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智慧城市標準化建設的方法(2 / 2)

(二)融合創製

融合創製為什麼和組合創製不一樣?融合創製是更加有深度的一體化融合,關係應該更加順暢。組合創製的情況是可能幾個標準都已經有,無非是重新組合放好使用位置,放得合適合理就可。融合創製是有相當一部分標準要改動,以至於改變以後別人已經看不出原來的來源,實際上已不完全是原來的麵貌了。組合是融合的前道工序,融合是組合的升級版與深化。信息化與工業化“兩化融合”,現在也叫“深度融合”,這個道理有些相似。要使業務體係、不同標準之間高度一致,就像人出生後其肌肉、神經、呼吸、所有的行為都是高度融合一體的一樣。如果說組合創製是物理組合,那麼融合創製就是化學合成。

在所有的可用標準中,完全適合、可全部搬用的標準也會有,但不可能全部有。因此,已有的標準真正為我所用時,可能會出現多種多樣的情況,有的隻是部分適用,有的則要修訂完善後才能適用,因此要區別情況,進行改造、調整、完善,使之與智慧城市相應業務需要的標準體係相融合。這種改造、調整、完善以實現與整個應用標準體係相融合的方法,就是融合創製。這就像高明的木工,拿到的打家具的材料不可能都合適,過長的要鋸短一點,過粗的要削掉一些,過彎的要刨掉一點,然後,才能進行“融合組裝”,使其成為精美實用的家具。

(三)延伸創製

延伸創製其實是對不夠的標準進行創製,把體係中缺少的部分補上去。用什麼辦法補?比如40%的標準沒有,辦法是把已有的60%延伸出來,把40%的標準補上,形成一體。

應該說明,智慧城市的業務的標準建設,所需的不隻是一兩個標準,而是建設一套適合自己業務的標準體係。就是說,當所有的標準經廣泛選用,並經組合創製、融合創製後,仍然有部分短缺,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可滿足業務需求的標準體係時,就需要自主創製標準來滿足需求。但自主創製不等於白手起家、另搞一套,應該按照業務的標準需求,根據已選的適用的標準來延伸創製,具體可以表現為思路延伸、體例延伸、結構延伸、內容延伸等,把原來的標準作為一種可以成長的東西,慢慢地長出來。就像皮膚受傷了,外科醫生進行皮膚移植,把腿上的皮膚移植到手上,然後慢慢成長起來,依托自身的部分來生長、來延伸、來完整。

當然還可以進行借鑒創製、參考創製,原理與延伸創製差不多,這裏就不一一介紹了。確切地說,這樣延伸創製,既可以省時省力,又可以使標準體係的各部分之間更加協調、順暢,實現更好的融合。

另外,智慧城市的標準建設,還要注意組織方法,例如組成業務、技術、標準專家相結合的團隊一起創製,先設計方案、再模擬使用、最後評估完善。