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思考,大膽質疑
It was neither possible nor necessary to educate people who never questioned anything.
對於從不質疑任何事情的人,你沒有辦法也沒有必要教育他們。
——約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
《第二十二條軍規》(Catch 22)
【語句解析】
·catch:作名詞就是“陷阱、圈套”的意思,指意想不到的問題或障礙。“Catch-22”,在英語中已經成為“難以逾越的障礙”或“無法擺脫的困境”,自相矛盾的、荒謬的、帶有欺騙忽悠性質暗黑規則的代名詞。
這句話選自美國著名的幽默作家約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所寫的一本著名小說Catch-22。
約瑟夫·海勒畢業於紐約大學,後來到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文學碩士,在耶魯大學教小說和戲劇創作,之後寫出了Catch-22,中文翻譯成《第二十二條軍規》。他也因此一舉成名,成為專門從事寫作的作家。
約瑟夫·海勒一輩子寫了很多小說,最有名的依然是《第二十二條軍規》(Catch-22)。《第二十二條軍規》寫的是在“二戰”時期美國的一個空軍基地發生的事情。其核心要素集中在,所有的軍事規定出現互相矛盾,使戰士完全達不到自己想要請假回國的目的。這個完全不能擺脫的循環困境,就叫作catch。所有的軍規最後循環過來,讓任何一個人都不能有獲得自由的可能性。比如,《第二十二條軍規》是這樣規定的:隻有瘋子可以免予飛行,但是必須本人提出申請,而你一旦本人提出申請就恰恰證明你是一個正常人,所以你還得去飛行。還有另外一個規定,飛行員飛滿25架次就能回國,但是規定又強調必須絕對服從命令,隻要有一次不服從命令就不能回國。上級就可以不斷給飛行員增加飛行次數,這樣循環往複飛行員就根本回不了國。
這個句子提出來時有一個場景,學員們剛開始是隨心所欲地問問題,司令部感到非常恐怖,覺得問題問到最後就沒法管了。所以就提出了一個要求,隻有從來沒有問過問題的人才能提問,最後就變成了所有的人都不問問題,因為問過問題以後就再也不能提問了。最後發現這些人已經變成了傻瓜,所以覺得沒有什麼必要再教育他們了。這是書裏一個中校所講的一句話。
所選這句話本來的上下文意思是:如果是絕對服從命令、不產生任何疑問的人,就沒有必要教育了,讓他們當炮灰他們就可以當炮灰,讓他們幹什麼他們就可以幹什麼。其實這個概念大家也不是很陌生,有些教育實際上就是尋找標準答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其實不需要有任何問題或質疑,隻要執行就可以了。所以有些人把教育簡化成了標準答案教育,而不是思考型的教育。我們都知道,最成功的教育其實是思考型的教育。
這句話脫離上下情境,我們就可以用另外一種解釋來說。如果一個人不會提出任何疑問,也不會去進行獨立思考,那麼你再教育他也是不管用的。所以這個世界上一個人想要變得有智慧,想要變得有開拓精神,想要最後創造出自己的一片世界,想要對世界的思想、文化、哲學發展做出重大貢獻,最重要的事情實際上還是提出自己的疑問。不能人雲亦雲,不能父母和領導讓你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要有獨立的思考、獨立的判斷,來決定這件事情到底要不要做,到底值不值得做,這樣做到底是不是有違自己的原則,到底是好還是壞。一個有獨立思考的、不斷提出質疑的人,才能讓這個世界取得更多的進步。所以對於那些不會思考的人,教育確實就是沒用的。
從有限的生命中,發展無限的可能性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一粒沙裏見世界,
一朵花裏見天堂。
手掌裏盛住無限,
一刹那便是永劫。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
《天真的預言》(Auguries of Innocence)
【語句解析】
·a grain of sand:“沙”是不可數名詞,所以要說“一粒沙”要用a grain of。grain有糧食的意思,還有顆粒的意思,任何顆粒狀的東西都可以叫作grain。
·heaven:天堂,和paradise相似。但heaven的概念比paradise更加廣泛,它是無所不包的天堂、天空。
·infinity: infinity的意思是“無限、無窮”。infinite是形容詞,無窮無盡的、無限的。把in拿掉是finit,有限的。
·palm:指手掌,in the palm of your hand是在手掌中間,意思是“掌控”。
·eternity:永恒,就是forever、still there的概念。講到這個詞,我就想到了古埃及的一個故事。當時古埃及人為了造方尖碑,要從山上一點一點把石頭周圍砍掉,砍出一個方尖碑來。路過的人就問他們說,一個方尖碑那麼大,一代人根本就砍不完,有什麼意義?對你們人生來說,一輩子一件事情都完不成。埃及人的回答很像是我們《愚公移山》中的回答:“What\\u0027s the rush, if we are doing something for eternity?”意思就是說“如果我們在為永恒做某件事情的話,我們有必要匆忙嗎?”他們的意思很明確,既然方尖碑隻要豎起來就是永恒的,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做下去,無怨無悔,很有點像《愚公移山》中子子孫孫地挖下去,最後把王屋山移走的概念。
今天我們選的內容是來自英國著名詩人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的《天真的預言》(Auguries of Innocence)。我們選的四句詩歌就是《天真的預言》最開頭的四句。
威廉·布萊克是英國18世紀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生前其實沒有什麼名聲,即使死後一段時間也沒有引起多大轟動。到了20世紀初,世界著名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特別推崇他的詩歌,並且整理了他的詩集,這個時候人們才逐漸發現威廉·布萊克的魅力。
威廉·布萊克對英國的另外一個著名詩人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也有比較大的影響。盡管布萊克生前也沒有什麼名氣,但是他的詩歌的格調、境界,包括所表現的哲學觀,都對後來的詩人產生過一定的影響。
豐子愷先生是用七字式翻譯的這四句詩,我用了五字式。豐子愷的翻譯是:
一粒沙裏見世界,
一朵花裏見天堂。
手掌裏盛住無限,
一刹那便是永劫。
我翻譯成: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手掌握無限,
刹那成永恒。
講完翻譯以後,很容易聯想到佛教比較經典的兩句話:“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和威廉·布萊克這首詩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個人感覺到好像威廉·布萊克是受到了佛教這兩句話的影響,寫出來的這四句詩。
那麼歸根到底它講的是什麼內容呢?主要是說這個世界是無窮無限的,永恒也是存在的,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們的感官所接觸的世界是有限的。我們要在接觸的有限中去體會無限,就要以小見大。比如說從一粒沙子中,我們能看到完整的世界;從一朵花中,我們能看到天堂的顏色。人的一輩子受地理、環境、出身的局限,古代還要受交通工具的局限,一輩子能看到的世界其實都是有限的。但是在我們有限世界之外,永恒和無限一直是存在的。我們怎麼樣去體會那種永恒和無限呢?就是在有限的接觸中,從一粒沙、一朵花、菩提樹的一片葉子中去體會。
我個人覺得這是非常充滿哲理的人生態度。我是比較認可這樣的人生態度的。我們窮盡自己的全部精力、資源和能力,也不可能接觸到這個世界的全部。就算你能接觸到地球的全部,也不可能接觸到宇宙的全部,我們都知道宇宙充滿了infinity(無限),也有可能它是eternity(永恒)。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人類的局限性就不再去探索世界,不再去研究世界,也不再去領悟世界。所以從有限中領悟無限的人生,從有限的生命中去發展出無限的可能性,這就是我們人生要追求的某種哲學含義,也是讓我們人生更加豐富的一種路徑。
燃燒起來,追求生命的極致
The only people for me are the mad ones, the ones who are mad to live, mad to talk, mad to be saved, desirous of everyth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ones who never yawn or say a commonplace thing, but burn, burn, burn, like fabulous yellow Roman candles exploding like spiders across the stars, and in the middle, you see the blue center-light pop, and everybody goes ahh!
我隻喜歡一類人,他們生活狂放不羈,說起話來熱情洋溢,瘋狂地等待被救贖,對生活十分苛求,希望擁有一切,他們對平凡的事物不屑一顧,但他們渴望燃燒,像神話中巨型的黃色羅馬蠟燭那樣燃燒,渴望爆炸,像行星撞擊那樣在爆炸聲中發出藍色的光,令人驚歎不已。
——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
《在路上》(On the Road)
【語句解析】
·mad: mad to do something,像瘋了一樣地想要去做什麼事情,相當於crazy to do, very desirous to do something。
·desirous of something:表示對……渴望,desirous of everything at the same time就是同時對所有的東西都很渴望。
·yawn:打嗬欠,對……無精打采。
·commonplace:老生常談的、平庸的、很平凡的。
·fabulous:發出光彩的、發出火焰的,非常奇異的,抓住人的注意力的。fabulous可以形容很多東西,比如fabulous story非常了不起的故事, fabulous clothes非常好看的衣服。
·yellow Roman candles:指古代羅馬燃燒的巨大的黃色蠟燭。這種蠟燭火苗爆炸開來,exploding,就像火星四濺。
·like spiders across the stars:就像蜘蛛穿過星空一樣。這是一個英語的習慣用法,可以當成一個成語來看,就是說當很多蜘蛛在空中來回飛舞、飄散的時候,就像我們看到眼前金星直冒的那種感覺一樣。
·the blue center-light:火焰的中間是藍色的火焰。
·pop: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音,作為動詞來用。see something pop,看到什麼東西劈啪作響。
今天這個句子來自美國作家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的《在路上》(On the Road)。《在路上》是一部特別有名的小說,傑克·凱魯亞克代表了美國20世紀60年代“垮掉的一代”。小說寫於1957年,當時這部小說是用一部打字機,加上一卷120英尺長的打印紙寫成的。全書既沒有分段落,也沒有分層次,一口氣在20天的時間內完成。基本上是以一種意識流的方式,來追蹤主人公薩爾在追求個性的同時,途經墨西哥、紐約、舊金山,橫穿整個北美大陸,以及與一幫朋友相處的感悟和人生經曆。
這本書特別代表20世紀60年代,“二戰”以後美國長大的一代人生存的境況與狀態。他們無所事事,不知道生命意義在哪,開始尋求生命的意義。這部小說一經出版,就引起了轟動。由於小說中間涉及到了牛仔褲以及煮咖啡機,所以美國幾乎一天之內就賣掉了幾千萬條的牛仔褲、上百萬台的煮咖啡機。同時,它促使無數的年輕人踏上了漫遊之路,通過漫遊來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這剛好契合了小說的名稱On the Road。
凱魯亞克自己也是一個不安分的人,一直在路上行走,根據自己多年的經曆寫出這樣一部小說,並且之後他的人生也在不斷地追求個性!1969年,他在佛羅裏達去世,享年僅47歲。雖然他活得並不是很長,但影響很大。到今天為止,這本書在美國依然是一部暢銷書。
我們選的這句話是小說開頭主人公薩爾所說。本句講的是有這樣的一種人,一切都要做到極致。他們熱愛生活,渴望生活,瘋了一樣地渴望做各種事情,對任何平庸的東西都不屑一顧,像火焰一樣燃燒,直到把自己燒盡為止。這種人追求的是一種精彩的生活。
這個句子跟我們書中另一個句子有類似之處。那個句子講的是,一個人應該做所有的事情——旅行、出名、革新、陷入愛情、賺錢、丟錢、裸泳,等等,但是一定要以善良為核心來做這些事情。兩個句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裏講述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年輕人,找不到生命目標,但是又想要生命燃燒,活得光輝燦爛的心態。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其實也是一樣的,誰都不願意平庸地過一輩子。其實你想不想燃燒,你總在燒,不管是燒得旺,像焰火一樣燦爛滿天,像陽光一樣明媚,還是像幽暗的火一樣沒有任何熱情,不管你燒到70歲、80歲還是90歲,反正一輩子終歸這樣燒完了。到底怎樣的燃燒才更好?當然是發出燦爛光彩的燃燒,就像我們後麵講的一個詞iridescent,從內到外發光的感覺。
我覺得人的一輩子其實是一個自我補充能量的過程,並不會因為你更加努力去燃燒自己,就會燒得很快。而是一個人越是願意去燃燒自己,能量補充得越足,可能燒得越長久。所以對於我們來說,讓生命充滿熱情,追求生命最極致的狀態,做出讓自己也感歎的事情來,這是我們生命一種偉大的追求。
書卷多情似故人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培根隨筆》(The Essays of Bacon)
【語句解析】
·serve for:為……服務
·delight:開心。
·ornament:本來是裝飾或者裝飾物的意思,這裏可以翻譯成炫耀、吹牛。for ornament:為了炫耀,像裝飾物一樣讓人看。
·in privateness:在獨處的時候,私下。
·retiring:本意是退休,這裏作為名詞來用,獨處或者是一人待著不跟人打交道的狀態。
·discourse:談話、對話,或者是討論。
·in the judgment:句中表示在判斷力的提升上。
·disposition:布置。表示挪動位置,或者是處理、處置某種事情。position表示位置,dis表示不,disposition,把位置挪一下,就是對某種事情的處理。
今天我們這句話選自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一篇文章《論讀書》(On Studies)。我想大部分人都聽說過這篇文章。弗蘭西斯·培根大家都非常熟悉,他出生於1561年,是英國文藝複興時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和哲學家。他的哲學主要是提倡唯物主義的經驗論,可以說是西方唯物主義經驗論的開創者之一。大家都知道,唯物主義經驗論後來對科學實驗等起到了一係列的重大作用。培根最著名的書就是《培根隨筆》(The Essays of Bacon)。我們今天所選的《論讀書》中的這句話,也來自《培根隨筆》這本書。
由於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好,所以還有一些句子大家也可以記一下,其中有兩句我覺得特別好。一句話是:“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有些書是可以淺嚐輒止,tasted,嚐一下;有些書可以完整地讀完,狼吞虎咽,swallowed;但是有非常少的一些書(some few),要反複重讀,認真消化的,所以叫作chewed and digested。
書中另外一句話:“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讀書讓人變成一個充實的人。conference本來是會議的意思,也是討論,互相會議不就是互相討論嗎?所以conference a ready man,變成一個隨時做好準備的人,就是變成一個“機智、有知識”的人。而寫作讓人變成一個非常準確的人,exact表示“準確、不犯錯誤”。大家都知道,寫作時每個字都要精雕細刻,精確地運用每一個詞。這篇文章我們在大學時期學英語的時候,老師都是要求我們全篇背誦的。
這篇文章講的是讀書,我們都知道讀書的用處,我個人是比較同意培根所講的這句話的。我想,讀書不是為了炫耀,讀書是為了兩點:第一,獨處讀書的時候,你是身心愉悅的,尤其是讀自己喜歡的書,可以從早上一直讀到晚上,甚至整天都可以一動不動。第二,我覺得讀書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增強了你的思考能力和增加了你對世界的多維度看法。因為不同的書、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觀點使我們能夠打開眼界;二是也能提升我們的能力。比如你讀管理的書也好,讀領導力的書也好,包括讀科學的書也好,都能使我們麵對現實世界處理問題的能力迅速提升。
總而言之,讀書一定能夠讓我們有更加美好的人生。有一句話叫作“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讀書以後,整個人的氣質、外表,都會給人帶來一種感覺——這是一個能夠更加讓人信任、讓人佩服、有學識的人。當然,我們就能贏得更多尊敬。
做葉的事業,謙遜而深沉
The service of the fruit is precious, the service of the flower is sweet, but let my service be the service of the leaves in its shade of humble devotion.
果實的事業是珍貴的,花朵的事業是甜美的,但是讓我做葉的事業吧,葉是謙遜的,專心地垂著綠蔭的。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
【語句解析】
·the service of the fruit:水果帶來的服務,就是水果的精華。
·the service of the flower:花朵帶來的服務,或者花朵給人帶來的感受。
·let my service be the service of the leaves:讓我的善意或者事業,變成樹葉的事業,像樹葉一樣提供服務。
·let… be…:讓……成為……,let my greetings be my friendship to you,讓我對你的問候變成我對你的友誼。
·in its shade of humble devotion:通過謙虛的、謙卑的貢獻,來提供綠蔭。
此句來自印度的著名詩人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關於泰戈爾,我相信大部分人是從初中、高中到大學一直都在朗讀或者背誦泰戈爾的詩。我們那一代人成長的過程中,因為還很少能接觸到別的詩人,泰戈爾是當時中國一直在宣傳的一位詩人,所以泰戈爾的詩我們就讀得很多。20世紀80年代的一代人,包括著名的詩人海子、顧城都受到泰戈爾的影響,實際上在民國時期的很多詩人也曾受到泰戈爾的影響,比如徐誌摩和戴望舒等。當年泰戈爾來中國訪問的時候,由徐誌摩親自擔任翻譯。
關於這句話我有兩個感悟:第一個感悟,其實不管是果實、鮮花還是綠葉都是很珍貴的,因為它們就是一個整體,是一個植物的整體。就像一個人和名聲固然重要,但是更要有那種謙虛的為人處世的態度一樣,它們是形成一個整體的。如果一個人隻有囂張,隻有炫耀,但是卻沒有謙虛,沒有善良的話,那麼他一定是沒有根基的,也是很容易出問題的。
如果人一輩子都謙卑,但是卻沒有理想,或者說沒有誌向,不願意去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隻剩下謙卑本身,那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從做人的角度來說,一方麵我們的底色必須是謙虛的,但是我們展示的成果,不管是水果還是鮮花,隻要能給人帶來precious的感覺,能帶來sweet的感覺,我覺得都是正常的。
第二個感悟,我想從領導力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泰戈爾的這句話。這句話實際上表達了樹葉也一樣為人提供綠蔭,一個人越有能量,越要為別人提供服務,就要有一種謙虛的態度、獻身的精神。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你追隨一個領導者,如果他是自私的、以自我為中心的,這樣的領導人是不值得追隨的,他也很難找到真心的追隨者。即使有人追隨他,大多也是為了眼前的利益或地位,而不是真正從心底佩服。像印度的甘地、南非的曼德拉那樣,為什麼那麼多人去追隨他們呢?很明顯,就是因為他們是為整個民族的幸福平等在努力奮鬥,他們在奉獻自己的生命。
另外,我覺得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說,一個領導者或者管理者如果能夠把最珍貴、最能夠展示自己成就的東西讓給別人,就像the fruit,the flower,自己默默地為這些人服務,那麼這樣的領導人和管理者才是最優秀的。
這是我從泰戈爾的這句詩中所得到的感悟。泰戈爾還有很多著名的句子,其中有一句“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我特別喜歡。它的英文原文是這樣的:“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我覺得這句話也是給人一種超然的美感。我們生要像夏天的鮮花一樣怒放,生命綻放出絢爛的色彩來;我們死的時候,就平靜地離去,就像秋天的樹葉靜靜地落下來,但是依然充滿美麗。
殺不死你的必會使你更強大
That which does not kill us makes us stronger.
但凡殺不了你的,都會使你更強大。
——弗裏德裏希·威廉·尼采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今天我們選的這個句子來自大家非常熟悉的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我上大學的時候,尼采、叔本華等哲學家在大學校園裏可以說風靡一時,我們那代大學生當時幾乎都讀過他們的著作。我讀過尼采的四部著作《悲劇的誕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偶像的黃昏》《權力意誌》,隻是具體講了什麼內容,因為年代久遠已經有點遺忘了。
尼采的哲學思想對我們產生過很大的影響。他的哲學觀點主要有三個:第一是權力意誌。他認為人隻要能成為精神上的強者,就能實現自己的價值。人是一種精神性的動物,精神強就是一切強。第二是超人哲學。他認為超人具有大地海洋閃電那樣的氣勢和風格,超出於平常人之上。超人哲學和權力意誌對希特勒都產生過比較大的影響。第三是酒神精神。所謂酒神精神是痛苦與狂歡交織在一起的精神。既肯定生命,又排斥生命。這一點也像尼采本人一樣,既有冷靜的哲學思考,又有瘋狂的精神追求。
尼采從小生活就比較孤單,家庭氛圍也比較沉悶。隨著年齡的增加,他的哲學思考越來越深刻,但是精神卻越來越糟糕。到最後尼采自己也成了精神病人,住進了精神病院。1900年,55歲的尼采去世。盡管活得不算太長,但是他的哲學思想到今天依然對很多人有重大影響。而且尼采的哲學都是以格言警句的方式表達出來的,所以他又留下了很多被大家不斷傳頌的名句。今天我們選的這一句,是很有名的。
我想這句話大家也是非常熟悉了,人類本身就是脆弱的,在脆弱中不斷變得強大。借助科技的力量,以及人類的智慧和創造,人類整體變得越來越強。但是對任何個體人來說,其實從來沒有變得特別強大,我們依然是非常脆弱的。我們精神和肉體都很脆弱,肉體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消失,而精神也有可能被毀滅。
我們可以看到,現代社會有精神病的人越來越多,身體虛弱的人也並沒有減少。在這樣的過程中,一個人能夠做到的,就是讓自己從內到外都變得強大,讓自己的身體和精神變強,不至於那麼容易被摧毀。所以當我們能夠自強的時候,那些殺不死我們的東西就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我常常有個比喻,就像一個拳擊手在拳擊場上不斷地打打打,從一個虛弱的新手把自己練成一個強壯的拳擊手,到最後再也沒有人能一拳把他打倒。
人生大概就是這麼一個過程,在不斷經曆苦難、失望、挫折、悲傷的過程中,我們的心靈變得越來越強大,所以我想尼采這句話大概背後包含的就是這個意思。
除了這句話,尼采還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話語。我再來分享一句:“A day without dancing is a betrayal of life”betrayal就是“背叛”。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就是說生命就是為了來起舞的,很像我們剛才講到的酒神精神。生命就是要突破自己,讓自己舞動起來,突破自己的極限。如果一天過得非常平庸,那就是對生命的背叛,因為人的一生就是由一個個日子組成的。
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句,也是我比較喜歡的話:“I feel sorry not because you cheated me, but I couldn\\u0027t trust you anymore”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感到難過不是因為你欺騙了我,而是因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在互相的信任和欺騙中一路走過來的。我們生命中碰到的人,有人欺騙我們,有的時候我們也會去欺騙別人。同樣,我們信任別人,也有人信任我們。有的時候我們信任,有的時候我們被欺騙,被欺騙後我們往往再也不信任他人。這句話的核心就是,其實你被騙是很正常的,但是被騙以後最重要的後果就是你再也不能信任別人了。所以我們常常說欺騙隻有一次機會,永遠不可能有第二次,因為當你知道那個人騙了你以後,哪怕再小的欺騙你也會把對他的信任大打折扣。
這些都是著名的經典語句。讀尼采這些語句和他的經典著作,都會讓人感到一種激勵、一種衝動和一種哲學沉思在裏麵。
美人如詩,詩如美人
She walks in beauty, like the night
Of cloudless climes and starry skies;
And all that\\u0027s best of dark and bright
Meet in her aspect and her eyes:
Thus mellow\\u0027d to that tender light
Which heaven to gaudy day denies.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像夜晚
皎潔無雲而且繁星滿天;
明與暗的最美妙的色澤
在她的儀容和秋波裏呈現:
耀目的白天隻嫌光太強,
它比那光亮柔和而幽暗。
——喬治·戈登·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She Walks in Beauty)
【語句解析】
·beauty:美麗。
·clime:表示氣候、環境、地方。climate就是clime演化來的。
·starry skies:繁星滿天。
·bright:表示亮麗、明快的。
·aspect:這裏指人的儀態或外表。
·Meet in her aspect and her eyes:意思就是在這個夜空中間的最好的、黑的和明快的東西,都完全符合女子的儀態和眼神。
·mellow:這裏表示柔和、圓潤。就是說柔和的光線和女人的儀態和眼神,完全mellow到了一起,而且是相融到一種非常美的狀態叫mellow。
·Which heaven to gaudy day denies:倒裝句,為了denies和eyes,skies押韻,正常語序是Which heaven denies to gaudy day,如果在白天有耀眼的陽光,老天是絕對不會呈現這麼美的狀態。
今天我們選的是一首非常美的詩歌,它來自英國的大詩人拜倫。我相信大家對拜倫都不陌生,他的長詩《唐璜》很多人都讀過。我們今天選的是一首他的短詩,翻譯成中文叫作《她走在美的光彩中》,這首詩的翻譯者是查良錚先生。查良錚是民國時期的詩人,也是很有名的翻譯家。大家熟悉的金庸先生是查良錚的堂弟,金庸的原名叫查良鏞。
據說這首詩的寫作靈感來自拜倫在一個舞會上,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表妹霍頓夫人(Lady Wilmot Horton)。他的表妹非常美麗,當時正在服喪,穿著點綴金色裝飾物的黑色喪服,她美麗的容貌、優雅的儀態,一下子擊中了拜倫的心靈,讓他頓時產生了如五雷轟頂般的、那種叫作愛情的感覺。所以他第二天就寫就了這首詩,留下了他當時見到表妹那驚鴻一瞥的心情。
整首詩完全是押韻的,night、bright、light和skies、eyes、denies構成了六行描寫美人的完美的詩歌。大家可以反複誦讀和體會,這是特別美的一種描述。
其實在中國古代,描寫美人的詩歌也非常多、非常美,我給大家引用兩首。第一首不確定到底是誰寫的,據傳為司馬相如所作,叫《鳳求凰》。這首詩大家應該比較熟悉,表達了思美人見不到的那種千回百轉的感覺。
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
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何日見許兮,慰我彷徨。
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
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
還有一首比較有名的是唐代詩人駱賓王寫的《詠美人在天津橋》:
美女出東鄰,容與上天津。
整衣香滿路,移步襪生塵。
水下看妝影,眉頭畫月新。
寄言曹子建,個是洛川神。
大家由此可以看到,其實古今中外,有無數的文學家描寫過美人儀態和狀態。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對於美人的欣賞從來沒有停止過,也正是有了無數的美人出現,帶給人類世界無數美好的遐想,以及美好的愛情和相思。對於我們來說,欣賞這首由著名詩人拜倫所寫的描寫美人的詩歌,也會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些許美好的驚喜。
時光時光,請你善待她
The mother is everything. She is our consolation in sorrow,our hope in misery, and our strength in weakness. She is the source of love, mercy, sympathy, and forgiveness.
人的一生中,母親就是一切。悲傷的時候,她給予我們慰藉;痛苦的時候,她給予我們希望;軟弱的時候,她給予我們力量。她是慈愛、憐憫、同情與寬恕的源泉。
——卡裏·紀伯倫(Kahlil Gibran)
【語句解析】
·consolation:動詞是console,安慰撫慰某人。consolation是名詞,表示安慰、撫慰,在悲傷中的安慰是consolation in sorrow。
·misery:形容詞是miserable,可憐的、悲慘的。
·mercy:慈悲。
·sympathy:同情,形容詞是sympathetic。
·forgiveness:原諒、寬恕,動詞是forgive。“I will forgive you”,我會原諒你。
今天我們選的句子是關於母親的,這個句子是來自卡裏·紀伯倫(Kahlil Gibran),大家比較熟悉的一位詩人。
紀伯倫出生於黎巴嫩。小時候,由於父親酗酒加上暴力,他對父親一直沒有好感。但是他的母親非常精明能幹,並且關注他的學習,注重培養他,使他在一個有著母愛的溫馨環境中長大。後來他的父親因為稅收問題入獄,母親帶著紀伯倫到了美國,定居在波士頓,所以紀伯倫接受了西方教育。母親去世以後,他又回到了黎巴嫩,在黎巴嫩進一步學習阿拉伯文,之後到歐洲進修。1911年之後,他定居美國紐約,直到去世。
因為接受不同教育,他的作品既可以用英文寫,也可以用阿拉伯文寫。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學的開創者之一,在阿拉伯文學史上,有著崇高的聲譽。由於他對西方文化和文學的了解,在西方人的心目中,紀伯倫又是一個讓人可以看到東方世界璀璨的、有才華的文學天才。所以,紀伯倫在東西方都有很大的影響。
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就引入了紀伯倫的文字。當時冰心翻譯了他的一部散文集,叫作《先知》(The Prophet)。現在中國隨時都可以看到紀伯倫的文集,有全集,也有單個作品。
我們來欣賞一下紀伯倫關於母親的這段話,從中可見母親對他的影響有多大。天下隻有母親是最無私的,母親對孩子的關心也是最真心和最真誠的,所以一個孩子遇到一個好母親,那麼這個孩子就能健康成長。我覺得好母親主要是有以下幾個特征:
第一點,母親本身的道德品質和人品人格都是非常好的。因為隻有具備健全人格人品的母親,才能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所以我覺得對於母親來說,最重要的第一個要素就是人格人品。她能夠培養孩子堅韌不拔的精神,培養孩子的樂觀精神,培養孩子正確地麵對世界的一種能力。這是母親要做的第一步。
第二點,我覺得母親要做到鼓勵孩子學習和探索,但不僅僅去計較孩子的成績。因為成績是非常狹隘的,如果孩子在學校考試的成績是被老師逼出來的,是死記硬背背出來的,孩子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對學習失去興趣這件事情才是可悲的。作為母親,應該時時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要明確地向孩子傳遞這樣的信息:成績好固然好,但成績不好並不影響我們的學習態度,也不影響我們的探索精神。這件事情非常重要,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和探索精神,母親要從小帶著孩子多閱讀,鼓勵孩子多讀書。
第三點,要讓孩子理解世界、融入世界。一個母親對於世界是怎樣的看法,是樂觀的還是悲觀的,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對世界是理解的還是不理解的,是熱愛世界的還是仇恨世界的,都會對孩子帶來直接的影響。所以這個世界盡管有很多不好的事情,也有很多不可預料的危險,但是整體來說,帶著孩子融入世界、理解世界,讓孩子在世界中分辨善惡並且從善如流,我覺得這是母親要做的特別重要的一件事情。隻有當孩子學會了熱愛世界並且擁抱世界,他才能夠在世界上有所發揮。一個對世界害怕、恐懼並且逃避的人,到最後恐怕不會被這個世界接納,很難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舞台。
第四點,我覺得作為母親(包括父親)最大的作用就是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知道他的背後是有親情作為依靠的,父母會隨時張開雙臂來擁抱自己的。孩子在外麵遇到任何風雨,回到家裏都有一塊溫馨的地方去為他遮風擋雨,這樣孩子就有強大的安全感。一個有強大安全感的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氣就會不斷地增加,他就會願意去闖世界。為什麼呢?因為他知道家人永遠是一麵擋風的牆在保護他,有一個溫暖的房子在等著他,孩子們麵對未來世界的恐懼感就會減少。在給孩子安全感的同時,我們要努力地鼓勵孩子走出去闖世界,不要把孩子像在溫室裏的花朵一樣地養著,到最後無法經曆風雨見世麵。
所以我覺得一個孩子的母親,如果能做到以上四點的話,就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就完全能夠做到紀伯倫所說的作為母親或者父母的角色,是consolation in sorrow, hope in misery, strength in weakness, source of love, mercy, sympathy, and forgiveness。
緊緊抓住夢想
Hold fast to dreams
For if dreams die
Life is a broken-winged bird
That can never fly
Hold fast to dreams
For when dreams go
Life is a barren fiel
Frozen only with snow.
緊緊抓住夢想,
因為一旦夢想消亡,
生活就像折斷翅膀的小鳥,
無法自由翱翔。
緊緊抓住夢想,
因為一旦夢想離開,
生活就會變成貧瘠荒蕪的土地,
隻有冰雪覆蓋。
——蘭斯頓·休斯(Langston Hughes),
《夢想》(Dreams)
【語句解析】
·hold fast: fast不是快的意思,而是緊緊的。所以hold fast to dreams就是緊緊地握住夢想。
·broken-winged bird:翅膀被折斷的小鳥。
·life is a barren fiel: barren是荒蕪的、一毛不長的土地,比如戈壁灘就可以叫barren fiel。life is a barren fiel,生活就是貧瘠荒蕪的土地。
·frozen with sth:被……冰凍了,frozen with snow,被冰雪覆蓋。
今天我們選的句子是來自美國黑人著名詩人蘭斯頓·休斯(Langston Hughes)的《夢想》(Dreams)。蘭斯頓·休斯是在馬丁·路德·金之前的一位美國黑人詩人,他的作品專門描述黑人社會底層的生活,並且為黑人的平等自由權利不斷呐喊。Dreams這首詩很有名,一方麵是因為它本身寫得很好,另外一個原因是,後來馬丁·路德·金有一個演講叫作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想》),其靈感就是來自蘭斯頓·休斯的這首詩。
我個人的感悟,夢想實際上最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個人的夢想。每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是在追求自己夢想的路上一路向前的過程。有些人一輩子消沉,沒有夢想,那麼他就隻是原地踏步而已。夢想帶領我們遠行,當我們心中有夢想的時候,不管是出國的夢想、深造的夢想、創業的夢想、寫作的夢想,還是流浪的夢想,總而言之,它會引領你的腳步,遠離現在平庸的生活,走向未來更精彩的地方!
第二種夢想,我覺得是民族或者國家的夢想。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會有自己的夢想,美國人有美國人的夢想,叫American dream,我們現在在倡導中國夢,Chinese dream。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的夢想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其核心要素一定是人民幸福、國家強大。
個人夢想和國家、民族夢想到底什麼關係呢?我覺得首先不能因為國家、民族夢想而消滅個人夢想。為了國家和民族宏大的夢想,民眾全都要犧牲自己的夢想,那麼我覺得這本身就是不對的。國家和民族的夢想都是為了個人夢想的實現,都是為了個人能夠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所以國家和民族夢想必須要以個人夢想實現,或者是保護個人夢想為前提的。保護個人夢想的前提就是保護個人權利,保護個人的自由。這樣的民族宏大的夢想才是值得去實現的。
第三點我想說的是,不管是怎樣的夢想,個人的也好,國家和民族的也好,有夢想就有希望。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民族,是依靠大多數人的共同夢想,來把國家、民族和人民團結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奮勇向前。一個人通過個人的夢想,心中留有光明,留有希望,在現實中不管碰到怎樣的艱難困苦,也都願意繼續努力,並且有機會帶著夢想走向遠方。
所以不管怎樣,個人的夢想、國家和民族的夢想都是偉大的夢想,而且這兩個夢想必須是互相支撐,才能稱其為真正的偉大夢想。
快樂的人也會讓別人感到快樂
Whoever is happy will make others happy, too.
快樂的人也會讓別人感到快樂。
——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
這句話來自《安妮日記》(The Diary of Anne Frank)。
安妮是日記的主人,她是一個猶太小女孩。為了躲避納粹暴徒的追蹤,13歲的時候,她和自己的家人一起藏身於一個小密室共兩年時間。在這兩年的生活中,她通過寫日記來記錄自己藏身地窖生活的日常點滴。大概從1942年開始,她和家人藏身秘密小屋,通過她爸爸以前雇員的照顧生存下來。1944年8月,這一家人因為被人告密,都被抓到了集中營,遭到了非人的待遇。1945年,安妮因為傷寒症死在納粹集中營。她的父親幸存下來,保存了她的日記。1947年,她的日記出版了,引起了世界性的轟動。這部日記既記錄了納粹德國的殘忍和不人道,也記錄了一個小女孩在如此危險和困難的境地中,對於快樂和自由的向往,表達了小女孩在困境中的樂觀精神。
在過去七八十年時間裏,《安妮日記》已經被翻譯成了無數種文字。“二戰”以後,反法西斯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但是到今天為止,就影響的深度和印刷的數量而言,《安妮日記》依然位居首位。這可以表明,這部日記裏麵有著讓人非常心動的東西。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女孩,在困境中仍然樂觀地生活,最後被納粹德國殘忍地折磨死,想來就讓人心酸心痛,不由得對納粹的暴行充滿憤怒。
本文所選的這句話特別簡單,但是跟安妮的命運對照來看,它就充滿了震撼的力量。在這種秘密小屋中,連陽光都見不到的地方,安妮在日記上能寫出這樣一句話來,內心需要多麼強大的力量。我們多數人在這種環境中就崩潰了,但是這個小女孩安妮卻堅持記了兩年日記,成就了一部不朽的傳世著作。
當然,這句話也講了一個真理:你要想讓別人高興,你就得自己先高興。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麵鏡子,你想要別人對你善良,你必須自己先善良;你想要別人幫助你,你必須先幫助別人,所以這是一句簡單的真理。但是安妮在這樣的環境下,她強調,無論誰,隻要開心就能讓別人開心。所以在地窖的兩年中,她不光不需要父母安慰她,反而總是安慰父母,鼓勵父母堅強地活下去。盡管年齡尚小,她是這樣的樂觀積極向上。
盡管最後她依然沒有挺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浩劫,實際上離英國人去拯救集中營難民隻差了一個月的時間,她隻要再堅持一個月,就能得救。但是人的命運就是這樣,往往就是差之毫厘。盡管她年輕的生命消失了,但是她的精神靈魂到今天依然活在這個世界上,並還在感動著我們。作為我們對她的尊敬,首先我們應該讓自己快樂起來,同時也讓其他人快樂起來,一起幸福快樂地生活,一起抵抗世界上的邪惡,抵抗像納粹德國這樣的暴行,讓它永遠不再在這個世界上發生。
我怎麼能夠把你來比作夏天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u0027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u0027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我怎麼能夠把你來比作夏天?
你不獨比它可愛也比它溫婉:
狂風把五月寵愛的嫩蕊作踐,
夏天出賃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十四行詩》(The Sonnets)
【語句解析】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u0027s day: thee相當於you,是中古英語的用法。這句話的意思是:我能把你比作一個夏天的美麗的日子嗎?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art相當於are。temperate是溫度,翻譯成溫和的、溫婉的。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rough winds意思是狂風、粗暴的風,rough表示狂暴;do shake, do表示強調,do make it就是一定要做到;buds,花蕊,darling buds就是那種春天時候盛開的美麗花蕊。
·And summer\\u0027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lease本意是租賃,這裏是a period of time,比如A new lease of life就是生命的新一段時光,比如你生病後做了手術活過來了,就是The god gives you a new lease of life; hath等於has; all too表示強調,就是實在太怎麼樣了,You are all too nice,你實在太好了。
在這樣一個夏天快要到來的時候,我想起了威廉·莎士比亞的一首詩,就是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u0027s day,今天我非常高興跟大家一起來分享這首詩。在我的心目中,所有讀者,所有學生,都是像夏天一樣美麗的人,莎士比亞這首詩也表達了我對所有學生的祝福和我對你們的愛。
莎士比亞是一個偉大的劇作家,我們所熟悉的《哈姆雷特》等偉大的戲劇都出自莎士比亞,這些作品到今天依然長盛不衰。除了寫戲劇以外,其實莎士比亞也是一個詩歌高手,他寫的《十四行詩》英文叫作The Sonnets,總共寫了150多首。這150多首詩歌很有意思,前126首是獻給一位俊美的貴族友人,是個男士,在所有的詩歌中莎士比亞都讚頌了他的美貌和他們的友情。後麵大概28首是寫給一位黑人女士Dark Lady,但是我們並不知道這位黑人女士到底是誰。
由於他寫的大量詩歌獻給了一位男士,所以還有人猜測莎士比亞可能是同性戀。但是不管怎樣,莎士比亞的偉大作品,包括《十四行詩》,和他的戲劇,都在人類文學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功績,是人類戲劇史和精神文化史中不朽的豐碑。今天我們分享的這首詩大家或多或少應該聽說過,因為它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最著名的一首。
這四句話是由梁宗岱先生所翻譯的,這版翻譯有點拗口,但是被認為是最具有文學功底的翻譯。我還會來給大家看一下梁實秋先生的翻譯,對於我們現在的文化功底來說,則顯得更加通俗易懂。
看完了這四句話以後,我們把整首詩再讀一遍,因為如果不閱讀整首詩,我們實際上抓不住它的全貌。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u0027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u0027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u0027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chance or nature\\u0027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u0027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u0027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u0027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u0027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梁實秋先生的中文翻譯是這樣的:
我可能把你和夏天相比擬嗎?
你比夏天更可愛更溫和;
狂風會把五月的花苞吹落在地,
夏天也嫌太短促,匆匆而過:
有時太陽照得太熱,
常常又遮暗他的金色的臉;
美的事物總不免要凋落,
偶然的,或是隨自然變化而流轉。
但是你的永恒之夏不會褪色;
你不會失去你的俊美的儀容;
死神不能誇說你在他的陰影裏麵走著,
如果你在這不朽的詩句裏獲得了永生;
隻要人們能呼吸,眼睛能看東西,
此詩就會不朽,使你永久生存下去。
這個翻譯就有點口語化了,看了以後大家明白這首詩在講什麼了。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the eye of heaven是指太陽,太陽照耀得太熱了,too hot是前置的。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u0027d :gold complexion是人的外表,外表的膚色。這裏是講貴族有可能有金色的膚色,由於太陽的照耀被弄得黯淡了,也可以指太陽的照耀太炫目了,讓眼睛變得dim了。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fair是名詞,相當於beauty,再美的事物有的時候總會declines,總會衰退。
B.chance or nature\\u0027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u0027d:有時候是偶然發生的事情,有時候是自然的流變。四季流轉就是孔子所說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untrimm\\u0027d就是不被修剪、不被關注了,因為它衰退了,就不再被人關心了、不再被人去打扮修剪了。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但是永恒的夏天是不會褪色的。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u0027st:ow\\u0027st是古英語,相當於own,擁有。你擁有的美麗是不可能不會失去的。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u0027st in his shade:就是死亡也不能夠來誇口。brag是吹牛誇口,你會在他的陰影中走動。徘徊彷徨叫wander ,wander\\u0027st,st放進去也是中古英語用法。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u0027st:line是指詩歌的一行一行,經過時間的考驗,你在這個時間中不斷地成長。to time thou grow\\u0027st,就是你不會死了,你會不斷地成長。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so long as隻要。隻要人能呼吸,隻要眼睛能看見。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詩歌就會永遠存在下去,this gives life to thee,它就會把生命永遠地給你。
這樣一首美麗的描寫了友情、愛情和永恒的詩歌,大家從詩歌中可見莎士比亞對這個貴族友人的感情是多麼深沉、多麼真摯。祝各位和自己的朋友、愛人的所有友情和愛情一直永恒下去,像莎士比亞描述的夏天這樣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