴聲,還有一個甜美的聲音在伴唱。如水的樂曲在房屋周遭流淌著,兩個情敵此時竟然沒有勇氣去推瑪莎家的門,他們心照不宣地走了,再也沒有回來過。
傑斐遜並不完美,也不出眾,但是他有了小提琴和音樂才華,他就不可戰勝了。生活中,對自己的缺陷和弱點,不同的人會采取不同的辦法,傑斐遜是小提琴,我們呢?其實我們都有發現自己優點的武器。
對於每個人來講,不完美是客觀存在的,但無需怨天尤人,在羨慕別人的同時,不妨想想,怎樣才能走出誤區。或用善良美化,或用知識充實,或用自己一技之長發展自己。生命的可貴之處,在於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之後,能坦然麵對。
14、人情是相互的
讓朋友欠個人情並不是件太難的事,同樣,你也可能欠下朋友的人情。
人情是必須回報的,但是,如何回報,何時回報,回報的代價是多大,卻從來沒有什麼定規。如果你欠了小情,卻還了大的,豈不吃虧?如果你欠久了,難以還,成了負擔,豈不糟糕?所以,你既要學會“做人情”,又要努力使自己避免欠下朋友的人情。
朋友之間來來往往,提點禮物,都挺正常,帶有明顯功利目的的朋友,是可以看得出來的,今人與古人不同。今人的生活速度已提高許多,請朋友辦事的速度也大大提升。假如一個並不經常見麵的朋友,卻在一天忽然登門,你可千萬別奇怪。或者常見麵的好友,帶的禮物超乎平時的貴重,你也要心裏有數。
朋友請你辦事的第二種手段,就是請你吃飯,東西送到門,你不能不給麵子,吃飯卻得預約,這就讓你有許多理由去推脫掉,但腦袋要轉得快些,推辭講得委婉些。
腦袋轉得快些,知道對方是誰,要弄清關係網,搞清朋友圈,然後,再想想該接受還是推掉。
避免情債,要有自知之明。
自己應該是最了解自己的,能吃幾碗飯,能幹多少事。然而,中國人的麵子害死人,有的人就愛打腫臉充胖子,自認為自己特能,知道自己辦不成,硬往自己身上攬。
15、身在福中不知福要不得
“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幸福是相對的,隻有與不幸相比較,才會有真切的體會。其實啊,心態好的人不論遇到什麼挫折、失敗或煩惱都可能感覺到幸福。
世事的滄桑、艱難,並不是歎息、憤怒、憂愁便可以解決的,更重要的是,不應該因一時的失意而墮落頹廢。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新的生機,撥開心中烏雲,即見白日青天。人生征途上常是順境與逆境交替,失敗與成功並存,歡樂與苦惱同在。涓涓細流,曆經曲折總會歸向大海,粒粒黃沙,不屈不撓終於築起大漠。它們沒有驚喜於點滴功績,也沒有屈服於道路波折。人們要做到遇事想得開,不鑽“牛角尖”,身處逆境時能進行自我安慰、自我解脫,始終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學會坦然麵對挫折,這在生活中很重要。沒有清冷的寒冬,就不會有怒放的臘梅;沒有颯颯的秋風,就不會有高傲的黃菊。沒有後天鐵硯磨穿,寒氈坐破的砥礪,也不會有學識一日千裏的進步。生命中的許多事,該去的,留也留不住;該來的,擋也擋不住。不是我們選擇了生活,就是生活選擇了我們。所以,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抱怨生活,而要以一顆沉著的心耐心等待。“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過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這是古人對隨遇而安的解釋。意思是說:人遇到事情時,會本能地有所反映,事情過後又恢複原來的安靜。當進而不進,是自暴自棄;應退而不退,是不自量力。在今天的時候,人們無法確定明天的行蹤如何漂泊。雨總是會有的,而太陽,也永遠不會消失。抬起頭,你看,現在還是一個晴朗的日子,人生的驛站很多,走一段征程,心中便有一點收獲。晨光中有許多清新的歌聲和泥土的芬香,你聞見了嗎?每天的時序都是這樣反反複複地變更,你我都無法永遠有時間的偏愛,那麼,把握住這束稍縱即逝的陽光。走過光陰的雨季,便有一陣鴿哨在心中清脆地和鳴。
“愁煩中具瀟灑襟懷,滿抱皆春風和氣;暗昧處見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意思是,在憂愁煩惱中仍然具有豁達、灑脫的胸懷,那麼,心情便能如春風一樣一團祥和氣息;在昏聵蒙昧的環境中保持光明的心境,那麼內心就像白日青天般明亮無染。
一個活的灑脫的人,不會為身外之物所累,詩曰:我行我素。孟子說:“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誌與民由,不得誌獨善其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就是說,不受富貴名利的誘惑,具有高風亮節的君子,勝過爭名奪利的小人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君子能保持自我的人格和遠大的的理想,超然物外,不為任何權勢所左右,甚至連造物主也無法約束它。所以佛家才有“一切為新造,自力創造非他力”一語。遵從大義,相信自我,一個有力的人理應鍛煉自己的意誌,開闊自己的心胸,鑄造自己的人格,不為眼前的名利所累,把眼光放得很長遠,具有了人定勝天的氣概,因此能夠廣闊天地任我馳騁。
世上有三種人:一種人離生活太近,不免陷於利害衝突的漩渦,不能自拔;一種人離生活太遠,往往又成了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士;還有一種人在與生活保持著恰當的距離。這種人就是人們經常稱道的豁達的人。蘇軾就屬於這樣的人。豁達,是人生的一種美,也是人生的一種藝術。豁達的人,瀟灑、坦蕩、熱情、開朗,決不會為生活瑣事所困擾。他猶如一條滔滔奔流的大江,滾滾東流,直衝大海。豁達的人有著驚人的免疫力,任何尖刻、勢利、貪婪、嫉妒等惡習都與他無緣。他不會文過飾非,更不會暗箭傷人。他光明磊落,是個熱愛別人,也為別人所熱愛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